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4年,海南三亚东南约150千米海域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考古发现的“丙寅年造”红绿彩碗,是在西方大航海方兴未艾之时,中国主导南海海上贸易辉煌的历史见证。读海南三亚位置图,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进行海上贸易的有利条件是 (    )
    A、海岸线漫长,港口众多 B、跨纬度广,热量条件优越 C、地形复杂,生物种类多样 D、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2)、除海上贸易,我国在南海海域的开发利用活动还包括        (   )

    ①石油开采        ②渔业养殖

    ③晾盐晒盐        ④浮冰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对于南海海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应(    )
    A、保护生态,严禁开采 B、扩大开发,盲目开采 C、无限捕捞,发展经济 D、科学规划,适度开采
  • 2、2025年3月14 日,中国海警在我国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是中国海警依法开展的维权巡航活动。读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置图,完成下列小题。

    (1)、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其位于(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我国在钓鱼岛领海内开展维权巡航的意义有        (   )

    ①强化领海内岛礁及海域有效管理

    ②利于公民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③治理海洋环境污染

    ④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2024年12月12日上午,一批重达5吨的黄瓜、茄子、西红柿等优质蔬菜,顺利办结通关手续,从策克口岸出口运往蒙古国。这也是策克口岸首次出口新鲜蔬菜。读中国、蒙古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策克口岸出口货物可直达蒙古,说明蒙古与我国        (   )
    A、陆上相邻 B、隔海相望 C、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D、既不陆上相邻也不隔海相望
    (2)、相比蒙古,我国果蔬品种丰富的优势条件是        (   )
    A、海陆兼备,利于渔业发展 B、跨经纬度广,环境差异大 C、邻国众多,便于进出口 D、热带面积广,水热充足
  • 4、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读清朝(1820年)疆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清朝疆域与现代疆域的共同点是 (    )
    A、北部邻国众多 B、国土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C、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D、陆地面积为 960万平方千米
    (2)、清朝京师即现在北京市,其简称为 (    )
    A、 B、 C、 D、
  • 5、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被横断山脉、大巴山脉、巫山、大娄山四面合围,是巴蜀文化的摇篮。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四川盆地为聚焦区域,开展了以“地形与河流、气候的关系”为主题的探究。读四川盆地地形图,探究地形与河流、气候的关系。

    (1)、探究一:地形与河流

    四川盆地内部水网密布,河流呈(向心/放射)状分布,在盆地内交汇,其中嘉陵江的流向大致是

    (2)、分析图中长江在宜宾以上河段和泸州————重庆河段的流速情况,并说明原因。
    (3)、四川盆地内大型水电站众多,试分析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任答一点)
    (4)、探究二:地形与气候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完成以下框图,了解四川盆地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 6、马吉米村位于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夹抱中的怒江大峡谷。在高黎贡山深处,该村种植了约900公顷草果,每至收获季节,沉重的草果袋需人力肩扛背驮。后来,该村修建了80多条溜索运输草果下山。近年来公路的建设很大程度地帮助当地往来怒江两岸的村民摆脱了溜索的限制。读马吉米村位置示意图及溜索景观,完成下列小题。

    (1)、以往马吉米村草果多通过人力背运下山,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河流 B、植被、土壤 C、天气、河流 D、天气、植被
    (2)、使用溜索运输草果可以    (   )

    ①提高运输效率  ②节省人力成本

    ③保障运输安全  ④提升草果品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近年来,马吉米村村民不再依靠溜索往来怒江两岸,原因可能是    (   )
    A、修建隧道 B、发展水运 C、兴建桥梁 D、河流改道
  • 7、我国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怀抱的盆地,还有起伏绵延的丘陵。读我国地形类型占比图,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   )
    A、盆地占比最小 B、地形类型单一 C、山区面积广大 D、东部多高原
    (2)、受地形影响,我国适宜    (   )
    A、大规模开垦种植 B、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C、全面发展林木加工 D、大力发展渔业
  • 8、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将染色水匀速注入水槽,观察A、B、C三处落差大小、水轮转速和灯泡亮度”的简易实验,探究地势与水能资源蕴藏量的关系。读该实验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观察内容

    A

    B

    C

    落差大小

    较大

    水轮转速

    较快

    灯泡亮度

    (1)、该水槽形态主要依据我国地势特点设计,表现为    (   )
    A、南高北低,地势起伏大 B、中部低四周高,平缓下降 C、东高西低,呈斜坡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表中①②③处分别应填入    (   )
    A、小,较亮,大 B、大,较亮,小 C、大,最亮,小 D、小,最亮,小
    (3)、结合该实验结论推测我国地势特征带来的影响是    (   )
    A、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B、有利于发展南北向内河航运 C、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小 D、河流多自东向西流
  • 9、唐代诗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诗作中充满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读唐诗中的河山位置图,完成下列小题。

    (1)、《塞下曲六首(其一)》中“五月天山雪”中“天山”是指    (   )
    A、天山山脉 B、祁连山脉 C、太行山脉 D、台湾山脉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中的白帝城位于我国地势    (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阶梯交界处
    (3)、《望天山门》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天门山”位于(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的眺望洞庭湖远景。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封堵)四口引荆江水来汇,南面和西面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注入,湖水经城陵矶排入长江。

    材料二:历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最大时面积约6300 平方千米,2003年湖泊面积约2 625 平方千米,洞庭湖目前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材料三:洞庭湖水系示意图。

    (1)、洞庭湖的淤塞萎缩是长江带来的泥沙淤积和盲目的等人类活动造成的。
    (2)、每年 6—8月,长江流域进入主汛期,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水位(上涨/下降)。“容纳四水”“吞吐长江”减轻了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洪水压力,这体现了洞庭湖的功能。
    (3)、洞庭湖面积萎缩使得以滩涂为主要栖息地的候鸟数量(增多/减少),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4)、近年来,湖南省实施了多项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措施,以维护湿地生态平衡。简述洞庭湖湿地保护可能带来的生态效益。(任答两点)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以来,按照“上游保护、中游治理、下游修复”的原则,制定黄河干支流共62个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黄河流域优良水质比例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地附近出现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形成“地上河” B、草场退化 C、湿地萎缩 D、水土流失
    (2)、黄河兰州段和河口段年平均流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含沙量小,水量充足

    ②引水灌溉,过度用水

    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④黑土疏松,河水下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黄河流域优良水质比例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主要是由于在    (   )
    A、上游地区修筑梯田,打坝淤地 B、中游地区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C、下游地区兴建水利,发电优先 D、下游地区合理放牧,保护生态
  • 12、我国在长江干流建设了6座巨型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形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读长江干流巨型水电站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6座巨型水电站均分布在长江干流,是因为长江干流    (   )
    A、地势落差更大 B、径流量更大 C、人口、城市更多 D、含沙量更小
    (2)、长江干流形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将(   )

    ①改变流域内气候特征

    ②大幅提升长江干流水量

    ③利于节能减排降污染

    ④保障沿岸地区能源供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长江宜宾以下河段被誉为“黄金水道”,其优势条件有    (   )

    ①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河流流量大

    ②无结冰期,四季通航,航运时间长

    ③江阔水深,激流勇进,航运速度快

    ④沿线人口、城市集中,水运需求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2024年 11 月22 日至24 日,第一届全国湖泊论坛在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湖泊保护、治理修复成效与挑战”为主题。读我国主要湖泊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咸水湖治理的经验可能适用于( )
    A、洞庭湖 B、鄱阳湖 C、太湖 D、纳木错
    (2)、下列措施符合本届论坛主题的是  ( )
    A、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B、全面打造深水航道 C、加强河湖生态监测 D、严禁开发利用湖泊
  • 14、我国河流众多,各河流径流量差异较大。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和某河流径流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    (   )
    A、外流河均分布在东部 B、内流区面积大于外流区 C、河流均自东向西流 D、西部河流稀疏,东部河流密集
    (2)、该河流径流量图所代表的河流最有可能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塔里木河
    (3)、该河流    (   )
    A、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B、春季冰雪融水最丰富 C、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D、年径流量居全国河流首位
  • 15、海南黎锦亮相巴黎、侗族大歌合唱团远赴多国参演,融合咏春拳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的舞剧叫座全球,越来越多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出海”更“出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除黎锦外,黎族主要分布地的传统文化可能包括    (   )
    A、琼剧 B、雪顿节 C、泼水节 D、跳板
    (2)、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出海”会    (   )

    ①减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特色

    ②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活力

    ③挖掘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④促进传统技艺活态传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截至2024 年 12 月,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其中包含15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占全国总数的比例超过1/3。读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分布在    (   )

    ①西北    ②西南    ③东北    ④东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与项目对应正确的是    (   )
    A、藏族—《玛纳斯》 B、维吾尔族—伊玛堪 C、壮族—农乐舞 D、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
    (3)、《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多民族融合的见证,体现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
    A、各民族分布相对集中 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全国范围内均匀分布 D、少数民族聚居区没有汉族
  • 17、人口普查是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从“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孩子”,我国人口政策处在不断调整、变化之中。读我国近五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2010—2020 年期间,我国0—14 岁人口比重有所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教育水平提高 B、医疗水平提升 C、生育政策调整 D、养老负担减轻
    (2)、基于现阶段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可采取的措施是    (   )

    ①适当鼓励生育

    ②鼓励延迟退休

    ③大量接纳移民

    ④完善养老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我国人口政策根据人口结构变化多次调整,其主要目的是    (   )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B、杜绝人口负增长现象 C、调整人口性别差异 D、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
  • 18、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分布特征与历次统计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胡焕庸线”仍是一条我国人口分布的稳定界线。读我国近五次人口普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统计表,完成下列小题。

    年份

    占总人口比重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1982

    93.99

    6.01

    1990

    93.88

    6.12

    2000

    93.67

    6.33

    2010

    93.52

    6.48

    2020

    93.50

    6.50

    (1)、“胡焕庸线”是指    (    )
    A、秦岭—淮河线 B、长城沿线 C、黑河—腾冲一线 D、漠河—腾冲一线
    (2)、近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均显示,我国人口    (    )
    A、西部多,东部少 B、北部多,南部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东南多,西北少
    (3)、影响“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教育水平因素 B、自然及经济因素 C、语言人种因素 D、历史文化因素
  • 19、自1953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七次人口普查。读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1)、第一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    )
    A、人口基数始终较小 B、人口数量先增后减 C、人口增速先慢后快 D、城镇人口比重递增
    (2)、我国人口占比由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的时间在    (    )
    A、1953年至 1964年之间 B、1982年至 1990年之间 C、2000年至2010年之间 D、2010年至2020年之间
  • 20、婺源是全国著名的油菜产区,也是最负盛名的赏花目的地之一,进入三月份,江西婺源县内各地油菜花相继开放,当地发展“种植+观光”油菜产业由来已久。读中国油菜优势产区分布图和婺源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婺源较门源春季气温(高/低),降水
    (2)、婺源位于(干湿地区),降水集中在(季节),当地年降水量(大于/小于)蒸发量;当地油菜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气象灾害有
    (3)、(中考新设问·判断对错)在下表婺源发展“种植+观光”油菜产业的优势条件中,符合的打“✔”,反之打“×”。

    地处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油菜花花期长

     

    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以低山丘陵为主,利于排水

     

    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赏花游客较多

     

    (4)、说出婺源发展“种植+观光”油菜产业的意义。(任答一点)
    (5)、(中考新设问·宣传语类开放)为促进江西婺源“种植+观光”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请你写出一条宣传标语。(任写一条)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