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海某中学八年级学生暑假计划乘沪昆高铁去云南研学旅行。沪昆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上海市与云南省昆明市的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版)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速度等级最高、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读“沪昆高铁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沪昆高铁(     )
    A、沿途经过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 B、连接了五个省级行政区,利于我国东西部的联系 C、与京广线、京九线、陇海线等南北铁路干线交会 D、跨越长江干流,改变了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2)、沪昆高铁穿越了很多隧道。根据地形判断,下列途经隧道最多的区间段是(     )
    A、上海-杭州 B、杭州-南昌 C、南昌-长沙 D、贵阳-昆明
    (3)、下列沪昆高铁途径的城市中,夏季气候凉爽,“寒暑适中”的是(     )
    A、上海 B、杭州 C、贵阳 D、南昌
    (4)、高铁经过东南丘陵地区,可以看到很多坡地上有(     )
    A、茶园和橘林 B、竹林和橡胶树 C、茶园和椰林 D、竹林和苹果树
    (5)、针对此次研学目的地,同学们制定的研学目标不可行的是(     )
    A、调查高铁对当地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 B、考察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C、比较昆明和上海居民日常饮食的异同 D、探究泥石流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
  • 2、地理探究: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从有关部门获取了一张“我国东部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分布图”(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区域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三熟 D、一年两熟
    (2)、制约甲区域种植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是(     )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土壤贫瘠 D、地表崎岖
    (3)、乙区域主要的耕地类型___,该区域居民的主食是______(     )
    A、水田大米 B、旱地大米 C、水田小麦 D、旱地小麦
    (4)、甲、乙区域发展粮食种植业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①雨热同期②热量充足③地形平坦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关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集中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区 B、集中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区 C、南方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D、北方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6)、形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与农作物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差异 B、气候条件差异 C、土壤条件差异 D、水源条件差异
  • 3、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国诗词传统源远流长,其中有大量诗词体现了各地独有的地理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该诗句描述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是(     )
    A、流速慢,江阔水深 B、流量大,汛期长 C、支流多,流量大 D、地势落差大,流速快
    (2)、“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大构想。据此推测该诗句描述的应是长江的哪一河段(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入海口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是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对黄河的描述,反映了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下列关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流域内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B、植被覆盖率高 C、土质疏松 D、黄河流域地形平坦
  • 4、下图是“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图中反映了我国地形的特点有(     )

    ①地形复杂多样 ②山区面积广大③平原面积广大 ④地势西高东低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5、下图是“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地势表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受地势影响,大河多向西流 C、地形类型多样,以平原为主 D、山区面积大,利于发展种植业
    (2)、图中字母与地形区对应正确的是(     )
    A、a—华北平原 B、b—四川盆地 C、c—黄土高原 D、d—青藏高原
    (3)、下列关于我国地势对河流、交通、农业,水能等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便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B、河流从第三阶梯流向第一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流入海洋 D、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我国众多大河沟通了南北交通
  • 6、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能代表朝鲜族文化和主要分布省区的是(     )
    A、 B、 C、 D、
    (2)、下列有关我国民族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回族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南、东北和西北 C、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 D、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
  • 7、下图示意我国劳动人口(15~64岁)增长率变化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30到2050年劳动人口增长情况是(     )
    A、逐渐上升 B、逐渐下降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2)、推测我国未来面临的人口问题中,最严峻的可能是(     )
    A、出生率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劳动力过剩 D、人口增长过快
    (3)、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人口老龄化 B、缓解人口增长过快 C、解决人口分布不均 D、解决人口性别比失调
  • 8、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物产富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一首歌唱到:“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就叫中国。”这条“龙”东临的海洋由北向南依次是(     )
    A、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B、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C、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D、南海.黄海.东海.渤海
    (2)、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A、海南岛 B、崇明岛 C、曾母暗沙 D、台湾岛
    (3)、北回归线穿过了我国南部四省区,自东向西的省区简称分别是(     )
    A、滇、桂、粤、台 B、云、桂、闽、台 C、台、闽、桂、滇 D、台、粤、桂、云
  • 9、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跨纬度约50度,这就造成了(     )
    A、    B、
       
    C、    D、   
  • 10、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读我国风能储量及风电场分布图、海上风电站建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     )
    A、沿海地区 B、内陆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风轮是把风的动能转变为机械能的重要部件,它由两只(或更多只)螺旋桨形的叶轮组成,当风吹向桨叶时,桨叶上产生气动力驱动风轮转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风电场风轮的桨叶应朝向(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3)、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意义是(     )

    ①全面取代煤炭 ②保护生态环境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11、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从上图可以看出,(大洲)的东部和南部、(大洲)、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
    (2)、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是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3)、图中①②③地区人口均稀少,试分析②地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
    (4)、如果短时间内增加的人口太多,会产生哪些社会问题?
  • 12、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在(纬线)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的大洲是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西岸)年降水量大约在1000毫米以上。
    (3)、在中纬度亚欧大陆地带,内陆与沿海地区相比,降水较丰富是
    (4)、印度东北部的 ,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据气象记录,1861年的一年中,这里的降雨量达20447毫米,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
    (5)、由此可知,一个地区降水的多少,除了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还受的影响,通常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13、长篇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下图为“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
    A、有连续而广阔的陆地 B、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陆地相连但海洋不相连 D、海洋陆地均不相连
    (2)、“鹦鹉螺”号航行路线没有到达的大洋是
    (3)、“鹦鹉螺”号航行路线经过了①②两洲间的运河是
    (4)、“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到达了世界上跨经度最广有大洲(填图中数字)。
    (5)、读图可知,亚洲、欧洲、非洲和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其中,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为
  • 14、万州区某中学地理野外兴趣小组在暑期实践中,对当地某一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并绘制了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米,其中地形比较陡峻的是 , 判断依据是其所在位置的等高线较(填“密集”或“稀疏”)。
    (2)、图中A地是 , B地是(填“地形部位”)。
    (3)、站在C山峰处,测量D山峰的海拔最可能为米。
  • 15、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美国旧金山,应邀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美元首达成共识,两国将推出更多便利人员往来、促进人文交流的措施。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中美交流合作属于(     )
    A、南北对抗 B、南北对话 C、南南合作 D、南南对抗
    (2)、中美两国将推出更多便利人员往来、促进人文交流的措施。中美合作的事例表明(     )
    A、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共赢 B、中国航空、新能源技术全面领先美国 C、中美各方面发展水平全都一致 D、中美经济结构完全一致
  • 16、西江千户苗寨位于我国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苗寨民居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就地取材,图左为传统苗居(吊脚楼)竖向分层功能示意图,图右为苗寨局部景观照片(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传统苗居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传统苗居建筑多为木质结构 B、从传统苗居建筑材料来看有利于防火 C、阁楼贮藏粮食不利于防潮隔湿 D、苗居建筑屋顶坡度大体现该地区降水稀少
    (2)、苗寨人根据当地的自然特征,苗寨道路多修建成“之”字形,主要考虑(     )
    A、地形条件 B、建筑物分布 C、植被种类 D、气候条件
  • 17、2023年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语言中,哪一种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     )
    A、汉语 B、英语 C、俄语 D、西班牙语
    (2)、下列语言中,____语使用人数最多(     )
    A、英语 B、汉语 C、俄语 D、阿拉伯语
  • 18、世界四大人种中,某地区人种“皮肤黝黑,头发卷曲,鼻翼宽,嘴唇较厚”。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由材料,判断该人种是(     )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混血人种 D、黑色人种
    (2)、该人种主要分布地区是(     )
    A、亚洲东部 B、非洲中南部 C、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D、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 19、读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例如,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5个婴儿,死亡10人。这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____(     )
    A、25‰ B、10‰ C、15‰ D、无法计算
    (2)、下列大洲中,____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 20、在北半球,温带地区陆地面积广大,各地气温和降水差异也很大,因此划分出多种气候类型。读北半球温带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主要以亚欧大陆为例)(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表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西岸(“”表示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图中“”代表的气候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地区 C、极圈附近的高纬度地区 D、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地区
上一页 920 921 922 923 9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