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信息技术试题
- 海南省临高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信息技术试题
- 浙江省衢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期末)技术试题-高中信息技术
-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技术试题-高中信息技术
- 浙江省舟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技术试题-高中信息技术
- 浙江省丽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技术试题-高中信息技术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技术试题-高中信息技术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技术试题-高中信息技术
- 2025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技术试题-高中信息技术
- 2025届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技术试题-高中信息技术
-
1、Python 表达式 119%8*10+210//10 的计算结果是( )A、91 B、59 C、60 D、19
-
2、某算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执行该流程,输入x的值为整数26,则输出s的结果是( )A、11010 B、10011 C、01011 D、11001
-
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宁波公共自行车是宁波市推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用于解决公共交通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市民可通过具有租车功能的甬城通卡借还公共自行车。租车时,在公共自行车锁止器的刷卡区域刷 卡,听到“滴”声后,锁止器打开,市民就能轻松取车。
另外还推出了宁波公共自行车app,市民通过该app加手机验证码就可以安全租赁公共自行车,免去办卡等辅助的手续,更好的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并且提供宁波公共自行车网点信息查询,以及相关资讯服务。
(1)、关于宁波公共自行车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是一个工作系统 B、市民通过甬城通卡借还自行车时,无需通信网络的支持 C、借还自行车的市民是该系统的用户,但网点维护人员不是 D、租赁公共自行车的手机验证码是该系统的软件(2)、关于该系统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租赁公共自行车的数据保存在甬城通卡或者市民手机中 B、甬城通卡是一种无源电子标签,刷卡时会向读卡器发送数据 C、刷卡系统采用了RFID 技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没有使用传输介质 D、该系统中的数据不含个人敏感信息,信息存储和传输时无需加密(3)、为了提升信息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户可以安装从互联网上搜索到的任意一个“宁波公共自行车 app” B、为了使通信更安全,应删除手机端的通信协议 C、对安装的“宁波公共自行车 app”开启所有的应用权限 D、宁波公共自行车系统应安装防火墙以阻挡外部攻击,保护内部资源的安全 -
4、关于数据、信息与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单纯的数据没有意义 B、信息经过人为的解读和经验充实可以转化成知识 C、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化后的信息 D、不同的人接受同样的信息后,所构建的知识是相同的
-
5、小明编写一个Python程序,实现找到字符串s1和s2中相同的最长子串s,并定位子串在字符串s2中出现的位置,运行结果如图:(1)、如输入s1和s2分别为 “hello”和“hi”( 不含引号),输出最长共同子串是;(2)、定义longstr函数,功能是找到字符串s1和s2中相同的最长子串,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def longstr(s1, s2):
m = [[0] * (1 + len(s2)) for i in range(1 + len(s1))]
t, h = 0, 0
for i in range(1, 1 + len(s1)):
for j in range(1, 1 + len(s2)):
if
m[i][j] = m[i - 1][j - 1] + 1
if m[i][j] > t:
t = m[i][j]
else:
m[i][j] = 0
return s1[h - t:h]
(3)、定义pos函数,功能是定位子串在字符串s2中出现的位置,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pos(st):
print("子串出现位置: ")
start = 0
if len(st) > 0:
while True:
start = s2.find(st, start) #返回字符串s2中子串st出现的首字符索引,从索引start开始找,若找不到,则输出-1
if start == - 1:
break
print(start, end="/")
(4)、 主程序,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s1 = input("s1:")
s2 = input("s2:")
s =
print("最长共同子串: ", s)
pos(s)
-
6、小王使用Flask 框架实现了一个简单的 Web 应用,启动程序后, 打开浏览器输入相应网址, 访问的结果如图a、图 b,在 Python 界面看到访问记录如图c
图 a
图b
图 c
程序代码如下所示
from flask import Flask,request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我的第一个网络应用'
@app.route(' ① ')
def add():
name = request.args.get("xm")
cont = request.args.get(" ② ")
return name + '的选课: '+cont
if __name__=='__main__':
app.run()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的实现架构是(单选,填字母:A .B/S 架构 / B . C/S 架构)(2)、根据图b,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① ②(3)、根据程序代码,路由与视图函数共有 对(4)、根据图c可知,该应用的调试模式状态是 (单选, 填字母: A .打开 / B .关闭) -
7、小明收集了当地2023年3月份的天气情况,数据存储在文件“temp.xlsx”中,如图a。分析温差最大的日期,并生成反映各类天气情况的天数对比图如图b。
图a
图b
(1)、在对表格进行数据整理时发现,“日期”可能存在的数据问题是 (单填: A .数据缺失 B .数据异常 C .逻辑错误 D .数据格式不一致)。(2)、程序代码如下所示,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pandas as pd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设置中文字体
df = pd.read_excel("temp.xlsx")
df["温差"] = #新增“温差”列
s = df.sort_values("温差", ascending=False, ignore_index=True)
df_max = #获取温差最大的日期,如并列只输出第一个日期
print(df_max)
df_t = s.groupby("天气", as_index=False).count()
df_t = df_t.rename(columns={"日期": "天数"}) #修改列名"日期"为"天数"
x = df_t["天气"]
y = df_t["天数"]
(x, y, label="天气情况")
plt.legend()
plt.show()
(3)、观察图b,3月份天数最多的天气是。 -
8、有如下 Python 程序段:
s = [1,2,3]
m = "ChatGPT"
res = ""
for i in range(len(m)):
t = s[i % len(s)]
res += chr((ord(m[i]) + t) % 256)
print(res[::- 1])
执行该程序段后,输出的结果是( )
A、VQJvbkE B、DjduISU C、EkbvJQV D、USIudjD -
9、有如下 Python 程序段:
import random
i = 0;n = 6
nums = []
while i < n:
key = random.randint(1, 10)
if key not in nums:
nums.append(key)
i += 1
执行该程序段后, nums 值可能的是( )
A、[3, 7, 10, 5, 4, 1] B、[7, 8, 2, 9, 5, 7] C、[6, 5, 7, 8, 4] D、[9, 3, 7, 2, 1, 0] -
10、小明借助智能终端和光线传感器获取环境亮度数据,当亮度值低于200开启蜂鸣器提醒(置高电平1,蜂鸣器响;置低电平0,蜂鸣器不响),在BXY编辑器中的部分代码如下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蜂鸣器初始状态有提醒声音 B、光线传感器接在 pin0 引脚 C、每隔 5 秒读取光线传感器的值 D、只有当亮度值高于 200 时蜂鸣器停止提醒 -
11、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某小区智能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是依托物联网、GPS、传感器等信息技术,结合智能垃圾分类箱和云管理平台,通过识别分类从而实现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有源可溯。住户通过刷积分卡、分类投放、称重计量、核实积分等步骤完成规范投放;清洁工负责垃圾的收集和复核工作。
(1)、下列关于信息系统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的用户只有小区住户和保洁员 B、垃圾分类箱和云管理平台均属于该系统的硬件 C、该信息系统一般无需通信网络的支持 D、垃圾分类设备的型号、位置属于该系统的数据(2)、住户积分卡采用RFID 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积分卡是 RFID 技术中的接收端元素 B、积分卡按能量供给方式属于无源电子标签 C、刷积分卡时需要靠近读写器 D、从信息采集角度看 RFID 技术属于传感器技术(3)、下列关于该系统的优势与局限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图像识别和传感器等技术提高垃圾分类准确度 B、系统无需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升级和软件更新等操作 C、垃圾分类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 方便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D、系统提高了垃圾分类效率, 同时也缩短了垃圾处理的时间 -
12、下列语句的功能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A、if a > b:
flag = True
flag = False
B、 flag = Falseif a > b:
flag= True
C、if a <= b:flag = False
else:
D、flag = a > b -
13、已知字典 dic= {False: 0, True: 1},执行语句 print(dic["hi" in "height" or "3" > "21"])后的结果是( )A、False B、0 C、True D、1
-
14、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下图所示。若输入n 的值为 2023,则执行这部分流程图后输出 s 的值为( )A、7 B、23 C、320 D、3202
-
15、下列关于信息编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扫二维码是信息的编码过程 B、将文件存储在云端是信息的编码过程 C、黑白两色位图的每一个像素可用 1 位二进制位编码 D、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式,声音存储格式有 Wave、MP3、GIF
-
16、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化学习不需要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 B、深度学习是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 C、“沃森”从益智游戏领域到医疗领域属于跨领域人工智能 D、人工智能改善人们生活, 不会带来任何社会问题
-
17、下列关于大数据与大数据处理思想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大数据蕴含很高价值,但因数据量大价值密度相对低 B、大数据要分析的是全体数据,而不是抽样数据 C、处理大数据时,一般采用分治思想 D、处理过去几年春运客流量数据, 适合用流计算
-
18、为了让乘客实时掌握公交到站时间,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某公交公司开发了一款小程序,其主 要功能有:乘客输入当前时刻和上下站点序号,可以查询到最近到达班次、候车时间及预计乘车时 间。某线路的部分发车信息存储在文件"gj.csv"中,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站点序号
班次 1
班次 2
班次 3
班次 4
班次 5
1
7:20
8:00
8:30
9:00
9:30
2
7:24
8:06
8:38
9:05
9:38
3
7:28
8:13
8:48
9:15
9:44
4
7:32
8:15
8:54
9:20
9:50
5
7:35
8:17
9:00
9:24
10:00
6
7:37
8:20
9:05
9:28
10:17
7
7:40
8:24
9:13
9:30
10:25
8
7:43
8:28
9:18
9:40
10:35
9
7:50
8:30
9:25
9:43
10:55
10
8:00
8:40
9:40
10:00
11:09
程序运行效果如图所示:
(1)、如果当前时刻是9:18,从站点4上车,站点10下车,预计乘车用时为分钟。(2)、实现上述功能的部分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上合适的代码。import csv
f=open("gj.csv","r")
f_csv=csv.reader(f)
time= []
for row in f_csv :
time.append(row)
def change(times): #转换时间的单位为分钟,参数 times 如“6:00”
#times.split(':')表示将字符串 times 按照':'进行分割,返回结果为列表
hours=times.split(' :') [0]
minutes=times.split(' :')[1]
res=①
return res
for i in range(1,len(time)): #将公交时间表中的时刻统一转为分钟单位
for j in range(1,len(time[i])) :
time[i] [j]=change(time[i][j])
now=change(input("乘客您好!请输入当前时刻:"))
p1=int(input("请输入上车站点:"))
p2=int(input("请输入下车站点:"))
n=len(time[0])-1
min=time[p1][1]-now
k=1
for i in range(②):
if time[p1] [i]-now< min or ③ :
min= time[p1][i]-now
k=i
tot=④
print( "最近到站的公交为第"+str(k)+"班次,候车时间为"+str(min)+"分钟,预计您的乘车用时为 "+str(tot)+"分钟。")
-
19、小明学校每期都会对学生的青年大学习数据进行统计,确保人人都参与,图 a是某期学习数据:
图 a
(1)、小明发现“xm”列数据是混杂数据,他就利用Python语言编程将此列数据的姓名和班级分别提取,再存储到新的Excel文件进行数据整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单选题)A、如果表格中出现数据缺失,可以直接删除 B、通过公式统计每班学习人数属于数据整理 C、数据整理的目的是共享数据资源 D、进一步审核后可对重复的数据进行删除(2)、在 Excel 软件中统计各班学习人数,小明选择单元格 H3 输入公式,然后通过 H3 对 H4:H16 进行 自动填充,但发现计算结果有误。请输入正确的公式。图b
(3)、小明利用Pandas模块读取数据,统计出各班学习人数,并获取学习人数最少的10个班级,结果如图c,最后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如图d,请在划线处补充代码: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df = pd.read_excel("qndxx.xlsx")
dfl = df.①
#按班级列进行分组
df2=df1.学校.count( )
#统计各班级学习人数
df2=df2.rename(columns= {"学校":"人数"})
df3=df2.sort_values ("人数",ascending=True).head(10) print(df3)
#筛选前 10 名
②
#绘制柱形图
plt.title("学习人数最少的 10 个班级")
#设置图表标题
plt.show ()
-
20、小明在学校里听了消防安全讲座后,为了提高家中的消防安全,准备做一个烟雾报警的信息系统。系统使用MQ2高敏烟雾传感器监测烟雾浓度,当浓度达到一个阈值时,系统将触发蜂鸣器警报;用户可以通过局域网内客户端的浏览器查看数据库中记录的烟雾浓度数据。(1)、该信息系统采用的程序架构为(选填字母:A .C/S 架构 B .B/S 架构)。
智能终端程序代码如下所示:
from microbit import *
import Obloq
IP = "192. 168.0. 123" PORT = "8080"
SSID = "xiaoming123"
# Web 服务器的地址
# Web 服务器的端口
# Wi-Fi 的 SSID
PASSWORD = "yanwu888" # Wi-Fi 的密码
uart.init(baudrate=9600,bits=8,parity=None,stop= 1,tx=pin2,rx=pin1)
while Obloq.connectWifi(SSID,PASSWORD, 10000) != True:
display.show(".")
display.scroll(Obloq.ifconfig())
Obloq.httpSet(IP,PORT)
while True:
temp = pin0.read_analog()
errno,resp = Obloq.get("input?id=1&val="+str(temp), 10000)
if temp>=180:
pin1.write_digital(1)
else:
pin1.write_digital(0)
sleep( 10000)
(2)、烟雾传感器连接在智能终端的 引脚(选填字母:A .pin0 B .pin1)(3)、当前设定的触发蜂鸣器警报的阈值是。(4)、数据采集的间隔时间为秒。(5)、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 , 即可显示数据库中的 传感器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