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巨大,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对照界线A的描述,完成界线C的内容。

    线C:我是西北地区和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一线,确定这条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气温/地形)

    (2)、比较、归纳是地理学习的常用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中内容。


    甲地

    乙地

    1月平均气温

    0℃以下

    A

    年降水量

    多于400毫米,少于800毫米

    B

    气候类型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农田类型

    D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和糖料作物

    小麦、甜菜

    E、F

    (3)、丙地区自然景观分布从东向西有什么变化,并简要分析原因。
  • 2、东北地区的同学对家乡农业生产及环境进行了调查,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类型多样。平原地区夏季温暖多雨,沃野千里,机械化耕作,粮食产量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三江平原新建了许多国营农场。

    材料二: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开展了林下种植、养殖等农业经营活动。

    材料三:左图示意东北地区略图,右图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环境变迁调查报告。

    (1)、东北平原在冷湿气候特征下发育了(土壤类型),作物熟制
    (2)、左图甲、乙两地中,适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的是 , 并从地形和植被两方面阐述你的理由
    (3)、东北五常大米品质优良,从气候角度说明出五常市种植水稻品质高的原因。(至少两条)
    (4)、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至少两条)
    (5)、说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在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至少两条)
  • 3、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局部),完成18--20小题。

    (1)、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的城市甲是(     )
    A、武汉 B、长沙 C、南昌 D、重庆
    (2)、某游轮从宜昌向湖口航行,行至城陵矶与湖口之间时发现水量明显增加,是因为该河段(     )
    A、降水量大 B、支流多 C、蒸发量小 D、用水量少
    (3)、图示长江河段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之称,与该美称密切相关的有利条件是(     )

    ①径流量大 ②通航里程长 ③运输能力强 ④水能资源丰富 ⑤水流平缓,江阔水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4、下表是我国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调研记表,记录了当地农业生产活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6月-10月

    10月-次年6月

    农业生产活动

    玉米生长与收割

    冬小麦生长与收割

    (1)、该区域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梅雨 B、台风 C、酸雨 D、春旱
    (3)、根据表中信息推断,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该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B、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 C、该地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 D、该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玉米
  • 5、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首期研究成果在拉萨发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原因是(     )

    ①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为“世界屋脊”                    ②气候寒冷,与南北极相似

    ③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④多大江大河,淡水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本次科考发现青藏高原开始变湿变暖,造成的后果可能有(     )
    A、冰川面积加大,高原生物数量迅速增多 B、冰川融化加剧,河流源头水量增加 C、冰川崩塌常见导致地震灾害频发 D、湖泊水位上升,咸水湖成为淡水湖
  • 6、读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四大地理区域中,跨经度范围最大的是(     )
    A、区域① B、区域② C、区域③ D、区域④
    (2)、区域①与区域③地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气温 D、纬度
    (3)、科学家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寒冷干旱地区含量较低,下列地区中,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 7、下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图,图2是某地水稻种植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图1中的甲山脉(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B、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2)、图2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是图1中的(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3)、关于图1中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区有黄河水灌溉,形成塞上江南 B、②地区有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流经 C、③地区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D、④地区位于亚热带,半湿润区
  • 8、一位外国学者根据区域景观差异将中国各区域命名为“金色中国”“黄色中国”“绿色中国”与“银色中国”。而中国古代文人喜欢从文化相似性着手,划分出许多充满历史文化韵味的地理区域,如“中原”“江南”“巴蜀”“西域”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各区域名称、景观搭配正确的是(     )
    A、甲—金色中国—沃野千里,麦浪滚滚 B、乙—黄色中国—大漠戈壁,黄沙漫漫 C、丙—银色中国—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丁—绿色中国—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图中的中原地区、巴蜀地区等区域属于地理区域中的(     )
    A、自然区域 B、行政区域 C、经济区域 D、文化区域
    (3)、对图中区域的自然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原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 B、巴蜀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江南地区1月均温高于0℃ D、西域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电东送”工程中部通道,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能资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华东地区。

    材料二:白鹤滩、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6座世界级巨型梯级电站联合调度,年均发电量可达300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 04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4840万吨,形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图是"西电东送"中部通道示意图。

    材料三:2020年7月15日,南方多发暴雨,长江武汉段水位持续上涨,排涝、防汛2级响应相继启动,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湖北省武汉监察机关干警奔赴一线,守卫“生命之堤”。

    材料四: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众多,电力需求量大。同时东部地区缺乏能源,电力以火电为主,造成部分地区大气和环境污染。实施西电东送,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结合材料一,说出“西电东送”工程中部通道主要电力类型(来源)及其优点。
    (2)、长江连接内陆和海洋,最终注入东海。请列举两种海洋资源。
    (3)、说出材料三描述的气象灾害类型,分析武汉多发该气象灾害的原因(从地形、气候等角度分析)。
    (4)、简述“西电东送”工程中部通道对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经济发展离不开区域合作。为了加强区域协作发展,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广东与广西联合共建“珠江—西江”经济带,这一规划得到国家的支持,规划目标以推进协同发展为主线,加快西江沿岸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并推动沿线地区生态廊道的建设。

    材料二:钦州港是广西北部湾沿岸著名的深水良港,钦州港工业区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该工业区石化产业发展迅速,石化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

    材料三:图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示意图和该区域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分析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与广州城市圈相比,试从城市数量、分布密度、发展水平方面、矿产资源情况概括南宁城市圈的特点。
    (3)、现有一批500吨铝土矿从南宁市运送到广州市,请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及说明原因。
    (4)、结合材料二分析钦州港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 11、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北京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冬冷夏热,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气候干旱,无河流流经 C、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D、大致位于116°E,40°S
    (2)、有关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已形成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③明清故宫、天坛、长城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④河流多自东南向西北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各种国际会议频繁在北京召开,说明北京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交通中心
  • 12、观察“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丙、丁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2)、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下列做法中最不安全的是(     )
    A、台风来临,渔船要尽快进港 B、地震发生时,高楼居民应迅速乘电梯撤离到楼下安全地带 C、被洪水围困,可到屋顶、树上等高处避难,等待救援 D、遇到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 13、北京至乌鲁木齐的京新高速,全长2540千米,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下图示意京新高速线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运输任务与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搭配正确的是(     )
    A、一箱急救药由北京运往昆明—铁路 B、2万吨铁矿石由武汉运往上海—公路 C、在秦皇岛港将20万吨煤炭运往广州—海运 D、一批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由满洲里发往天津—河运
    (2)、我国极力修建京新高速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交通条件,保护东、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缩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距离,缓解就业压力 C、连接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D、促进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降低能源运输成本
  • 14、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大,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我国约四分之一的省份面临严重缺水问题。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是由于(     )
    A、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B、深受人口分布的影响 C、深受地势阶梯的影响 D、深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2)、深受降水影响,我国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是(     )
    A、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防治水污染 D、人工降雨
  • 1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精绝古城”坐落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她华丽的名字使它看起来像小说里虚构的玄幻世界。

    材料二:图为“精绝古城”位置示意图。

    (1)、精绝古城位于我国四大盆地中的盆地,该盆地北部的山脉是新疆重要的分界线。
    (2)、图中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该区域边缘主要发展农业。
    (3)、精绝古城所在盆地的城市和人口集中分布在盆地周围的绿洲,主要影响的自然因素是(水源或交通)。该盆地中重要的油气资源主要通过运输方式输出。
  •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汉、藏之间因茶马互换而形成的交通要道。暑期,成都的几位旅游爱好者徒步茶马古道。下图中A省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全国最大的名优早茶优势产区。

    (1)、青藏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到青藏地区旅游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等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是
    (2)、该条茶马古道从雅安出发,翻越B(山脉),最后到达拉萨。旅游爱好者徒步行走该条路线时,需要防范的地质灾害有(至少答出一种)。
    (3)、从拉萨到成都,沿茶马古道依次可以看到的种植业是(选填“高寒牧业”“灌溉农业”“旱作农业”“河谷农业”“水田农业”)。
  • 17、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中③的名称是地区,该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
    (2)、区域②与区域③的分界线大致沿A(山脉)——B(河流)线,该线与我国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3)、制约④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4年1月,广西南宁市某幼儿园的小朋友(网友称为“小砂糖橘”)到东北地区开展研学,他们游览了东北地区的多个景点,领略了东北独特风情和魅力。

    材料二:如图为东北地区示意图。

    (1)、     

    “小砂糖橘”在长春市的一汽红旗汽车展馆了解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汽车工业属于(重/轻)工业,该地区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2)、“小砂糖橘”来到了素有“雾凇之都,滑雪天堂”美誉的吉林市,它位于①山脉西侧。他们在该市体验了室外滑雪运动,该地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19、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屿,美丽富饶,景色迷人。2015年12月30日海南环岛高铁全线开始运营,形成了“环岛三小时交通圈”,游客乘高铁环游海南岛成为现实。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南环岛高铁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台风侵袭②高温高湿③地表崎岖④滑坡、泥石流多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海南岛的铁路环岛分布,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口分布
    (3)、下列关于海南岛自然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地势影响,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 B、受纬度位置影响,河流结冰期短 C、地形以平原为主,森林树种丰富 D、受气候因素影响,河流水量较大
  • 20、去年四月中旬,小陆与同学乘坐火车从兰州开始沿兰新线开启了西北研学之旅。下图是兰新线(局部)及其沿途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兰州至玉门段沿途多见红柳、梭梭树等植被和草方格沙障(景观A)。它们的主要功能是(     )
    A、降低噪声 B、美化环境 C、发展牧业 D、防风固沙
    (2)、火车行至玉门,看到了壮观的风车(景观B),结合自然环境特征猜想,小陆整个旅途中看到的电力资源最少的是(     )
    A、水电 B、风电 C、火电 D、太阳能
    (3)、兰州至玉门沿线地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作区和畜牧区,该地区属(     )
    A、吐鲁番盆地 B、河套平原 C、河西走廊 D、宁夏平原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