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为了让人们直观感受不同海域的海水,中国航海博物馆委托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不同的海区采集当地的海水样品。读“地球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海水采集的过程中,北冰洋海水采集点(54°N,179°E)的采集难度最大。图中,该采集点大致位于(     )
    A、a B、b C、c D、d
    (2)、以下四个海水采集点中,位于东半球,且位于北温带的是(     )
    A、大西洋:(47°N,6°W) B、太平洋:(32°N,156°W) C、印度洋:(6°N,76°W) D、北冰洋:(54°N,179°W)
  • 2、在山西地质博物馆的远古物种展厅中, 展示有“中国肯氏兽动物群”化石标本。 肯氏兽化石在中国、 南非以及美洲大陆等地均有发现。 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数字序号所示的大洲,暂未发现肯氏兽化石的是(     )
    A、 B、 C、 D、
    (2)、肯氏兽是2亿年前的陆生动物,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下列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
    A、动物迁徙 B、气温变化 C、降水变化 D、大陆漂移
  • 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的实地距离是(     )
    A、50米 B、500米 C、5千米 D、50千米
    (2)、为发展经济,向阳镇规划了多项旅游开发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A处利用陡崖,开发攀岩项目 B、B处利用河流,开发漂流体验项目 C、C处地势高,修建观景台 D、向阳镇地势低平,可为旅游者提供住宿
  • 4、

    图1为世界气候类型图,图2为巴黎、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有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四种热带气候类型。

    2024年夏季奥运会于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

    (2)巴黎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

    (3)与北京的气候相比,巴黎的气温年较差________(大/小),冬季气温更________(高/低),降水季节变化________(大/小),冬季降水更多。

    (4)某同学查阅资料,收集了欧洲意大利罗马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数据(见下页表1),并将其绘制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请结合下表的数据,将图3补充完整。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7.6

    8.2

    12.2

    14.8

    18.8

    21.1

    降水/mm

    81

    95

    80

    62

    51

    20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3.1

    23.9

    20.8

    16.8

    14.4

    13.5

    降水/mm

    2

    18

    63

    85

    105

    99

    (5)一则关于意大利罗马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请你结合表1的信息,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罗马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原因。

  • 5、如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及特大城市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多分布在____(单项选择)
    A、等温线较密集的地区 B、热带沿海地区 C、亚洲、欧洲、北美洲 D、大陆内部地区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从地区向地区逐渐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以上,主要原因是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多。
    (4)、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要(平直/弯曲),请简述原因。
    (5)、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6、地球表层最大的差异是陆地和海洋。北京某校学生围绕“陆地与海洋”展开研究性学习。如图为世界及两大陆地地形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对世界海陆分布格局的认识。

    ;②;③;④

    (2)、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结合图中甲、乙两大陆的位置和地形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①甲大陆,东临洋、西临印度洋;北与亚洲隔海相望;西部为高原,中部为(地形类型),东部为山地,从东西方向看,地势东西高,中部

    ②乙大陆,地处北半球,以带(五带)为主;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洲相望;中部为平原,西部和东部为(地形类型)。

  • 7、北京时间2023年11月17日,菲律宾境内某地(5.55°N,125.15°E)发生6.8级地震。菲律宾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呢?为寻找答案,同学们结合“海洋和陆地的变迁”这节内容展开了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左侧主图是由两幅图叠加而成的,这两幅图的名称是____(双项选择)
    A、菲律宾气候图 B、菲律宾交通图 C、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D、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
    (2)、此次地震的发生地(5.55°N,125.15°E)靠近图中(填序号)。
    (3)、通过探究,同学们了解到:菲律宾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其火山、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板块和板块的(挤压/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4)、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____(双项选择)
    A、地球表层大致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B、世界上火山、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 C、各大板块的位置均固定不变 D、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5)、当地震发生时____(双项选择)
    A、在家里,可躲在卫生间的角落 B、在高楼,应乘坐电梯迅速撤离 C、在教室,可躲在墙角或课桌下 D、在室外,可迅速躲进周边建筑
  • 8、传统民居墙体的厚度与气温有密切关系。如图为欧洲部分城市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五个城市(     )
    A、伦敦1月平均气温最低 B、柏林的气温年较差最大 C、冬季距离海洋越近气温越低 D、夏季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气温低
    (2)、自伦敦至基辅,传统民居墙体厚度的变化规律可能是
    A、逐渐变厚 B、先变薄,再变厚 C、逐渐变薄 D、先变厚,再变薄
    (3)、影响墙体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夏季风
  • 9、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萨米恩托相比,艾森港(     )
    A、海拔更高 B、低温期降水更少 C、年降水总量更大 D、位于北半球
    (2)、造成两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相差悬殊,艾森港位于热带 B、中间有高山,艾森港位于迎风坡 C、距海远近悬殊,萨米恩托深居内陆 D、人为影响,萨米恩托人口数量多
  • 10、菲律宾薄荷岛中部丘陵上的草在多雨的季节为绿色,降水少的季节被太阳晒干变成咖啡色,酷似巧克力,因此得名“巧克力山”。图1是薄荷岛景观图(局部),图2为当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薄荷岛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薄荷岛(     )
    A、气温年较差大 B、降水分为旱、雨两季 C、降水分为干、湿两季 D、降水季节变化不明显
    (3)、能够欣赏到咖啡色“巧克力山”的最佳时间是(     )
    A、3~4月份 B、5~6月份 C、7~8月份 D、9~10月份
  • 11、如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内陆地区降水量多于沿海地区 B、两极地区降水量多 C、赤道附近降水量少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量多
    (2)、亚欧大陆内部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降水难以形成 B、海拔低,水汽难以凝结 C、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D、植被少,降水难以存留
  • 12、如图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沟位于大洋的(     )
    A、东部 B、西部 C、边缘 D、中部
    (2)、在海底地形中,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的是(     )
    A、海岭和海沟 B、大陆坡和海岭 C、大陆架和海盆 D、海岭和海盆
  • 13、如图为亚洲沿30°N的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
    A、中部高,东西低 B、中部低,四周高 C、以高原、山地为主 D、中部高,南北低
    (2)、图中苏伊士运河(     )
    A、连接了地中海与黑海,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B、连接了地中海与红海,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C、连接了阿拉伯海与红海,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D、连接了地中海与红海,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3)、与青藏高原相比,长江中下游平原(     )
    A、纬度低,降水少 B、地势低,气温高 C、面积大,耕地少 D、距海远,河流少
  • 14、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明末清初,我国商人开辟了一条著名的茶叶贸易通道,称为万里茶路。如图为万里茶路及世界茶叶主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万里茶路(     )
    A、是陆上贸易通道 B、途经印度洋 C、向东到达欧洲 D、途经三个大洲
    (2)、茶叶主产区(     )
    A、南半球多于北半球 B、大多分布在亚洲 C、主要分布在南温带 D、均位于高纬地区
  • 15、竖版世界地图的出现是对使用了400多年横版世界地图的突破。如图为竖版世界地图(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
    A、90°N,150°W B、60°S,120°W C、0°,60°E D、0°,120°W
    (2)、乙地所在的大洲及其特点为(     )
    A、大洋洲,濒临四大洋 B、非洲,年平均气温高 C、欧洲,平均海拔低 D、南极洲,跨经度最广
    (3)、图中周长最长的虚线及其地理意义分别是(     )
    A、北回归线,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B、南回归线,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C、北极圈,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 D、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
  • 16、图1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A地的气候类型是 , 其气温、降水情况与图2中相符合的是 , 该气候类型在洲分布范围最广。下列景观属于该地的是

    (2)、图1所示B气候类型是 , 其气温、降水情况与图2中相符合的是 , 该气候主要分布在(填纬线)附近。
    (3)、图1中A、D两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 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该气候类型与图2中相符的是
    (4)、图1中E气候类型是 , 该地气候多雨时是(1/7)月,此时F地区降水情况是(多雨/少雨)。
    (5)、图2中丁图与图1中地气候特征相符合。
    (6)、G地与B地相比,气温 , 降水 , 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17、读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为(东西/南北)走向。
    (2)、下列关于等温线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同一幅图上,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 B、同一幅图上,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若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则线内气温比线外气温高 D、若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则线内气温比线外气温低
    (3)、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高/中/低)纬度地区,其大部分地区气温为20℃以(上/下),主要原因是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多/少)。
    (4)、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影响因素是
    (5)、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 其年平均气温为-10℃以(上/下),主要原因是
    (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从地区向地区逐渐降低,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18、自地球形成以来,其大气、地表从未停止过运动、变化。图1为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图2为文明古国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因亚欧板块、板块和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
    (2)、板块运动使地中海、黑海等海域不断(扩大/缩小),相邻两块大陆逐渐靠近,形成了亚洲、洲和洲彼此相连的海陆分布格局。
    (3)、板块的相互作用还形成了一些高大山脉和高原,如:山脉、高原。
    (4)、板块运动形成的高大山脉中孕育出许多河流,它们提供的以及冲积而成的平原为早期人类文明的形成提供了自然条件。从上述联系看出,中国、三大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有着密切的关系。
  • 19、读图“非洲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非洲的主要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沙漠 D、盆地
    (2)、赤道穿过的非洲中部的地势特点是(     )
    A、起伏很小 B、西高东低 C、整体高峻 D、东高西低
    (3)、甲河流(     )
    A、结冰期短 B、结冰期长 C、流向为自西向东 D、流向为自南向北
  • 20、读表“世界某地气象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4

    7

    10

    气温/℃

    24.7

    16.5

    6.9

    13.7

    降水量/mm

    18

    79

    132

    72

    (1)、该地1月为(     )
    A、夏季,少雨 B、夏季,多雨 C、冬季,少雨 D、冬季,多雨
    (2)、该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热带 B、南半球,温带 C、北半球,亚热带 D、南半球,亚热带
    (3)、该地多雨时,北京(     )
    A、寒冷干燥 B、高温多雨 C、春暖花开 D、秋高气爽读
上一页 583 584 585 586 5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