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第25届冬奥会将于2026年2月6日在意大利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举行。读第19至25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地球和地图主题】

    (1)、温哥华的经纬度大致为(     )
    A、(49°N,123°W) B、(49°S,123°E) C、(49°N,123°E) D、(49°S,123°W)
    (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哥华在平昌的正东方向 B、温哥华在盐湖城的西北方向 C、六个城市中平昌的纬度最高 D、六个城市中温哥华的纬度最低
    (3)、冬奥会举办城市(     )
    A、多分布在西半球 B、集中在南半球 C、多位于热带地区 D、集中于中纬度地区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中德贸易合作加强,中国连续7年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为方便跨境贸易,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海外仓,在当地储存商品,在顾客下单后第一时间进行配送。德国经济发达,海陆交通便利,制造业先进,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首选德国设立海外仓。

    材料二:杭州某服装家纺公司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改变传统水路运输方式,采用中欧班列运输货物直达德国,在德国柏林设立独立海外站点和海外仓,直接对接消费者。通过对消费者的深入调研,设计生产更适合当地市场的服装、家纺用品等,改变了从前依靠大牌服饰代加工订单生存的被动局面,发展独立品牌,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材料三:铁路运输速度快、价格贵、安全性高、运量小但受天气的影响较小,持续性强。水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大、价格便宜、安全性低但受港口及河流、海洋影响较大。

    材料四:左图为杭州某服装家纺公司货物运输路线图,右为跨境贸易流程图。

    (1)、写出三个该服装家纺公司原水路运输路线经过的海峡和运河。
    (2)、说明该公司选择中欧班列运输货物的原因。
    (3)、简析德国吸引该公司选址建立海外仓的优势条件。
    (4)、简述该公司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的意义。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曾多次下潜到超过万米的深海区域进行作业。2024年3月23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顺利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爪哇海沟联合科考,这是国际上首次在爪哇海沟开展大范围、系统性的载人深潜科考。科考队员借助“奋斗者”号成功下潜到7178米深海区,创下印尼深海下潜新纪录,取得了丰硕成果。右图为爪哇海沟位置图。

    (1)、印度尼西亚主要位于地球五带的那个温度带,东西半球的那个半球?
    (2)、读图说出爪哇海沟所处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处。
    (3)、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在爪哇海沟的联合科考创下了多项纪录并取得了巨大的收获,请你谈谈当今世界各国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合作?
    (4)、从已经学过的板块构造学和世界的气候分布两个方面说出科研人员在科考期间需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原因。
  • 4、2022年11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亚洲西部阿拉伯国家卡塔尔开幕。读“卡塔尔地形图(图左)”“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邮票(图右)”,完成下面小题。

    (1)、卡塔尔的地形类型是(     )
    A、丘陵 B、平原 C、山地 D、高原
    (2)、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的创作灵感来自阿拉伯人的标志性装饰——白色头巾,该国的主要人种和宗教是(     )
    A、黄种人佛教 B、黑种人伊斯兰教 C、白种人基督教 D、白种人伊斯兰教
    (3)、在这场足球盛宴中,多项“中国制造”令世人瞩目。卡塔尔与中国这两个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被称为(     )
    A、南南合作 B、南北合作 C、南南对话 D、南北对话
  • 5、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经济因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纬度位置看,全球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
    A、赤道附近 B、极地地区 C、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 D、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2)、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B、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密度一定大 C、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D、人口最好是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
  • 6、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会受到自然、人文要素的影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聚落最初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气候宜人,适合居住 D、河流提供丰富的水源
    (2)、有关该聚落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导致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②优美的风景吸引更多人来居住

    ③河流的流向限制了聚落的扩展

    ④公路运输的发展既是聚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聚落的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7、中国是二十国集团(G20)重要成员国,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图是多年来举办过G20峰会的部分城市分布图和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丁、丙、甲 D、丁、乙、丙、甲
    (2)、②地气候特点是(     )
    A、全年温和湿润 B、全年高温少雨 C、干湿两季明显 D、旱雨两季明显
  • 8、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闭幕。据新华社、《环球时报》报道,当天近200个缔约方代表达成了气候变化领域的“阿联酋共识”,并通过一项历史性协议,首次推动各国摆脱化石燃料,以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有(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自然环境得到改善 C、更适合人类居住 D、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为减缓全球变暖,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B、在南北极植树造林 C、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D、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 9、下图是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一莱斯布里奇及其以东部分地区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和两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温哥华降水量远远多于莱斯布里奇,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温哥华位于平原地区 B、温哥华处于湿润气流迎风坡 C、莱斯布里奇位于山地 D、莱斯布里奇距离东侧海岸较近
    (2)、莱斯布里奇常年气温低于温哥华。其原因除了海陆位置的影响之外,还有(     )
    A、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 C、地球自转 D、地势高低
    (3)、温哥华的主要自然景观是(     )
    A、草原 B、森林 C、荒漠 D、苔原
  • 10、数九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冷天数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间有描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人们用墨笔每天晕染一瓣梅花,九九八十一天过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数九第一天,北京(40°N)的昼(空白部分)夜(阴影部分)长短的状况是(     )
    A、 B、 C、 D、
    (2)、若图中“九九消寒图”已晕染梅花30瓣,此时北京(     )
    A、一年中正午时刻物体影子最短 B、昼短夜长,且黑夜时长越来越短 C、春回大地,可以欣赏桃花盛开 D、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最早
  •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段时间,机器人成为了科技舞台上的耀眼“明星”。春晚舞台上的舞蹈《秧BOT》将传统文化与智能机器人完美融合,高得无数喝彩。如图所示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分布图。

    【秩BOT的文化内活】

    秧歌是北方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形式,起源于农耕生活,与古代祭祀活动相关,并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发展成为一种民间歌舞。

    (1)材料中的秧歌属于________(物质/非物质)文化,秧歌文化盛行地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2)机器人通过AI捕捉秧歌动作,机器人技术对传统艺术传承的积极作用是________。

    【传统文化的科技赋能】

    (3)《秧BOT》的各位舞蹈演员来自杭州宇树科技公司,从工业类型来看,智能制造属于________产业,临近图中________产业集聚区。

    (4)宇树科技公司发展智能制造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至少答两点)

    【科技赋能未来生活】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点亮生活,在智能科技的推动下,各种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应运而生。

    (5)列举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有________,________。

  •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指出黄河治理与开发要量水而行,上下游统筹谋划。随着人们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河水愈发清澈。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以“保护母亲河,高原换绿装”为主题对图中黄土高原某流域展开实地探究活动。如图所示为黄河流域地图。

    探究一:区域认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黄河发源于________(地形区),中游有________等支流汇入,“奔流”到下游时,流经地区所属的干湿地区是________区,最终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探究二:研学探究

    【引黄古灌区,千秋流润惠泽至今】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黄河上游重要农业区,宁夏引黄古灌溉区被列入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分析造成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区时流量明显减小的原因。

    【小浪底水利枢纽,防洪减沙生态保障】

    (3)与上游段相比,黄河中游段含沙量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因其主要流经黄土高原,________严重。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作用明显,该工程建成后,其大坝下游黄河干流输沙量明显________。

    学生们通过小实验和社会调查,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探究活动。下图为同学们进行的“植被对地表水土状态影响”模拟对比实验。

    (4)上图实验中,影响①②③组地表水土状态的变量因素依次是(     )(单项选择)。

    A. 地形类型、降水总量、植被覆盖度
    B. 植被类型、降水总量、地形的部位
    C. 气温变化、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探究
    D. 植被覆盖度、降水强度、山体坡度

    探究三:绿色发展

    【树立大流域观念,促进流域商质量发展】

    同学们从调研中了解到,黄河流域各地政府,在科学理念引领下,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作。如今的黄土高原,绿水青山已成为它的新“皮肤”。如图所示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模式图。

    (5)请将以下治理措施与上图中序号位置合理配对,并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B.C.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锂矿集中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三国交界处的“锂三角”地区。当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锂矿作为电池生产重要原料,其战略意义愈发凸显。如图所示为六大板块和“锂三角”示意图。

    【走进“锂三角”】

    (1)“锂三角”地区位于________洲,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

    (2)如图所示,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三国国界沿________山脉延伸。

    【解密“锂生产”】

    (3)“锂三角”地区盐湖众多。根据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补全下面框图。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期望“锂发展”】

    (4)中国与“锂三角”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为锂矿产业发展提供________、管理经验等,“锂三角”国家除锂矿外可提供________。在锂矿产业开展纵深合作,有利于推动________(南南合作/南北对话)深入开展,为发展中国家间的协同发展与共同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乌尤尼盐湖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是世界最大的盐沼,分布着世界近一半的锂资源。景色宜人,被称为“天空之镜”,还被誉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是全世界旅游爱好者的梦想之地。

    (5)关于乌尤尼盐湖的开发,有人认为应大力开发锂资源,有人却反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出相应的理由。

  • 14、宜宾早期依托于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种植五种优质粮食作物,发展以酿酒为主的产业。2023年,宜宾提出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请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以下属于宜宾种植五种优质粮食作物的优越自然条件的是(     )
    A、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满足作物生长的热量需求 B、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种植作物 C、江河众多,水系发达,灌溉水源充足 D、黑土广布,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结合材料信息,为宜宾寻找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
    A、响应“不搞大开发,只搞大保护”的号召,只发展旅游业 B、依托长江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C、充分利用优势自然条件,大力推广五种粮食种植,扩大酿酒产业产能 D、聚焦“生态优先、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打造川南绿色创新增长极
  • 15、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图1所示为北京市地图和图2所示为北京中轴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北京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东南临天津市和渤海,海运便利 B、在暖温带和半湿润区,冷热、干湿适中 C、铁路干线稠密,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D、主城区在华北平原,地势低平,便于建设
    (2)、“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将更加凸显北京是全国的(     )
    A、文化中心 B、科技创新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政治中心
    (3)、“北京中轴线”的申遗成功给北京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带动文化产业发展②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③解决市区交通拥堵④唤起市民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远海养殖业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国信1号”是全球最大的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其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主要养殖大黄鱼等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如图所示为中国疆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建设有海洋牧场的是(     )

    ①粤②皖③陕④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国信1号”养殖工船根据不同季节的水温和环境选择适合的海域开展养殖。大黄鱼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试推断“国信1号”冬季游弋的海域最可能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是(     )
    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利于海洋牧场发展 B、海域面积辽阔,南北跨纬度广,适合多种鱼类生长 C、地跨寒、温、热三带,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D、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光热丰富,有多种热带鱼类
  • 17、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为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结合图所示2013~2022年我国人口数量及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3~2022年期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年份是(     )
    A、2016年 B、2018年 C、2020年 D、2022年
    (2)、推测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快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死亡率高 D、劳动力数量多
    (3)、为应对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A、改变人口分布格局 B、平衡人口性别比例 C、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D、提高婚育年龄限制
  • 18、2024年10月29日,西班牙南部出现百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雨天气,部分地区8小时的降雨量超过此前20个月的降雨总量,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图所示为西班牙简图及南部格拉纳达市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西班牙南部城市格拉纳达的气候类型主要为(     )
    A、热带草原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此次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自然原因有(     )

    ①多山地,易引发山洪②沿岸海水倒灌加剧③短时间降水量大④排水系统不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当出现洪涝灾害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爬到楼顶,等待救援 B、趟水转移,开展自救 C、整理财物,减少损失 D、奔走呼救,寻求救援
  • 19、地理课上,同学们开展了“走遍世界,寻访特色民居”的模拟旅游活动。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地特色民居及寻访特色民居旅游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次模拟旅游活动(     )
    A、途经了七个大洲 B、起点位于大洋洲 C、跨越了高中低纬度 D、跨越了地球的五带
    (2)、寻访特色民居路线中,关于甲乙丙丁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全年高温多雨,斜顶木屋便于排水 B、乙地终年炎热干燥,墙厚窗大利于隔热 C、丙地河湖稀少,草木茂盛,就地取材 D、丁地终年严寒,圆顶冰屋防寒保暖
    (3)、模拟旅游活动中发现居住在甲地的人们(     )
    A、多信仰犹太教,属于黑色人种 B、多信仰佛教,属于黄色人种 C、多信仰基督教,属于白色人种 D、多信仰伊斯兰教,属于白色人种
  • 20、南极考察是关乎人类未来的系统工程,其意义既体现在解开地球科学谜题,也在于推动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我国南极科考的时间集中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初。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如图1所示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和图2所示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科考秦岭站的经纬度大致是(     )
    A、74°S,164°E B、74°S,164°W C、74°N,164°E D、74°N,164°W
    (2)、秦岭站投入使用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3)、我国南极科考期间,宜宾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且昼先变长再变短 B、昼短夜长且昼先变短再变长 C、昼长夜短且昼先变短再变长 D、昼短夜长且昼先变长再变短
上一页 316 317 318 319 3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