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山东省东营市2015-2016学年五四制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三次模拟试卷
- 黑龙江杜蒙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 山东省东营市四校连赛(五四制)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五四制)
-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质检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质检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五四学制)
- 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地理试卷
-
1、“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下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我国将在2030年前和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作为中学生,请你为我国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两条可行的对策或措施。
-
2、读“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C , E。(2)、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填字母)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 面积最大的是。(填序号)(3)、AE两大洲分界是 , 它沟通了①大洋和洋。(填名称)(4)、请写出A、F两大洲的分界线。 -
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中A点一年中有次太阳直射现象。(2)、C点位于五带中的带;此时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3)、图2为北京某学校的玲玲同学不同时间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假如玲玲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如果是在同一天,则更接近正午的是图;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图。(4)、当我国中小学的学生放寒假时,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5)、如图所示,此时北半球节气是 , 日期:。 -
4、读下列城市的气候资料表,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5
24
22
18
14
8
降水量/mm
8
15
45
72
95
102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7
9
12
17
21
23
降水量/mm
115
97
80
47
33
10
(1)、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2)、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A、我国的东南地区 B、美国西部沿海 C、非洲南端 D、巴西高原 -
5、读下面的四幅气温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图中的气候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是热带雨林气候 B、乙是热带草原气候 C、丙是热带季风气候 D、丁是地中海气候(2)、图中只分布在亚洲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中部某一东西走向的山脉,山脉以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降水充足,河流不结冰,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该山脉南侧降水比北侧降水多。
(1)、根据已学知识推测,该山脉南侧比北侧降水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2)、该山脉以南是什么气候类型(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气候(3)、该山脉以南,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和玉米 B、水稻和油菜 C、大豆和甜菜 D、青稞 -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科考队进入南美洲中部的赤道附近,发现那里一年四季几乎天天下雨,潮湿而闷热。那里还是森林的王国,树木种类极其丰富,通常在4000平方米内可以找到直径10厘米以上乔木达40-100种。而且动物种类也非常丰富。目前,科学家一致认为,世界上这类森林里,生物总量占全球生物量的27%,而且这类森林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类森林的盛衰不仅关系到生物资源的前途,更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密切。
(1)、上述材料中,描述的南美洲中部的气候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2)、这种气候主要分布的地区是(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 C、极圈以内 D、高山高原地区(3)、大量砍伐这类森林对气候的影响是( )A、改善局部气候 B、引起气候的恶化 C、对气候没有影响 D、对气候影响很小,不必重视 -
8、导致热带雨林和寒带针叶林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表起伏 D、河流分布
-
9、有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 )A、亚洲的内陆地区 B、北美洲中纬地区 C、南美洲赤道附近 D、大洋洲西部地区
-
10、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对②地气候特征描述准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全年低温,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
11、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地形因素 C、人为因素 D、纬度位置
-
12、下列地区中降水较少的是( )A、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C、中纬度的大陆东岸 D、中纬度的大陆西岸
-
13、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为( )A、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B、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 C、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递增减 D、从低纬向南北两极递减(2)、冬季大陆气温与海洋气温的差异( )A、一样高的气温 B、海洋气温比大陆高 C、大陆气温比海洋高 D、无法比较(3)、影响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植被 -
14、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大洲的轮廓吻合和生物相似性是哪个学说的证据( )A、海牛、鸵鸟迁徙能力强 B、人类活动影响生物进化 C、大陆漂移假说的合理性 D、两洲地理环境基本相同(2)、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A、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 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
15、下图为大洲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个大洲( )A、①大洲主要位于西半球 B、②大洲濒临三大洋 C、③大洲横跨经度最广 D、④大洲热带面积最广(2)、苏伊士运河是图中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哪两个大洲是一个整体,组成一个完整的大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图示四个大洲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南半球,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6、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可以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的更替 C、昼夜的更替 D、温度带的形成(2)、此时,图中P点正处在(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3)、下面四幅图中,观察到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
17、某校“爱地理”社团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去某民俗村研学考察,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关于比例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比例尺可转化为数字式为1:1000或1/1000 B、图中比例尺可转化为文字式:1厘米等于1000米 C、若甲乙两村图上距离为3.4厘米,则实际距离为3400米 D、与该图图幅相同1:500的地图相比,那么该图的内容更详细(2)、同学们准备从甲村出发设计了a、b、c三条考察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路线主要沿山谷前进,可以领略山顶风景 B、b路线主要沿山脊前进,可以观赏悬崖峭壁 C、体力欠佳的同学可以选择c路线,体验民俗文化 D、到达山顶①的同学看到甲村的炊烟向自己飘来,则可判定当时吹西北风 -
18、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读图指出革命时期红军建立的闽西、赣南红色根据地核心区域所在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2)、上图中,各省区与其名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①——江苏——苏——福州 B、②—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C、③——安徽——皖——南昌 D、④——湖北——荆——武汉 -
19、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俗话说:“找不着北”,图中四人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是( )A、小刚 B、小华 C、小明 D、小红(2)、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小明若想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A、4万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5.1亿平方千米 -
20、我国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暑假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模拟旅游”学习活动。下图为网络模拟旅游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Ⅰ是该学校陆上模拟旅游小组设计的路线,该路线经过运河进入②大洲,然后翻越①③两大洲的分界线山脉抵达该学校所在的大洲①亚洲。(2)、图中Ⅱ是该学校海上模拟旅游小组设计的路线,该路线经过⑤⑥两大洲的分界线运河进入乙洋,再绕过②大洲的南端,进入丁洋,再回到丙大洋,最后回到学校。(3)、若设计一条从丙大洋到甲大洋的最近路线,则必经过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