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5年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健康聆听,无碍沟通”。认识眼球和耳朵结构,了解新的研究成果,爱眼护耳我们一起行动!(1)、“OK 镜”是角膜塑形镜的俗称,是利用镜片的形态定量 修正眼角膜的弧度的一种新型的近视矫正手段。图模型中的 ▲ 代表了修正的结构。( )
A、塑料壳 B、光盘 C、气球 A D、白色铁丝(2)、“老花镜”是针对老年人睫状肌收缩能力下降,晶状体无法充分变凸,看近处物体模糊的一种矫正工具。以下“老花眼”的成因和矫正措施对应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2. “耳中风”是指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耳聋、耳鸣、眩晕以及耳塞等一系列症状的内耳病变。内耳包含的结构有( )
A、①耳郭、②外耳道、⑦鼓膜 B、④半规管、⑤前庭、⑥耳蜗 C、③听小骨、⑥耳蜗、⑦鼓膜 D、⑥耳蜗、⑦鼓膜、⑧咽鼓管3.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图①②③结构能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④电极系统刺激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使用人工耳蜗,声音信息需要经过的结构有( )
A、听小骨、人工耳蜗 B、鼓膜、外耳道 C、鼓膜、人工耳蜗 D、人工耳蜗、听觉神经4. 班会课开展了一场关于“爱眼护耳”的交流,下列同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龙 :“多进行户外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B、小芳 :“为防止近视加深,不学习时就不要戴眼镜。” C、小明 :“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嘴,可保持鼓膜两侧压力平衡。” D、小思 :“鼻咽部有炎症或被感染时,要及时治疗,可避免引起中耳炎。”5. 践行“跨学科实践”,生物学社团结合生物、劳动、美术等知识,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变废为宝,完成一套模型,如下面图1、图2、图3所示。
(1)、如图 1 是神经元模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胞体、树突和神经纤维 B、兴奋在神经元内部从轴突传到胞体,再传到树突 C、神经元的胞体是代谢和营养中心,内含细胞核 D、一个神经元只能与一个其他神经元建立连接(2)、如图 2 是人体神经系统模型。下列结构对应错误的是( )A、①是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个部分 B、②是脑神经,属于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C、③是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D、④是脊神经,属于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3)、如图 3 是手碰到热茶的缩手模型。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 :“手碰到热茶”,先缩手再感觉到烫 B、小芳 :“热茶”是刺激,皮肤上的感受器感知到热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 C、小刚 :手臂肌肉接收到神经冲动后收缩,完成“缩手”动作,因此肌肉是神经中枢 D、小丽 :如果低级神经中枢受损,有可能既不能缩手,也不会感觉到痛6. 在进行各项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快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过程中,肌肉提供动力 B、一个动作由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共同完成 C、脑干调节运动时的呼吸和心跳 D、运动的完成只需要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完好7.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同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赢得比赛后,大家欢呼雀跃,面红耳赤,此时明显分泌增加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8.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A、向日葵花盘跟着太阳转 B、草履虫向氧气多的地方游去 C、食物误入喉腔,剧烈咳嗽 D、含羞草被触碰后迅速合拢叶片9. 听到加油声,运动员更加有干劲,打球更加沉稳流畅,与这个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A、寒冷的冬天,喝一碗热汤,后背生汗 B、冷风吹过,刺激鼻腔,打喷嚏 C、虫子在手上爬,皮肤起“鸡皮疙瘩” D、看到书上的笑话,哈哈大笑10. 健康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石,急救用药知识是守护安全的必备技能。新时代少年应主动关注健康、用心掌握必备技能。(1)、“健康生活,我知道”。下列同学对于健康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A、
B、
C、
D、
(2)、“血管出血,我来止”。下列出血判断和止血方式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出血示意图 



出血判断 血液喷涌而出,是动脉出血 血液一点点渗出,是静脉出血 血液持续漫流,是毛细血管出血 颅内出血 止血方式 远心端止血 贴创可贴 近心端止血 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A、A B、B C、C D、D11. “心搏骤停,我来救”。关于心肺复苏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实施心肺复苏时,可配合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B、胸外按压时,频率保持在每分钟 100~120 次 C、进行人工呼吸前,需先清除患者口腔内异物,并抬起患者下颏打开气道 D、为节省时间,可借助腰部力量随意改变按压节奏12. “家庭用药,我来教”。秋冬季节流感高发,对乙酰氨基酚片是家中常备药。关于其用法不正确的是( )
A、15 岁学生(体重 50kg)感冒发热,可按说明书口服 1 片对乙酰氨基酚片 B、成人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牙痛 C、连续用药 3 天牙痛未缓解,应停止自行用药并咨询牙医 D、为快速缓解流感发热,成人可在服用本药品的同时,饮用少量白酒帮助“散热”13. “传染疾病,我判断”。基孔肯雅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疾病。伊蚊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的(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14. “疾病情况,我分析”。下列疾病和病因分析正确的是( )A、肝癌—缺乏维生素C 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B、地方性甲状腺肿—饮食中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C、白化病—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侏儒症—胰岛素分泌过少,影响生长发育15. “生活探究,我实验”。吸二手烟会不会对人体有影响呢?右图是小明同学做的实验结果统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各浓度梯度下,主动烟雾水溶液组的前后心跳差值百分比均高于被动烟雾水溶液组 B、随着烟雾水溶液浓度从 25% 升高到 100%,主动烟雾水溶液组的前后心跳差值百分比呈上升趋势 C、当烟雾水溶液浓度为 50% 时,被动烟雾水溶液组的前后心跳差值百分比低于主动烟雾水溶液组 D、烟雾水溶液浓度为 75% 时,被动烟雾水溶液组的前后心跳差值百分比超过主动烟雾水溶液组16. “防控感染,我行动”。下列关于生活防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烫伤导致皮肤破损,破坏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B、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患传染病的机会 C、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需定期复查,仅在出现不适时就医即可 D、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握手不会传染艾滋病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除标注外,其余每空 1 分,共 25 分)
-
17. 科学研究表明,抗阻运动(如深蹲、举哑铃等力量训练),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放松,调节体内褪黑素水平,改善情绪,是改善睡眠的“天然良药”。以下为举哑铃时的结构分析图,请据图回答。([ ] 填数字序号)
(1)、举哑铃时,如图 1 所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状态。(2)、举哑铃时,肘关节既灵活又牢固。如图 2 所示,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是 [ ] ,使关节灵活的结构主要是 []和关节腔中的滑液。
(3)、举哑铃时,调节身体平衡的是图 3 中的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举哑铃等抗阻运动为什么可以促进睡眠?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避免人体“内战”的免疫“安全卫士”
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需要精准调控,否则便可能攻击我们自身的器官。美国的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以及日本大阪大学的坂口志文,因在“外周免疫耐受”机制方面的突破性发现,共同荣获 202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免疫系统该如何准确分辨敌我,才能既不放过敌人,也不误伤人体自身组织?这 3 位科学家的答案指向了人体内的“调解员”—调节性 T 细胞。它能够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防止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组织。
三位科学家在研究一种易发多器官自身免疫疾病的小鼠模型时,发现其病因源于关键基因Foxp3 的突变。进一步研究显示,人体内 Foxp3 基因突变会导致一种罕见而致命的遗传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该病的人体内调节性 T 细胞功能缺陷,进而引发严重的自身免疫反应,累及肠道、内分泌腺和皮肤等多个器官。
如今,调节性 T 细胞已被公认为免疫稳态的核心调控者。它们如同体内的“巡逻队”,持续监控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确保免疫反应精准而适度,避免误伤正常组织。基于调节性 T 细胞的疗法正被积极探索,用于治疗 1 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也有望催生更成功的器官移植手术。
(1)、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称为免疫。(2)、免疫系统能够监测免疫细胞,防止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组织,主要是因为 能够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
(3)、调节性 T 细胞功能缺陷是 突变引起的。(4)、免疫功能缺乏会威胁人体健康,可以通过方法来提高免疫力。(写一种合理的方法)(5)、免疫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当免疫功能 ▲ (选填“过强”或“过弱”)时会过敏。对于有花粉过敏的小明,你有什么好的预防建议?(请写出一条合理建议)19. 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破解生命密码,才让我们的健康生活有了坚实的铠甲。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沙眼衣原体属于。(2)、小明将材料中出现的疾病分为表两类:其分类依据是:。类别
疾病名称
第一类
沙眼、脊髓灰质炎
第二类
糖尿病、早老性痴呆
(3)、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这种预防措施属于 , 该预防方法利用了人体的第道防线。(4)、小芳说她爷爷有糖尿病,需要每天按时口服胰岛素。她的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20. 为了探究酒精对人的反应能力有什么影响,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模拟实验。采用原地持续转圈 5s、10s、15s 来模拟过量饮酒的效果。【模拟一】走直线:用胶带做一条 3 米长的直线,用脚跟接脚尖的方式,从线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如图 1)。并记录行走的时间和走错的次数。结果统计如下表。

测试者姓名
原地持续转圈时间/s
转圈前
转圈后
时间/s
失误次数
时间/s
失误次数
A
5
10
0
12
2
B
10
11
0
15
5
C
15
10
0
15
7
【模拟二】连线:根据给出的样本,在 10 秒内尽可能快地连线,记录穿过点的数目(如图 2)。要求连线通过每一点每次都要触及顶部或者底部,结果统计如下表。

测试者姓名
原地持续转圈时间/s
转圈前成绩
转圈后成绩
A
5
14
10
B
10
13
7
C
15
13
4

(1)、结合模拟一和模拟二的结果,可以看出酒精对人的反应能力(选填“有”或“没有”)影响。饮酒量越多,走直线失误次数 , 穿过的点数。说明酒精量大或者酒精浓度高,人的反应能力就越。(2)、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和酒精对于五脏六腑的影响图解(如图 3),对 于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3)、有同学结合所学进行拓展实验。让被测者原地持续转圈 5s、10s、15s 后,再坐下快速接住直尺,如图 4。请你设计一种方式来记录统计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