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山东省东营市2015-2016学年五四制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三次模拟试卷
- 黑龙江杜蒙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 山东省东营市四校连赛(五四制)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五四制)
-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质检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质检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五四学制)
- 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地理试卷
-
1、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语言专业人士雇佣组织,只要你精通两种及以上联合国工作语言,并通过语言竞争性考试即可应聘成功。读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某外语翻译学院不同语系的四位大学生中,成为联合国语言专业人士的一位可能来自( )A、日语系 B、法语系 C、葡萄牙语系 D、德语系(2)、精通俄语的联合国笔译员,其翻译的联合国会议文件可能被提供给( )A、巴西 B、英国 C、南非 D、俄罗斯(3)、 联合国确定六种工作语言主要基于语言的影响力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程度。这六种语言主要流行的国家内大多数信奉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犹太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
2、读2025—2050年世界人口规模预测图(图1)和世界人口与环境、粮食、资源的关系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规模的预测变化和增幅预测变化特点分别是( )A、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增幅不断减小 B、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增幅不断增大 C、人口总量逐渐减少,增幅不断增大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增幅不断减小(2)、人口的快速增长,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 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 ②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③ 劳动力资源充足 ④ 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3、某科考队在南美洲南端进行考察时,发现甲、乙两地降水差异显著,自然景观明显不同;还发现火地岛上因风速强劲,有很多树木的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下图为南美洲南端局部地图和“醉汉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地相比,乙地的降水特点及成因是( )A、降水多,位于迎风坡 B、降水多,纬度较低 C、降水少,位于背风坡 D、降水少,距海较远(2)、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自然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茂密的森林 B、甲地为草原或荒漠 C、乙地为茂密的森林 D、乙地地表会生长出苔藓和地衣等植物(3)、 推测“醉汉树”的树冠最可能朝向(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
4、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2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呼吁人类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某中学学生查阅了世界气象日前的天气状况,准备选择天气最好的一天去当地气象台参观学习。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 最适宜去参观气象台的日期是( )A、3月20日 B、3月21日 C、3月22日 D、3月23日(2)、 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日期是( )A、3月20日 B、3月21日 C、3月22日 D、3月23日(3)、符合“气候行动最前线”理念的措施是( )A、焚烧稻草秸秆 B、多用清洁能源 C、减少城市绿化 D、燃放烟花爆竹 -
5、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M海峡的航运价值越来越突出。N群岛多火山分布。安克雷奇的居民占阿拉斯加州总人口的40%,是该州人口最多的城市。读该区域简图和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M海峡的航运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沟通了( )A、太平洋与北冰洋的航运 B、大西洋与北冰洋的航运 C、印度洋与太平洋的航运 D、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运(2)、 N群岛多火山分布,是因为其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3)、安克雷奇成为该州人口最多的城市,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势低平,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 D、沿海多优良港湾 -
6、记者于2024年9月26日获悉:国内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现已通过机械完工验收,标志着我国深水复杂油气工程自主建设能力实现重大突破。“深海一号”能源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地处海南岛东南部盆地形海域。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数字①~⑤代表五种海底地形),完成下面小题。
(1)、据材料判断,“深海一号”的作业地点应位于下列海底地形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2)、若绘制该区域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越深,表示( )A、陆地海拔越高 B、陆地海拔越低 C、海洋深度越深 D、海洋深度越浅 -
7、把地球仪上的地图像剥橘子一样“剥开”,展开后为 12瓣橘子一样的平面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每一瓣地图的经度跨度为( )A、10° B、20° C、30° D、40°(2)、 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世界海陆分布很均匀 B、南极点周围是一片海洋 C、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南半球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3)、所有橘瓣上都有分布的大洲是( )A、非洲 B、南极洲 C、北美洲 D、亚洲 -
8、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市的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甲地所处的山体地形部位是(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崖(2)、M地设置观景台的依据是( )A、海拔约800~900m B、位于山顶,地势高,利于远眺 C、附近林木繁茂 D、位于陡崖附近,地势险要(3)、该景区适宜开发的旅游项目有( )① 林海雪原 ② 河谷漂流 ③ 考古探寻 ④ 森林氧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9、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同学们相约打卡中轴线。图a为中轴线局部示意图,图b为天安门到午门的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出发前,同学们需要( )① 查询天气做好出行准备 ② 利用交通图确定鼓楼高度
③ 阅读史料了解古都文化 ④ 使用电子地图规划路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若图b中天安门到午门的图上距离约5.3厘米,同学们从天安门到午门游览时,需要步行约( )A、53米 B、100米 C、530米 D、5300米(3)、同学们站在景山最高处的万春亭向北远望,映入眼帘的是( )A、历史悠久的先农坛 B、金碧辉煌的故宫 C、高大宽阔的正阳门 D、古韵悠扬的鼓楼 -
10、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位于西半球 B、甲、丙属于中纬度,乙属于低纬度 C、乙、丙有阳光直射现象,甲有极昼、极夜现象 D、甲在乙的西北方向(2)、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假如甲、乙、丙三人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各自所在位置出发,最先到达180°经线的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
11、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力攻关,取得了辉煌战绩,使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2024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提出了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其中就包括寻找外星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中国探索外太空,发展航天事业的意义有( )
① 扩展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改变宇宙环境 ② 满足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等需求
③ 促进人类文明与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 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路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以生机勃勃的地球作参考,若未来发现外星生命,其所在星球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A、表面温度极高 B、表层液态水丰富 C、表层无大气层 D、运行轨道不稳定(3)、根据我国的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寻找外星生命时,应重点关注的是( )A、恒星 B、行星 C、彗星 D、星云 -
12、读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总数(2020年)和平均人口增长率(2015~2020年)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常住人口的大洲是洲。(2)、在有常住人口的大洲和地区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 , 人口总数最少的是。(3)、在人口统计上,常把美洲分为北美和拉丁美洲两个地区。北美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它们都属于国家;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拉丁美洲基本上是国家,所以美洲要加强。(4)、从世界人口平均增长率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总数在不断(填“增长”或“减少”)。在2015~2020年期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是 , 人口增长过快会给资源环境或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有。 -
13、2024年7月11日是第20个“中国航海日”,600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开启了七下西洋的壮丽航程。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云研学”,重温郑和下西洋之路。图1示意郑和航海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回顾历史——七下西洋】郑和船队从中国出发“七下西洋”,这里的“西洋”应该是指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洲东部的乙地以及红海沿岸的丙地。船队选择秋冬季出发,因为此时盛行西北风和风,可顺风前行,缩短航行时间。(2)、【沿途美景——花园城市】该路线途经甲海峡,可游览素有“花园城市”美誉的新加坡,该国地处气候区,全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3)、【沿途体验——特色美食】图2为南亚印度特色美食手抓饭,由此推测南亚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 , 该地区种植此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是。新加坡的居民也食用同种原料制作的食物,在当地的华人同胞食用时使用的餐具是。(4)、【沿途见闻——民俗风情】图3示意丙半岛传统民居,该民居具有平顶、墙厚、窗小的特点,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是。丙地附近的红海面积在扩大,是因为。 -
14、吕宋岛位于亚洲东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岛上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转换,导致气候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同学们利用吕宋岛及其周边岛屿示意图进行了研究性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辨位置】根据图中信息,吕宋岛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半球;吕宋岛位于高、中、低纬度中的纬度。(2)、【识地形】吕宋岛的北部地形多为 , 南部多为丘陵和。萨马岛位于吕宋岛的方向,在萨马岛的东侧海域,分布着(填海底地形),这里属于洋海域。(3)、【断气候】从纬度位置看,吕宋岛位于带,加上“岛上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转换”的特征,可以推测,这里的气候多为气候。 -
15、人们将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也就是地球仪。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观察比较地球仪上的0°经线与0°纬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0°纬线和0°经线一样长 C、0°纬线约是0°经线长度的2倍 D、0°纬线又叫本初子午线(2)、我们能够从这个地球仪上获得的信息是 ( )A、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走4万千米 B、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C、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 D、地球的外衣至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
16、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之后,明明对影子的问题产生了兴趣,于是利用课间时间实验并绘制了旗杆影子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天中,旗杆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2)、下列是明明的一些记录,错误的是 ( )A、一天中早晚旗杆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B、一年中冬至日正午旗杆影子最短 C、早上7:05旗杆影子朝向西边,是因为太阳从东边升起 D、当国旗飘向东边的时候,说明当天刮西风 -
17、暑假期间小明跟随父母到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他提前搜索了该景区局部等高线图(左图)和旅游线路示意图(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小明发现景区内旅游线路示意图(右图)的比例尺缺失,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 )A、1∶20 000 B、1∶30 000 C、1∶45 000 D、1∶200 000(2)、小明测得左图中PQ的距离约为3.5厘米,则PQ的实地距离可能是 ( )A、1 800米 B、2 000米 C、2 040米 D、1 050米(3)、乘坐索道上行,可看到M处的景观是 ( )A、潭溪瀑布 B、绵绵山脊 C、峡谷风光 D、潺潺溪流 -
18、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读世界四个城市某日天气预报及经纬度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个城市中,小朋友上学需要带雨具的是 ( )A、北京 B、东京 C、曼谷 D、纽约(2)、四个城市中,天气寒冷的是 ( )A、北京 B、东京 C、曼谷 D、纽约(3)、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曼谷的气温最高,主要原因是曼谷 ( )A、濒临太平洋 B、纬度最低 C、汽车数量多 D、海拔最高(4)、东京位于北京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正东方 D、西南方 -
19、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中“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市与乡村不同的场景。读古代城市与乡村景观画,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诗中“此地”的聚落类型与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镇—房屋矮,经济发达 B、乡村—房屋矮,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镇—房屋高,且密集 D、乡村—房屋高,人口较少(2)、若该地聚落由“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聚落景观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包括 ( )A、鸡鸣犬吠,炊烟袅袅 B、农田减少,商户林立 C、学堂变多,车水马龙 D、房屋变高,人口增加(3)、导致图示两聚落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B、运输方式不同 C、房屋密度不同 D、水域面积不同 -
20、南美洲智利、玻利维亚和阿根廷三国交界处是全球锂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被誉为“锂三角”。该地区的锂资源主要蕴藏在盐湖中,通过晾晒、蒸发等工序提纯锂。读“锂三角”周边地区示意图和盐湖附近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锂三角地处 ( )A、太平洋东岸 B、中纬度地区 C、东半球、南半球 D、北温带(2)、“锂三角”生产锂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降水较少,利于晾晒 B、降水丰沛,便于淘洗 C、全年高温,利于蒸馏 D、雨热同期,便于加工(3)、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构件,新能源汽车的大量投入使用,产生的影响是 ( )A、交通更加拥挤 B、缓解温室效应 C、加大环境污染 D、增加使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