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综合题难点突破(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23 类型:复习试卷

一、综合题

  • 1. 在ABC中,B=40°ACB=110°D为边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D

    (1)、如图1,当D=B时,求证:AB=CD
    (2)、如图2,当D=2B时,求证:AB=AD+CD;、
    (3)、如图3,当AB=CD时,求证:D=B
  • 2. 如图,ABC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AE=CD
    (2)、连接FG , 试判断BF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连接BH , 求证DH=EH+BH
  • 3.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αBCD=180°αBD平分ABC

    (1)、如图1 , 若α=90°DA=2cm , 则DC=                                          
    (2)、问题解决:如图2 , 求证:AD=CD
    (3)、问题拓展:如图3 , 在等腰ABC中,BAC=100°BD平分ABC , 求证:BD+AD=BC
  •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0,4),点C为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过点A作ADBC交y轴于点E.

    (1)、 若C点坐标为(3,0),求点E的坐标;
    (2)、 如图②,若点C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且OC<4,其它条件不变,求证:DO平分ADC
    (3)、 若点C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当OC+CD=AD时,直接写出OBC的度数.
  • 5. 如图,ABC的两条高ADBE交于点OAD=BDAC=6

    (1)、求BO的长;
    (2)、F是射线BC上一点,且CF=AO , 动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沿射线AC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AOPFCQ全等时,求t的值.
  • 6. 在△ABC中,BC和AC边上的高AD、BE交于点F,DF=CD.

    (1)、如图1,求证:∠DAC=∠CBE;
    (2)、如图1,求∠ABC的度数;
    (3)、如图2,延长BA到点G,过点G作BE的垂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H,已知GH=BE,BF=5,AE=2,CG=10,求BH的长.
  • 7. 在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的问题中,有一种方法叫倍长中线法. 

    (1)、如图1,AD是△ABC的中线,AB=8,AC=6,求AD的取值范围. 

    我们可以延长AD到点M,使DM=AD,连接BM,根据SAS可证△ADC≌△MDB,所以BM=AC.接下来,在△ABM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AM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到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2,AD是△ABC的中线,点E在AC边上,BE交AD于点F,且AE=EF,请参考(1)中的方法求证:AC=BF;
    (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E是AB的中点,连接CE,ED,且CE⊥DE,试猜想线段BC,CD,A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 
  • 8. 如图1 ,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CA , 直线ED经过点C , 过点AADED于点D , 过点BBEED于点E , 可以证明BECCDA , 我们将这个模型称为“一线三直角”.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这个模型来解决一些问题:

    (1)、如图2 , 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CB=90°AC=BC , 点Ay轴的正半轴上,点Cx轴的负半轴上,点B在第二象限,点A坐标为(0,2)C的坐标为(-1,0) , 求点B的坐标;
    (2)、如图3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RtABCACB=90°AC=BCABy轴交点D , 点C的坐标为(0,-1)A点的坐标为(2,0) , 求点B的坐标;
    (3)、如图4 , 等腰RtABCACB=90°AC=BC , 当点Cx轴正半轴上运动,点A(0,a)y轴正半轴上运动,点B(m,n)在第四象限时,作BDy轴于点D , 请直接写出amn之间的关系.
  • 9. 如图

    (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 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EF,BE,FD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同学探究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是(直接写结论,不需证明):

    (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12∠BAD,猜想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证明:
    (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AD,∠ABC与∠ADC互补,点E、F分别在射线CB、DC上,且∠EAF=12∠BAD.当BC=4,DC=7,CF=1时,求△CEF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