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搭建了图书查询系统,模拟如下图a所示自助图书借阅机的查询功能:把书籍放置在读写器上,读写器读取到图书上RFID电子标签的唯一编号后通过Wi-Fi传输到Web服务器数据库中,并在该数据库查询到该书籍的借阅日期。该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b所示。若图书编号是“A20-2440”,智能终端提交数据到Web服务器的URL为http://192.168.3.200/cx?bbh=A20-2440,请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该图书查询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A、该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的实现架构是B/S架构 B、数据库是服务器的外接数据存储设备 C、智能终端的IP地址是192.168.3.200 D、若无线路由器出现故障,智能终端将无法提交数据到服务器(2)、该系统实现查询功能的部分服务器端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app.route("", methods=["GET"])
Def get_bh():
DB="data/books.db"
bbh=request.args.get("bbh")
conn=sqlite3.connect()
#在数据库中查询编号为bbh的图书借阅日期存入变量rslt,代码略
return rslt
(3)、除了给图书贴电子标签,并用读写器采集图书编号外,请写出两种其它采集图书编号的方式。(4)、导出某月的图书借阅流水数据如下图c所示,统计借阅次数最多的前5名(相同借阅次数排名相同),统计结果如下图d所示,部分Python程序如下。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f=pd.read_csv(’bookdata.csv’) #读取bookdata.csv中的数据
df_gp=df.groupby(’BookTitle’, as_index=False)[’BookID’]. Ⓐ
#分组统计书籍被借阅次数
n=len(df_gp)
pm=[1]*n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n):
if df_gp.at[i,'BookID']<df_gp.at[j,'BookID']:
#通过行标签和列标签选取值进行比较
pm[i]+=1
df_gp.insert(2, ’排名’, pm) #插入“排名”列,值为列表pm
df_pm=df_gp[ Ⓑ ] #筛选最受欢迎的五本图书
df_pm=df_pm.sort_values(’排名’, ascending=True,ignore_index=True)#升序排列
print(’本月图书借阅次数最多的前五名:’)
print(df_pm[’BookTitle’])
①划线Ⓐ处应填入的代码为(单选:填字母)
A.sum( ) B.mean( ) C.count( ) D.max( )
②在划线Ⓑ处填写合适的代码。
-
2、对某二值图像(颜色编号只有0、1)按如下规则对其进行数据压缩:
(1)记录原数据第1个位置的颜色编号;
(2)从左往右依次扫描颜色编号,统计并记录连续出现的相同颜色编号个数;
例如:图像的颜色编号:,压缩结果为“0, 9, 8, 3”(用逗号分隔)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二值图像按此规则压缩的结果为“1, 1, 3, 5, 6”,则该图像的颜色数据中有个1。(2)、定义如下jys(s)函数,参数s存储压缩结果,为字符串类型,如“0, 9, 8, 3”。函数功能是实现数据解压缩,函数以字符串类型返回原数据。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Def jys(s):
d={"1":"0","0":"1"}
ns=""; p=s[0]; i=2
while i<n:
num=0
while :
num=num*10+int(s[i])
i+=1
i+=1
for j in range(num):
p=d[p]
return ns
-
3、有如下Python程序,其功能为删除无序链表(元素个数大于等于2)中的重复元素。
def dele(a, head):
pre=head; p=a[head][1]
while p!=-1:
q=head
flag=False
if a[q][0]==a[p][0]:
p=a[p][1]
flag=True
break
q=a[q][1]
if not flag:
pre=p;
p=a[p][1]
a=[[0, 3], [1, 2], [1, 4], [0, 1], [0, 5], [2, -1]]
dele(a, 0)
①q!=-1 ②q!=p ③a[pre][1]=a[p][1] ④a[pre][1]=a[q][1]
方框中填入的正确代码依次为( )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4、有如下Python自定义函数:
def fun(x, i):
if x<i:
return i
elif x%i==0:
return x
else:
return fun(x-i, i+1)
执行语句k=fun(37, 3)后,k的值为( )
A、5 B、6 C、30 D、34 -
5、列表d有n个整型元素,输出列表中最长连续递增序列的长度。小明编写的Python程序段如下:
k=1; lmax=1; n=len(d)
for I in range(1, n):
if d[i]>d[i-1]:
k+=1
else:
if k>lmax:
lmax=k
k=1
print(lmax)
该程序段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到符合题意的结果,下列4组数据中能测试出这一问题的是( )
A、[1, 4, 5, 1, 2] B、[1, 2, 3, 4, 1] C、[1, 5, 1, 2, 3] D、[5, 4, 3, 2, 1] -
6、若有一批元素的出栈顺序为“i, n, p, u, t”,其入栈顺序不可能是( )A、n, i, t, u, p B、n, i, u, t, p C、t, u, p, n, i D、i, n, p, u, t
-
7、某二叉树的树形结构如下图所示,后序遍历结果为“WUSVTR”,则该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果为( )A、RSTUVW B、RTSVUW C、RTSUWV D、RSUWTV
-
8、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下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若输入i的值为序列[2, 3, 4, 5]中的随机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量c的最大值为11 B、“a>0?”至少执行5次 C、程序结束时变量a一定等于0 D、只能使用while语句实现该循环结构
-
9、下列关于网络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仅由传输介质和网络互连设备组成 B、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因特网属于城域网 C、网络中可以资源共享的仅是网络中的硬件资源 D、网络中传输信息都需要遵守网络协议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学生考勤信息系统通过移动无线考勤机(支持刷卡、刷脸等识别方式)进行考勤,家长可在手机APP上进行学生请假申请,班主任审批之后,在校学生出校门时在考勤机上进行请假信息确认,离校后班主任和家长手机APP上实时收到学生的离校信息。在该系统的网页管理后台可以按班、按月对请假等数据进行查询和统计。
(1)、结合材料,下列有关该信息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是该信息系统的用户 B、考勤机可移动使用,说明该信息系统不受外部环境的制约 C、通过管理后台可查看当天的请假情况,说明该信息系统具有数据查询功能 D、家长可随时在APP上发起请假申请,体现了系统跨越时空限制、服务随时随处的优势(2)、为了加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防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晚上可以关闭防火墙,节约资源 B、采用磁盘阵列、异地容灾等手段可以提高数据安全 C、家长通过预留的手机号码登录APP属于用户身份认证 D、学生人脸、家长手机号码等都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应做好隐私保护 -
1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智能以机器为载体,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 B、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存储、记忆和搜索功能,不会出错 C、符号主义需要手工构造知识库,属于数据驱动的智能方法 D、语音识别系统需要大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故无法识别实时语音
-
12、下列关于进制与信息编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大的两位十六进制数值是FFH B、将商品信息转换为条形码的过程属于编码 C、声音数字化过程中的量化位数越大,保真度越好 D、ASCII码用7位二进制进行编码,十进制范围为1~128
-
13、下列有关数据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机中的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 B、人们观看在线影视时,点播的视频是信息 C、信息本身会因为被别人获取而发生损耗 D、大数据的数据总量越大,价值密度就越高
-
14、字母异位词指的是由相同的字母组成且不区分大小写,但字母位置不同的两个单词或短语,比如"Heart"和"earth"是字母异位词,"Apple"和="Paper"不是字母异位词。文本文件“word.txt”中保存着若干对单词组,部分界面如图a所示。现编写Python程序,从文件“word.txt”中读取每对单词组,并判断该组中两个单词是否为字母异位词。
程序代码如下,程序运行后输出结果部分界面如图b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def change(x): #将字母都转换为小写字母
y=""
for k in x:
if "A"<=k<="Z":
k=
y+=k
return y
def fs(m,n):
cnt=[0]*26
for i in range(len(m)):
ch=ord(m[i])
for i in range(len(n)):
ch=ord(n[i])
cnt[ch-ord("a")]-=1
return cnt
file=open("words.txt","r") #以只读的方式打开文件
text=[];s1=s2=""
line=file.readline() #从文件中读取一行
while line: #当 line 非空(从文件中读取到数据)
line=line.strip() #把末尾的'\n'去掉
text.append(line.split())#方法是把空白字符去掉,把line变成包含2个单词的列表line=file.readline()
file.close()
for i in range(num):
s1=text[i][0]
s2=text[i][1]
c=
j=0
while j<len(c):
if c[j]!=0:
print(s1,"和",s2,"不是字母异位词")
break
j+=1
else: # 在循环正常结束后执行
print(s1,"和",s2,"是字母异位词")
(2)、下列程序代码中,加框处的语句(选填:能/不能)改写成语句。
-
15、校内阅卷已经普遍采用网上阅卷模式,其中客观题无需评阅,扫描过程中自动识别,扫描结束即生成成绩,准确率高。现有一道多选题,即从“ABCD”4个选项中任意选择2个及2个以上。
小明现想用Python输出所有的多选题的选项组合,他用4位二进制数模拟所有选项组合(1-选,0-不选),再从中筛选出有效组合,例如1100是一种有效组合,1000是一种无效组合。
实现该功能的Python程序如下:
xx=["A","B","C","D"]
combs=[]
i=0
while ① :
t=i
s=""
c=0
for j in range(4):
if t%2==1:
s= ②
c+=1
③
if ④ :
combs.append(s) # append()方法用于在列表末尾添加新的对象。
i+=1
print("符合要求的选项组合:")
print(combs)
(1)、上述程序中,用到的主要算法是(单选,填字母:A .解析算法/B .枚举算法)(2)、请完成程序填空,在划线上填入合适的代码。① ② ③ ④
-
16、请仔细观察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a所示,是一张二维码,其中二维码部分截图如图b所示,则图b中共有个像素,每个像素点有种状态。(2)、若图b中的黑、白像素分别用1和0表示,则该图像中的第二行最后一个字节二进制编码为 , 将其转化为十六进制编码为。(3)、对图a的二维码进行扫码后得到一张如第13题图c的亚运会吉祥物图像,该图像是一副未经压缩的1024*768像素、256色的BMP位图图像,所需的存储空间是KB,将该图像另存为512×384像素、黑白图片,格式保持不变,则前后图像文件的存储容量比约为 。
图 c
-
17、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from random import randint
s=["C++","Java","VB","Pascal","C","Python"]
for i in range(2):
k=randint(0,2)*2
s=s[:k]+s[k+1:]
print(s)
执行该程序段后,变量s的值不可能是( )
A、["Java","VB","Pascal","C"] B、["C++","Java","C","Python"] C、["C++","VB","Pascal","Python"] D、["C++","Java","Pascal","Python"]
-
18、某Python程序如下:
s="0923 Hangzhou Yayunhui"; t=""
for i in range(len(s)):
j=s[i]
if not j>="a" or j>"z":
t=""
t=j+t
print(t)
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内容是( )
A、ayunhui B、Yayunhui C、iuhnuya D、iuhnuyaY -
19、某“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实时监测系统”每隔一定时间采集大棚内的温度数据,如果超出适宜温度范围就会进行降温或升温的调节(适宜温度范围为tmin~tmax(含tmin,tmax)),计算一段时间内超出适宜温度范围的次数,列表变量s存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下列程序正确的是( )A、c=O
for i in range(len(s)):
if tmin <= s[i] <= tmax:
continue
c+=1
print("超出适宜温度范围的次数",c)
B、c=0;i=0while i<len(s):
if not(tmin<=s[i]<=tmax):
c+=1
i+=1
print("超出适宜温度范围的次数",c)
C、c=Ofor i in s:
if s[i]<tmin or s[i]>tmax:
c+=1
print("超出适宜温度范围的次数",c)
D、c=[0]*len(s)for i in range(len(s)):
if not(s[i]>=tmin and s[i]<=tmax):
c[i]=1
print("超出适宜温度范围的次数”,c)
-
20、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g=Image.open("logo.jpg")
i=0
while i<=2:
img.rotate(i*90) #rotate():逆时针旋转图片,参数为旋转角度
i+=1
img.show()
图logo.jpg原图如右图所示,运行该程序段后,图像显示为( )
A、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