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4.5等腰三角形 第二课时 同步分层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夯实基础

  • 1. 下列条件中,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A、A=20°,B=100° B、a:b:c=1:1:2 C、A:B:C=1:1:2 D、A=B+C
  • 2. 在△ABC中,已知∠A=∠B=2∠C,则△ABC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 3.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能判定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A、30°,60° B、40°,70° C、50°,60° D、100°,30°
  • 4. 如图,∠A=36°,∠ADB=108°,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5. 如图,ABC中,点D在边AB上,若ACD=B+BCD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C=BC B、AD=CD C、AC=CD D、AD=AC
  • 6. 如图,ABCDBE , D点在AC边上,若A=70° , 则CDE的度数为(       )

       

    A、40° B、35° C、70° D、45°
  • 7. 如图,点D在AB上,AB=AC,AD=DC=BC,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无法确定
  • 8. 如图,在ABC中,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BC于点P、Q,再分别以点P、Q为圆心,大于12PQ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连接BMAC于点E,过点E做DEBCAB于点D.若AB=6AE=3 , 则ADE的周长为

       

  • 9. 如图,已知ABCDBE,DEBC于点F , 且A=DFB , 若CF=2AB=6 , 则BC的长为

  • 10. 在△ABC中,∠A=40°,∠B=70° ,则∠C= 度,△ABC是三角形.
  • 11. 如图,在ABCBAD中,CBA=DABC=DACBD交于点E.求证:BE=AE

二、能力提升

  • 12. 已知abc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ba) , 则ABC的形状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 13. 如图,在方格纸上,A,B是格点,网格中存在格点C使得ABC是以ABC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这样的格点C的个数为(     )

    A、4 B、5 C、6 D、7
  • 14. 如图,上午10时,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12nmile/h(海里/时,1nmile/h=1852m)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2时到达海岛B处.从AB望灯塔C , 测得NAC=42°NBC=84° . 求从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为(       )

       

    A、12海里 B、24海里 C、20海里 D、36海里
  • 15.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D为边BC上的动点,连接AD , 作CFAD , 交AD于点E , 交AB于点F , 连接DF . 对于下列两个命题的判断: ①当AD平分CAB时,CD=BF;②当ADBC边上中线时,AD=CF+DF . 正确的是(     )

    A、都是真命题 B、都是假命题 C、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 D、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
  • 16.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D , 过点DEFBCAB于点E , 交AC于点F . 若AB=12AC=8BC=14 , 则AEF的周长是(     )

    A、17 B、18 C、20 D、22
  • 17. 如图,在ABC中,B=C=36° , D,E分别是线段BCAC上的一点,根据下列条件之一,不能确定ADE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A、1=22 B、1+2=72° C、1+22=90° D、21=2+72°
  • 18. 如图,D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 , 若AC=10BC=6 , 则BD的长为

  • 19. 如图,在ABC中,ADBC边上的中线,EAD上一点,连接BE并延长交AC于点F , 若FAE=FEABE=5AF=1.8 , 则CF的长为

  • 20. 如图,B是射线AD上动点,A=50° , 若ABC为等腰三角形,则C的度数可能是

  • 21.  如图, AD∥BC, BD平分∠ABC.求证AB=AD.

  • 22. 如图,在ABC中,AB=ACDBC边上的中点,连接ADBE平分ABCAC于点E , 过点EEFBCAB于点F

    (1)、若C=36° , 求BAD的度数;
    (2)、求证:FB=FE

三、拓展创新

  • 23. 如图①,CA=CBCD=CEACB=DCE=αADBE相交于点M,连接CM

       

    (1)、求证:BE=AD
    (2)、用含α的式子表示AMB的度数;
    (3)、当α=90°时,ADBE的中点分别为点P,Q,连接CPCQPQ , 如图②,判断CPQ的形状,并证明.
  • 24.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如图1, ABC中,若 AB=8AC=6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E,使 DE=AD , 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                 

    A.SSS               B.SAS                    C.AAS                       D. HL

    (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                  

    A.6<AD<8     B.6AD8          C.1<AD<7        D.1AD7

    【感悟】

    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2,ADABC的中线,BEAC于E,交AD于F,且 AE=EF , 求证: AC=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