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竖版世界地图,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A , B , D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名称:F , H
  • 2、某活动小组为了探讨“地球运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学校操场上竖起一根1.5米长的木桩,观察并记录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木桩影子长短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当地球运动到④位置时,日期为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当地球从④到①过程中,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2)、图甲中当地球运动在之间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3)、读图乙,A、B两图分别为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太阳照射示意图,其中表示夏至日的是图。当影子如A图所示时,则地球运动在图甲中①②③④的位置。
  •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C点的经纬度位置
    (2)、B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半球。
    (3)、D在南北半球中的半球。
    (4)、A点位于纬度地区。
    (5)、A点所在纬线比C点所在纬线(填“长”或“短”)。
  • 4、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说明了(     )

    A、目前,两大洲海牛、鸵鸟往来频繁 B、鸵鸟具有长途飞行的能力 C、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是一体的 D、海牛具有远涉重洋的游泳能力
  • 5、比较图幅相同的湖南政区图和常德政区图时发现,常德政区图具有的特点是(     )
    A、表示的范围较大,比例尺较大 B、表示的范围较大,比例尺较小 C、表示的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大 D、表示的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小
  • 6、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中,最易发生火山、地震的是(     )
    A、 B、 C、 D、
    (2)、下列哪一种现象,不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
    A、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抬升 B、红海不断扩张 C、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 D、荷兰国土面积不断扩大
  • 7、某中学组织郊游,下图是郊游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同学们发现该地区有一条小溪,小溪的流向大致是(     )
    A、自南向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北向东南
    (2)、下列关于图中村庄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海拔高于100米 B、靠近小溪,有充足的水源 C、位于D点的东南方向 D、地形较为陡峭
  • 8、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C间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A、山脊 B、陡崖 C、山谷 D、山顶
    (2)、下列关于B、C两点到山顶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到A之间,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B、B到A之间,等高线稀疏,坡度陡 C、B到A之间,等高线密集,坡度缓 D、C到A之间,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 9、读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
    A、 B、 C、 D、
    (2)、沟通甲大洋和丁大洋的海峡是(     )
    A、霍尔木兹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白令海峡 D、台湾海峡
    (3)、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
    A、 B、 C、 D、
  • 10、2024年2月4日,迎来了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2024年立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e之间
    (2)、2024年1月22日至立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A、向南移 B、先向南再向北 C、向北移 D、先向北再向南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处时,常德市(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昼长达最大值
  • 11、湖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2024年1月1日(日出时间7:04,日落时间16:27)这一天观测记录了学校旗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情况。读1月1日一天中旗杆影子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一天中旗杆影子最短的时间是(     )
    A、7:04 B、9:00 C、12:00 D、16:27
    (2)、一天中旗杆影子方向和长短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季节变化 C、地球自转 D、五带划分
  • 12、地球仪是人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条经线和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长短不等 C、地球仪上纬线有180条,经线有360条 D、所有经线相互平行,所有纬线相交于两极
    (2)、地球仪上A点的经纬度是(     )
    A、(23.5°N,60°E) B、(23.5°S,60°W) C、(23.5°N,60°W) D、(23.5°S,60°E)
  • 13、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其中心是能够发光、发热的太阳,围绕太阳公转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请按照范围由大到小给下列天体系统排序(     )

    A、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总星系 B、总星系---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 14、武汉的佳佳同学乘坐京广高铁到长沙游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比例尺为1:15000000的地图上,武汉到长沙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武汉到长沙的实地距离为(     )
    A、200千米 B、300厘米 C、300千米 D、400千米
    (2)、佳佳到长沙后,为方便游玩,最宜选用(     )
    A、长沙市导游图 B、长沙市发展规划图 C、长沙市政区图 D、长沙市交通图
  • 15、“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反映了____与地理的关系(     )
    A、风土人情 B、农业生产 C、日常生活 D、工业生产
  • 16、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2024年9月1日,广州开元学校西校区的300多名一年级新生,在“复式”挑高空间的教室开启小学学习,超大唯美的落地窗外,是露天花园式教室,每个班都是“双教室”顶配。在阳光学校里,学生在适宜的自然光线中上课,又能在校园中充分利用阳光开展实践活动。某兴趣小组拟在该校园开展充分利用阳光的主题实践活动。

    (1)、从纬度位置和温度带的角度,说明该学校在阳光利用方面的优势。
    (2)、根据气候资料,描述阳光学校所在城市的气候特征。
    (3)、某兴趣小组在校园内的阳光耕作园种植了水稻,从气候条件分析该学校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4)、请你为该兴趣小组推荐除了种植水稻外,他们还可以种植的其他适应在当地种植作物并简述原因。
  • 17、西江是珠江的干流,其上游又称为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水能资源丰富。读红水河水电开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红水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注入印度洋 B、有结冰期 C、含沙量大 D、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
    (2)、珠江年径流量较大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高 B、年降水量丰富 C、落差大 D、长度长
    (3)、水电站集中选址红水河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集,需电量大 B、水量大,落差大 C、科技发达,利用率高 D、工农业发达,用电量大
  • 18、读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南北气温普遍较高 B、南北气温差异大 C、气温最低区域在北方 D、东高西低,气温差异大
    (2)、7月“沙堆中煮鸡蛋,石板上烧烤饼”的地方可能是(     )
    A、西宁 B、哈尔滨 C、昆明 D、吐鲁番
    (3)、下列四个城市中,最适宜避暑的是(     )
    A、拉萨 B、海口 C、武汉 D、广州
    (4)、从我国温度带划分看,海口市大部分位于(     )
    A、暖温带 B、亚热带 C、中温带 D、热带
  • 1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带领我们共同回顾长征历程,铭记长征精神。如图为长征路线简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红军长征的起止点所在省份的简称分别是(     )
    A、皖、滇 B、川、贵 C、赣、晋 D、赣、陕
    (2)、图中长征路线有经过的地形区及其描述,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鱼米之乡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华北平原:沃野千里,稻花飘香
    (3)、根据长征路线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黑土地”东北平原 B、跨越黄河、长江和秦岭 C、经过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 D、经过自然环境最湿热的热带地区
  • 20、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某年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B省级行政区域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是(     )
    A、纬度高,气候寒冷 B、距离海洋远,降水少,气候干旱 C、海拔高,气温低 D、交通不便
    (2)、图中①②连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它是(     )
    A、秦岭—淮河一线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黑河—腾冲一线 D、1月0℃等温线
上一页 558 559 560 561 56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