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同步练习
- 2018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同步练习
- 2018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同步练习
- 2018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练习
- 2018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同步练习
- 2018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练习
- 2018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同步练习
- 2018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步练习
- 2018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练习
-
1、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甲地在敦煌的(方向)。(2)、对图中甲地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④独立洲头一刹间,滚滚黄尘遮碧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资治通鉴》称敦煌在唐代就已“桑麻翳野”(比喻某个地区物产丰富)。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
2、央视《地理·中国》报道,桥上桥,又名赤水桥,是渭南市和华县的分界桥。下桥始建于1667年,上桥建于1832年。上世纪70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沙挖出下桥,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赤水桥位于(填省级行政区域),赤水河河水最终注入(填海域名称)。与图1中甲、乙两河相关的成语是。(2)、图1中①、②两河段,“黄河在咆哮”、水流急、水能丰富的是(填①或②),“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地上河”是(填①或②)。图1中华县南部的山脉为。(3)、联系图1、图2,分析图3赤水桥“下桥”历史上被淤埋的自然原因。 -
3、今年1月,家住绍兴的小丽跟随父母乘飞机去三亚旅行,出行前她收集了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图1回答,中国领土最南端A为 , 它所处的纬度带是。邻国B , C为。(2)、依据图2,描述海南岛高铁线路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3)、小丽在出行前准备了防晒霜、遮阳帽、沙滩鞋、泳衣等物品。结合以上资料分析小丽如此准备的原因。(4)、旅途中小丽体验了一次古寨民族风情,探秘海南最原始的少数民族。该少数民族最有可能是( )A、侗族 B、满族 C、黎族 D、回族 -
4、某校学生以珠三角为对象开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项目化学习。以下内容属于该项目成果展示的是( )A、热烈欢快、幽默活泼的变脸表演 B、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图设计描绘 C、摇快船、过三桥的民间习俗演绎 D、浦东新区的改革开放历史解说
-
5、自古以来,江南就被誉为“鱼米之乡”,下图代表的区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水乡,这里有闻名于世的大运河,还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字母a表示的湖泊是( )A、太湖 B、洞庭湖 C、巢湖 D、鄱阳湖(2)、该图代表的区域河流湖泊众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哪一自然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A、平原地形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土壤肥沃 D、自古就重视水利 -
6、大美新疆,美在自然,美在人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沿独库公路(从独山子到库车)翻越天山山脉,发现准噶尔盆地的植被比塔里木盆地更加茂密,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地势 C、降水 D、海陆位置(2)、下列有关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运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发展绿洲农业 B、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种植热带水果 C、发挥河湖众多的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 D、依托广袤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 -
7、读我国北纬45°附近某山地两侧甲、乙两地的气候和地形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
1月均温/℃
-19.8
-15.5
7月均温/℃
19.6
23.5
年降水量/毫米
356.5
446
平均海拔/米
800-1100
130-266
(1)、该山地最有可能是( )A、太行山脉 B、横断山脉 C、大兴安岭 D、小兴安岭(2)、甲、乙两地区气候特征差异表现为( )A、甲地比乙地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B、甲地比乙地降水少,较为干旱 C、乙地比甲地海拔低,冬季气温低 D、乙地比甲地降水多,夏季气温低(3)、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A、吸引外资,对外开放 B、开辟梯田,种植春小麦 C、草原广阔,放牧牛羊 D、商品粮基地,扩种水稻 -
8、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将有法可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是( )A、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B、人口稠密,需水量大 C、地上悬河,支流稀少 D、工业发达,污染严重(2)、合理开发黄河,依法保护生态。以下符合这一理念的有( )①青海省水能丰富,兴修水利②银川市塞上江南,农业灌溉
③太原市煤炭众多,毁林开山④山东省地势低平,围湖造田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9、“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是二十世纪末由中国渔民发现的,考古学家推断该船应是800多年前的冬天从泉州出发航行到华光礁时触礁沉没。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船从泉州出发至华光礁,途中航行状况和气温变化状况分别是( )A、逆风降低 B、顺风升高 C、逆风升高 D、顺风降低(2)、关于图中岛屿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永兴岛位于黄岩岛的西北方 B、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 C、海南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 D、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曾母暗沙(3)、图中甲省级行政区域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壮族(4)、图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乙是( )A、越南 B、菲律宾 C、马来西亚 D、印度尼西亚 -
10、中国各种地形面积相差很大,平原所占面积较大,山地所占面积最大。( )
-
11、中国是个大家庭,是一个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
12、以下省级行政区简称与河流有关:黑、辽、闽、赣、湘。( )
-
13、我国南北跨度约49°,导致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大。( )
-
14、台湾,山脉多位于岛屿东中部,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 )
-
15、四川盆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四周山脉环绕,具有冬暖、春热、夏早的特点。( )
-
16、上海早在200多年前就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美称,是我国政治和经济中心。
-
17、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建城已有3000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请结合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分析我国的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并完成下列问题。
(1)、寒潮是(冬/夏)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具体分布在地区及其以北地区。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天气。(2)、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季(填季节)、秋季,是中国东部(填地形)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3)、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非季风)区也频繁发生。(4)、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填省名)、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5)、请简述台风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陆地国界线漫长,达2.2万多千米,陆上有众多邻国。
材料二:中央电视台(CCTV—4)《远方的家》栏目推出特别节目《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用边行走边观察的方式,从广西防城港市出发到辽宁丹东,勾勒中国版图。姊妹篇《沿海行》采用车队行进的方式,从辽宁的丹东出发,沿中国海岸线行进到广西防城港,完成全部行程。《沿海行》和《边疆行》相呼应,完成沿中国大陆版图完整行走一圈的任务。
(1)、《边疆行》和《沿海行》的起点分别位于和(填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省/区。《边疆行》路线经过中国地理四至点中的黑龙江省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附近。(2)、《边疆行》摄制组采访了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填民族),经过了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填省级行政区域简称)。(3)、《边疆行》摄制组发现与我国陆上接壤的国家有个(填数字)。(4)、试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5)、请简述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以及中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
20、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受夏季风与冬季风交汇的影响明显,冬夏季风的交汇处是明显的多雨地带,读图,“我国东部不同时期的多雨带位置示意图”,完成小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样的天气特征较多的出现于我国的( )地区,此时,锋面雨带移动到Ⅱ地区。
A、南部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