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学者认为,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东西宽度不同的“带”。下图为中国南北分界带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等值线或分界线经过南北分界带的是(     )
    A、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2)、南北分界带西段所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是(     )
    A、 B、 C、 D、
  • 2、“候鸟”是指在春秋两季沿着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来回迁徙的鸟类。下图为中国候鸟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途经雪山峡谷与世界屋脊的候鸟迁徙线路可能是(     )
    A、 B、 C、 D、
    (2)、候鸟迁徙的路线通常会避开海洋,主要是因为海上(     )
    A、磁场干扰较大 B、缺少停歇场所 C、氧气含量不足 D、天敌数量众多
  • 3、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除了北京主会场外,还选择了重庆、湖北武汉、西藏拉萨、江苏无锡四个分会场,通过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为全球观众献上了一场“文化年夜饭”。下图为春晚分会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个分会场中,拉萨分会场主打民族风情,融入了浓厚的藏族韵味。下列可能为拉萨分会场展示的是(     )
    A、黄鹤楼与热干面 B、布达拉宫与哈达 C、长江索道与火锅 D、小桥流水与苏绣
    (2)、重庆和武汉地区的人们喜食辣,主要原因是(     )
    A、食辣可散热降温 B、适应多风沙天气 C、食辣可祛除湿气 D、辣椒种植历史久
  • 4、北京,这座历经千年的古都,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变迁。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更吸引了多个朝代在此建都。下图为辽代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图。完成下面小题。

    (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总体趋势是(     )
    A、向东、向南 B、向东、向北 C、向西、向南 D、向西、向北
    (2)、影响北京古城城址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水源
  • 5、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英国是著名的畜牧国。下图为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②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

    ③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④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牧草多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英国伦敦的很多乳畜农场分布在城市郊区,主要原因是(     )
    A、距离城市近,靠近消费市场 B、临近多瑙河,便于灌溉 C、位于地中海沿岸,便于出口 D、气候湿热,利于牧草生长
  • 6、近几十年以来,我国陆续在南极大陆建立起5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下图为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考科站的分布特征是(     )
    A、内陆与沿海均有分布 B、多布局在太平洋沿岸 C、均在内陆冰盖与高原 D、集中沿海低地与岛屿
    (2)、我国南极科考站多选在2月开站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极光便于施工照明 B、降水丰富适宜作物生长 C、海域封冻利于物资运输 D、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好
  • 7、东非高原上,每年都有大规模的食草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之间进行季节性大迁移。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肯尼亚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下列景观中代表它们的生活环境的是(     )

    A、 B、 C、 D、
    (2)、促使东非食草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 8、据联合国公布,2023年4月底,印度总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图为“中、印两国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51-2021年间(     )
    A、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两国人口增长速度一致 C、印度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D、两国人口数量差异增大
    (2)、目前,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A、国防兵源不足 B、人口流失较严重 C、劳动力较短缺 D、资源环境压力大
  • 9、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500万年的棕榈叶片化石,而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下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完成下面小题。

    (1)、与现在的青藏高原相比,约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海拔较低,气候温暖湿润。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火山喷发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全部位于亚欧板块 B、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C、甲处未来可能由海变成洋 D、阿尔卑斯山脉海拔会逐渐下降
  • 10、纺锤树生长在南美洲热带地区,能在树干中贮存大量的水。在降水多的季节,树顶上长出绿叶;在降水少的季节,人们可在树干上挖孔取水。下图为纺锤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材料推测,纺锤树生长的地区气候特点是(     )
    A、气温年较差较大 B、全年高温多雨 C、降水季节变化大 D、全年干旱少雨
    (2)、下列四图中,反映纺锤树生活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 11、常熟虞山是徒步休闲的理想之选,也可乘索道游览。下图为虞山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游客乘坐索道从归虎亭到达三生石,索道高差约为(     )
    A、175米 B、250米 C、325米 D、500米
    (2)、四段徒步线路中,坡度最平缓的是(     )
    A、 B、 C、 D、
  • 12、下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等温线a、b表示的气温分别是(     )
    A、10℃、10℃ B、10℃、22℃ C、22℃、22℃ D、22℃、10℃
    (2)、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呈带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 13、图1为某旅游景区导览图及其中某处的指示牌信息。图2为游客在景区拍摄的日出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图1指示牌中缺失的信息应该是(     )
    A、300米 B、150米 C、100米 D、50米
    (2)、推测游客拍摄日出的位置可能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广西启动建设“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旨在整合区内自然与人文资源,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自然山水、生态田园、历史人文等旅游资源,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某学校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广西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主题活动。

    材料二:广西境内多由流水对可溶性岩石长期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材料三:“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布局图。

    (1)、描述广西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分布特征。
    (2)、广西区内喀斯特地貌景观丰富,地表常见和峰丛景观,可以开发利用为自然旅游资源,“风景道”沿线也可开发(少数民族)的对山歌、抛绣球等文化体验项目。
    (3)、在旅游资源开发时,需要注意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的保护,请你提出两项具体化措施。
    (4)、广西建设“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对沿线地区的意义有
  •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成为游客爆款目的地,冰雪大世界大部分建筑、场地由冰块雕刻而成,用冰量大,对冰块的硬度、厚度、透明度等要求很高,下图为哈尔滨主要采冰区域图和冰雪大世界实景图。

          

    材料二:哈尔滨是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如哈尔滨老钢铁厂、哈尔滨电机厂、老滨洲铁路桥、哈尔滨啤酒厂旧址等。同时,作为“冰城”,其冰雪文化享誉全球,每年冰雪大世界吸引数百万游客。近年来,部分工业遗址因产业转型逐渐废弃,如何将其与冰雪资源结合成为城市更新重点。

    (1)、冰雪大世界的冰块主要采自 , 这里能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提供优质冰块的条件有(写出两点)。
    (2)、哈尔滨所在的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以工业为主,请结合材料提出一项“冰雪+工业遗产”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
    (3)、分析“冰雪+工业遗产”融合对哈尔滨城市发展的意义。
  •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水淡化能耗大、成本高,西亚地区海水淡化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70%以上,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等为主要生产国。

    材料二:阿联酋地理位置、气候及海水淡化流程图。

       

    (1)、阿联酋地处气候,降水 , 水资源极度短缺,迫切依赖海水淡化。
    (2)、西亚地区临近海洋,充足,且波斯湾沿岸资源丰富,为开展海水淡化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和资金,产业规模庞大。
    (3)、有人认为,西亚地区大力推进海水淡化有利也有弊,请谈谈你的看法。
  •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非洲拥有全球60%的太阳能资源,却只拥有世界1%的光伏发电装置。中国企业积极在农业、基建、能源等诸多领域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是发展中国家相互支持、互利共赢的典范。

    材料二:非洲部分国家的研究机构开始尝试“光伏+农业”模式,以应对非洲粮食安全、水资源短缺和能源需求等挑战。

    材料三:下图为“非洲太阳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及光伏农场景观图”。

    (1)、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带,(特殊纬线)横穿中部,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2)、“光伏+农业”模式下,光伏发电可为农业生产(如灌溉、农产品加工等)提供稳定 , 保障农业生产效率;光伏设施(如棚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 利于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该模式还能充分利用资源,在光伏设备周边或下方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增加农产品产量,从而缓解粮食危机。
    (3)、简述我国支持非洲发展“光伏+农业”对全球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 18、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但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及黄河水量减少等因素,该地区面临湿地萎缩、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近年来,我国采取退耕还湿、生态补水、种植耐盐植物(如芦苇、碱蓬)等措施,逐步修复了黄河三角洲的湿地生态功能。据此读“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工程中,种植芦苇和碱蓬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发展 B、固定泥沙,改良盐碱地,减少水土流失 C、吸引游客,发展生态旅游 D、增加木材产量,用于工业生产
    (2)、修复后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调节局部气候                    ②减少黄河泥沙淤积             ③保护鸟类栖息地             ④增加石油产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德国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曾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过去以煤炭、钢铁工业为主。随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加剧,德国政府推动该地区发展氢能产业,利用风能、太阳能生产“绿氢”,并应用于交通、化工等领域,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德国鲁尔区推动产业转型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煤炭资源已经完全枯竭 B、国际钢铁需求大幅下降 C、改善环境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D、国内传统交通方式发展缓慢
    (2)、德国鲁尔区发展氢能产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
    A、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B、劳动成本低廉 C、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D、政府政策支持
  • 20、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5年4月11日7时59分在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4级以上地震共352次。据此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省地震多发的原因是该省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2)、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A、不分楼层,马上逃往户外 B、在室内时站在原地等待救援 C、立刻跑到窗边,观察地震情况 D、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乘坐电梯
    (3)、海底发生地震后,最有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A、暴雨 B、龙卷风 C、海啸 D、台风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