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五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调研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人民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旨在了解世界文学而进行的作品选择将因人而异:它不仅取决于一位读者为满足这个高尚的需求能够牺牲多少时间和金钱,还取决于许多其他的因素。对这个人也许柏拉图是最可敬的智者,荷马是最可爱的诗人,对于他,柏拉图和荷马始终将成为全部文学的中心;可对另一个人,占据这个中心位置的也将是另一些名字。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做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摘编自赫尔曼·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材料二:
我们将“手段”当作是阅读的规则,也就是使你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的方法。但是“手段”也可以解释为你所阅读的东西。空有方法却没有可以运用的材料,就和空有材料却没有可以运用的方法一样是毫无用处的。以“手段”的后一种意思来说,未来提升你阅读能力的手段其实是你将阅读的那些书。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拿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去阅读那些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因此,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你不只要能读得好,还要有能力分辨出哪些书能帮助你增进阅读能力。一本消遣或娱乐性的书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欢愉,但是除了享乐,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获了。我们并不是反对娱乐性的作品,我们要强调的是这类书无法让你增进阅读的技巧。
一个好的读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他在阅读时很主动,努力不懈。你想要用来练习阅读技巧,尤其是分析阅读技巧的书,一定要对自己也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变魔术一样让你达到目标。有些读者会有错误的观念,认为那些书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结果一般人都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只有科学作品,或是哲学作品才是这种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过,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
读一本好书,会让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毕竟,人间有许多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一些人与人之间,或人与非人世界之间的关系,谁也不能下定论。这不光在科学与哲学的领域中是如此,因为关于自然与其定律,存在与演变,谁都还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理解,就是一些我们熟悉的日常事物也都如此。伟大的经典就是在帮助你把这些问题想得更清楚一点,因为这些书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
(摘编自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研读世界文学,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等巨大财富,就是为了获得真正的教养。 B、因为我们能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进行深入阅读,由此获得满足和幸福,所以对杰作也就会拥有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C、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所有的书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即使是比较难读的科学作品和哲学作品等,都能被你读懂。 D、在科学与哲学的领域中,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方案,这是因为关于自然与其定律,存在与演变,谁都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理解。(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读书方法,其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们要先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自己共鸣的作品。 B、我们要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而不是强迫自己去阅读。 C、娱乐性的作品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我们必须操纵超越自己能力的书。 D、我们要有能力分辨出哪些书能帮助自己增进阅读能力。(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读书也是这样。 B、郑板桥说:“(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求精”是指读书时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 C、据说诸葛亮曾与徐庶、石广元等人一起读书,但读书的方法各有千秋,其他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则“独观大略”。 D、孙中山先生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地回忆
孙犁
一九四一年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部队决定休息几天。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我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样冷天,我来洗脸,反倒妨碍了人。我心里一时挂火,就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那人说。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她冷冷地望着我,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我洗过脸,回到队上吃了饭,就到女孩子家去。她正在烧火,见了我就说:
“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
屋里蒸汽腾腾,一个大娘和一个四十多岁的大伯,围着一盆火坐着。在大娘背后还有一位雪白头发的老大娘。一家人全笑着让我炕上坐。女孩子说:
“明儿别到河里洗脸去了,到我们这里洗吧,多添一瓢水就够了!”
大娘从炕角里扯出一块白粗布,说:“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剩下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
我连忙说:“叫大伯穿吧!要不,我就给钱!”
“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抬起头来,“你有钱吗?”
大娘说:“我们这家人,说了就不能改移。过后再叫她纺,给她爹赚袜子穿。早先,我们这里也不会纺线,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你家里的人,会纺线吗?”
“会纺!”我说,“我们那里是穿洋布哩,是机器织纺的。大娘,等我们打败日本……”
“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和这一家人熟了,就又成了我新的家。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
女孩子说:“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你看,她来查账了,”大伯说,“真是,我们也该计算计算了!”他打开放在被褥底下的一个小包袱,“我们这叫包袱账,赚了赔了,反正都在这里面。”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纹。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洗脸冲突”中,女孩子厉声制止“我”在上流洗脸,并非刻意刁难,而是源于她对“菜是下口之物”的朴素卫生认知,也暗含对八路军“装卫生”的误解,为后续人物关系转变埋下伏笔。 B、大娘拿出“纺了半年线赚的白粗布”给“我”做袜子,即便原计划给大伯做,也坚持先给“我”用,这一细节既体现了根据地百姓的淳朴慷慨,也侧面印证了军民之间的信任与亲近。 C、女孩子提出“买织布机子”的要求,是因为此前有女同志教会她纺线,她希望掌握全套纺织手艺改善生活,这一愿望与“打败日本、过好日子”的时代背景相呼应,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追求与时代目标的契合。 D、结尾处“我”
袜子被黄河水冲走,作者对此流露出强烈的惋惜与遗憾,因为这双袜子是根据地百姓情谊的唯一见证,它的消失意味着“我”与那家人的联系彻底断裂。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回忆从我到河边洗脸开始,回忆结束后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B、小说故事情节别开生面,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
艺术结构。
C、小说体察人民苦乐,直面人生,以博大的人道主义关怀,使作品散发出耐人寻味的清香。
D、小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事虽然发生在战争年代,却没有刀光剑影,生活也充满着诗意。
(3)、分析并概括文中女孩子的人物性格。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 , 亦为勤笃。梁世彭城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案,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注]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客刺:名刺,名片。
(1)、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有握锥A投斧B照雪C聚萤D锄E则带经F牧G则编简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与“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的“而”用法不相同。 B、疾,本义是病,后引申为毛病、厌恶、妒忌等。“声非加疾也”与“疾风知劲草”中的“疾”都是劲疾的意思。 C、然,同“燃”,点燃,与《劝学》中“𫐓使之然也”的“然”意思不同。 D、假借,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中
“假借”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强调终日而思和须臾学习的关系,和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有异曲同工之妙。 B、《劝学》中列举了借助外物的例子,借助高度、风、舆马和舟楫,效果都有了提升。 C、《颜氏家训》中列举了勤学的范例,朱詹、藏逢世经过不懈努力都大有作为。 D、《颜氏家训》与《劝学》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前者更注重树立“勤笃”典范。(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
4.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B、《登高》颈联诗人点明题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C、《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D、《登岳阳楼》颈联叙述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广而狭。尾联笔力一转,以“戎马关山北”的博大胸襟,与颔联恢弘伟丽的自然气象相得益彰。(2)、综合这两首诗的内容,分析“凭轩涕泗流”所蕴含的复杂感情。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特点的诗句是“ , ”。(2)、曹操在《短歌行》中“ ,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写词人感慨自己壮志难酬,只能转而洒酒祭江,以此自我安慰。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①虽然我们那个地方也还算是黄土高原,②却只有黄土,③见不到真正的平坦的塬地了。④由于洪水年年吞噬,⑤让塬地总在塌方,⑥顺着沟、渠、小河,⑦流进了黄河。⑧从洛川往北,⑨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或一道道黄的山梁,⑩络绎不绝。( 甲 )少到哪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了如指掌:每棵树都备受珍视,只有打新窑或是做棺木的时候,才放倒一两棵。碗口粗的柏树,就稀罕得不得了。要是谁能做上一口薄柏木板的棺材,大伙儿就都佩服得不行,方圆几十里内,这个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
在山上拦牛的时候,我常想,要是那一座座黄土山都是谷堆、麦垛,山坡上的胡蒿和沟壑里的狼牙刺都是柏树林,就好了。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总是“吸溜吸溜”地抽着旱烟,笑笑,说:“那可就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老汉儿家、老婆儿家都睡一口好材。”
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也许还因为他穷吧,英语中的“poor”就是“穷”的意思。( 乙 ):那几颗零零碎碎的牙,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尤其是他的嗓子——他爱唱,可嗓子像破锣。傍晚赶着牛回村的时候,最后一缕阳光照在崖畔上,红的。破老汉用镢把挑起一捆柴,扛着,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着那好光景……”声音拉得很长,不洪亮,而是颤巍巍的,悠扬。碰巧了,崖顶上探出两个小脑瓜,竖着耳朵听一阵,跑了:可能是狐狸,也可能是野羊。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插队”与“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中的“插”意思和用法不同。 B、“打新窑”与“不是为了叫她乱打主意”中的“打”意思和用法不同。 C、“抽着旱烟”与“妹妹开始抽泣起来”中的“抽”意思和用法相同。 D、“管他叫‘破老汉’”与“且不去管它了吧”中的“管”意思和用法相同。(2)、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文中关于“破老汉”名字的介绍十分生动有趣,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四、写作(50分)
-
7.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的青春怎样度过”主题班会上,学生除了列举大量有关“振兴中华,强国有我,踔厉奋发,挺膺担当,勇毅前行,激扬青春”等内容外,还有学生写了下列几条:
①学会烹调,能烧几样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艺本身,而是从中体会到日常生活的情趣。
②每年短时间旅行一次,隔年长时间旅行一次,增长见识,拓宽胸怀。
③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与自己谈心。
⑤适当培养一点爱好,如体育、音乐,绘画,可以自己参与或创作,也可以只是欣赏。
……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有关你的青春的故事,可以阐述你对青春价值的理解,可以抒发你对青春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但要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