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学情评估 科学试题卷(1.1-3.2)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 1. 宇宙间一切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都需要能量来维持。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 B、人在运动时要消耗能量 C、人在睡觉的时候不会消耗能量 D、植物生长都需要太阳能
  • 2. 自然界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下列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高温下铁变成“铁水” B、春天冰雪融化 C、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 D、秋天树叶变黄
  • 3. 下列是一些我们身边物质的pH大致数值,其中呈碱性的是 ( )
    A、人体血液: 7.4 B、人体汗液: 6.1 C、牛奶: 6.8 D、食醋: 3.0
  • 4. 如图是某乘客站在匀速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乘客的动能增加 B、电梯的动能增加 C、乘客的机械能增加 D、电梯的机械能增加
  • 5. 许多物质都有体现其性质的俗名。下列物质与括号中的俗名相一致的是 ( )
    A、NaOH (烧碱) B、NaCl(纯碱) C、CaCO3(熟石灰) D、Ca(OH)2 (生石灰)
  • 6.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需要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碱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碱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碱的定义最相近的是
    A、有涩味和滑腻感的物质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 C、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 D、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7. 如图所示,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1~5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氧化物、化合物、碱、无机化合物中的某类物质,则下列选项中对所属物质类别判断正确的是 ( )

    A、1单质、2化合物 B、4化合物、5碱 C、1单质、2无机化合物 D、3氧化物、4无机化合物
  • 8. 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因侧翻而导致泄漏,为了防止附近的水源受到污染,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用大量的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 B、将氯化钡撒在泄漏的浓硫酸上 C、将熟石灰撒在泄漏的浓硫酸上 D、用泥土覆盖在泄漏的浓硫酸上
  • 9.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以下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的是 ( )
    A、氧气 B、氨气 C、二氧化碳 D、氢气
  • 10. 如图所示的pH变化曲线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的结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a点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B、向b点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c点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 Cl- D、横坐标表示的是滴加的盐酸体积
  • 11. 如图,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燃烧的甲烷火焰上方,能证明甲烷中有碳元素的现象是 ( )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产生大量的热量 D、烧杯内有大量水雾
  • 12. 硫酸铜在工农业上有广泛应用。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利用铜制取硫酸铜的方案,可行的是 ( )
    A、Cu H2SO4CuSO4 B、CuΔO2CuOH2SO4CuSO4 C、CuFeSO4CuSO4 D、CuAgNO3Cu(NO3)2Na2SO4CuSO4
  • 13. 生活中常用湿润的氯化钯(PdCl2)试纸来检测CO 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已知CO与Pd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PdCl2+X=2HCl+Pd+CO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X为H2O B、从生成物角度可知 Pd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 C、反应前后 Cl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中Pd2+失去电子变成 Pd
  • 14. 实验目的的实现需要规范的操作和正确的方法。下列实验能实现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氯化钙

    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B

    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钡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稀硫酸溶液

    C

    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D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 15.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 (“→”表示反应一步实现,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实现该转化关系的是 ( )

     

    A

    C

    CO2

    CO

    B

    KOH

    KNO3

    K2SO4

    C

     CaOH2

    CaCO3

    CaCl2

    D

    Zn

    ZnO

     ZnNO32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 16.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请解释下列现象。
    (1)、元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缺少某种元素,植物就会生病。例如,植物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是由于缺少元素。
    (2)、“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和食盐外观十分相似,若误把它当作食盐放入食物,会造成严重的中毒事故。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推测其中有毒的离子是
    (3)、医院放射科检查食道、胃等部位时,常会服用“钡餐”BaSO4,Ba2+有毒,而服用钡餐却不会中毒,是因为
  • 17. 小科参照生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对一些物质进行区分。现有A、B、C、D四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他制作了下图所示的分类检索表,请帮他将图中“  ?  ”的有关内容补充完整。2a: , 3a: 
  • 18. 如图是某同学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的标志牌,标志牌中数字表示汽车限行速度。此路段所有汽车行驶速度都不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0km/h;在同一条高速公路上,大型客车的最高限速要比小型汽车小,原因是

  • 19.  CaCl2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制取( CaCl2图中“→”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上方为反应条件或参与反应的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反应①②③都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2)、熟练掌握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相互关系,可以优化制取物质的方案。某同学认为 CaCO3经一步反应就可转化为CaCl2 , 请写出一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20. 如图是小科制作的“能的转化与守恒”概念图(部分),请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在概念图中填入合适的内容:① , ②
    (2)、用细绳把摆锤悬挂起来,将摆锤拉到某一高度后释放。在摆锤向下摆动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为
    (3)、氢能源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绿色能源之一,但到目前为止,氢能源没有被大面积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 21. 如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的“化学拼图”卡片,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盐酸与D反应的实质是
    (2)、C与D之间的反应属于(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3)、工业上常用盐酸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22. 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主火炬燃料为甲醇(CH3OH),其制取方法是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和水。
    (1)、甲醇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从生产甲醇到燃烧甲醇,消耗和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从而实现“零增碳”,其意义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 23. 生活与实验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请回答:

    (1)、“禁止超速”,这是因为同样情况下,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越大,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 “禁止高空抛物”,这是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 容易引起伤人事件。
    (3)、在“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科将皮球表面涂黑,使这个皮球分别从同一幢楼的不同楼层自由下落。其实验目的是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的关系。如上右图所示是皮球撞击地面时留下的黑色圆斑,圆斑(填“A”或“B”)是皮球从较高楼层下落形成的。
  • 24.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 Na2CO3、FeCl3、CaCl2、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它们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粉末中一定不含 , 可能含有 , 一定含有
    (2)、若要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取的方法:取少量②中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若 , 则证明该物质一定存在。
  • 25. 金属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材料,了解金属的活动性以及锈蚀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1)、金属锂和钛均不在初中所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某小组想通过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比较锂、铝的活动性,在实验前,先要将两种金属均要进行表面打磨的目的是 , 进行实验时,应控制的变量有(写出一点即可)。已知钛的活动性位于铜、铝之间,预测钛能与等盐类溶液反应。
    (2)、某同学用相同的光亮铁钉探究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蒸馏水事先煮沸),有人觉得这实验不太严密,需要再增加一组实验: , 请在方框内画图表示出来。

  • 26. 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利用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2)、甲、乙两组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3)、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那么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因素的影响更大呢?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小球的质量m/g

    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 cm

    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s/m

    1

    30

    10

    4

    2

    30

    20

    16

    3

    60

    10

    8

    ①在探究“超载”隐患时,应选择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②分析表格中对应的数据可知:当发生交通事故时,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 27. 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1)、为了鉴别它们:先把两支试管分别贴上标签①、②,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各取少量未知无色溶液于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①中无明显现象;

    ②中产生白色沉淀。

    ①试管中加入的无色溶液为

    (2)、继续探究②试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验证猜想】若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猜想三成立,请写出相应的实验过程与现象。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三成立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35分)

  • 28. 如图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当小球从A 点自由滚下到底部,小球能继续向前运动的原因是
    (2)、当小球从A 点自由滚下到底部,还能沿光滑的斜面甲或乙继续往上运动。小球都会运动到位置,因为小球“记住”的是与起始高度相联系的
  • 29. 早在战国时期的著作《周礼·考工记》中就有关于用草木灰(含 K2CO3)和熟石灰反应制取氢氧化钾的记载。晋朝科学家葛洪指出:“此不宜预作,十日即息”(原因是KOH 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1)、试写出用K2CO3和熟石灰反应制取KOH 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用上述方法制得KOH 溶液并开展了进一步实验:将制得的KOH 溶液敞口于空气中,一周后从中取出100克溶液,往其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待加入盐酸量为20克时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减轻了0.44克。

    试求:所取的100克 KOH 溶液中含有 K2CO3多少克?

  • 30. 现代炼铁的主要方法是高炉炼铁,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的进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经发生系列反应后最终得到生铁(如图所示)。

    (1)、从出铁口得到的为生铁,含2%~4.5%的碳,在物质分类上其属于
    (2)、用赤铁矿( Fe2O3为原料炼铁需要还原剂CO,其来源是以焦炭为原料,经①与②两个化学变化过程,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某大型高炉年产生铁 4×106吨(设生铁的含铁质量分数为98%,在冶炼过程中铁的损耗不计),则需要含氧化铁质量分数为70%的赤铁矿石多少万吨?
  • 31. 实验室有一瓶新配的烧碱溶液,小科同学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注:滴入酚酞的质量忽略不计)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振荡锥形瓶,当观察到时,恰好完全反应,停止滴液。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3)、问题讨论:若小科在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没有同时振荡锥形瓶,实验结果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32.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甲)。

    (1)、通过图甲分析你认为“碳中和”含义是
    (2)、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如果观察到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3)、海洋是重要的清除CO2的途径,但海水过量吸收CO2会造成海洋酸化,使海水的pH(填“变大”或“变小”),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请写出该酸化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电化学实验装置(右图所示),该装置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3H8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