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局部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经度是 , 纬度是
    (2)、图中D点在B点的方向。
    (3)、图中①、②、③阴影表示的区域,跨东西半球的是
    (4)、A、B、C、D四点中,能够“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是点,假如从该点一直向北行,不改变方向(填“能”或“不能”)回到起点。
  • 2、读“世界不同类型的国家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比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类型是(     )
    A、I B、 C、 D、
    (2)、据图推测Ⅳ类人口增长状况带来的影响有(     )

    ①资源短缺、交通压力大②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③劳动力短缺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3、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事例,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下列事例中不能作为例证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日本冲之鸟岛涨潮淹没,退潮露出 D、在南极洲极地发现煤田
  • 4、下图甲大洲西岸凹入部分与丙大洲东岸凸出部分遥相对应,可以支持的说法是(     )

    A、大陆漂移假说 B、甲、丙两大洲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 C、全球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D、甲大洲西岸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 5、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丙的海拔是(     )
    A、400米 B、300米 C、200米 D、100米
    (2)、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是100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D、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0米
  • 6、读五个大洲的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有的大洲“肩并肩”,形成世界最大的大陆,它们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⑤和①
    (2)、“冬季海峡铺冰桥”,海峡连接的大洲是①和③,请问这一海峡是(     )
    A、白令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苏伊士运河
  • 7、下列关于世界陆地地形之最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亚马孙平原一一世界最大的平原 B、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 C、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D、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 8、小芳上网收集了一些关于地球大小的资料,错误的是(     )
    A、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 B、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8千米
  • 9、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世界海陆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D、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从图中推断,全球海陆面积比约为(     )
    A、九分陆地、一分海洋 B、八分陆地、二分海洋 C、五分陆地、五分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 10、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B、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C、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D、地球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 11、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球仪、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纬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B、经线分东经和西经,可指示东西方向 C、本初子午线是最长的纬线圈 D、地球仪上的地轴,在实际地球上不存在
    (2)、不考虑天气因素,①地每天的日出时间总是比②地早,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D、地壳运动
  • 12、下列图例符号与其名称配对正确的是(     )
    A、   关隘 B、   高速公路 C、   运河 D、   珊瑚礁
  • 13、地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地理可以帮助我们(     )

    ①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②认识世界、祖国和家乡的地理环境

    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④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冬奥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在已举办的24届冬奥会中,欧洲西部共举办了13届。

    (1)、冬奥会举办地主要分布在A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从地形和积雪角度分析该地区开展雪上运动的有利条件是
    (2)、读冰岛图判断,冰岛有丰富的(能源),分析该能源丰富的原因是
    (3)、2026年冬奥会花落米兰,届时意大利将第3次举办冬奥会。意大利南部阳光沙滩盛名远扬,结合所学判断意大利南部阳光沙滩一年四季中游客最多出现在季。
  • 15、

    我国粮食进口两大核心渠道是巴西、美国。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左图)和巴西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优越的地理位置】

    (1)从东、西半球看,巴西位于半球。美国和巴西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均濒临洋。

    【重要的产粮大国】

    美国耕地面积广大,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主要出口玉米、小麦等农产品,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巴西是世界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主要出口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巴西土地面积广袤,热量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大面积种植。

    (2)读图可知,美国玉米带位于密西西比河北部,巴西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填方位)沿海地区。

    (3)请从地形和气候等方面分析美国和巴西玉米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美国:

    巴西:

  • 1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隔海相望的邻居,俄罗斯和日本无论是在位置,还是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且种类齐全。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工业所需原料和燃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材料二俄罗斯自然资源分布及工业区图、日本工业分布图。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工业区和城市的名称:A(工业区),B(首都)。
    (2)、读日本工业分布图,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造成日本工业区分布的原因是
    (3)、在山区修建铁路,建设成本会显著增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是。(至少答两点)
  • 17、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丰富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

    材料二肯尼亚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战略支点,获得很多中国投资。该国为摆脱传统经济困境,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花卉业,新鲜的肯尼亚玫瑰从采摘到中国消费者手中仅需1~2天,中国成为肯尼亚增长最快的玫瑰消费市场。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分布图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如下所示。

    【地理位置】

    (1)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沙漠以南,东临洋。

    【充满生机】

    (2)每年东非高原都会上演壮观的动物迁徙场景(如动物迁徙图所示)。野生动物逐水草而居,据图推断,这些动物主要生活在热带草原气候区。从11月开始,动物开始(填“从甲到乙”或“从乙到甲”)迁徙。

    【充满希望】

    (3)据图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进出口的共同特点是 , 这种贸易特点对国家经济是不利的。请结合肯尼亚经济发展的例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建议。(至少答两点)

  • 18、读“中南半岛地区示意图”和“南亚地区示意图”,完成问题。

    (1)、通过观察,中南半岛的山脉与河流分布特点是
    (2)、南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印度成为灾害最多的国家,原因是
    (3)、南亚地区图中①②工业区分别是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据图可知,这两个工业区分布的共同特点是靠近
    (4)、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服务外包产业发达,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双项选择)(     )
    A、人力资源丰富 B、信息技术发展缓慢 C、英语普及 D、二次绿色革命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咖啡树好暖、喜湿,生长在光照适宜、排水良好的地区,咖啡树的种子(咖啡豆)是用来制作咖啡的原料。读世界气候分布和咖啡主要种植区分布图。

    (1)、咖啡主要种植区分布在五带中的带,热量条件丰富。
    (2)、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其咖啡树种植区主要位巴西高原,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气候,自然环境有利于咖啡树生长。
    (3)、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某咖啡生产商,计划从巴西采购咖啡豆,其海上最短航线需经过B运河。美国和巴西的合作属于(填“南南合作”或“南北对话”)。
    (4)、海南岛山区适宜种咖啡树,其有利地形条件是
  • 20、埃及是文明古国,文化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下图为埃及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埃及的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     )
    A、河口三角洲 B、河流沿岸 C、首都附近 D、地中海沿岸
    (2)、结合埃及的气候特点,关于到埃及旅游需要携带的装备,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暑药品、墨镜一一气候炎热干燥 B、雨伞一一降水丰沛 C、棉衣、羽绒服一一气候寒冷 D、氧气筒一一空气稀薄
上一页 836 837 838 839 84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