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我国的地理差异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的地区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2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1节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同步练习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4节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同步检测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台湾—祖国神圣的领土同步检测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新疆—祖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同步检测
-
1、2024年11月1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起航,此次考察的重点工作是建设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调查气候变化对海冰的影响与反馈。下图为南极地区30多年来海冰范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极地地区+地图主题】(1)、秦岭站地理坐标约为( )A、(74.5°N,163.5°W) B、(74.5°S,163.5°W) C、(74.5°N,163.5°E) D、(74.5°S,163.5°E)(2)、与1979年相比,近年来( )A、秦岭站附近海冰消失 B、南极地区整体海冰范围减小 C、大西洋海域海冰没有变化 D、太平洋海域海冰范围增大(3)、为应对海冰持续融化,我们应该( )
①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少用一次性用品④全面禁止碳排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欧洲的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与三国领导人达成多项共识,取得丰硕成果,中欧合作再出发。
材料二 “渝新欧”班列线路东起我国重庆,西至德国杜伊斯堡,全长11000多千米,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多年发展,中欧贸易量日益增大。
材料三 图为“渝新欧”班列主要线路示意图。
(1)、中欧贸易量日益增大,其中“渝新欧”班列运回中国的农产品,以欧洲西部盛产的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说明欧洲西部的业发达,运用所学知识,说出该地区发展此类农业的有利条件是。(2)、沿着“渝新欧”班列主要线路从杜伊斯堡到阿拉山口的植被发生明显变化,依次是 , 原因是。(3)、与海运相比,“渝新欧”班列在货物运输方面的优势是。探究:“渝新欧”班列途经俄罗斯,该国的贝加尔湖结冰期较周边地区偏长,结冰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融冰时间更晚的原因。
-
3、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物质保障。我国三大育种基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着力打造农作物“种业芯片”,其中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天干地不干”是其作为种子生产基地的独特自然条件。
材料二 图为中国三大育种基地分布和四大地理区域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占全国比重示意图。
(1)、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中描述的粮食作物是 , 该作物主要产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该地区水土资源的配合特点是。(2)、我国三大育种基地中,热量条件最好的是育种基地。甘肃育种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3)、耕地安全与种子安全同等重要,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据图可知,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为 ,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 -
4、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材料二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2023年12月18日全线通车,线路全场988km,贯穿海口等12个滨海市县、31家A级景区,对促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三 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和“海南7月平均气温及环岛旅游公路分布示意图”。
(1)、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运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全线通车的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 , 参加通车仪式的北方游客感受到当日海口白昼时长比其家乡 , 造成两地当日昼长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2)、7月海南岛降水丰富,是因为受富含水汽的季风的影响,此时海南岛的平均气温分布特征为 , 其主要原因是海南岛。(3)、据材料二说出影响海南岛旅游公路选线的主要因素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等交通设施逐步完善,对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有哪些积极作用? -
5、地理实践是学习地理的有效途径,某地理小组搜集到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下图和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甲地
月平均气温
1月
19℃
7月
2℃
年降水量
2052mm
乙地
月平均气温
1月
21℃
7月
-3℃
年降水量
268mm
(1)、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 )A、非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2)、关于甲、乙两地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年降水量集中在1月 B、乙地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C、1月甲地盛行西北季风 D、7月乙地等温线较同纬度海洋偏北 -
6、中国2023年11月开始为期5个多月的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并于2024年2月建成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读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完成下面小题。(1)、在此次南极地区考察、建站过程中,我国科考队员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有( )
①极夜②酷寒③烈风④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若一架飞机从秦岭站向泰山站运送物资,沿最短航线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正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一直向西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
7、2023年12月,随着港珠澳大桥旅游正式向公众开放,祖国内地赴港、澳旅游的人持续增长。读表为香港出口商品的地区构成和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香港进出口商品的地区构成
项目
时间
进口比重
出口比重
祖国内地
其他国家和地区
祖国内地
其他国家和地区
2010
45.5%
54.5%
44.9%
55.1%
2020
45.4%
54.96%
59.18%
40.82%
(1)、关于港珠澳大桥表述正确的是( )①联通了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②促进港澳地区旅游业发展
③连接香港、澳门、广州三地
④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据表可知,香港2020年相较于2010年( )A、和祖国内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B、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商品比重上升 C、从祖国内地进口商品比重增大 D、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比重下降 -
8、某地理学习小组对比学习日本和巴西,探究两国的地理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对比两国河流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含沙量均大 B、都有结冰期 C、巴西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 D、日本的河流多自南向北流(2)、关于两国地理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热带,水热充足 B、两国的贸易往来以海运为主 C、两国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D、城市都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
9、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科研成果,为我国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本次科考途经图为所示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科考船途经的甲海峡是( )A、白令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台湾海峡 D、土耳其海峡(2)、甲海峡沟通的海洋是( )A、北冰洋、大西洋 B、北冰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 D、印度洋、太平洋(3)、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进而减缓全球变暖的有( )
①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②用柴草做生活燃料③大规模发展重工业④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0、为了提高地理实践力,海南省某中学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探访湿地”研学活动研究湿地功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开展本次研学活动的合理顺序是( )
①选用湿地公园电子地图②规划湿地考察路线③探究湿地生态环境效应④提出湿地保护建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2)、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 )①涵养水源②保护耕地③提高居民生活水平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1、深耕海洋经济,“向海图强”,加快建设“南海粮仓”,是海南省加快迈向海洋强省的重要工作。读图为“我国部分海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固有领土。关于我国黄岩岛表述正确的是( )A、西沙群岛最大岛屿 B、属于中沙群岛 C、我国最南端的岛屿 D、位于南海西部(2)、有利于打造“南海粮仓”,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用电网捕鱼②季节性休渔③保护红树林④采挖珊瑚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2、读图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世界人口达到80亿的年份是( )A、1987年 B、1999年 C、2011年 D、2022年(2)、图示时间段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 )A、持续增长 B、保持不变 C、匀速增长 D、减速增长
-
13、中国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20-25℃,年降水量1500mm以上,排水条件较好的坡地。图为我国南方某茶叶优势产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该茶树种植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为( )A、位于高纬地区 B、属于半干旱地区 C、气候温暖湿润 D、荒漠草原为主(2)、图示区域茶园选址最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14、长江干流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等六座梯级水电站,共同构成目前世界上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对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读图为碳达峰、碳中和及长江流域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长江干流建成清洁能源走廊,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积极作用是( )A、保护淡水资源 B、防止水土流失 C、降低火电比重 D、防止洪涝灾害(2)、长江干流上游建设水电站的优势条件是( )A、江阔水深 B、植被茂密 C、水流平缓 D、落差很大
-
15、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年份中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重
年份
1970年
2010年
2023年
农村人口比重
82.62%
50.05%
33.84%
城镇人口比重
17.38%
49.95%
66.16%
(1)、据表可知,我国( )A、农村人口比重越来越大 B、1970年城镇人口比农村人口多 C、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大 D、2023年农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2)、我国城乡人口比重发生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农村基础设施完善 B、农村耕地面积扩大 C、城市空气质量优良 D、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
16、干栏式木楼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木楼底层架空,下层堆放杂物,上层住人。读图为干栏式木楼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干栏式木楼反映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A、干旱 B、寒冷 C、湿热 D、干热(2)、下列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该地区的是( )A、傣族 B、维吾尔族 C、朝鲜族 D、蒙古族
-
17、
棉花喜光热、耐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图为我国三大棉区分布示意图,表为三大棉区种植面积、产量占比及单产对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棉区
种植面积占比
产量占比
单产(公斤/亩)
品质
长江流域
7.1%
3.6
73.2
可纺20支—30支纱
黄河流域
5.8%
3.39
83.7
可纺40支纱,产品质量不稳定
新疆棉区
86.25%
92.25%
154.85
光泽度较高,长度较长,可纺40支—60支纱
目前,我国棉花种植向优势产区集中趋势明显。全国棉农植棉意向调查结果显示:2025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同比增长0.7%,其中新疆同比增长1%,长江流域下降3.6%,黄河流域下降0.9%。
(1)比较我国三大棉区年降水量的差异。
(2)我国棉花的优势产区是________棉区,简述这里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
(3)运用数据,简要分析长江流域棉农植棉意向下降的主要原因。
2024年,新疆棉区全面推广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的无人驾驶精量播种机,采用智能滴灌,田间管理和采摘实现了全杠机械化。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为新疆棉区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图为新疆棉区棉花种植技术应用示意图。
植保:对作物进行的病虫害防治、施肥、修剪、除草等保护和管理措施。
(4)从图中任选一项技术,说出其对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风水梁镇,地处库布齐沙漠东缘,风沙活动频繁。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种植沙柳、养殖獭兔,形成獭兔养殖产业链。
材料2:下图为风水梁镇位置示意和沙柳、獭兔的知识卡片。
材料3:沙柳生长和獭兔活动的相互促进关系示意图
(1)、风水梁镇所属的省级行政区的其行政中心是。(2)、描述风水梁镇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3)、结合材料3,分析种植沙柳和养殖獭兔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4)、有专家指出,獭兔养殖要保持适度规模,否则会引发生态环境问题。请你写出扩大獭兔养殖规模可能会引发的态环境问题。(写出2条) -
19、新西兰是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发达国家。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新西兰气候温暖湿润,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75%以上,天然牧场和农场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新西兰畜牧业发达,农畜产品出口比重大,羊肉、奶制品的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材料2:下图为新西兰相关信息
(1)、新西兰属于洲,西隔塔斯曼海与(国家)相望。(2)、新西兰能源构成中,、煤炭比重大;因其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地热能丰富。(3)、简述新西兰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新西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橄榄属亚热带常绿经济林木,具有独特的生长习性,喜光、耐旱、叶片小、表面有“蜡质层”,能减少水分的蒸发。下图示意全球油橄榄最大的分布区域。
(1)据图可知,油橄榄分布区的纬度范围大约是;油橄榄叶片表面有“蜡质层”,是为了适应生长地夏季的气候特征。
(2)图示区域种植油橄榄的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有埃及、(任填一个)等;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橄榄果产量大,其主要原因是油橄榄种植面积。
油橄榄产业种植油橄榄—橄榄果—精深加工—橄榄油及其他产品—市场销售—经济收益,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3)从经济角度考虑,对橄榄果进行精深加工可以增加。某企业拟投资油橄榄产业,应该选择图中哪个国家?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