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19分)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图片是“目”在甲骨文中的写法,由此图推知,“目”的本义是(①),意味着观察与认知的起点。如果手下有目则为“看”字,意为遮目远望;如果失去了“目”则为“盲”字,意味着无法观察世界。生活中,有许多带“目”的成语,如赏心悦目、(②)等,提醒我们风景无限好,不要让我们的眼睛辜负了我们的心灵。
当我们静下心来凝视汉字时,我们常常为汉字里的风景而动情:那“山”字,横平竖直,就像巍峨挺拔的山脉,伫立于浩miǎo(①)的天地,尽显坚韧不拔的气魄;那“犷”(②)(A.kuàng B.guǎng)字,是那旷野里的兽,与狂风搏击,在苍穹下放歌,尽显勇者无畏;那qí(③)字,仿佛行人在分叉的小径前,艰难地jué(④)择,提醒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审慎思考。凝视汉字,试着驰骋想象,学着深入思考,才能笃行致远。
(1)、请你根据提示,将空白内容填写完整。①“目”的本义是
②带有“目”的成语
(2)、请你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汉字,或为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①浩miǎo
②粗犷 (Akuàng B.guǎng)③qí
④jué择(3)、请仿照文段中划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书写汉字的意蕴。备选汉字:巍、中、慎、驰
2. 古诗文默写。古诗文是中华文脉的瑰宝,藏着多样的情感与哲思。《论语·为政》中“ ,
”提醒我们学习与思考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以江景开阔之象,暗含前程远大、旅途顺利的期许;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借芦管声,勾起将士对故乡的思念。
3. 名著阅读与语言运用。(1)、《朝花夕拾》中蕴含了不同的话题,如“了解鲁迅生活的那些年”“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等。若我们想做一个关于“鲁迅生活的那些年”中“童年生活”的专题探究,你建议选择哪些篇目来阅读呢?(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狗·猫·鼠》
③《父亲的病》
④《阿长与<山海经>》⑤《琐记》
⑥《二十四孝图》
⑦《藤野先生》
⑧《五猖会》
⑨《范爱农》⑩《无常》
A、①②⑧⑨ B、①②④⑧ C、⑥⑦⑨⑩ D、③④⑤⑦(2)、《朝花夕拾》中的故事就像十朵色彩各异的花。请任选一篇,为其赋予一种主色调,并结合文章内容与情感,阐述你的理由。示例:我觉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绿色的。翠绿色是生命、自由与自然生长的颜色。这抹绿色,首先泼洒在“百草园”里: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以及鸣蝉、黄蜂、叫天子构成的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这里是童年鲁迅无拘无束的乐园。而当画面转入“三味书屋”,这抹绿色便悄然褪色,象征着自由童趣在刻板书塾规则下的收敛。因此,翠绿色精准地捕捉了全文的核心冲突——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机与受限的启蒙教育之间的对比,凝聚了鲁迅对自然乐园的深切怀念与对逝去自由的淡淡怅惘。
二、阅读理解(38 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槐树下的时光
老家院门口的老槐树,该有五十多岁了吧?树干粗壮得要两个我才能合抱,树皮是深深的褐色,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裂纹,像爷爷布满皱纹的脸。每年春天,老槐树总比别的树醒得早,枝丫上先冒出点点嫩绿的芽,没几天就舒展成巴掌大的叶子,层层叠叠的,把整个院子都罩在一片阴凉里。
小时候,我最爱在老槐树下玩。奶奶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手里拿着针线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银白的头发上洒下细碎的光斑。我缠着奶奶讲故事,她就讲牛郎织女,讲嫦娥奔月,声音轻轻的,像槐树叶上滚落的露珠。有时候,奶奶会从兜里掏出几颗糖,我接过糖,剥了纸塞进嘴里,甜意从舌尖一直传到心里,连风都变得甜甜的。
夏天的傍晚,老槐树下最热闹。爷爷搬来小方桌,奶奶端上刚做好的晚饭:凉拌黄瓜、炒豆角,还有我最爱吃的番茄炒蛋。一家人围坐在桌旁,边吃边聊天。爷爷会讲他年轻时种地的事,说哪年的收成好,哪年的雨水足;爸爸则会给我讲学校里的新鲜事,教我认天上的星星。槐树叶在晚风中轻轻晃动,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是在为我们的谈话伴奏。偶尔有槐花落下来,飘到我的碗里,奶奶就笑着说:“这是老槐树给咱们送菜啦!”
有一年夏天,我得了重感冒,发烧烧得迷迷糊糊。奶奶把我抱到槐树下的竹椅上,用湿毛巾敷在我的额头。她坐在我身边,一遍遍地给我扇扇子,嘴里还哼着轻柔的童谣。我半睁着眼睛,看见老槐树叶在眼前晃动,听见奶奶的歌声和树叶的 “沙沙” 声,心里忽然就不害怕了。迷迷糊糊中,我好像看见槐树叶上的露珠滴下来,落在我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等我病好的时候,发现奶奶的眼睛红了一圈,她说是熬夜熬的,可我知道,她是为我担心。
后来我上学了,去了城里。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老家,每次回去,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槐树下。老槐树还是老样子,只是树干好像更粗了些,枝叶也更茂盛了。奶奶会在槐树下等我,手里拿着我爱吃的零食,看见我就笑着招手:“丫头,回来啦!” 我跑过去,抱着奶奶的胳膊,闻着她身上熟悉的皂角味,心里满是踏实。
去年暑假,我又回到老家。刚进院子,就看见爷爷在老槐树下忙活。他搬来梯子,手里拿着锯子,像是要锯树枝。我急忙跑过去问:“爷爷,您要干什么呀?” 爷爷叹了口气说:“这棵树的几根大枝丫枯了,怕掉下来砸到人,得锯掉。” 我抬头看,果然有几根枝丫没有叶子,光秃秃的,像干枯的手指。
锯树枝的时候,奶奶也过来了,她站在一旁,看着爷爷锯,眼神里满是不舍。树枝锯下来的时候,发出 “嘎吱” 的声响,像是老槐树在叹气。我捡起一根枯枝,摸了摸上面的树皮,心里酸酸的。爷爷把锯下来的枯枝捆好,说:“别难过,等明年春天,老槐树还会冒出新枝的。”
离开老家的那天,我又站在老槐树下。奶奶拉着我的手,说:“丫头,在城里要好好照顾自己,有空常回来。” 我点点头,眼泪差点掉下来。老槐树的叶子在风里轻轻晃动,像是在跟我告别。我抬头望了望老槐树,它的枝干依然挺拔,枝叶依然翠绿,好像在告诉我:别怕,我会一直在这里等你。
如今,我在城里读书,每次想起老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老槐树下的时光。那些日子,有奶奶的故事,有爷爷的笑声,有一家人的团圆,像一颗颗饱满的珍珠,串起了我最温暖的童年。我知道,老槐树还站在老家的院门口,它会继续守护着那个院子,守护着我记忆里最珍贵的时光。
(1)、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时间
“我” 在老槐树下的经历
内心感受
小时候
缠着奶奶讲故事、吃糖果
①
夏天傍晚
②
热闹、幸福
生病时
奶奶在槐树下照顾 “我”
③
去年暑假
④
不舍、心酸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树干粗壮得要两个我才能合抱,树皮是深深的褐色,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裂纹,像爷爷布满皱纹的脸。(从修辞角度)
②她坐在我身边,一遍遍地给我扇扇子,嘴里还哼着轻柔的童谣。(从加点词 “一遍遍地” 角度)
(3)、【朗读设计】文中画波浪线句“我跑过去,抱着奶奶的胳膊,闻着她身上熟悉的皂角味,心里满是踏实”应如何朗读?请从感情基调、语速节奏、重音等方面进行设计,并简述理由。(4)、文章以 “老槐树下的时光” 为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非遗银发传承人” 群体事迹
在 2024 年 “全国非遗保护年度人物” 评选中,一个平均年龄75岁的非遗传承人群体引发关注。他们深耕传统技艺数十年,退休后不仅坚守传承,更主动拥抱新媒体,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让剪纸、竹编、传统糕点制作等非遗技艺 “活” 起来,被网友称为 “非遗银发守护团”。
“非遗银发守护团” 部分人物信息
人物
非遗技艺
年龄
主要事迹
陈桂英
江南剪纸
78 岁
从艺60年,擅长剪出花鸟、民俗故事图案。退休后开设抖音账号,直播剪纸过程,教网友剪 “福字”“生肖”,累计直播超300场,带动200多名年轻人学习剪纸。
林福兴
岭南竹编
72 岁
家族竹编技艺第四代传人,能编出细腻的竹篮、竹席、竹制摆件。他拍摄短视频记录竹编从选材到成品的全过程,还在线上开设 “竹编小课堂”,免费分享编织技巧,粉丝超 50 万。
赵秀兰
北方传统糕点制作
76 岁
掌握 “京式提浆月饼”“老式桃酥” 等 10 多种传统糕点秘方。退休后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糕点制作教程,从揉面、调馅到塑形,步骤清晰,还会讲解糕点背后的民俗故事,让网友感受传统美食文化。
网友热评
清风明月:“奶奶的剪刀像有魔法,一张普通的纸,转眼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小兔子!看她直播,我也想拿起剪刀学剪纸了。”
奋斗的青春:“林爷爷的竹编太精致了!以前觉得竹编老气,现在才知道原来能编出这么多好看的东西,传统技艺真的值得传承。”
知行合一:“赵奶奶的糕点教程特别实用,跟着做了一次桃酥,味道和小时候奶奶做的一样!原来传统美食里藏着这么多讲究。”
(选自 2024 年 5 月 12 日 “中国非遗网”,有改动)
【材料二】“银发摄影爱好者” 李建国
73岁的李建国退休前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退休后爱上了摄影。起初他只会用手机拍身边的花草,后来自学单反相机操作、照片修图,还加入了老年摄影协会。
他最爱的题材是 “城市里的老味道”—— 老胡同的青砖灰瓦、街头老手艺人的摊位、公园里下棋的老人…… 他会蹲在老胡同里等半天,就为了拍一张阳光穿过胡同口的照片;也会跟着街头修鞋匠走一路,记录修鞋匠认真工作的样子。
近几年,李建国把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城市记忆》相册,还在社区举办小型摄影展,让更多人看到城市里渐渐消失的老场景。他说:“我想把这些美好拍下来,留给年轻人看看,咱们的城市曾经有这么多温暖的画面。”
(选自2024年6月3日 “都市晚报”,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本次材料推文标题的一项是( )A、非遗技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B、银发老人:用热爱点亮晚年时光 C、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新传播 D、老年生活:非遗与摄影的双重乐趣(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 “银发群体” 身上体现出的共同闪光点。(3)、七年级(1)班正在策划“致敬身边的银发力量”主题活动。请你参考材料中人物的事迹,为班级设计两项具体的活动形式,并简要说明其意义。6. 文言文阅读【甲】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乙】
子贡有田父,植于田,见禾苗之秀者爱之恐其伤于风雨 , 夜往扶之。比晓,禾尽偃① , 其子怪而问之。父告其故,子曰:“禾苗本自欲直,非人力所能强。子以爱之,反害之。”
邻有富人,其子年十五,好交游。父禁之曰:“若年少,宜勤学,毋与浮浪者游。” 子不听,日与轻薄子②饮博③。逾年,家资耗半,身亦染疾。父叹曰:“吾早知交友之重,悔不固禁之也。”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改)
【注释】①偃:倒伏。②轻薄子:行为不端的人。③饮博:饮酒赌博。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无友不如己者
②父告其故③日与轻薄子饮博
④逾年(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吾早知交友之重,悔不固禁之也。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见禾苗之秀者爱之恐其伤于风雨(4)、甲乙两文都谈及“交友”与“成长”,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三、写作(40分)
-
7. 人生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瞬间的勇敢、瞬间的退缩、瞬间的感动、瞬间的自责、瞬间的坚强、瞬间的沉默、瞬间的放弃……这些发生在瞬间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回忆,也记录下我们的成长足迹。
请以“瞬间的 ▲ ”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②说真话,抒真情,不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