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 首项 , 且满足 , 则( )A、 B、 C、 D、
-
2、已知为满足能被整除的正整数的最小值,则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 )A、第6项 B、第7项 C、第11项 D、第6项和第7项
-
3、棱长为2的正方体 , 是棱的中点,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A、 B、 C、 D、
-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 , , 点为动点,且直线与的斜率之积为 , 则点的轨迹方程为( )A、 B、 C、 D、
-
5、已知点为曲线上的动点,为圆上的动点,则线段长度的最小值是( )A、3 B、4 C、 D、
-
6、如下表给出5组数据 , 为选出4组数据使其线性相关程度最大,且保留第1组数据 , 则应去掉( )
1
2
3
4
5
5
4
3
2
3
2
7
1
A、 B、 C、 D、 -
7、已知函数 , 则( )A、1 B、2 C、3 D、4
-
8、牛顿迭代法是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一种在实数域和复数域上近似求解方程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先猜想某个方程的其中一个根r在的附近,如图6所示,然后在点处作的切线,切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 , 用代替重复上面的过程得到;一直继续下去,得到 , , , …,.从图形上我们可以看到较接近r,较接近r,等等.显然,它们会越来越逼近r.于是,求r近似解的过程转化为求 , 若设精度为 , 则把首次满足的称为r的近似解.
已知函数 , .
(1)、试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满足精度的近似解(取 , 且结果保留小数点后第二位);(2)、若对任意都成立,求整数a的最大值.(计算参考数值: , , , , ) -
9、将保护区分为面积大小相近的多个区域,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15个区域进行编号,统计抽取到每个区域的某种水源指标和区域内该植物分布的数量( , 2,…,15),得到数组 . 已知 , , .(1)、求样本( , 2…,15)的相关系数;(2)、假设该植物的寿命为随机变量X(X可取任意正整数).研究人员统计大量数据后发现:对于任意的 , 寿命为的样本在寿命超过k的样本里的数量占比与寿命为1的样本在全体样本中的数量占比相同,均等于0.1,这种现象被称为“几何分布的无记忆性”.
(ⅰ)求()的表达式;
(ⅱ)推导该植物寿命期望的值.
附:相关系数 .
-
10、2024年甲辰龙年春节来临之际,赤峰市某食品加工企业为了检查春节期间产品质量,抽查了一条自动包装流水线的生产情况.随机抽取该流水线上的40件产品作为样本并称出它们的质量(单位:克),质量的分组区间为 , , …, , 由此得到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质量超过515克的产品数量和样本平均值;(2)、由样本估计总体,结合频率分布直方图,近似认为该产品的质量指标值服从正态分布 , 其中近似为(1)中的样本平均值 , 计算该批产品质量指标值的概率;(3)、从该流水线上任取2件产品,设Y为质量超过515克的产品数量,求Y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附:若 , 则 ,
, .
-
11、若在数列的每相邻两项之间插入此两项的和,形成新的数列,再把所得数列按照同样的方法不断构造出新的数列.现对数列1,2进行构造,第一次得到数列1,3,2;第二次得到数列1,4,3,5,2;依次构造,第次得到的数列的所有项之和记为.(1)、设第次构造后得的数列为 , 则 , 请用含的代数式表达出 , 并推导出与满足的关系式;(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证明:
-
12、已知函数 , 函数 , 若函数恰有三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13、数列满足 . 前项和为 , 则 .
-
14、小明在家独自用下表分析高三前5次月考中数学的班级排名y与考试次数x的相关性时,忘记了第二次和第四次月考排名,但小明记得平均排名 , 于是分别用m=6和m=8得到了两条回归直线方程: , , 对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排名y对应的方差分别为、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x
1
2
3
4
5
y
10
m
6
n
2
(附: , )
A、 B、 C、 D、 -
15、下列有关导数的运算和几何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 , 则 B、若 , 则 C、在处的切线斜率是 D、过点的切线方程是
-
16、“杨辉三角”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揭示了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规律.请结合“杨辉三角”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第20行中,第11个数最大 C、记第行的第个数为 , 则 D、第34行中,第15个数与第16个数的比为 -
17、已知函数 , 若对 , 都有 ,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
18、假设变量与变量的对观测数据为 , 两个变量满足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要利用成对样本数据求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 即求使取最小值时的的值,则( )A、 B、 C、 D、
-
19、已知 , 分别是等差数列与的前项和,且 , 则( )A、 B、 C、 D、
-
20、已知为等差数列,为其前项和.若 , 公差 , , 则的值为( )A、4 B、 C、6 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