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3月24日至4月2日分别访问了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其有利的位置和气候条件有(     )

       

    ①草场广布②牧草多汁③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④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2、读东南亚部分地区略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所示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河流都注入太平洋 B、山河南北纵列,相间分布 C、大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以及河口三角洲 D、地势北高南低
    (2)、东南亚地区吸引中国游客的优势条件包括(     )

    ①辽阔的大草原 ②不同类型的宗教建筑 ③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④迷人的热带滨海风光 ⑤品种繁多的温带水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 3、位于欧洲西部的荷兰平均海拔低于海平面,荷兰一所学校师生来到中国进行访学活动。下图为荷兰简图及礼物及简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木鞋防潮、易清洗。木鞋上绘制的风车是荷兰的文化遗产,风车用来排除积水、碾磨谷物、发电等。风车、木鞋是荷兰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产物,为荷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荷兰国花为(     )
    A、樱花 B、牡丹 C、郁金香 D、玫瑰
    (2)、荷兰畜牧业发达,主要得益于其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下图中与荷兰气候最接近的是(     )

    A、A B、B C、C D、D
    (3)、木鞋的特点反映了荷兰地理环境的特征是(     )
    A、潮湿多雨,地面泥泞 B、光照强,热量充足 C、地势低洼,排水通畅 D、河流多,水流湍急
  • 4、据新华社“雪龙”号2018年2月7日电, 经过20多天连续施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结合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近几年,“极地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读上左图,北极地区旅游通常选择北冰洋周围的陆地为起点。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大洲依次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欧洲 C、欧洲、亚洲、北美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
    (2)、下面的描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南极气候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点 B、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C、长城站在西半球,且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 D、极地地区在研究和科考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
  • 5、读亚洲地区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季风气候最是著的地区是
    A、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B、亚洲中部 C、亚洲的西部 D、亚洲北部
    (3)、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最有利的影响是
    A、降水稳定 B、雨热同期 C、不易有旱涝灾害 D、全年高温
    (4)、下列符合A地气候特点是

    A、A B、B C、C D、D
  • 6、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川加速融化,使得北极航道成为可能。读北极东北航道图,判断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东北航道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间的航程,白令海峡位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之间 B、北极东北航道常年通航,有利于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 C、商船在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时,有可能遇到漂浮的冰山 D、传统航道沟通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其咽喉有马六甲海峡和土耳其海峡
  • 7、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西北航道必须经过的海峡是(  )
    A、马六甲海峡 B、白令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2)、如果西北航道进入大规模的商业运输,经济可能受到冲击最大的国家是(  )
    A、俄罗斯 B、加拿大 C、巴拿马 D、美国
  • 8、下图反映的自然景观可能出现在(     )

    A、印度 B、中国南方地区 C、西亚地区 D、东南亚地区
  • 9、北京的中学生小明一家人在观看了旅游宣传片之后,对到“新马泰”(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小题。
    (1)、小明准备了下列的出行物品,其中不需要携带的是(       )
    A、雨伞 B、羽绒服 C、摄像机 D、地图
    (2)、小明在游览期间对新加坡的所见所闻,真实的是(       )
    A、环境优美洁净,不愧是“花园城市” B、气候湿热,水上市场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景观 C、金碧辉煌的大金塔是新加坡的象征 D、商店里摆满了产自当地的苹果、梨等水果
  • 10、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图及图中②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A以南,由于横穿该区中部,导致本区绝大部分地处带。
    (2)、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的故乡,该人种占该区总人口的90%以上。
    (3)、该区有世界最长的河流① , 它向北注入
    (4)、从②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该地的气候特征是:;从气温和降水来看,说明该地是气候。
    (5)、非洲地形以为主,因此被称为“”。
  • 11、读图,回答问题。

    亚洲南部有三大半岛,地理环境差异显著。读“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海陆位置上看,三大半岛都濒临的大洋是
    (2)、甲半岛所在地区资源丰富,这里多数国家和地区人种主要是人种,居民主要信奉教。
    (3)、乙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带,6~9月盛行(填西南或东北)季风,正值季。
    (4)、丙半岛是半岛,地形特征是 , 纵列分布。丙半岛地势
  • 12、从2023年10月7日巴以冲突开始,双方都有大量的人员伤亡,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区的轰炸与封锁,造成了大量的巴勒斯坦的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读中东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东地区位于三大洲的交界地区,这三大洲是(     )
    A、亚洲、北美洲、欧洲 B、亚洲、欧洲、非洲 C、亚洲、非洲、大洋洲 D、亚洲、欧洲、南极洲
    (2)、位于甲、乙大洲的分界线是(     )
    A、土耳其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白令海峡
    (3)、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是水资源匮乏,原因是气候大部分属于(     )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气候 C、寒带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 13、读“南亚冬季等温线分布图”和“南亚地形分布图”,完成各小题。

       

    (1)、据图,关于南亚气温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北部密集南部稀疏 B、等温线完全与纬线平行 C、冬季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 D、冬季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增
    (2)、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有重要影响,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易形成(     )
    A、风沙灾害 B、寒潮和霜冻 C、洪涝 D、旱灾
  • 14、读北美洲和南美洲轮廓图,完成各小题。

    (1)、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土耳其海峡
    (2)、关于两个大洲地理位置共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回归线穿过 B、都在东半球 C、西临大西洋 D、地跨热、温、寒三带
    (3)、美洲地区生物种类多样的原因有(     )

    ①纬度跨度大②平均海拔较低③河流水量大④地形复杂多样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图中虚线框内区域的居民多使用(     )
    A、英语 B、西班牙语 C、法语 D、阿拉伯语
    (5)、关于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B、都是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C、都是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D、都是西部为高大的山地
  • 15、南美洲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其(     )所占比例超过了其他大洲。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混血人种 D、黄色人种
  • 16、据美国媒体报道,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美国的联邦法定节日“哥伦布日”,以纪念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92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大陆。但它也是美国最具争议的节日之一,原住居民反对纪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美洲的原住居民绝大部分为印第安人 B、北美洲各国官方语言为英语 C、南美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D、南美洲原居民母语为西班牙语
  • 17、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疏,其主要原因是(     )
    A、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多雨 B、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C、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 D、高山高原气候,寒冷少雨
  • 18、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峰,山顶终年积雪,被誉为“赤道雪峰”,形成此自然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 19、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图”,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河流呈(     )

    A、树枝状水系 B、放射状水系 C、平行状水系 D、环状水系
  • 20、某同学将亚洲的部分河流进行了分类(见下表),他这样划分的依据是(     )

    湄公河(a)、长江(b)、黄河(c)

    鄂毕河(d)、勒拿河(e)

    印度河(f)、恒河(g)

    A、河流长度 B、河流流向 C、注入大洋 D、流经国家
上一页 139 140 141 142 1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