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试验小组研究某种植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规律,根据试验数据可知,在相同条件下,这种植物每周以a%的增长率生长.若经过4周后,该植物的长度是原来的32倍,则再经过6周,该植物的长度大约是原来的(       )
    A、962 B、964 C、968 D、9616
  • 2、若函数fx=9x2xxa为偶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3 B、a3 C、3a3 D、a3a3
  • 3、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1,若BAD=60° , 则AB+2BC=(       )
    A、3 B、2 C、5 D、7
  • 4、“ba<1”是“a<b<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5、为了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可以将函数y=sinx+14的图象(       )
    A、向左平移14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14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18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移18个单位长度
  • 6、若集合M=x3x<81N=0,1,2,3,4 , 则MN的子集个数是(       )
    A、4 B、8 C、16 D、32
  • 7、“风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东周春秋时期,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风筝主要由骨架、风筝面、尾翼、提线、放飞线五部分组成.如图(1)就是一个由菱形的风筝面ABCD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尾翼ADQCDP所组成的风筝.其中BAD=π3PDCDQDADAD=1PD=QD=2 . 现将此风筝的两个尾翼分别沿ADCD折起,使得点P与点Q重合于点S,并连结BS , 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SABCD

    (1)、求证:AC平面SBD
    (2)、若E为棱SA上一点,记SESA=λ0λ1

    ①若λ=13求直线CE与平面SBD所成角的正切值;

    ②是否存在点E使得直线CE与直线AD所成角为60° , 若存在请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AB=30°AB=2AD=4EF分别为ABBC上的动点(包含端点),且AE=λABBF=μBC

    (1)、若λ=μ=12

    ①请用AFDE表示AB

    ②设AFDE相交于点G , 求AGAF

    (2)、若λ+μ=1 , 求AFDE的取值范围.
  • 9、欧拉公式:eix=cosx+isinxi为虚数单位,xR),是由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发现的.它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了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之间的关系,它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
    (1)、根据欧拉公式计算e23πi
    (2)、设函数fx=eix+eix2+eixeix2 , 求函数fxπ6,2π3上的值域.
  • 10、如图在三棱台ABCA'B'C'中,四边形ACC'A'是等腰梯形,平面ACC'A'平面ABCA'AC=45°AB=BC=AC=2A'C'=2

       

    (1)、求三棱台ABCA'B'C'的体积;
    (2)、求平面A'BC与平面ABC夹角的余弦值.
  • 11、已知钝角ABC中,若A>B ,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sinA>sinB B、cosA>sinB C、cosA<cosB D、sinA<cosB
  • 12、设A、B、C是函数fx=sinωxω>0与函数gx=cos5π6ωxω>0的图象连续相邻的三个交点,若ABC是锐角三角形,则ω的取值范围是(       )
    A、0,33π B、33π,+ C、0,22π D、22π,+
  • 13、已知ABC三点在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运动,且ACBC , 为圆O所在平面内一点,且OM=2 ,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MC的最小值是1 B、MAMB为定值 C、MA+MB+2MC的最大值是10 D、MA+MB+2MC的最小值是8
  • 14、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 , 若直线l满足mlnllαlβ , 则(       )
    A、αβlα B、αβlβ C、αβ=直线rrl D、αβ=直线rrl
  • 15、已知点O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OA=OB=OCOA+OB+OC=0OAOB=OBOC=OCOA , 则ABC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 16、已知复数z满足1+iz=1i , 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z的虚部为(       )
    A、0 B、1 C、1 D、i
  • 1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且PA=PCPB=PD

    (1)、若ACBD交于点O , 证明:PO平面ABCD
    (2)、棱PD上的点E满足PE=2DE , 若PA=3AB=2 , 求直线CE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 18、意大利著名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Fibonacci)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列数:1,1,2,3,5,8,13,21,34,……,该数列的特点是:前两个数都是1,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等于它的前面两个数的和,人们把这样的一列数称为“斐波那契数列”.同时,随着n趋于无穷大,其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值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5120.618 , 因此又称“黄金分割数列”,记斐波那契数列为an . 记一个新的数列bn , 其中bn的值为an除以4得到的余数,则i=12024bi=
  • 19、布达佩斯的伊帕姆维泽蒂博物馆收藏的达·芬奇方砖是在正六边形上画了具有视觉效果的正方体图案(如图1),把三片这样的达·芬奇方砖拼成图2的组合,这个组合再转化成图3所示的几何体,若图3中每个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       )

    A、QC=AD+2AB2AA1 B、若M为线段CQ上的一个动点,则BMBD的最小值为1 C、点F到直线CQ的距离是173 D、异面直线CQ与AD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17
  • 20、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 正项等比数列bn的前n项积为Tn , 则(       )
    A、数列Snn是等差数列 B、数列3an是等比数列 C、数列lnTn是等差数列 D、数列Tn+2Tn是等比数列
上一页 1177 1178 1179 1180 11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