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曾经从挪威进口了大量的冰!是真的吗?”在一次辨真伪活动中,小广和小西同学听到了这样的说法:“19世纪,伦敦需要大量的优质冰用于食品保鲜和制作高端冷饮。挪威商人在本国南部山间湖泊冰封1个月后,切块取冰,运送到伦敦。年出口量达30多万吨。”小广和小西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找到了运冰线路示意图(图1)并绘制了相关气候资料图(图2),开展了探究学习。
(1)、探究一:挪威有合适的冰吗?两位同学通过分析,发现挪威南部位于北纬°附近,纬度高;每年冬季,月均温在℃以下,且19世纪气温较当代略低,湖面会结冰,冰期较长、冰层较厚。由于当地环境优越,冰的品质优良。
探究二:英国没有合适的冰吗?
(2)、小广认为伦敦位于50°N以北,冬季应该大量结冰。但小西认为当地没有足够数量的冰。请你从气候的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小西说服小广。(3)、小西进一步分析: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后,由于日益严重,伦敦地区水质不佳,冰质难以满足需要。(4)、探究三:冰能运送到英国吗?两位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英国最初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进口优质冰,后来逐渐改为从挪威进口。请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简析挪威取代美国,成为英国优质冰主要进口来源国的原因。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在物质条件艰苦,与敌周旋的险恶环境下,中共中央从容地指挥着全国各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转战陕北历时1年零5天。1948年3月,中共中央胜利东渡至碛口镇的高家塔村。图1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
(1)、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说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行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说出2条即可)。(2)、1948年3月,中共中央胜利东渡河,进入山西省。(3)、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箭头绘制东渡路线。(4)、如今,转战陕北沿途的各革命纪念地通过发掘红色资源,发展业,满足游客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的强烈愿望,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5)、一位画家在转战陕北的革命纪念地写生时,绘制了一幅景观图。图2与图3两幅作品中,图(填序号)是他的作品,请从地理角度说出你选择该图的理由(说出2条即可)。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蔬菜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农产品。小广和小西同学绘制了2023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蔬菜产量和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空间分布图(如图),对我国蔬菜生产分布状况展开探究。
(1)、小广通过读图,发现我国蔬菜产量分布存在区域差异,黑河—腾冲线(填方位)部产量更高。其中,四川、河南、江苏等省的蔬菜年产量较高,他据此推测,数量多的省区,需要较高的蔬菜产量满足市场需求。(2)、小西发现,我国不同区域蔬菜生产存在季节差异,种植的蔬菜按习性分为喜温型与喜凉型等。各地蔬菜上市季节不同,通过调运可以有效缓解淡季蔬菜供求矛盾,保障人民群众“菜篮子”的需求。她列表对比了我国部分蔬菜供应重点区域的生产状况(如表)。广西南部、海南
东北地区
主产季节的气候特点
冬春季节气候①
夏秋季节气候凉爽
外销时间
12月~次年3月
6~10月
保障供应的重要节日
元旦、②
中秋、国庆
主产蔬菜的习性
喜温型
喜③型
请补充表格内容
(3)、两位同学发现我国西南地区某省,蔬菜年产量约3670万吨,除满足本省需要外,夏秋季节大量蔬菜运往东部沿海地区。该省名称是省,大部地区地处(填地形类型名称),有“南方天然凉棚”之称,适宜喜凉型蔬菜种植。
(4)、两位同学研究发现,山东省的蔬菜产量全国最高,该省的蔬菜在温室大棚内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可自动适时加热、喷灌、夜间补光等,这表明在蔬菜增产提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4、北半球夏至日,七年级3班同学在当地地理界线标志公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正午时刻,他们拍摄了同伴站在这条地理界线上的照片(如图),照片中脚边的阴影是该同伴的日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照片中该同伴脚下的地理界线是(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2)、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地球经历( )A、自转半周 B、自转一周 C、公转半周 D、公转一周
-
5、如表为1980~2024年美国直接经济损失大于10亿美元的重大气象灾害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灾害类型
次数
损失(亿美元)
死亡人数(人)
干旱
32
3676
4658
洪水
45
2033
765
低温冰冻
9
374
162
强风暴
203
5144
2145
飓风
67
15433
7211
野火
23
1479
537
暴风雪
24
1042
1463
总计
403
29181
16941
注:飓风与台风属于同一类型的气象灾害
(1)、关于美国重大气象灾害的相关表述,恰当的是( )①干旱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 ②强风暴发生的次数占比最高
③飓风造成的损失金额最大 ④气象灾害类型多、损失重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各种气象灾害间具有关联性,该国不同区域常常形成不同的灾害组合。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下列气象灾害中,与美国西部野火灾害关联度最高的是( )A、干旱 B、洪水 C、暴风雪 D、低温冰冻 -
6、中国南极昆仑科考站,是目前南极地区海拔最高的科考站之一。如图为昆仑站—中山站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昆仑站海拔高,是因为其下有3000多米的( )A、沼泽 B、冰层 C、土壤 D、淤泥(2)、与中山站相比,在昆仑站工作的科考人员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包括( )
①平均气温更低 ②空气更加稀薄 ③太阳辐射更强 ④极昼时间更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万村通”是中外人文领域合作举措之一,旨在为某大洲的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为当地民众打开了解外界信息的窗口。如图为已完成“万村通”项目建设的国家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万村通”项目所在大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2)、“万村通”项目受援国家的类型以及基础设施条件分别为( )A、发达国家 基础设施完备 B、发达国家 基础设施落后 C、发展中国家 基础设施完备 D、发展中国家 基础设施落后(3)、“万村通”项目对当地脱贫的积极意义包括( )
①传播现代农业技术,提升村民实用技能 ②缩短城乡空间距离,提高居民出行效率
③引入教育在线课程,推进全民公共教育 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地质学家根据全球板块运动的状况,对1亿年后大洋与大陆的运动情况作出预测,绘制了当前与1亿年后全球部分地区海陆分布状况的对比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该地质学家的观点,1亿年后,大西洋的面积将扩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板块张裂 B、板块挤压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2)、符合该地质学家预测的说法是( )A、红海将变小 B、澳大利亚将北移 C、格陵兰岛将东移 D、东非大裂谷将缩小
-
9、八年级5班同学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对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进行学习。他们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对“冀”这一简称进行了探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简称为“冀”的省级行政区是( )A、河北省 B、云南省 C、广东省 D、青海省(2)、关于“冀”字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冀”字有高的意思,该省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②“冀”是形声字,形旁“北”意为地处我国北方
③“冀”是古代九州之一,这里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
④“冀”有希望、期望之意,这里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地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在支援新疆建设工作中,吉林省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多年来,一批批援疆人来到西北边疆的草原、沙漠和戈壁,扎根热土,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答卷。如图为吉林省及新疆阿勒泰地区位置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吉林省投资约1.11亿元,援助阿勒泰地区建设了一座集运动员住宿、训练、理疗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从两地气候的共同特点推测,该基地最有可能承担的户外体育项目是( )A、冲浪 B、龙舟 C、滑雪 D、网球(2)、吉林省东部森林茂密,阿勒泰地区南部沙漠戈壁广布。造成这一地理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地( )A、地势陡缓不同 B、年降水量多少不同 C、日出时刻不同 D、河流冰期长短不同
-
1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广州某学校的地理学习小组,计划今年寒假去东北三省体验一次冰雪之旅。为此,他们开展了以“畅游东北”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下图是东北三省地形图。
(1)、主题一:组成和位置东北三省包括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部。
(2)、主题二:壮丽的山河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 , 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3)、人们常用“、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4)、主题三:冷湿的气候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 , 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东北三省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季以降雪为主。
(5)、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大多数农作物一年熟的需要。(6)、主题四: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曾经人烟稀少,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如今变成了“”。
-
12、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从图上看,我国北京位于地区。(2)、“大漠孤烟直”是我国地区景观的真实写照。(3)、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农田类型是(选填“水田”或“旱地”)。(4)、我国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选填“旱作”或“河谷”)农业。(5)、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确定这条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选填“降水”或“气温”)。
-
13、 读我国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从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字。(2)、从图上看,黄河流经兰州地段,其年平均输沙量是亿吨。(3)、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选填“河口”或“桃花峪”)。(4)、黄河中游流经高原,产生的泥沙最多。(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其中在下游加固。七十多年来,黄河安澜,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
14、 读亚洲部分地区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2)、印度半岛的西南季风很不稳定,因此该半岛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也不稳定,灾害频繁。(3)、从图上看,图例“
”表示的是(填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湾及其沿岸地区。马六甲海峡是西亚、非洲的这种矿产资源运输到东亚的重要通道,被称为“”。
-
15、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学者到日本讲学,看到日本传统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日文课本中有许多汉字,可以猜得出课文的大意。下图是日本的工业带分布图。
(1)、从图上看,东京位于工业区。(2)、从图上看,名古屋工业区分布在洋沿岸。(3)、日本位于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地震。(4)、地震时,怎样做更安全?(答出一点即可)。(5)、日文课本中有许多汉字,是否体现了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选填“是”或“否”)。 -
1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在课堂上,某地理学习小组开展了对地球海陆面貌知识的学习活动。下图是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
(1)、从图上看,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 , 三分是。(2)、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3)、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其中.洲的面积最大。(4)、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合称美洲。它们分界线是运河。
(5)、赤道横穿南美洲和洲的大陆。(6)、洲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这里终年冰雪覆盖,是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7)、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欧洲西临洋。 -
17、 我国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 )A、“天府之国” B、“鱼米之乡” C、“东方明珠” D、“中华水塔”
-
18、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因其盛产水稻而享有的美称是( )A、“水果之乡” B、“海上米仓” C、“植物王国” D、“兰花之乡”
-
19、 下列旅游景点中,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大三巴牌坊 B、日月潭 C、布达拉宫 D、杭州西湖
-
20、 我国北京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有上百所高等院校。这体现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