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年降水量( )A、赤道附近地区均大于2000毫米 B、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西岸多 C、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沿海地区均多于内陆地区(2)、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为山地迎风坡 B、甲地纬度更高 C、乙地距大西洋更近 D、乙地海拔更低 -
2、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图为水、陆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 )A、在水半球上,陆地连在一起 B、在陆半球上,陆地面积多于海洋面积 C、全球的海洋和陆地分布均匀 D、任何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多于陆地面积(2)、图中( )A、北美洲位于陆半球 B、亚洲的经度范围最小 C、北冰洋位于水半球 D、南极洲被四大洋环绕(3)、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有( )①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资源②海上交通便利③带来台风和海啸等灾害④可以调节气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基础是经纬度。图1为北京在经纬网上的位置图,图2是某驾驶员使用车载导航的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的经纬度约为( )A、40°S,114°E B、40°S,114°W C、40°N,116°E D、40°N,116°W(2)、导航过程中可知( )A、学院路呈东西走向 B、终点没有停车位 C、可以预估到达时间 D、比例尺不可改变 -
4、《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提出了“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图为地球的宇宙环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 )①属于银河系②围绕着月球转动③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星球④是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第三颗行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未来,我国太空探索的优先发展方向有( )A、开发地球的矿产资源 B、确定金星的公转方向 C、寻找有生命的其他星球 D、乘坐宇宙飞船登陆太阳 -
5、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为解决耕地问题,中国人民用智慧创造了梯田。目前,中国是全球梯田面积最大的国家。图1为中国主要梯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诞生山河之间
《诗经·小雅·正月》里写道:“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其意思是,看那山坡的田地里,庄稼苗长得多茂盛。
(1)汉朝时,北方地区的劳动人民在________(山地/平原)将坡地改造为梯田。梯田的诞生扩大了________(旱地/水田)的面积,人们拥有了顺应和改造自然的力量。
重塑山河形态
(2)随后的历史中,北方人口大量向南方迁徙。在多雨的南方地区,梯田多是水田,组成“梯田和________(粮食作物)”的绝佳搭档。
(3)云贵高原的哈尼梯田于2013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图2为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生态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结构图。

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承担新的使命
(4)当今,我国各地的梯田有了新使命。例如,位于我国________(地形区)的柳林梯田因改变了地表坡度,可以缓解当地________的环境问题。
(5)梯田具有独特的景观价值,江西省婺源因其美丽的梯田风光,吸引众多游客。该地发展旅游业可以( )
A. 以梯田美景带动乡村旅游 B. 拆除当地古建筑,修建宾馆 C. 平整梯田、修建公路,便利游客 D. 将居民全部迁出,发展商业 (6)请在以下便签中选出你最有收获的一个方向,绘制知识结构图,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A 梯田与农业发展 B 梯田与生态环境治理 C 梯田与旅游业发展
-
6、根一般指植物在地下的部位,可以反映当地的气候。某校同学开展“寻根识气候”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图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文资料,补充完成学习成果。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2)、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地理所学,在植物的茎、叶、花、果实中任选其一,参照示例,说明气候如何影响植被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示例:春季北京气温升高,位于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的海棠花盛开,人们可以赏花踏春。
-
7、
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千姿百态。北京某校同学们借助多种方法认识陆地地形分布大势。图为AI制作的不同水淹高度下的世界陆地地形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AI动画演示法

(1)当模拟水淹法时,陆地的________(沿海/内陆)地区开始逐渐消失,伴随着水淹高度上升,可以清晰地观察陆地的高低起伏。
(2)水淹至海拔200米时,同学们观察到东半球欧洲大部分地区消失,因为该大洲平均海拔较________(高/低),地形以________为主。
(3)水淹至海拔500米时,同学们观察到非洲南部和东部大部分陆地在水面________(以上/以下),这里以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
(4)水淹至海拔2000米时,同学们观察到亚洲中部的________(地形区)非常醒目;南美洲有条带状的山脉,据此推测南美洲地势大致为西________东________。
地理模型制作法
(5)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制作陆地地形模型,填写实验任务单。

-
8、青海省立足省内特色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图为青海省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有白色的“珍珠”(盐)、红色的“宝石”(枸杞)、地底的“黑金”(油气)与黄灿灿的金矿,还有金色的阳光与绿色的生态家园。
(1)、青海省( )A、北部与西藏、四川相邻 B、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C、是黄河、淮河的发源地 D、行政中心是西宁市(2)、柴达木盆地的“宝”包括( )①白色的“珍珠”是指海洋生物
②红色的“宝石”属于农业产品
③地底“黑金”指石油和天然气
④金色的阳光可转化为太阳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目前,青海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游客可以( )A、体验青海湖环湖骑行乐趣 B、在柴达木盆地欣赏热带风光 C、感受壮族的特色民族文化 D、在祁连山与国门和界碑合影(4)、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青海湖的面积持续增加,这一现象( )A、反映附近高山海拔上升 B、导致该省冰川面积大幅增加 C、为研究湖泊提供新数据 D、引发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 -
9、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图为参会国家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参会国家( )A、全部位于北半球 B、均与中国相邻 C、可进行南南合作 D、都属于亚洲国家(2)、金砖国家间的合作可以( )①促进互惠互利②实现共同发展③消除经济差异④加强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总数达到80亿。图左为世界人口增长图,图右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左中世界人口( )A、1930年前增长较快 B、1930年后匀速增长 C、1975年达到50亿 D、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图右中1950—2022年各大洲人口( )A、亚洲增长人数最多 B、北美洲增长速度最慢 C、欧洲增长速度最快 D、南美洲增长人数最少(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美洲欧洲人口增速一致 B、南美洲人口比北美洲多 C、欧洲应推行积极生育政策 D、非洲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
11、在伊朗亚兹德,人们根据当地的气候在传统民居顶部建造风塔。风塔将自然风引入屋内,同时将屋内热空气推向室外,使屋内凉爽舒适,被誉为“沙漠空调”。图左为亚兹德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右为亚兹德传统民居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传统民居( )A、以土砖为材料,屋顶较平 B、以竹子为材料,墙壁较厚 C、以石头为材料,窗户较大 D、以茅草为材料,墙壁较薄(2)、人们建造风塔是由于当地( )A、降水丰沛 B、夏季炎热 C、地形崎岖 D、人口密集 -
12、近期,中国科学家揭示“地幔风”是地球深处存在的强大物质流动。“地幔风”从南向北推动两大板块持续碰撞,将海洋变为陆地,导致青藏高原几千万年以来的挤压和隆升。图为板块运动及分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的变化,说明( )A、板块碰撞导致陆地变为海洋 B、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 C、全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 D、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2)、“地幔风”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是( )A、使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 B、使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分离运动 C、使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分离运动 D、使非洲板块向北碰撞印度洋板块(3)、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 )①揭示了世界海陆变化的过程
②解释了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③推动了气候研究和太空探索
④展现了人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某校同学开展实验,了解海洋和陆地气温的变化。同学们用烧杯分别取相同体积的水和沙,在室内静止一段时间后第一次测量温度。随后把烧杯放置在强光下,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测量温度。图为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中( )A、水代表海洋,沙代表陆地 B、强光照射模拟降温 C、第二次测量发现水温下降 D、沙比水的温度变化小(2)、该实验说明地球同纬度地带( )A、夏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B、高原山地气温低于平原 C、陆地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D、内陆昼夜温差小于沿海(3)、该实验能够认识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实验结果可以解释( )A、爬山时感到气温在降低 B、夏季时人们在海边避暑 C、热带居民常穿轻薄服装 D、我国新疆地区多平顶房 -
14、可燃冰外形似冰,遇火即燃,开采难度大,但其燃烧产生的污染比煤、石油都小,是优质的清洁能源。图为世界已知可燃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B、全球的陆地广阔而连续 C、北冰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D、有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2)、世界已知可燃冰( )A、在非洲东部密集分布 B、多分布在内陆地区 C、均匀分布在太平洋中 D、多分布在近海海域(3)、开发和利用可燃冰等清洁能源可以( )①完全替代煤炭资源②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④彻底解决石油短缺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小题。
材料1:如图1中所示,火龙果原产地为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巴拿马、厄瓜多尔、古巴、哥伦比亚等地,后传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中国的台湾、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贵州等省区均有栽培。目前我国火龙果的主要产地是广西南宁,2019年已成为全国火龙果最大产地。

材料2:南宁市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2.8
14.1
17.6
22.0
24.9
27.4
28.3
27.8
26.6
23.3
18.6
14.7
降水(mm)
38
36.4
54.4
89.9
186.8
232
195.1
215.5
118.9
69
37.8
26.9
(1)、根据材料2的南宁市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补充绘制完整图2的南宁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柱状图。
(2)、根据南宁市气候资料分析:南宁市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 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 气温年较差为℃;如果降水量超过100mm称为雨季,那么南宁市有个月的雨季,年降水量为mm;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特点判断,南宁属于气候类型。(3)、读图1可知,广西南宁成为全国最大的火龙果产地气温原因是:。 -
16、南宁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周末进行野外研学考察活动,本次研学活动的目的地是城郊附近的龙虎山,阅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区的主要地形是。(2)、研学小组途中经过了甲、乙两村庄,同学们发现两村庄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夏季容易遭受洪涝灾害威胁的是。(3)、研学小组继续前行,到达了疗养院中途休息,了解到该疗养院计划新建一条引水线路,设计了图中AB两条引水路线,研学小组觉得更合理的是线路,原因是。(4)、研学小组到达龙虎山脚下时,为体验不同的风景,分成了两个登山组,图中a、b两条线路分别是两个小组的登山线路,当两个小组都到达山顶时,线路的同学大多比较疲惫。同学们在山顶向山下望去,发现图中C处比较低平,C处是(地形部位)。(5)、同学们在山顶休息一会后,感觉到丝丝凉意,如果此时疗养院的温度为18.5℃,那么龙虎山顶的温度可能是______。A、15.6℃ B、16℃ C、16.5℃ D、17.4℃ -
17、我国某学校计划举办郊游活动,同学们查询了近期的天气情况,如下表所示。结合表中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日期
10月15日
10月16日
10月17日
10月18日
气温℃
11-15
11-14
8-14
10-15
天气




PM2.5(Ug.m3)
190
80
30
20
风



(1)、根据表中的天气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日多云,空气质量较差 B、16日有降雨,需要准备好雨具 C、17日东南风强劲,外出时需要远离广告牌 D、18日天气晴朗,需要注意防风(2)、从16日到18日( )A、气温持续降低 B、风力逐渐增强 C、空气质量变差 D、天气逐渐转晴(3)、我国冬季哈尔滨比南宁寒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
18、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2)、图中②和③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乌拉尔山(3)、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和变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陆球” C、世界海陆均匀分布 D、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静止状态 -
1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读北斗卫星对甲、乙、丙、丁四点定位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个点中纬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乙点的坐标是( )A、(20°N,0°) B、(20°N,40°E) C、(0°,20°E) D、(20°N,20°E) -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6月独臂航海家徐京坤驾驶“青岛梦想号”帆船从土耳其起航,途径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6月完成环球航行。
(1)、徐京坤自土耳其起航后,穿过地中海,到达大西洋,穿过A洲和B大洲的分界线运河,依次经过了太平洋、C洋、大西洋,最终完成环球航行。(2)、徐京坤在经过地中海时,听到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请结合所学说明预言的依据。(3)、根据材料,判断“青岛梦想号”起航时好望角的昼夜长短情况,并结合所学解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