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我国的地理差异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的地区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2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1节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4节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同步检测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台湾—祖国神圣的领土同步检测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新疆—祖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同步检测
-
1、读某城市内部功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为 , 转化为文字式表现形式为。(2)、本地图上的方向应依据来确定方向。(3)、在地图上量的①④两卫星城的距离为4厘米,①④两卫星城的实地距离为千米。(4)、图中②工业区在④卫星城的方向;①卫星城位于城区③中心商务区的方向。 -
2、读阿拉伯男子服饰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洲的西部和非洲的部地区。(2)、阿拉伯男子身着白色长袍,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具有、特征。(3)、身着白色长袍,起着、、等作用。 -
3、下列有关怎样学好地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牢记掌握地理之最与地理之称 B、学会识读填绘地图 C、广泛收集地理信息 D、通过野外考察解决一切地理问题
-
4、下列图例表示铁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5、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称之为( )A、比例尺 B、方向 C、图例 D、注记
-
6、比例尺与绘制地图的范围及表示的地理事物信息密切相关。读下列四个比例尺,完成下面小题。
①1:500000 ②1/50000 ③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④
(1)、比例尺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绘制相同幅度的地图,实际范围最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绘制相同幅度的地图,地图上地理事物最详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7、在一幅地图中量的AB两点的距离为2厘米,而两地的实地距离为40千米,绘制该地图所采用的比例尺为( )A、1:50000 B、1:2000000 C、1:800000 D、1:250000
-
8、在野外,最快捷、最直观确定方向的方法是( )A、指南针定方位 B、太阳定方位 C、北极星定方位 D、树的年轮定方位
-
9、表示东方的英文字母是( )A、N B、S C、E D、W
-
10、广泛用于定位、导航、交通管理、个人出行的地图是( )A、地形地质图 B、水文水系图 C、城市交通旅游图 D、电子地图
-
11、如想了解美国在世界的位置,最合适选看的地图是( )A、世界政区图 B、世界地形图 C、世界气候图 D、世界人口分布图
-
12、现今保存世界最古老的地图是4700年前刻制在泥板上的地图,其刻制者是( )A、阿拉伯人 B、中国人 C、巴比伦人 D、苏美尔人
-
13、地理学科的学习,能使人们懂得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的重要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洞庭湖区退耕还湖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C、大量开采地下水解决北京缺水问题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
-
14、以过狂欢节、跳桑巴舞、踢足球而享誉世界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巴西 C、美国 D、日本
-
15、民居特色反映地理环境特点,是地理反映风土人情的具体表现之一。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生活在寒冷地区,居住冰屋的居民是( )A、俄罗斯人 B、非洲人 C、中国人 D、因纽特人(2)、日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民居是( )A、合掌屋 B、教堂 C、四合院 D、竹楼
-
16、“水城”威尼斯位于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西班牙
-
17、下列与欧洲国家荷兰的有关美称不符合的是( )A、“风车王国” B、“郁金香王国” C、“低地之国” D、“赤道雪峰”
-
18、人们根据天气、季节的变化更穿衣服,说明了地理与( )A、农业生产的关系 B、日常生活的关系 C、工业生产的关系 D、风土人情的关系
-
19、工农业生产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的是( )A、高温多雨的平原地区 B、高温干旱的沙漠地区 C、高山高原地区 D、寒冷的平原地区(2)、在奶牛场附近布局建设乳制品厂,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市场 B、运输条件 C、原料 D、资金
-
20、下列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地理环境不相适宜的是( )A、热带地区开展溜冰、滑雪运动 B、滨海地区开展冲浪、帆船运动 C、江河地区开展游泳、龙舟运动 D、寒冷地区开展滑雪、冰壶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