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根据学生成绩,判定并输出等级的部分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下列选项中与上图所示功能相同的Python程序段是(     )

    A.

    if score < 60:

           print("不合格")

    if score >= 85:

           print("优秀")

    if score >= 60:

           print("合格")

    B.

    if score >= 85:

           print("优秀")

    if score < 60:

           print("不合格")

    else:

           print("合格")

    C.

    if score >= 60:

           print("合格")

    elif score >= 85:

           print("优秀")

    else:

           print("不合格")

    D.

    if score >= 85:

           print("优秀")

    elif score >= 60:

           print("合格")

    print("不合格")

    A、A B、B C、C D、D
  • 2、学生的准考证号编码方式如下图所示:

    1-2位

    3-4位

    5-6位

    7-8位

    年级

    学校代码

    班级

    学号

    字典xx={"01":"A校","02":"B校","03":"C校","04":"D校","05":"E校"},其中键是学校代码,值为学校名称,若用字符串s存储某位学生的准考证号,则该学生所在学校名称的Python表达式是(     )

    A、xx[s[3:4]] B、xx{s[3:4]} C、xx[s[2:4]] D、xx{s[2:4]}
  • 3、Python表达式len("369")%10+abs(2-12//2**2)的值是(     )
    A、4 B、10 C、37 D、43
  • 4、将一幅未经压缩的1024×768像素、256色的BMP图像转换成JPEG格式后,存储容量为76.8KB,则压缩比是(     )
    A、6:1 B、8:1 C、10:1 D、80:1
  • 5、下列关于大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数据的数据类型多,价值密度高 B、大数据体量非常大,进行数据分析时只能抽取部分数据进行分析 C、处理大数据时,一般采用分治思想 D、流数据是指不间断、持续地到达的实时数据,一般采用批处理方式
  • 6、下列关于数据管理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数据的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三个阶段 B、对于数据安全,不仅要保护好存储数据的介质,也要提高数据本身的安全 C、为预防自然灾害造成系统数据损坏,可建设异地容灾系统 D、为提高数据的保密性,可使用MD5、CRC、SHA-1等数据校验方法进行加密
  • 7、近年来在地铁系统中,广泛应用了语音购票和刷脸进站技术。在购票时,乘客只需对售票机说出目的地,售票机会自动推荐线路和站点,乘客再通过扫码或刷脸支付完成购票;购票中若遇问题,可询问人工智能机器客服和人类客服进行解答。在进站时,乘客可通过刷脸快速进站。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智能既能推动社会发展,也会带来隐患 B、语音识别技术都是通过符号主义人工智能实现的 C、扫码支付和刷脸支付的应用,都体现了人工智能 D、人工智能机器客服和人类客服合作解答乘客问题,属于跨领域人工智能
  • 8、近年来在地铁系统中,广泛应用了语音购票和刷脸进站技术。在购票时,乘客只需对售票机说出目的地,售票机会自动推荐线路和站点,乘客再通过扫码或刷脸支付完成购票;购票中若遇问题,可询问人工智能机器客服和人类客服进行解答。在进站时,乘客可通过刷脸快速进站。下列关于信息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信息系统由软件、硬件和用户三部分组成 B、该信息系统中的用户只有乘客 C、断电后系统无法运行,体现了信息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 D、语音购票的应用能完全消除数字鸿沟
  • 9、下列关于数据、信息、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数据就是数字,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B、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应的事物被存储,说明信息可以不依附于载体 C、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只能用计算机来实现 D、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现在研究的基础,说明知识是可以继承和传递的
  • 10、数据通过公共信道传输,数据面临着被非授权读取、截获、篡改、伪造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某数据加密方法描述如下:

    1)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加密处理;

    2)将1个字节的8位二进制数右移一位,最高位用右移出的最低位填充;

    3)将处理后的8位二进制数分割成前4位与后4位两个二进制数;

    4)分别将上述两个4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所得两个十六进制数码按先后顺序连接,即为该字节的密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字母“Y”的ASCII码是89D,则其加密后的密文是

    (2)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包括四步:①设计算法;②调试运行程序;③编写程序;④抽象与建模,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3)若输入10个字符依次对每个字符进行加密处理,则最适合采用的算法结构是(单选,填字母:A.顺序结构/B.分支结构/C.循环结构);

    (4)为了实现“将1个字节的8位二进制数右移一位,最高位用右移出的最低位填充”,编写如下Python程

    序段,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用含"n"的表达式表示)。

    s = "10011011"

    n = len(s)

    s1 =

    print(s1)

    (5)为了实现将4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首先将4位二进制数转换为了十进制数,再转换为十六进制。已知变量t是转换后的十进制数,现编写如下Python程序段,将变量t转换十六进制数,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if t <=9:

         c = str(t)

    else:

         

    print(c)

  • 11、书写下列Python程序段运行结果:

    (1)print(len(max(["bcd","abcd"])))

    (2)print(not "3">"12" and "apple">"app")

    (3)print(125//3**2*3%8+int(len("firstexam")/4))

  • 12、2024年6月25日,我国的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球背面的样品,安全着陆在预定区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装置会向地面实时传输获取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信息、编码及大数据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填字母)

    A.实时传输的视频数据容量大,该视频数据是大数据

    B.对月面拍摄照片的过程实现了模数转换

    C.月球与地球距离较远,传输的信号有滞后性,但该信号仍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D.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导致部分信息丢失,说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有损耗

    E.数据的客观性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已知装置传输了一段时长为10秒、1920×1080像素、24位真彩色、PAL制的未经压缩无声AVI视频文件,则该段视频的容量约为(单选,填字母:A.1.44GB/B.11.6GB/C.0.48GB);部分时段会受到辐射干扰,传输速率下降,需要对视频文件进行压缩操作,压缩过程属于(单选,填字母:A.编码过程/B.解码过程/C.数字化过程)

    (3)已知装置传输的图片是位置,现将图片转换为黑白图片,并截取该图片中的部分数据(数字序列为辅助答题行,不是图像部分),如图所示:

    如果黑、白像素分别用1和0表示,则该图像的1行最后一个字节的二进制编码为 , 将2转化为十六进制编码为

  • 13、某同学根据图所示流程图编写4个Python程序段,下列程序段与流程匹配的是(     )

    A

    B

    C

    D

    n=int(input())

    if n<60:

         s="D"

    if n<75:

         s="C"

    elif n<90:

         s="B"

    else:

         s="A"

    n=int(input())

    if n<60:

         s="D"

         if n<75:

              s="C"

         elif n<90:

              s="B"

    else:

         s="A"

    n=int(input())

    if n<60:

         s="D"

    elif n<75:

         s="C"

    if n<90:

         s="B"

    else:

         s="A"

    n=int(input())

    if n<60:

         s="D"

    elif n<75:

         s="C"

    elif n<90:

         s="B"

    else:

         s="A"

    A、A B、B C、C D、D
  • 14、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x = 2;y = 5

    if x > y:

         y += 20

         if y >= 25:

              y = y * 2

    elif y >= 5:

         y = y ** 2

         y = x + y

    print(y)

    执行该程序段后,输出的结果为(     )

    A、27 B、625 C、5 D、50
  • 15、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s=0;i = 6

    if i % 3==0 or i % 2 ==0:

         s = s + 1

    if i % 3 == 1:

         s = s + 1

    else:

         s = s + 2

    print(s)

    其输出结果为(     )

    A、1 B、2 C、3 D、4
  • 16、将某次信息测试的最后得分用字典存储:dict={"第1名":50,"第2名":48,"第3名":47,"第4名":45,"第5名":44,"第6名":42}。下列表达式结果为True的是(     )
    A、50 in dict B、dict["第2名"] – 40 == 8 C、dict["第3名"]+ diet["第4名"] < 90 D、dict["第5名"] != 44
  • 17、某声音模拟信号的采样及量化函数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纵坐标划分得越细表示采样频率越高,保真度越高 B、图中纵坐标分为0~7级,其量化位数至少为3位 C、已知10秒内取样点100个,因此采样频率为100Hz D、将模拟声音数字化需要经过采样、量化两个主要过程
  • 18、某小区采用了门禁系统,业主通过“刷卡”或“刷脸”的方式进入小区及楼道;车辆道闸系统,对登记车辆进行自动识别抬杆。业主需提供正面免冠照提前录入系统,才能使用“刷脸”的方式进入小区及楼道;门禁卡中的卡号信息编码规则为:幢号-单元号-房号,例如,卡号15-03-0401,表示15幢-3单元-401室。当业主“刷卡”或“刷脸”成功,则打开小区大门或楼道门,记“刷卡”信息为A(刷卡成功,值为True),“刷脸”信息为B(刷脸成功,值为True),下列表达式表示信息正确能够开门的表达式是(     )
    A、A or B B、A == True and B == True C、not A or B D、not(A == True and B == False)
  • 19、某小区采用了门禁系统,业主通过“刷卡”或“刷脸”的方式进入小区及楼道;车辆道闸系统,对登记车辆进行自动识别抬杆。业主需提供正面免冠照提前录入系统,才能使用“刷脸”的方式进入小区及楼道;门禁卡中的卡号信息编码规则为:幢号-单元号-房号,例如,卡号15-03-0401,表示15幢-3单元-401室。小明尝试用Python语言对卡号中的房号进行提取,当卡号s="15-03-0401"时,以下表达式正确的是(     )
    A、s[6:] B、s[5:9] C、s[-4:-1] D、s[-1:-4:-1]
  • 20、某小区采用了门禁系统,业主通过“刷卡”或“刷脸”的方式进入小区及楼道;车辆道闸系统,对登记车辆进行自动识别抬杆。业主需提供正面免冠照提前录入系统,才能使用“刷脸”的方式进入小区及楼道;门禁卡中的卡号信息编码规则为:幢号-单元号-房号,例如,卡号15-03-0401,表示15幢-3单元-401室。已知图片要求分辨率不超过1024×768,不小于800×600,24位真彩色的BMP格式,图片容量的范围为(     )
    A、293KB-480KB B、13.7MB-22.5MB C、1.37MB-2.25MB D、30KB-50KB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