• 1、图漫画创作于1956年。该漫画反映的是( )

    图 手工业生产者的“手”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 2、1950年土地改革开始后的七年间,占财政收入36%的工商税,大部分是农民贡献的。这表明土地改革( )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开启了工业化道路 C、摧毁了封建农奴制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下列选项最适合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是( )
    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A、重庆谈判 B、淮海战役 C、开国大典 D、抗美援朝
  • 4、针对图反映的问题,可行的措施有( )

    图 东北地区人口增长情况(万人)

    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②优化生育政策,鼓励家庭生育

    ③鼓励回乡创业,加大支持力度

    ④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2023年6月,世界首条沙漠铁路环线——南疆铁路全线通车。读图1、图2,完成下题。

    图1 南疆铁路分布图   图2 和若铁路以桥代路景观图

    (1)、图1中A所在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
    (2)、如图2所示,和若铁路(和田至若羌)部分路段采用以桥代路的修建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干旱危害 B、保护耕地资源 C、节约建设成本 D、降低风沙威胁
    (3)、南疆铁路全线开通有利于( )

    ①丰富文化遗产 
    ②改善运输条件 
    ③加强经济交流 
    ④促进区域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西藏,见证民族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松赞干布)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娶)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

    ——摘编自《旧唐书·吐蕃传》

    【始归一统】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和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谈,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此后,忽必烈奉萨迦派僧侣八思巴为帝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并协助忽必烈建立管辖吐蕃的宣政院,吐蕃地方行政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事权归一】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随后,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载明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西藏僧俗官员“事无大小,均禀驻藏大臣办理”。选择转世灵童一律采用“金瓶掣签”之法,在驻藏大臣监督下公开抽签。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指出“尚大唐公主”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给吐蕃带来的影响。
    (2)、蒙元政权如何实现对西藏的管辖?根据材料,予以分析。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西藏为例,概述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 7、小钱币,大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将序号①②③④的钱币按两种标准进行划分。

    示例:①②③/④,按照时期划分,分为唐朝/辽。

    (2)、北宋为什么会出现纸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予以分析。
  • 8、请和小可同学一起制定一份尼泊尔旅游攻略,共同开启山地之旅。

     

    (1)、小可此次旅行选择从北京(115°E-117°E,39°N-41°N)直飞尼泊尔首都。除距离远外,据图5分析,她还考虑了什么因素?
    (2)、你建议小可什么时候前往尼泊尔登山旅行?写出最佳时间段,并说明原因。
    (3)、根据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小可推荐两种必备品并简述理由。

    必备品1:;理由:

    必备品2:;理由:

  • 9、《红楼梦》问世后,“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即使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仍在民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此现象可说明( )
    A、统治阶级的奢靡 B、市民文化的繁荣 C、作者创作的艰辛 D、神话小说的推崇
  • 10、某著作序言中写道:“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可知该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四书集注》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 11、小小邮票,方寸之间,见证历史。从图纪念邮票中,难以获得的信息是( )

    A、航海目的 B、船队规模 C、航行动力 D、航海时间
  • 12、明神宗以身体欠安为由长期不上朝,不见大臣,不批阅奏疏,官吏任免处于半停顿状态,朝臣党争与皇室宫闱之争愈演愈烈。据此可知,明朝衰亡的重要原因是( )
    A、政治腐败 B、土地兼并 C、灾害爆发 D、外部入侵
  • 13、元朝十个行省,皆“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中央还通过监察等各种制度对其进行遥控。这说明行省制度( )
    A、实现了蒙古统一 B、削弱了中央集权 C、助长了藩镇割据 D、加强了地方管理
  • 14、澶渊之盟后,宋、辽达成协议,在边界陆续开放了多处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宋方有茶叶、瓷器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羊、骆驼等,贸易量巨大。这说明榷场的设立( )
    A、扩大了宋朝统治区域 B、改变了政权并立局面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D、维持了双方和平安定
  • 15、宋太祖就如何稳固政权,问计于大臣赵普。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对此采取的措施中,与“制其钱谷”有关的是( )
    A、定期调换军队将领 B、宰相之下设副宰相 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D、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 16、学生甲:“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完善为其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学生乙:“前代开凿的大运河发挥的历史作用也不能忽视。”学生丙:“我认为统治者的主观努力是最关键的。”据此可知,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
    A、隋朝制度创新的贡献 B、唐朝盛世形成的原因 C、北宋重文轻武的后果 D、明朝皇权强化的影响
  • 17、地理课上,小莫和同学就以下照片的拍摄地展开了探讨。读图,回答下小题。

    (1)、小莫和同学根据对区域文化的观察总结,推导出当地的区域特征是( )
    A、地形复杂 B、高温多雨 C、多时令河 D、土壤肥沃
    (2)、结合推导过程,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
    A、泰国 B、肯尼亚 C、威尼斯 D、以色列
  • 18、农场主凯里斯采用大型农业机械,在甲地经营上千公顷耕地。读图,回答下小题。

    (1)、凯里斯在甲地种植玉米和大豆,而乙地农民种植水稻。影响两地农作物种植的关键因素是( )
    A、地形种类 B、灌溉条件 C、气候条件 D、海陆位置
    (2)、凯里斯采用机械化耕作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耕地广大

    ②地势平坦

    ③劳动力多

    ④设备先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答问。

    材料一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远方时有至者……

    ——《明史·郑和传》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请各举一例典型史实说明唐朝文化的特点是“大出大进”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从政策和技术的角度分析宋朝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七奉使”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限制贸易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消极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汉唐的兴盛和明清走向衰落,谈谈你的感想。
  • 20、古代制度的发展演变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学习的两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帝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这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规模。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1)、请写出年代尺中①②③④处的内容。
    (2)、从中央和地方所填制度中各选一例并分别说明其设立的意义。
    (3)、根据年代尺,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4)、请举出明清时期与“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的斗争史实各一例。
    (5)、“学史已明智、鉴往而知来”。谈谈古代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给今天维护国家统一的借鉴意义。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