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庭】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如图为中国民族分布图。

    【欣赏多彩的中华文化】

    少数民族拥有灿烂的文化,下面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介绍。

    (1)、仔细观察,请你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制度,根本目的是。目前我国共有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有个自治区。
    (3)、【新考向】请在下表横线处补写合适的内容,完成对这三个项目的介绍。

    名称:维吾尔族刺绣
    类别:传统美术
    简介:它是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民间刺绣艺术,主要流行于(填省级行政区域全称)。

    名称:
    类别:民俗
    简介:它是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点燃篝火,载歌载舞。该节日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名称:回族民间器乐
    类别:传统音乐
    简介:主要聚居在自治区的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文化活动中,传承了当地古代乐器和西北边塞乐器及其音乐,并将之逐步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民间乐器。

  • 2、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春节的时间是(     )
    A、国历元月1日 B、农历正月初一 C、太阳直射赤道 D、月明星稀之时
    (2)、春节期间广泛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     )
    ①吃年饭       ②贴春联       ③划龙舟       ④看春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春节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②成为连接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重要桥梁
    ③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     

    ④有利于全球“一带一路”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3、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下图示意部分农业文化遗产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关于彩色古盐井所在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世界面积最大高原 B、当地的种植业以灌溉农业为主 C、主要少数民族为藏族,糌粑是主食 D、当地盛产柑橘
    (2)、沧州百年冬枣林所在区域的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一年三熟 D、一年两熟到三熟
    (3)、芒康所在的区域风光绮丽,到该区域可以欣赏到的旅游景观是(     )
    ①藏族锅庄舞       ②竹楼村寨       ③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④沙滩椰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4、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某地区二十四节气剪纸作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描述中,与这四幅剪纸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蝉鸣荷艳 B、②-银装素裹 C、③-天高云淡 D、④-草长莺飞
    (2)、这四幅剪纸中所呈现的节气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人类的智慧 D、历史的传承
    (3)、二十四节气被誉为“农业气象预报”,以下诗句体现芒种时农事安排的是(     )
    A、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 B、陌上斜阳秀稻香,立秋时节赶农忙 C、防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D、时维仲夏麦初黄,九域农畴抢日忙
  • 5、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子从而成为我们的传统美食,《舌尖上的中国》中报道了浙江嘉兴粽子,其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尤以鲜肉粽最为出名,采用的馅料为猪后腿肉,被誉为“粽子之王”。完成下面小题。

    (1)、嘉兴所产“粽子之王”的食材,与下列地理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
    ①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②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水田连片,土壤肥沃                                          ④家畜养殖普遍       
    ⑤位于沿海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
    (2)、自古以来,端午食粽的习俗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传播亦甚远。从文化传承来推测,下列地区的某些国家也可能流行吃粽子的是(     )
    A、东南亚地区 B、北美五大湖区 C、欧洲西部区 D、非洲北部区
  • 6、文化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不同地城的文化有各自的特点,如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下图是一位设计师为浙江、安徽、贵州和内蒙古四省区简称设计的艺术字,这些字中蕴含着各自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丙艺术字中蕴含了“倾斜屋顶设计”的建筑特点、形成这种建筑特点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河流因素 D、市场需求
    (2)、小明到丁省区去旅游,品尝到当地的传统美食最可能是(     )
    A、过桥米线 B、麻婆豆腐 C、西湖醋鱼 D、手抓羊肉
  • 7、首个非遗春节期间,中国免签政策持续发力,ChinaTravel(中国游)热潮席卷全球,外国游客争相打卡中国城市,体验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魅力,被中国美食和美景俘获。图为中国八大菜系分布示意图及某地著名旅游景点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的八大菜系均分布在(     )
    A、东部沿海 B、外流区 C、南方地区 D、第三级阶梯
    (2)、该旅游景点位于甲、乙、丙、丁四菜系分布省区中的(     )
    A、 B、 C、 D、
  • 8、剪纸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下图示意某少数民族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剪纸作品所反映的少数民族是(     )
    A、蒙古族 B、高山族 C、藏族 D、满族
    (2)、下列描述与图中少数民族生活环境相符的是(     )
    A、地形崎岖 B、冰川广布 C、千沟万壑 D、起伏和缓
    (3)、该少数民族的民族节日有(     )
    A、泼水节 B、丰收节 C、雪顿节 D、那达慕大会
  • 9、读经纬网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经纬度A;该点一年中有次太阳直射现象。
    (2)、B点位于(纬线)上,B点在A点的方向上。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处。
    (4)、地球由公转轨道①处向②处运动过程中,黄山市的白昼将逐渐变(长/短)。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10、周末小明一家到某城市游玩,读“某城市略图(交通线上数字代表公交路线)“(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图采用了(填“经纬网”或“指向标”)定向法来确定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方向。
    (2)、白云宾馆在体育场的方向,白云宾馆在火车站的方向。
    (3)、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米,如果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那么实地距离是米。
    (4)、假如你去该市旅游,下火车后直接去长山公园玩,应选择(填数字)路公交车,最后再乘(填数字)路公交车直接去白云宾馆入住。
  • 11、四季的变化

    (1)、甲位置:前后,太阳直射 , 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8月是北半球的(季节),南半球的(季节)
    (2)、乙位置:前后,太阳直射 , 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月是北半球的(季节),南半球的(季节)
    (3)、③丙位置:前后,太阳直射 , 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冬至日前后的12、1、2月是北半球的(季节),南半球的(季节)
    (4)、④丁位置:前后,太阳直射 , 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月是北半球的(季节),南半球的(季节)
  • 12、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在极度严酷的环境下奋勇杀敌的英勇故事,其中蕴含不少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若要通过铁路运输战略物资,查阅地图时应看的图例是(        )
    A、 B、 C、 D、
    (2)、当我们想要了解长津湖所在国——朝鲜的地理位置时,应选择(        )
    A、世界政区图 B、朝鲜交通图 C、朝鲜地形图 D、中国政区图
  • 13、手机地图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下图是小丽手机上某导航软件的界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迎泽公园位于双塔公园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若太原站和双喜广场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A、4.5千米 B、45千米 C、450千米 D、450米
    (3)、教室里有4幅大小一样的地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①世界地图

    ②中国地图

    ③江苏省地图

    ④徐州市地图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④③①②
  • 14、某校地理社团到M村考察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不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B、河流自南流向北 C、林地在村庄的东南方向 D、村庄在林地的西北方向
    (2)、本图无法估算村庄到林地的距离,是因为缺少了地图的“语言”(        )。
    A、比例尺 B、方向 C、图例 D、颜色
  • 15、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赞美祖国。通过学习我国辽阔疆域和优越位置,我们深刻认识到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作为新时代少年,应当增强国土意识,培育爱国情怀,立志守护锦绣河山,共建美丽中国。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在地球上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2)、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地区位于(        )。
    A、热带 B、北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3)、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        )
    A、天津. B、重庆 C、上海 D、北京
  • 16、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
    A、 B、 C、 D、
    (2)、下列经线中,与图中乙所在经线组成经线圈的是(        )
    A、120°W B、120°E C、60°W D、60°E
    (3)、四地中,所在的纬线圈最大的是(        )。
    A、 B、 C、 D、
  • 17、读甲、乙、丙、丁四点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丙点的地理坐标为(        )
    A、(50°S,60°E) B、(50°N,60°E) C、(50°S,60°W) D、(50°N, 60°W)
    (2)、人类利用人造卫星精确地测量出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8万千米
  • 18、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读“地球基本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是一个(        )。
    A、半径为6371千米的正球体 B、周长为4万千米的正球体 C、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从地球仪上看,赤道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过南北两极点的线圈
    (3)、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不属于地图三要素的是(        )。
    A、比例尺 B、方向 C、经纬网 D、图例和注记
  • 19、2022年9月27日凌晨出现了一次精彩的木星冲日”,该天象399天就会出现一次,每次都是天文爱好者观测木星的好机会。今年这次木星冲日很不寻常,木星正好位于近日点附近,这意味着木星距离地球更近,看起来也更大、更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木星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星云 D、彗星
    (2)、地球和木星表面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日远近 B、质量、体积 C、自转周期 D、公转周期
    (3)、与165°W组成一个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是(        )
    A、15°W B、15°E C、15°S D、15°N
    (4)、北纬、南纬、东经、西经,下面哪一组的代号表示是正确的(        )。
    A、“N”,“S”,“E”,“W” B、“W”,“N”,“S”,“E” C、“E”,“W”,“N”,“S” D、“S”,“E”,“W”,“N”
  • 20、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则。读昼与夜示意图及劳作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遵循规律(     )
    A、物影变化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纬度差异
    (2)、图中四地正迎来日出的是(     )
    A、 B、 C、 D、
    (3)、转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到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