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素养期中诊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思考运用(26分)深圳“书香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学校开展“典籍里的深圳·走进湾区之眼”主题活动,邀你参与策划,完成以下任务。

  • 1. 【任务一】聚焦热点,感知时代脉搏

    深圳新地标——“湾区之眼”书城,静卧于城市绿心之中,以沉静之姿迎接着每一位心无旁wù前来探索的读者。在这里,泛黄的古籍诉说着千年文脉,荟萃着古人的智慧,赢得无数读者的由衷zàn yù。读者在沉浸式阅读区静坐,汲取书中精华,既能在纸质书籍中感受墨香绵长,也能通过智能设备体验“数字阅读”的高效便捷。

    (1)、根据拼音和上下文语境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心无旁wù②zàn y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步入“湾区之眼”书城的文学区,中外名著陈列有序,书香气息扑面而来,真可谓附庸风雅 , 令人沉醉。 B、周末的书城人气很旺,但大家都自觉地保持安静,营造了一个不言而喻的良好阅读环境。 C、他在书海中孜孜不倦 , 只为汲取知识的养分,夯实学业的基石,静待厚积薄发的时刻。 D、书城举办的“经典诵读会”上,小语同学的朗诵声情并茂,对作品的理解深刻到位,令在场的听众也自惭形秽
    (3)、阅读下面关于“湾区之眼”书城活动的句子,判断其复句类型,正确的是(     )

    ①“湾区之眼”书城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书籍,还定期举办“作家见面会”,让读者与作者面对面交流。

    ②如果想参加书城的“AI阅读体验”活动,就需要提前在“图书馆之城”平台预约,否则可能无法入场。

    A、①递进复句  ②假设复句 B、①递进复句  ②条件复句 C、①选择复句  ②因果复句 D、①选择复句  ②假设复句
    (4)、下面是小深同学为“湾区之眼”书城撰写的宣传语,其中有一句存在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湾区之眼”是深圳的文化新地标,也是读者的精神栖息地。

    ②通过在这里阅读,让许多读者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找到了心灵的共鸣。

    ③书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书香,每一场活动都传递着文化温度。

    有语病的句子是:(填序号)

    修改后正确的句子是:

  • 2. 【任务二】创意实践,彰显青春风采
    (1)、“湾区之眼”书城为吸引青少年读者,计划打造“青春阅读角”,并在角落悬挂一句主题标语。请 仿照示例,结合书城特色与青少年成长需求,写一句主题标语。

    示例:在书页间遇见远方,在阅读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仿写:

    (2)、活动邀请古籍修复师李老师分享经验,请你以九年级学生小深的身份设计一个采访问题,要求围 绕“古籍保护与青少年责任”,语言流畅自然,不少于20字。
  • 3. 【任务三】对话先贤,寻觅千年文心

    面对人生的风雨,古人的智慧与情怀是照亮我们前路的光。请根据提示,补全名句。

    人生境遇

    诗人

    作品

    诗句

    遭遇贬谪,亲人分离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①

    一生坎坷,怀才不遇

    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寂寂江山摇落处,②

    晨起早行,羁旅艰辛

    温庭筠

    《商山早行》

    , 人迹板桥霜。

    战乱年代,思乡情切

    杜甫

    《月夜忆舍弟》

    , 月是故乡明。

    被贬途中,英雄失路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雪拥蓝关马不前。

    歌颂爱情,至死不渝

    李商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⑥

    前路艰险,信念不改

    李白

    《行路难》(其一)

    , ⑧

    大雪三日,独往看雪

    张岱

    《湖心亭看雪》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4. 在“湾区之眼”书城里,小深有幸与诗人“艾青”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请你根据对艾青其诗其人的理解,补全下列对话。

    小深:艾青先生,您的诗中多次出现“太阳”,它有什么特点呢?

    艾青:我的诗里,太阳是炽热而具有唤醒力量的,比如《向太阳》中它“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它的“眩目的光芒”照亮了世界。

    小深:那“太阳”象征着什么呢?

    艾青:它象征着① , 在那个苦难的年代,我希望用“太阳”照亮人们前行的路。

    小深:谢谢您!我明白了,在今天,我们应该这样传承“太阳”精神:我们②。(结合诗意,用“不但……更……”句式写出具体行动)

二、阅读·鉴赏品悟(46分)

  • 5. 诗心传承·古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歌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被赞为“富含哲理”,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哲理内涵。

  • 6. 古文思辨·课内外对比阅读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 , 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黄)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注释】①谖草:亦作“萱草”,传说中一种可以让人忘忧的草。②澹:淡泊。③营:钻营。④尚:崇尚。

    (节选自刘基《尚节亭记》,有删减)

    (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暮冥冥    薄:迫近 B、春和明    景:日光 C、为玩好而已    徒:只,仅仅 D、之曰“尚节之亭”    名:名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3)、乙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至 于 涉 寒 暑 蒙 霜 雪 而 柯 不 改

    (4)、范仲淹提出的“古仁人之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刘基在《尚节亭记》中赞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请比较这两种人格理想的异同。
  • 7. 城市书香·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本,按照要求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25年9月26日,前海滨海绿轴上,“湾区之眼”正式启幕。在8400平方米的阅读空间里,超过10万种、30万册图书静候读者,主题展览、名家对话、艺术市集、主题沙龙嵌入日常,构建出一种复合型的“书式生活”。

    从首座深圳书城(罗湖书城)开业到“湾区之眼”落成,书城正从服务于单一中心的“锦上添花”,转向覆盖全域、普惠市民的“均衡发展”新阶段。1996年,罗湖书城在商潮涌动的市中心出现;2004年,南山书城开业,在国内首次采用“书与非书(其他文化产品)融合”的经营模式;2006年,中心书城亮相,标志着大书城建设再度升级;2015年宝安书城开业,“书城+影城”“书城+创意城”“书城+培训城”等模式得以进一步升华;2018年龙岗书城开业,全方位多维度打造全国第一个智能书城;2019年龙华书城开业,构建起美学化的场景式阅读环境;2025年,全球最大实体书店“湾区之眼”开业,成为“新一代文化综合体”……书城已从单一图书卖场发展为多维度的城市公共生活枢纽,成为融合阅读、讲座、看展、交流、创新与休闲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2025年10月4日,有删改)

    材料二:

    国庆、中秋期间,深圳图书馆举办丰富的展览与体验,让读者解锁阅读新玩法。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主题展

    活动亮点:以实体史料+多媒体互动装置,重现1941年战火中“抢救中国文脉”的惊心动魄。

    导赏时间: 10月1日—8日11:00—11:20

    活动地点:深圳图书馆北馆5F

    参与方式:无需预约,现场参与定点讲解

    ●书海探底——探秘魔法藏书阁

    活动亮点:打破虚拟与现实边界,近距离观察全国最快图书分拣系统与跨楼层轨道调阅系统。

    活动时间: 10月1日—8日10:00—10:30

    活动地点:深圳图书馆北馆智慧书库

    参与方式:“图书馆之城”预约中心线上预约

    ●书影时光

    活动亮点:以电影为桥梁,串联文字与影像,带你遇见书页背后的光影故事,延伸阅读体验。

    活动时间: 10月1日—8日14:30—17:00

    活动地点:深圳图书馆中心馆五楼聚艺厅

    参与方式:“图书馆之城”预约中心线上预约

    (摘编自“晶报”微信公众号2025年9月30日,有删改)

    材料三:

    2025年9月30日,第二十六届深圳读书月组委会举行全体委员会议。会议要求,要坚持重塑重构重建,持续营造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全民阅读体系和优质环境,要持续拓展阅读新空间,打造更多书香浓郁的城市会客厅,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好环境、更优服务。要着力打造数智阅读新生态,探索新场景、新平台、新产品,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阅读创新。要不断增强全民阅读品牌影响力,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宣传展现深圳全民阅读的独特魅力,联动文旅助推城市形象传播。

    据悉,本届读书月将构建“1+2+10+N”活动矩阵,聚焦年度主题“AI时代、爱阅读”锚定核心影响力,用两项创新实践筑牢长效根基,以十大系列49项重点活动打造立体框架,联动N项延伸活动辐射全城。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2025年10月1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罗湖书城到“湾区之眼”,深圳书城已从单一图书卖场发展为城市公共生活枢纽。 B、双节期间,深圳图书馆举办丰富的活动,读者可随时参与现场体验,解锁阅读新玩法。 C、深圳图书馆“书海探底”活动让读者能够近距离观察智能图书分拣系统。 D、第二十六届深圳读书月以“AI时代、爱阅读”为主题,将开展十大系列重点活动。
    (2)、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深圳书城在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创新特点。
    (3)、第二十六届深圳读书月已启动,请你结合本届主题,仿照材料二,设计一项具有校园特色的读书月活动。

    ①活动名称: 

    ②活动亮点: (不少于30字)

    ③活动时间及地点: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阅读记

    李娟

    ①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捡到一张旧报纸。闲来无事,就把自己认得的字挨个念了出来,竟然发现它们的读音连缀出了一句自己能够明白的话语,大为震动。那种震动直到现在还能清晰记得。好像写出文字的那个人无限凑近我,只对我一个人耳语。这种交流是之前在家长老师及同学们那里从不曾体会过的。那可能是我最初的第一场阅读,犹如壳中小鸡啄开坚硬蛋壳的第一个小小孔隙。

    ②阅读令我打开了通向更大也更黑的世界的一扇门。从此,只要是印有汉字的东西我都饥渴阅读。最大的来源是捡垃圾的外婆拾回家的旧报纸。邻居家则是最渴望的去处,他家有一面书架,密密麻麻的书籍对我来说无异于阿里巴巴宝藏。可惜他家总是不被允许进入。每年新开学是最快乐的时候,往往不到两个星期就读完了整学期的内容。

    ③小学四年级那年我妈开始做收购废纸的生意。怕淋雨,专门腾了一间房子堆积。所谓废纸大都是书籍和报纸。于是那个暑假我幸福惨了。天天从那间房子的窗户上爬进去(门锁着,我妈不让随便出入),躺在快要顶到天花板的书山书海上看书。那才是真正的书山书海啊!扒出一个舒适的书窝,蜷进去,左手取本书一翻,不行,右边一扔。再一本,还行,翻一翻,扔了。下一本,不错,甜甜看到天黑······只可惜,我妈的收购生意很快就倒闭了。

    ④六年级回到四川,发现了全城最幸福的一处所在:公园里的租书摊。那可比买书划算多了!于是整个暑期里,每天跟上班一样风雨无阻地出现在那里。夏天结束时,摊位上差不多所有书都被我看完了。

    ⑤上初中后,学校有小型的图书馆,能借阅到一些文学经典及报纸期刊。此外,帮同学做值日的 话,也能借到他们的书看。

    ⑥全部是毫无选择的阅读,全然接受,鲸吞海纳,吃干抹净。然而渐渐地,阅读的海洋中渐渐浮 起明月。能记得的语句暗流涌动,认准一个方向推动小船,扯动风帆。而忘记的那些,则是大海本身, 沉静地荡漾——同时也是世界本身。我想这世界其实从来不曾在意过谁的认可与理解吧。它只是存在 着,撑开世界应有的范围。

    ⑦直到现在为止,我对阅读也并不挑剔,只要不是特别枯燥都能看下去。而且在我如今的年龄上, 阅读的意义已经不只是汲取养分增加知识领略愉悦……诸如此类了。看到一本好书固然觉得幸运,遇 到烂书也并不排斥。况且烂书带给人的思考空间同样巨大:何以烂?何以不能避免烂?都烂成这样了 为什么还能令人接着往下看?还有那些没啥天赋的作者们,他们的视野,他们的态度,他们的奢望, 他们的努力……历历在目。看多了,也就渐渐熟悉了他,理解了他,并且原谅了他……阅读不但带来 共鸣的乐趣,也带来沟通的乐趣。

    ⑧对了,之前说的都是少年时期的阅读,那么后来呢?惭愧,后来几乎不怎么读书了。各种原因。 直到这几年才开始重新大量地读。而且,对现在的我来说,“阅读”这件事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一 举一动之中,成为日常习惯了。什么都是“读”,什么都是学习与获得。世态百相,人间万状,阅读 行为没法停止。我仍稳稳当当行进在当年的航道上,明月已经升至中天。当我再次拿起一本书的时候, 总感觉一切仍然刚刚开始。当年的耳语者还不曾走开,只对我一个人透露唯一的秘密。

    (1)、【理脉络】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不同阶段的阅读经历。

    时间阶段

    阅读经历

    阅读状态/感受

    小学

    捡旧报纸看、在废纸堆和租书摊看书

    初中

    全然接受、鲸吞海纳

    成年后

    万物皆可读

    (2)、【品语言】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扒出一个舒适的书窝,蜷进去,左手取本书一翻,不行,右边一扔。再一本,还行,翻一翻, 扔了。下一本,不错,甜甜看到天黑……

    (3)、【析段落】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探变化】作者说自己的阅读从“毫无选择的阅读,全然接受”到后来“对阅读也并不挑剔”。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的这两种“不挑剔”有何不同。
    (5)、【悟主旨】文章结尾写道:“当年的耳语者还不曾走开,只对我一个人透露唯一的秘密。”请结合全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9. 文脉绵长·古典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相应题目。

    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晁盖道:“亏杀这个兄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原来白胜已自捉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我等七人。本州差个缉捕何观察,将带若干人,奉着太师钧帖来,着落郓城县立等要拿我们七个。亏了他稳住那公人在茶坊里挨候,他飞马先来报知我们。如今回去下了公文,少刻便差人连夜到来捕获我们。却是怎地好?”

    (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八回)

    (1)、“这件事发了? ”中的“这件事”是指
    (2)、文段中晁盖道:“亏杀这个兄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这句感激之语体现了“这个兄弟”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原著情节简要分析。

三、写作·抒发真情(45分)

  • 10.  按要求完成写作。

    尘封的往事常常在不经意间被唤醒,唤醒它的可能是一件物品、一种声音、一个画面……它们点亮了记忆,丰盈了内心,让我们眼里有光,心中有情。

    请以“被点亮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600字以上, 900字以下;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避开真实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