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 1.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既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   )
    A、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B、个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C、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D、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 2. 小何打算制作主题为“我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微视频。以下素材可以用于制作该微视频的有(     )

    ①积极承担家务劳动            ②参加校外研学活动

    ③独自练习英语口语          ④走进社区宣讲宪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 某班同学准备设计一期板报,以下是板报内容:

    内容1:

    某地宣传部微信视频号发布一段用英语、东北话、普通话推广介绍东北大米的视频。短短几天,村里卖出20多万斤大米。

    内容2:

    信访平台、领导信箱、政务热线、网络"留言板"等日益成为村党和政府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

    内容3: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人类将进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比如:可以根据光线强度自动控制路灯开关。

    这期板报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网络助力经济发展 B、网络改变世界 C、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D、网络拓宽民主渠道
  • 4. “送餐小哥:我没那么着急吃饭,送餐路上请安全第一。如果超时送达,可提前与我联系。辛苦了,谢谢你!”这张外卖订单引起网友纷纷点赞。网友点赞是因为该顾客(    )

    ①换位思考,体谅送餐小哥    ②能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

    ③友善待人,知道他人辛苦    ④举止端庄,积极关注他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 道德教育能够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下列名言警句与道德品质对应正确的有(    )

    ①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自信

    ②不怨天,不尤人——自立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

    ④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文明有礼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6. 今年以来,身着深圳校服的深圳学子已多次登上网络热搜。从初三学子街头心肺复苏救倒地老人,到初二两名学子合力守护他人生命,再到多名学子用校服撑起"爱心伞"。一系列温暖人心的故事接连涌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诚实守信有利于传递美好情感,促进社会和谐

    ②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③积极履行法定义务,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生活中的点滴善行,可以汇聚成爱的海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 在一次研学活动中,小刚想在某文物上刻下"到此一游"几个字,小宇劝阻他说:"我们要遵守规则,否则你会付出代价的"。材料告诉我们(    )

    ①社会规则需要每个人自觉遵守    ②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③违反规则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遵守规则光荣,破坏规则可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 王某因与商家发生纠纷,为泄私愤,使用电脑P图软件,恶意抹黑商家店铺,对商家造成了恶劣影响,最终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5日。该案例启发我们(    )
    A、要依法执政,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B、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 C、限制自由就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D、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权利
  • 9. 对以下几个事件的诉讼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①某商家因虚假宣传被消费者起诉,要求赔偿损失,此为民事诉讼

    ②小王对交警给他开具的交通违章罚单不服,提起诉讼,此为刑事诉讼

    ③小李因与他人发生口角,将对方打成重伤,被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此为行政诉讼

    ④某企业认为当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不合理,向法院起诉,此为行政诉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 某市司法局、市普法办推出“普法+非遗”主题皮影戏剧目、普法微集市、趣味普法画展等融入式、互动式的法治文化活动。该活动产生影响的先后顺序应为(    )

    ①营造崇尚法律的社会氛围    ②创新法治宣传活动形式

    ③快速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    ④引导公民学法守法用法

    A、②→④→① B、②→①→③ C、④→②→① D、④→③→①

二、非选择题(共3题,30分)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行走的思政课”在深圳各中小学开展得如火如荼。深圳某校道德与法治老师组织学生设计了以下“行走的思政课”路线。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任务。

    第一站:深圳农科院

    内容:参观番茄试验棚、水稻田,深入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

    发展:动手参与苗圃种植和秧苗培育,一边劳动一边学习。

    第二站:深圳宝安心光大道

    内容:观看和了解AED装置,学习急救知识;聆听现场海报讲解,了解平凡英雄背后感人的急救故事,从中感悟英雄事迹。


    第三站:深圳民法公园

    内容:参观民法博物馆,了解民法的发展历程;在律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生动还原法庭审判的场景。

    (1)、请结合上述“行走的思政课”路线图,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同学们积极参与该活动会有哪些收获?
    (2)、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同学们深切体会到,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自己的一言一行无不彰显着个人形象。请你仿照以下名片,设计一张能够代表自己形象的个人名片。

    示例:我的名片

    我为礼貌代言

    我的解读:言语文明、举止得当、态度谦逊。

    我的行动: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我会:

    ①在公共场合保持轻声交流,主动使用“您好”“谢谢”等礼貌用语;

    ②见到师长主动问好,耐心倾听他人观点。

    我的名片

    我为代言

    我的解读:

    我的行动: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我会:

    ;②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AI(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某学校打算围绕AI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应用开展一次调研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素材:


    AI赋能

    身穿花棉袄,扭着秧歌、转起手绢,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震撼;驮运重物轻松上下山,在泰山当“挑山工”的机器狗引发了众多游客的围观和赞叹;在高空进行作业的无人机,自带智驾功能的汽车,可以感知周边环境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人工智能正在逐步走进现实生活。


    AI争鸣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多家外呼公司利用AI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的乱象。据报道,这些公司利用大数据获客软件窃取用户信息,AI机器人通过真人录音合成语音,结合关键词触发话术库,模拟真人对话,让接听者难辨真伪,日均拨打数十万营销电话,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AI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当人工智能来“推门”,我们应把握历史机遇,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取得数据采集、使用的相关许可,遵守国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不得侵犯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请为学校此次调研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活动主题,并阐明活动目的。
    (2)、请结合“AI赋能”与“AI争鸣”两个案例,运用所学,分析AI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3)、实现“AI愿景”,假如让AI做你的私人助理,你期待它从哪些方面提升你的生活品质?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某校初二(4)班开展了一次以“知法守法用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材料一:【问卷调查】

    同学们围绕"中学生法治意识"在年级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下表是问卷调查的部分内容及结果。

    中学生法治意识问卷调查

    你了解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吗?

    非常了解

    不太了解

    不了解

    18人

    52人

    30人

    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吗?

    清楚知道

    知道一点

    不知道

    8人

    14人

    78人

    你清楚未成年人受到侵害该如何维权吗?

    非常清楚

    不太清楚

    不清楚

    32人

    47人

    21人

    材料二:【法治之旅】

    在区司法局法治讲解员的引导下,该校学生解锁了一场寓教于乐的“法治游学”之旅。同学们从光明法治公园的“法治之门”走来,沿着镌刻宪法条文的“法治之道”,望向“法治之窗”,在欢声笑语中解锁了学法新体验。法治讲解员表示,未来还会推出“法治绘、模拟法庭”等一系列沉浸式法治教育项目,让青少年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索”,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青春血脉。

    (1)、根据材料一的调查结果,请你分析同学们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及生活实际,谈谈青少年要如何化被动为主动,“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青春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