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民族大团结》的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各民族人民身着民族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完成下面小题。
    (1)、汉族及每一个少数民族在《民族大团结》中都有一枚相对应的邮票,这套邮票一共有(     )
    A、53枚 B、54枚 C、55枚 D、56枚
    (2)、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 C、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 D、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 2、书信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小敏在学习完写书信的格式后,也想给多年没见的姑妈写一封信。她的邮寄地址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寄信地址中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     )
    A、省级 B、县级 C、镇级 D、村级
    (2)、下列与兴安县属于同一行政区划级别的是(     )
    A、湖南省 B、吉首市 C、芙蓉镇 D、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3、歌词唱道:“当北国的钢花映红了飞雪,江南的田野正是春色妖娆。当东海的哨兵迎来了灿烂的朝霞,戈壁油田的灯光还在闪耀。”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处美洲腹地,南临南海 B、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C、地跨寒、温两带,没有热带 D、背靠亚欧大陆,邻国众多
    (2)、材料中的歌词反映出我国(     )

    ①南北跨纬度广②东西跨经度大③地形复杂多样④海域面积广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低级煤,不易储存和运输,燃烧对空气污染严重。近年来日本和澳大利亚在“褐煤制氢”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日本在澳大利亚建厂,利用褐煤资源制氢,再将氢气输送到日本各个应用场景,基本实现零碳排放。目前对于“褐煤制氢”又有了新的研究。

    材料二:图1为褐煤与氢使用对比图、图2为日本加氢站分布图和图3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分布图。

    (1)、图示两个国家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是(填写国家名称)。
    (2)、比较日本和澳大利亚两国海陆位置的异同点:共同点是 , 不同点是
    (3)、综合考虑交通、劳动力和资源情况,澳大利亚制氢厂的最佳选址应位于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分布图中的(①/②/③)处,试分析原因
    (4)、分析两国开展“褐煤制氢”合作,对日本的有利影响:(至少写出两点)。
  • 5、

    读图完成下题。

    材料一:2024年5月5日习近平主席到达法国,对其进行国事访问。法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小麦、玉米、葡萄和牛肉等产量均居欧洲西部各国之首,畜牧业和园艺业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巴黎盆地是主要的农业区。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图1为法国地形分布图,图2为法国葡萄和小麦种植区图。

    (1)读图1,从纬度位置看,法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带。从图中分析可知,法国的地势特点是 , 判断依据是

    (2)简述图2中甲地对葡萄种植的有利影响:

    材料二:美国的小麦区,包括冬小麦区和春小麦区。冬小麦秋播夏收(次年),需越冬,种植在冬季气温相对较高的地区;春小麦春播秋收,无需越冬,种植在冬季气温相对较低的地区。图3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图。

    (3)结合图3和材料,判断图中①②区种植的是(农作物),美国和法国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均濒临洋。

    (4)简析美国乳畜区乳畜业发达的有利条件:

  • 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小麦喜温凉,较耐旱,是一种在世界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

    材料二: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此外,平坦的地形也有利于水稻种植和农田管理。

    材料三:图1为印度粮食作物种植区分布图,图2为东南亚粮食作物种植区分布图,图3为俄罗斯小麦主产区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粮食作物的选择和生长】

    (1)根据图1和材料,印度主要粮食作物a是、粮食作物b是;乞拉朋齐因地处盛行风A(风向)季风的迎风坡,成为“世界雨极”,如果该季风来得晚,退得早,容易造成灾害,对农业不利。

    (2)读图2,分析中南半岛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是

    (3)根据图3,俄罗斯的粮食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高于0℃的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

    【粮食作物的生产】

    (4)人口的优势已成为印度和东南亚粮食生产的优势之一,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它们人口的优势是

    【粮食作物的发展】

    (5)粮食生产关乎世界粮食安全。请写出一条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化建议

  •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多个国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材料二:中欧班列是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中欧班列的开通,有效促进了沿线各国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支撑。读图1中欧班列沿线示意图、图2丙地所在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图3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和农作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造成甲、乙、丙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甲地位于(地区),其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是
    (2)、中欧班列是在各国原有铁路运输线路的基础上,形成横贯大陆的运输大动脉。试分析开通中欧班列的意义。(写出1条即可)
    (3)、读图3可知,在国际贸易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出口的产品是 , 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近些年来,图1中的丙地区人口增长迅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根据图2和材料信息,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为该区域水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建议:
  • 8、亚马孙河流域一年中洪水时间最长可达200天之久,河面最高可上涨10—15米。每年洪水季,这里的部分森林会被河水淹没,被称为洪泛森林。读图1亚马孙洪泛森林分布示意图及相应气候资料图2,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决定亚马孙河流域洪泛森林面积大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土壤
    (2)、下列保护与开发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迁移居民,禁止开发     ③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④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⑤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 9、俄罗斯与日本是两个在亚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虽隔海相望,但地理特征存在差异。读图1俄罗斯和图2日本的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国的共同点是(     )
    A、矿产丰富,森林广布 B、位于北半球 C、地狭人稠,农业发达 D、地跨两大洲
    (2)、两国城市与人口大多分布在南部地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交通
  • 10、2025年4月6日-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应邀对埃及展开国事访问,并签署涉及卫生、交通、水利等多领域合作协议。读图1埃及和图2法国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两国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流为刚果河 B、法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埃及四面临海 D、乙山脉为阿尔卑斯山脉
    (2)、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和经济文化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发达 B、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C、居民通用阿拉伯语 D、居民信奉基督教
  • 11、2025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1周年,目前,秦岭站的新能源、科研、通讯、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室外管线等配套环保设施系统安装工作正按计划全面展开。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极的科考站大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该时间段南极地区(     )
    A、为热季,冰雪大量消融 B、为冬季,风力较小 C、为暖季,白昼时间长 D、为旱季,降水较少
    (2)、下图中北极熊和企鹅的“对话”反映的问题是(     )

    A、两极地区野生动物锐减 B、极地地区淡水资源短缺 C、全球海洋污染 D、全球气候变暖
    (3)、为保护周边环境,秦岭考察站在建设过程中安装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淡水资源储备,直接排放污水 B、减少对当地淡水资源的依赖,避免污染周边海洋 C、仅为满足科研用水需求,不考虑环保 D、降低建设成本,随意处置污水
  • 12、亚洲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生长。小麦起源于两河流域,水稻最早在中国的长江流域种植,棉花则起源于印度河流域。读亚洲三大文明发源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不同种类农作物能良好适应亚洲独特的气候条件,反映亚洲气候具有的特征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季风气候分布广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亚洲形成该气候特征的原因有(     )

    ①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 ②南北跨纬度大 ③多大江大河 ④地形复杂多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图中农业区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崎岖,排水良好 B、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C、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多 D、劳动力丰富,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 13、通过云端交流认识的5名同学在交流中了解到了不同地域10月份的穿衣指南。下图为各区域穿衣指南及乌鲁木齐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名同学截然不同的衣着差异,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2)、同学们对小明的穿衣指南十分感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该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如上图所示)。原来,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气候,夏热冬冷,全年少雨,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较小)。
    (3)、小亮“炎热不退场,夏装妥妥穿上身”的任性,主要因其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带地区,全年(高温/严寒)。
    (4)、小华“一直冷飕飕”,该地气候与其他地区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14、暑假,几位驴友沿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连霍(连云港市和霍尔果斯市)高速公路(编号G30)自驾旅游。下图为连霍高速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驴友自驾游从起点连云港出发,自东向西跨越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终点抵达边境口岸霍尔果斯。
    (2)、驴友们一路向西,发现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变化,其原因是 , 这种变化主要受因素影响。
    (3)、行进至乌鲁木齐,远方雪山若隐若现,该雪山为山脉,山顶常年覆盖积雪主要是受因素的影响。
    (4)、自驾线路东段跨越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 15、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长江的地理概况和生态环境治理,某中学的地理教师带领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下图为长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长江概况

    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流域总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流。

    (1)长江发源于(填地形区),自西向东流入海。

    探究二长江贡献

    (2)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用水,②上游河段提供丰富的资源,③中下游河段提供便利的

    探究三保护长江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

    (3)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长江流域环境问题频发。据图,完成下框图。

    ;②;③

  • 1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绘制了七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变化统计图及中国各省区人口密度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特点是以为界,东南部人口 , 西北部人口稀疏。请从自然条件分析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
    (2)、据左图可知,新中国成立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持续 , 2010年以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迅速(增长/下降)。
    (3)、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较任何国家都快,这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然结果。为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请你尝试提出合理化建议。
  • 17、我国疆域辽阔,位置优越,边防哨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下图为我国三个边防哨所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邻近A(国家)的哈亚尔哨所位于(省区全称)的东北部。
    (2)、伊木河哨所位于(山脉)深处,冬季最低气温可达-57℃,被称为“中国最寒冷的哨所”。
    (3)、当伊木河哨所旭日东升时,哈亚尔哨所还处于深夜,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4)、“云端哨所”詹娘舍哨所海拔4655米,四周都是断崖绝壁,山上常年云雾缭绕。“能在云端哨所站岗,我感觉无比的神圣和光荣!”在詹娘舍哨所,边防战士苦中作乐。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詹娘舍哨所边防战士的“苦”有。(写一点即可)
  • 18、2023年7月,北方地区遭受了暴雨的袭击,特别是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大面积的降雨导致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农田的农作物受到水浸,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中国旱涝灾害频发,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不稳定,有的年份强有的年份弱 B、冬季风势力强 C、中国降水冬春多,夏秋少 D、中国降水年际变化小
  • 19、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交通和种植业带来不便 B、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不利于发展航运 C、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D、使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流,沟通了东西部的交通
  • 20、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沿黄河省区,他一再强调,“沿黄河开发建设必须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下图为黄河流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     )
    A、发源于唐古拉山脉 B、注入黄海 C、下游成为“地上悬河” D、越往下游流域面积越大
    (2)、沿黄河开发建设必须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下列措施与此理念相符的是(     )
    A、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扩大种植面积 B、中游河段—陡坡垦殖,大力增加耕地面积 C、下游河段—兴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D、黄河三角洲—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