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不均,一些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较低。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人口分布随纬度位置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0°~20°S之间 B、20°N~60°N之间 C、20°S~40°S之间 D、60°N~90°N之间
    (2)、左图中甲、乙、丙、丁均为人口分布稀疏地区,与其主要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
    A、甲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乙地——海拔高,气候寒冷 C、丙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丁地——纬度高,冻土广布
  • 2、海草房是山东沿海地区的传统民居。因夏季潮湿、冬季寒冷,当地的工匠便以石头砌筑、用晒干的海草做顶,打造出了海草房。其原料海草是生长在浅海的野生藻类,《记海错》中描述“(海草)既免火灾,又能经久,虽屡更秋霖,终无腐败,亦奇物也。”。下图示意海草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渔民选择用海草等材料搭建房屋的主要原因是(     )
    A、方便搭建 B、美观好看 C、就地取材 D、便于拆卸
    (2)、推测海草所起的主要作用包括(     )

    ①防潮防霉②保暖隔热③防火防虫④采光取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下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就全球范围来看,年降水量最多的区域集中在(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C、极圈附近 D、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2)、以南极为例,极地地区的降水量一般在(     )
    A、>2000毫米 B、500~1000毫米之间 C、200~500毫米之间 D、<200毫米
    (3)、在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河流流向 C、地形因素 D、海陆因素
  • 4、2020年11月,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级海试,首次探底“挑战者深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下图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奋斗者”号潜水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区域是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奋斗者”号到达的“挑战者深渊”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我国积极开展深海探索的意义主要是(     )

    ①绘制精准的陆地地形图

    ②促进深海科学研究的发展

    ③深入开展海底地形研究

    ④勘测和开发深海海洋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碇步桥”是一种古老的桥梁,由条石砌成,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杰作。浙江省泰顺县仕阳镇仕水碇步桥是我国现存保留最完好、最古老、最长的碇步桥。下图为仕水碇步桥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①地位于山顶,海拔约600米 B、②地比③地海拔低、坡度较陡 C、③地位于山谷,可远眺仕阳镇 D、④地位于山脊,可遥望碇步桥
    (2)、仕阳镇呈带状分布,影响其形态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河流 B、河流、气候 C、地形、交通 D、地形、气候
    (3)、仕水碇步桥平行分高低两凳,高凳可供涨水时踏用,反映当地(     )
    A、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B、冬季寒冷,结冰期长 C、地形陡峭,沟谷多 D、森林丰富,木料充足
    (4)、合理利用和保护仕水碇步桥的措施有(     )
    A、推广仿造,引发关注吸引游客 B、搬迁周边居民,开发旅游资源 C、扩建改造,满足现代交通需要 D、保留古桥特色,传承地域文化
  • 6、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到下图地区开展研学实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点(山顶)与D点(山脊)的相对高度是(     )
    A、770米 B、670米 C、570米 D、470米
    (2)、若小溪图上距离为4厘米,那么小溪实际距离为(     )
    A、400米 B、4千米 C、40千米 D、400千米
    (3)、图中两条登山路线(C-A和E-A),它们的坡度差异及判读依据是(     )
    A、路线E-A坡度大,等高线密集 B、路线E-A坡度大,等高线稀疏 C、路线C-A坡度大,等高线密集 D、路线C-A坡度大,等高线稀疏
  • 7、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密切协同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     )
    A、水星、金星 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 D、木星、土星
    (2)、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与其他行星比较,地球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①存在液态水资源②与太阳距离最近③体积和质量最小④有可呼吸的大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8、北京时间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航天器的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之旅。下图示意嫦娥六号的环月轨道方向和地球公转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的小明同学在17时27分收看电视直播,他远在伦敦的姐姐收看直播的时间却是当地的9时27分,造成这一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2)、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当天,地球大致运行至右图中的(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3)、我国积极开展太空探索,有助于(     )

    ①促进新资源开发②转移地球废弃物③了解宇宙的演化④探索生命的起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家住吉林省长春市的某同学,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做了影子长短变化的实验,并记录下来(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同学的实验中,正午影子(     )
    A、春分最短 B、夏至最短 C、秋分最短 D、冬至最短
    (2)、造成一年中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变迁 B、气候差异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 10、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中国空间站每天绕地球飞行16圈,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图为中国空间站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空间站绕地球飞行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绕月球飞行 D、自由飞行
    (2)、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     )
    A、地轴贯穿南北两极 B、纵横交错的经纬网 C、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D、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 11、2024年12月15日,香港明星足球队惠州公益邀请赛在惠州市举行,某同学一家当天从惠阳区第八中学出发前往赛场观看,该同学出发前打开手机导航APP查询驾车路线(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同学在手机上查询输入的终点是(     )
    A、惠州体育馆 B、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 C、惠阳体育会展中心 D、惠阳区第八中学
    (2)、该同学导航的终点大致位于起点的(     )
    A、正东方 B、正南方 C、正西方 D、正北方
    (3)、该同学想查看赛场周边的美食店铺,在上图的基础上放大后(     )
    A、比例尺变小,表示的范围变小 B、比例尺变小,表示的范围变大 C、比例尺变大,表示的范围变大 D、比例尺变大,表示的范围变小
    (4)、导航APP显示,与叶挺大道相比,走惠大高速公路并未节省时间,主要原因是(     )
    A、叶挺大道沿途红绿灯少 B、叶挺大道行驶车辆较多 C、惠大高速沿途路程较远 D、惠大高速行驶车辆较少
  •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玉林市某地理小组分为三组收集资料,探究黄河与长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开发利用情况,图为黄河、长江流域示意图。

        

    (1)、【探秘上游】

    第一小组收集的资料:2025年3月10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首席专家连玉明在全国政协会议“委员通道”上表示,该公园21432名生态管护员的坚守,助力三江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整体提升。

    黄河和长江的源头都在三江源地区,其中黄河发源于山脉,两河上游均建有大量水电站,共同自然条件是两河上游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资源丰富。

    (2)、【解码中游】

    第二小组收集的资料:2025年3月14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公布首批水利遗产名录,黄河中游8处设施入选,这些水利工程兼具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体现治黄智慧与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1月到湖北考察时强调,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构建长江黄金水道及低碳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

    黄河中游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黄河水沙体系的核心工程,因其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形区),河流含沙量大,为治理此问题,修建了小浪底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利工程,请在图中的恰当位置用“☒”标出小浪底水利枢纽 , 它位于黄河与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的交汇处;长江中游的三峡工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起重要作用为

    (3)、【寻访下游】

    第三小组收集的资料:2024年12月27日,由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和杭州市临平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玉韫良缘——良渚文化精品展”在鄂尔多斯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27日。杭州与鄂尔多斯,一南一北,一属长江文明,一属黄河文明,两个文明共同构筑起了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文化根基。

    长江下游地区形成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文明——良渚文化,其下游区域包括江西省九江市县(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到入海口的部分。此次展览不仅展现了长江流域史前文明的高度成就,展览中部分陶器也诉说着黄河下游悠久的文明发展历史,但在发展过程中,黄河由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地上河”,针对此现象的治理措施有

  •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对保障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和国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应具备四大功能,即净化水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

    (1)、长江保持水土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2)、长江对我国除了强大的生态保护功能,同样具有社会经济效益,比如
    (3)、位列“中国三大淡水湖”的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是长江最为闪耀的三颗明珠——风平浪静时,她们无声滋养着身后的平原,使得物阜民丰、百姓安居;当洪水来袭,她们又成为具有缓冲作用的“大水池”,吞吐长江,调蓄洪水。

    清代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现在的两倍不止,人称:“八百里洞庭”。可最近数百年来,上游水土流失加剧,江水裹挟着泥沙注入湖中,使得洞庭湖泥沙淤积严重。每到枯水期,当洞庭湖底浮出水面,沿湖居民在过去往往一拥而上、争相围垦,致使湖面难以恢复,只能越缩越小。如今,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减,蓄水能力变弱,威风大不如前。

    结合材料,长江调蓄水量功能最强集中于中游地区,主要因为

    (4)、请说出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减的原因。
  • 14、2025年初,四川农业大学深入长江和黄河上游多个生态功能区及重点县域开展专项调研活动,旨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读图“长江与黄河流域概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和黄河的上游地区水电站众多,主要原因有(   )

    ①植被覆盖率高  ②地处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③河流含沙量小  ④河流径流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导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污染
    (3)、关于长江和黄河的上游地区生态恢复与保护措施,正确的有(   )

    ①黄河上游大规模进行房地产开发,增加经济收入

    ②长江上游修建密集的水电站

    ③黄河上游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④长江上游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图为长江各河段四项生态保护功能强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调蓄水量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口
    (2)、长江经济带能够实现上、中、下游经济区的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主要得益于发挥了长江的(   )
    A、灌溉价值 B、养殖价值 C、旅游价值 D、航运价值
    (3)、长江上游的生态意义极为重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生态屏障

    ②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质和水量会直接影响到三峡库区的水质和水量

    ③长江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比生物栖息地的保护更重要

    ④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做好了,中下游地区就不用太在意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 16、2024年9月,自然资源部公布的《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及2019年三大城市群部分资料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群名称

    面积/万千米3

    常住人口/亿人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约22.5

    约1.6

    约20.4

    长江中游城市群

    约31.7

    约1.33

    约9.36

    成渝城市群

    约18.5

    约0.96

    约6.3

    (1)、长江经济带中(   )
    A、成渝城市群常住人口最多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密度最小 C、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海运条件最好 D、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最发达
    (2)、近年来,上海有不少企业向长江经济带覆盖的其他省市转移,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也随之迁入。这说明上海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的作用是(   )
    A、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 B、减轻周边城市交通压力 C、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D、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水土保持护生态,青山绿水永相随 B、万顷稻田绿如海,节水灌溉农业兴 C、工业发展大步走,经济建设争一流 D、产业调整低耗能,高新技术促发展
  • 17、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图为黄河三角洲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三角洲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
    A、 B、 C、 D、
    (2)、黄河入海口输沙量最少的月份可能是(   )
    A、6月 B、8月 C、7月 D、1月
    (3)、黄河河口三角洲的面积逐年增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B、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扩张 C、全球气温变暖,水分大量蒸发 D、上游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 18、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保护“母亲河”将有法可依。法律强调,禁止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域开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确因国家发展战略和国计民生需要建设的,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中的“天上”是指(   )
    A、秦岭 B、巴颜喀拉山脉 C、唐古拉山脉 D、祁连山脉
    (2)、如图所示四个河段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 B、 C、 D、
    (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B、疏通河道,裁弯取直 C、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D、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指出黄河治理与开发要量水而行,上下游统筹谋划。随着人们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河水愈发清澈。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以“保护母亲河,高原换绿装”为主题对图中黄土高原某流域展开实地探究活动。如图所示为黄河流域地图。

    探究一:区域认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黄河发源于(地形区),中游有等支流汇入,“奔流”到下游时,流经地区所属的干湿地区是区,最终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2)、探究二:研学探究

    【引黄古灌区,千秋流润惠泽至今】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黄河上游重要农业区,宁夏引黄古灌溉区被列入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分析造成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区时流量明显减小的原因。

    (3)、【小浪底水利枢纽,防洪减沙生态保障】

    与上游段相比,黄河中游段含沙量发生的变化是 , 因其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严重。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作用明显,该工程建成后,其大坝下游黄河干流输沙量明显

    (4)、学生们通过小实验和社会调查,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探究活动。下图为同学们进行的“植被对地表水土状态影响”模拟对比实验。

    上图实验中,影响①②③组地表水土状态的变量因素依次是(   )(单项选择)。

    A、地形类型、降水总量、植被覆盖度 B、植被类型、降水总量、地形的部位 C、气温变化、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探究 D、植被覆盖度、降水强度、山体坡度
    (5)、探究三:绿色发展

    【树立大流域观念,促进流域商质量发展】

    同学们从调研中了解到,黄河流域各地政府,在科学理念引领下,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作。如今的黄土高原,绿水青山已成为它的新“皮肤”。如图所示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模式图。

    请将以下治理措施与上图中序号位置合理配对,并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B.C.

    A;B;C

  • 20、2024年9月,长江本地珍稀特有鱼类秋季增殖放流活动在宜宾举行。定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的具体举措。如图为长江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本次增殖放流的活动地点位于长江的(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2)、长江增殖放流活动的意义主要有(   )

    ①恢复鱼类数量,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②引进新品种,促进渔业发展

    ③补充了珍稀特有鱼类野外种群资源

    ④维护长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监测地质灾害,防止土地沙化 C、制定法规,减少水体污染 D、关停所有工厂,发展生态旅游
上一页 209 210 211 212 2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