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我国的地理差异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的地区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2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1节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4节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同步检测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台湾—祖国神圣的领土同步检测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新疆—祖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同步检测
-
1、浙江温岭的古老渔村石塘镇,这里的房屋全部用石头垒砌而成,连房屋上面的瓦片也会被厚重的石头压着,如今这些经历岁月摧残的石屋依然顽强地屹立在这里,成为了浙江东南沿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人在屋顶瓦片上压着一块石头,主要是为了避免( )A、阳光暴晒 B、浓雾笼罩 C、台风侵袭 D、雨水聚集(2)、如今的石屋大多改成了民宿,为了发展旅游应该( )①多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②尽量保护和修缮石头屋③完善相应基础设施建设④开发当地传统文化项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我国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有对体质特征的描述:“土形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帝内经》中描述的“土形之人”最可能是(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2)、“土形之人”最可能分布在( )A、欧洲西部 B、亚洲东部 C、非洲北部 D、北美洲中部(3)、“土形之人”( )A、居住地气温高,头发卷曲形成隔热层 B、多分布于寒冷地区,皮肤可以防寒 C、体毛相对较多,身材比较高大 D、眼睛呈棕色,头发又黑又直 -
3、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截至目前,共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下图示意孔子学院及世界语言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海外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不正确的是( )A、学习汉语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 B、汉语是联合国常用工作语言之一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汉语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2)、孔子学院(堂)的分布( )A、多在汉语分布区 B、南半球多于北半球 C、欧洲多于北美洲 D、多集中在高纬度地区(3)、每年“孔子学院日”活动中、与“中国风”有关的文化表演和体验活动可能有( )①表演中国功夫②朗诵唐诗宋词③制作和品尝披萨饼④涂画京剧险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4、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 )A、1999年达到50亿 B、1975-2022年,每增长10亿用时相同 C、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D、从80亿到90亿,预计需要20年时间(2)、下列图片中,反映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应对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 )①选择公交、地铁出行②落实生活垃圾分类③避免“舌尖上的浪费”④多用“一次性”物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读五带示意图,完成下列表格。

五带名称
纬度范围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无阳光直射
气候特征
北寒带
热带
南温带
-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纬度:ABCD。(2)、从东西半球来看,B点位于半球。(3)、A点在C点的方向,C点在D点的方向。(4)、从低、中、高纬度来看,D点属于纬度地区。(5)、A、B、C、D四点所在的纬线圈中,最短的纬线圈是点所在的纬线圈。(6)、如果沿着D点所在的经线一直往北飞行,不改变方向,它最终能否回到D点? -
7、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9月3日中国在天安门广场进行盛大阅兵。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开幕式当天,地球绕太阳运行在(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2)、地球沿着①②③④转一圈所需的时间是(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天 D、一小时(3)、阅兵期间,南半球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8、下图为某日不同纬度正午影子漫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及对应的节气是( )A、赤道;春分 B、北回归线;夏至 C、赤道;秋分 D、南回归线;冬至(2)、此日之后的一个月内正午,唐山市纪念碑广场旗杆的影子长短变化趋势是(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3)、此日唐山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出现极昼现象 D、昼渐长夜渐短 -
9、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演示地球自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A、一小时 B、一天 C、一个月 D、一年(2)、四个城市中,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A、北京 B、东京 C、雅加达 D、悉尼(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五带划分 B、四季变化 C、昼夜交替 D、昼夜长短 -
10、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经了漫长的过程。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2)、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球航行的方向大致是( )A、东 B、南 C、西 D、北(3)、人类现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所处阶段是( )A、太空观测地球阶段 B、观测月食阶段 C、天圆地方说阶段 D、环球航行阶段 -
11、仰望星空,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等着同学们求索追随。图为航天员在“天宫”号空间站手举五星红旗与地球的合影,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看到(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地轴 C、地球的五带 D、地球的经纬线(2)、照片只展示了地球的部分面貌,下列选项可以表示地球大小的是( )A、赤道所在位置 B、陆地平均海拔 C、地球平均半径 D、地表海洋深度(3)、我国不断探索太空的意义有( )①迅速占领地外空间②促进科技进步
③寻找地外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④为战争做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是( )A、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太空载人飞行 B、“雪龙号”南极考察获得成功 C、“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 D、“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
-
1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则。读昼与夜示意图及劳作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遵循规律( )A、物影变化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纬度差异(2)、图中四地正迎来日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转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到的俯视图是( )A、
B、
C、
D、
-
14、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15、读“某区域经纬网图”,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的经纬度是( )A、(60°S,40°E) B、(60°N,40°W) C、(60°S,40°W) D、(60°N,40°E)(2)、四地中,位于中纬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16、观察下图地球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线上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 B、②是极半径,约6357千米 C、⑤是表面积,为5.1亿平方米 D、地球位于火星和金星之间(2)、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B、纬线的形状是半圆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本初子午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3)、本初子午线是(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
17、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人类第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B、根据日月的形状推断地球是球体 C、麦哲伦船队成功环球航行 D、宇航员从太空观察地球(2)、以下选项中,可以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A、赤道位置 B、赤道周长 C、自转速度 D、公转周期
-
18、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仪上( )A、地轴垂直于经线 B、纬线相交于南北极 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D、经线纬线长度相等(2)、图中丁地的经纬度是( )A、40°N,135°W B、40°S,135°W C、40°N,135°E D、40°S,135°E(3)、关于地球仪、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仪的形状与地球实际形状相同 B、地球仪上的地轴在实际地球上存在 C、所有纬线均是一个圆圈但长短各不同 D、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故可指示南北方向 -
19、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你认为有误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6371千米 B、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D、地球真实存在着一根巨大的地轴
-
20、探月工程是利用航天器对月球进行探测,旨在获取月球表面信息、分析月面元素含量、探测月壤特性等。我国的探月工程称为“嫦娥工程”,其命名源于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读下图地球和月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我国探月工程主要历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月球是国际宇航界深空探测领域的第一站,是由于月球( )A、有可直接饮用的液态水 B、有可供人类呼吸的大气 C、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D、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2)、首次实现太空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是( )A、嫦娥一号 B、嫦娥二号 C、嫦娥三号 D、嫦娥四号(3)、2024年6月2日至3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嫦娥六号”的研发和发射有利于我国( )①勘探月球上的资源②促进航天科技发展③扩大空间站的规模④促进深空探测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