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下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我国将在2030年前和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作为中学生,请你为我国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两条可行的对策或措施。

  • 2、读“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C , E
    (2)、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填字母)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 面积最大的是。(填序号)
    (3)、AE两大洲分界是 , 它沟通了①大洋和洋。(填名称)
    (4)、请写出A、F两大洲的分界线
  • 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中A点一年中有次太阳直射现象。
    (2)、C点位于五带中的带;此时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3)、图2为北京某学校的玲玲同学不同时间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假如玲玲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如果是在同一天,则更接近正午的是图;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图。
    (4)、当我国中小学的学生放寒假时,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如图所示,此时北半球节气是 , 日期:
  • 4、读下列城市的气候资料表,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5

    24

    22

    18

    14

    8

    降水量/mm

    8

    15

    45

    72

    95

    102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7

    9

    12

    17

    21

    23

    降水量/mm

    115

    97

    80

    47

    33

    10

    (1)、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2)、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
    A、我国的东南地区 B、美国西部沿海 C、非洲南端 D、巴西高原
  • 5、读下面的四幅气温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图中的气候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是热带雨林气候 B、乙是热带草原气候 C、丙是热带季风气候 D、丁是地中海气候
    (2)、图中只分布在亚洲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中部某一东西走向的山脉,山脉以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降水充足,河流不结冰,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该山脉南侧降水比北侧降水多。

    (1)、根据已学知识推测,该山脉南侧比北侧降水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2)、该山脉以南是什么气候类型(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气候
    (3)、该山脉以南,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A、小麦和玉米 B、水稻和油菜 C、大豆和甜菜 D、青稞
  •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科考队进入南美洲中部的赤道附近,发现那里一年四季几乎天天下雨,潮湿而闷热。那里还是森林的王国,树木种类极其丰富,通常在4000平方米内可以找到直径10厘米以上乔木达40-100种。而且动物种类也非常丰富。目前,科学家一致认为,世界上这类森林里,生物总量占全球生物量的27%,而且这类森林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类森林的盛衰不仅关系到生物资源的前途,更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密切。

    (1)、上述材料中,描述的南美洲中部的气候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这种气候主要分布的地区是(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 C、极圈以内 D、高山高原地区
    (3)、大量砍伐这类森林对气候的影响是(     )
    A、改善局部气候 B、引起气候的恶化 C、对气候没有影响 D、对气候影响很小,不必重视
  • 8、导致热带雨林和寒带针叶林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表起伏 D、河流分布
  • 9、有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     )
    A、亚洲的内陆地区 B、北美洲中纬地区 C、南美洲赤道附近 D、大洋洲西部地区
  • 10、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是(     )
    A、 B、 C、 D、
    (2)、对②地气候特征描述准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全年低温,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 11、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分布 B、地形因素 C、人为因素 D、纬度位置
  • 12、下列地区中降水较少的是(     )
    A、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C、中纬度的大陆东岸 D、中纬度的大陆西岸
  • 13、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为(     )
    A、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B、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 C、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递增减 D、从低纬向南北两极递减
    (2)、冬季大陆气温与海洋气温的差异(     )
    A、一样高的气温 B、海洋气温比大陆高 C、大陆气温比海洋高 D、无法比较
    (3)、影响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植被
  • 14、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大洲的轮廓吻合和生物相似性是哪个学说的证据(     )
    A、海牛、鸵鸟迁徙能力强 B、人类活动影响生物进化 C、大陆漂移假说的合理性 D、两洲地理环境基本相同
    (2)、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 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 15、下图为大洲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个大洲(     )
    A、①大洲主要位于西半球 B、②大洲濒临三大洋 C、③大洲横跨经度最广 D、④大洲热带面积最广
    (2)、苏伊士运河是图中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哪两个大洲是一个整体,组成一个完整的大陆(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图示四个大洲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南半球,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     )
    A、 B、 C、 D、
  • 16、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可以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的更替 C、昼夜的更替 D、温度带的形成
    (2)、此时,图中P点正处在(     )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3)、下面四幅图中,观察到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 17、某校“爱地理”社团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去某民俗村研学考察,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关于比例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比例尺可转化为数字式为1:1000或1/1000 B、图中比例尺可转化为文字式:1厘米等于1000米 C、若甲乙两村图上距离为3.4厘米,则实际距离为3400米 D、与该图图幅相同1:500的地图相比,那么该图的内容更详细
    (2)、同学们准备从甲村出发设计了a、b、c三条考察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路线主要沿山谷前进,可以领略山顶风景 B、b路线主要沿山脊前进,可以观赏悬崖峭壁 C、体力欠佳的同学可以选择c路线,体验民俗文化 D、到达山顶①的同学看到甲村的炊烟向自己飘来,则可判定当时吹西北风
  • 18、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读图指出革命时期红军建立的闽西、赣南红色根据地核心区域所在地区(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上图中,各省区与其名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江苏——苏——福州 B、②—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C、③——安徽——皖——南昌 D、④——湖北——荆——武汉
  • 19、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俗话说:“找不着北”,图中四人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是(     )
    A、小刚 B、小华 C、小明 D、小红
    (2)、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小明若想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
    A、4万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5.1亿平方千米
  • 20、我国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暑假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模拟旅游”学习活动。下图为网络模拟旅游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Ⅰ是该学校陆上模拟旅游小组设计的路线,该路线经过运河进入②大洲,然后翻越①③两大洲的分界线山脉抵达该学校所在的大洲①亚洲。
    (2)、图中Ⅱ是该学校海上模拟旅游小组设计的路线,该路线经过⑤⑥两大洲的分界线运河进入乙洋,再绕过②大洲的南端,进入丁洋,再回到丙大洋,最后回到学校。
    (3)、若设计一条从丙大洋到甲大洋的最近路线,则必经过海峡。
上一页 125 126 127 128 1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