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社会期中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阶段性作业质量反馈练习(期中)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卷
-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作业(一)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人文地理学科课堂作业(一)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1、下图中甲所示的地形区是( )
(1)、上图中甲所示的地形区是(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 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2)、一到冬季,我国很多南方人就想前往图中区域旅游,下列游玩项目可以体验的是 ( )A、吃香甜瓜果,去追寻坎儿井的踪迹 B、穿着滑雪服,感受刺激的冰雪运动 C、坐着乌篷船,看沿岸人家闲话家常 D、住进蒙古包,烤上羊腿聆听马头琴 -
2、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1)、
【展示文明】
请分别写出展品②③⑥所属的展区名称。(2)、【解说文明】
请为展品③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③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展品④:甲骨文是我国3000多年前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展品⑤:唐朝时,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很多汉族的物品大大促进了汉族和藏族两族的友好关系。本展品生动体现了唐代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藏族经济的发展。
.....(3)、【感悟文明】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
3、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多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统治,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中图1和图2分别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2)、依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与“第一帝国”相比, “第二帝国”在选官制度方面有何新发展?(3)、请用明清时期的各一例史实证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下表是对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请补充表格中的论据。论点
论据
第一,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隋朝。
明朝、等。
第二, 在封建社会末期, 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清朝实行、等政策, 使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
4、“一带一路”创契机, 因地制宜谋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哈萨克斯坦部分资源储量及世界位次表
资源
钨
铬矿
铀
铁矿
铅
储量 (万吨)
200
40000
150
910000
1170
世界位次
1
2
2
6
6
(1)、据材料一,指出哈萨克斯坦国徽图案反映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特色。(2)、据材料二,简述甲地所在山区建设滑雪场的有利条件。(3)、“一带一路”为哈萨克斯坦带来了发展机遇。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哈萨克斯坦的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5、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6、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清朝统治者能够“因俗而治” “因地制宜”。下列做法最能体现这种理念的是( )A、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B、在台湾正式建省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置宣政院
-
7、书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对下列书籍的评述正确的有 ( )
序号
书籍
评述
①
《徐霞客游记》
既是地理学巨著, 也是文学名著
②
《农政全书》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
《本草纲目》
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④
《红楼梦》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明朝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B、郑和七次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C、1561年,戚继光率军取得台州大捷 D、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
9、明中叶以后,江南地区的盛泽镇鼎盛时拥有人家万户,其中机工、曳花有数千人,炼坊、染坊等雇佣工人又有近千人,几乎可以说至少有一半人家以此为生。这说明江南地区(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对外贸易发达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10、下图中“明朝皇帝的‘望远镜’”是指 ( )
①三司
②五军都督府③锦衣卫
④六部⑤东厂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②③④⑤ -
11、重庆钓鱼城是南宋与蒙古交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此地南宋衙署遗址出土的铁雷(如右图)中装填的火药能把超过1厘米的铁壁炸裂,与南宋史料中记载的铁火炮、震天雷一致。下面对这一考古发现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证明火药最早在南宋时期运用于战争 B、为爆炸性火药武器使用提供实物证据 C、证明火药武器影响了欧洲的作战方式 D、证明火药武器使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12、《宋书》记载,晋永嘉大乱,淮北流民相率过淮,迁徙到江南并设立侨县定居下来,此地人口大增。可见,流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造成了人们的流离失所 B、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C、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内迁 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
13、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经营商业的“瓦子”,市民“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 ( )A、中央集权松弛 B、城市人口增加 C、文学艺术繁荣 D、商品经济发展
-
14、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该诗句里的“大散关”是哪两个政权分界线中的一端?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
15、宋元时期农牧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有 ( )
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②契丹族改进制度,吸收中原文明③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
④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下面图中“▲”处应该填( )A、分设三司 B、设副宰相 C、创立殿试 D、设置通判
-
1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A、使北宋走向衰亡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加强了社会管控
-
18、“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评价的著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屈原
-
19、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 “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 “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下列分别属于唐朝“大进” “大出”的史实是 ( )A、鉴真东渡 日本遣唐使 B、张骞出使西域 郑和下西洋 C、玄奘西行 马可·波罗来华 D、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
20、某学者认为“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自某一事件后, “京都为墟(废墟),器之与工,十不存一”。这里的“某一事件”是指( )A、开通大运河 B、黄巢起义 C、完善科举制 D、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