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5生物 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AI教师是一款基于生成式AI技术的人形机器人,会说三种语言,能与学生互动。可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否自由行走 B、能否与人交流 C、能否生长、发育和繁殖 D、能否做操跳舞
  • 2. 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应激性 B、生长 C、繁殖 D、新陈代谢
  • 3. 海葵能在深海生活,却无法生活在淡水中,这说明(       )
    A、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C、生物能适应一切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 4. 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影响环境。下列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实例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 B、青草丛中的蝗虫体色是绿色的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
  • 5.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斑蝥的描述,斑蝥的这种行为属于生物的哪种特征(       )
    A、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进行呼吸 D、生物能生长繁殖
  • 6. 风吹麦浪,稻花飘香,鸟儿浅唱,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下列选项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夏荷绽放 B、春日和煦 C、秋风送爽 D、冬雪飞舞
  • 7. 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有关对光的步骤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转动遮光器选择合适的光圈 C、当光线较明亮时,可以选择平面镜进行对光 D、对光成功的标志是出现圆形白亮的视野
  • 8. 某生物活动小组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取300粒小麦种子,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粒,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一共有三个:光照、黑暗、温度 B、第1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相同,不能作对照 C、第1组有未萌发的种子,原因可能是种子结构被破坏 D、该实验说明玉米种子萌发需要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 9. 下图①②表示物镜长度,③④表示目镜长度,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为使视野中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数目最多,其正确的组合应是(       )

    A、②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⑤
  • 10. 若要将图中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甲转换成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①玻片向上移动②玻片向下移动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④高倍镜换成低倍镜⑤调亮光线⑥调暗光线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③⑤
  • 11. 下图表示生物体的部分结构层次,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②属于上皮组织 C、③是植物体的生殖器官 D、④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 12. 诗句“桃花流水鳜鱼肥”中提及两种生物,下图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细胞取自桃花植株,图乙细胞取自鳜鱼 B、结构2能控制葡萄糖进出细胞 C、结构3存在于桃花植株的每个细胞 D、图甲、图乙细胞的控制中心都是细胞核
  • 13. 下图是草履虫结构示意图。若在草履虫培养液中加入酵母菌,则消化酵母菌的结构是(       )

    A、 B、 C、 D、
  • 14. 如图为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均表示细胞分裂 B、B和E是组织 C、根和脂肪分别属于C和E结构层次 D、F属于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 15. 画思维导图是进行对比的有效方法。观察下图,其中阴影部分是两种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特征不能写在阴影区的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具有遗传变异现象 C、具有生长发育现象 D、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
  • 16. 为了探究“外界溶液浓度对植物吸水的影响”,一同学将新鲜萝卜条放在浓盐水中进行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烧杯中盐水会减少 B、萝卜条会变短 C、萝卜条会变长 D、萝卜条重量会增加
  • 17. 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根深”和“叶茂”分别与根的哪个部位活动有关(  )
    A、成熟区、根冠 B、分生区、伸长区 C、伸长区和分生区、成熟区 D、伸长区、成熟区
  • 18. 下图呈现了玉米种子不同部位受损伤的情况(如阴影部位所示),在条件适宜情况下,一定不会萌发的是(  )
    A、 B、 C、 D、
  • 19. 初春时节,植物发芽返青。叶芽中能发育成绿叶的结构是(       )
    A、幼叶 B、生长点 C、芽轴 D、芽原基
  • 20.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移栽时带土坨——降低蒸腾作用 B、给植物施肥——提供有机物 C、覆盖地膜——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D、中耕松土——保证根的呼吸作用
  • 21. 下列式子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甲、乙两项生理活动,其中的a和b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对该式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理活动甲、乙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活的植物体内的细胞都能进行生理活动甲 C、生理活动甲所需的a物质和水都由生理活动乙提供 D、绿色植物主要通过甲,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22. 将西红柿幼苗栽种在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由原来的30g增重至100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C、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D、土壤中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 23. 新鲜采摘的桃子鲜甜可口,但放置久了甜度会下降,桃子甜度下降的原因是桃子进行了(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 24. 呼吸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晚上进行 B、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叶片中进行 C、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入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D、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为其生存提供能量
  • 25. 下列有关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傍晚移栽植物,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B、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 C、玉米有缺粒现象、原因是胚受到破坏 D、发育成枝和叶的芽叫作叶芽

二、读图理解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 26. 以下图甲、图乙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图丙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填“甲”或“乙”)是动物细胞,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填图中字母,多填少填都不得分)。
    (2)、图中,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C] , 其内含有遗传物质。
    (3)、使用图丙所示的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如果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可以调节显微镜的[6] , 使物像更加清晰。如果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应将装片向方移动,使之位于视野的中央,便于观察。
  • 27. 图甲是生物兴趣小组绘制的大豆结构层次图,图乙是绘制的人体结构层次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乙图通过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结果产生的新细胞和原细胞相比,主要的遗传物质(选填“减半”或“不变”)。
    (2)、 从结构层次角度讲,人体中流动的血液属于
    (3)、 甲图中结构层次h与乙图中的(填图中的序号) 相同。
    (4)、 甲图中 c 的过程与乙图中B C过程相同,叫做
    (5)、“十里桃花,不如有你”,“你”和“桃”相比,“桃”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三、实验分析题(10分)

  • 28. 看了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在太空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的报道后,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某兴趣小组将15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青菜幼苗均分为3组,分别放在盛有等量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完全营养液和蒸馏水的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10天。在第1天和第11天,分别称取植株的重量,计算重量增加的比例,结果如下表。

    组别

    培养液

    植物重量/g

    增重比例

    培养第1天

    培养第11天

    A

    土壤浸出液

    26.7

    42

    57%

    B

    无土栽培完全营养液

    26.3

    45

    71%

    C

    蒸馏水

    27

    37

    37%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除该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
    (2)、每组分别称取株植株的重量,再求平均值,是为了
    (3)、土壤浸出液和无土栽培完全营养液中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 , A和B组的青菜长势良好,C组生长最慢,说明。B组的青菜又比A组长的好,可能的原因是
    (4)、培养中的青菜重量增加,主要原因是青菜的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积累了有机物。

四、综合应用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29. 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利用劳动实践基地的温室大棚开展了西瓜种植方面的研究,在种植过程中,同学们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中的A、B、C分别表示西瓜植株的不同生理活动过程:图二表示某密闭温室内,24小时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标号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在瓜农的指导下,同学们将西瓜种子消毒、浸泡、催芽、播种,栽种西瓜时要合理密植,“合理密植”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提高图一中[]过程的效率。夜晚将大棚的窗户打开,使冷空气进入大棚,会降低图一中的[]过程,从而提高西瓜的品质和产量。
    (2)、出苗后,尤其是叶展开后,一般采用少水勤浇的模式,西瓜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图中的[]过程。
    (3)、经过精心培育,西瓜逐渐长大,根据图二曲线推测,6-18时这一时间段内西瓜植物体内进行的生理活动有(填图一中的字母),在24小时内,西瓜植株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时左右。
    (4)、西瓜植株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需要经过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5)、西瓜果实是由花的(填结构名称)发育来的,西瓜能结出多个种子,也就是花的子房里有多个
    (6)、请为大棚西瓜增产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 30. 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如图1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2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图3是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尖吸收的水主要用于
    (2)、图1中,当外界温度降低时,a点会向(填“上”或“下”)移动;当光照强度为d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2中的过程(填数字)。
    (3)、完成E生理活动需要通过茎中的(填“导管”或“筛管”)完成。
  • 31.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小明用菠菜叶制作了叶的结构临时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菠菜叶的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写编号,“____”上填写文字)

    (1)、图中的[①]和下表皮的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叶片的作用,且无色透明,有利于。菠菜叶的表皮主要由组织构成。
    (2)、表皮上分布的[ ]是水分散失的“通道”,也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3)、小明发现菠菜叶的正面绿色深一些,背面绿色浅一些,这是因为叶肉中[]栅栏组织的叶绿体含量比[③]多,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里面含有等多种色素。
    (4)、[④]是菠菜叶的“骨架”,具有支持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