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新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电路探秘单元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5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共16题,共48分)

  • 1. 将一根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一颗用绝缘绳悬挂的不带电金属小球,但玻璃棒与金属小球不接触。下列关于金属小球两侧所带电荷与受力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 2. 取暖器中常有如图所示的结构,当取暖器倾倒时会自动断电,起保护作用。该结构相当于电路基本组成中的    (   )

    A、电源 B、导线 C、开关 D、用电器
  • 3. 如图所示为“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 B、塑料丝之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 C、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 D、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
  • 4. 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从2转到1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U-I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8 V B、电阻R2的阻值为10 Ω C、电阻R1的阻值为20 Ω D、开关S接2时,通过R2 的电流为0.2 A
  • 5. 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阻R 的阻值,为了改变电阻 R两端的电压,有三种方案可选:

    甲:改变接入 MN 的串联电池的个数。

    乙:将电池与不同阻值的电阻串联接入MN。

    丙:将电池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 MN,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其中可行的方案是    (   )

    A、 B、 C、甲、丙 D、甲、乙、丙
  • 6. 中国科技馆内进行“模拟避雷针”的实验展示。云层当参观者按下“有避雷针”按钮时,从高压发生器尖端涌出的白色闪电会径直劈向建筑物模型顶部的避雷针,模拟云层带正电,受到雷击的建筑物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场景,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的是    (    )

    A、制作避雷针的材料为导体 B、云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空气对流让云层带电的方式属于摩擦起电 C、衣物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其原理与雷电类似 D、图中闪电发生时,与避雷针和大地相连的金属线中的电流方向是从大地到避雷针
  • 7. 如图所示为“研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实验,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应选择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实验 B、在此实验中应选择使用图甲中的电压表,此电压表比常见的电压表量程更小,最小刻度值更小,误差更小 C、此实验需要收集 AB、CD、AD 两端的电压并比较,从而得出规律 D、用电压表测量灯泡L1 两端的电压时,要把电压表正接线柱接在A 接线柱上,负接线柱接在 B 接线柱上
  • 8. 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2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一端连着浮球,油面高度改变时,金属滑片会绕着O点转动。闭合开关S,从油量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油量表是电流表改装而成的 B、油量表是电压表改装而成的 C、改装油量表时,电表小示数对应油量表大示数 D、浮球一直处于漂浮状态
  • 9.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小军分别画出了电阻 R1 和R2 的I-U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R1与R2两端的电压为0时,它们的电阻也为0 B、用不同的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不一样 C、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D、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1:2
  • 10. 在收音机等电器中,有一种叫电位器的变阻器。电位器的内部构造如图所示,图中A、B、C三个焊接点相当于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使用电位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A、C接入电路,旋动滑片,可以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B、将A、B接入电路,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阻变小 C、将B、C接入电路,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阻变小 D、将B、C接入电路,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阻变大
  • 1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个灯泡和两个电表(电流表或电压表),在图中字母处接入合适的元件,要求开关闭合时两灯均能发光,且两电表的示数均不为零,则下列选项中,符合要求的是        (   )

    A、a为灯泡,b为电流表,c为电压表 B、a为电流表,b为灯泡,c为电压表 C、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c为灯泡 D、a为灯泡,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
  • 12. 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再用手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闭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为失去电子带上负电 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闭合是因为电荷消失了 D、人手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箔片到人手
  • 13. 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的实验中,有两名同学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画出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U-I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对于图像的分析,下列说法中,错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 Ω B、由图甲可知,该实验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C、由图乙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D、将该定值电阻和小灯泡并联接在电源电压恒为3 V的电路中,干路电流为6 A
  • 14.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电阻. R2=4Ω,闭合开关,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仅记录了三个电表的示数,分别为1、4、5,但漏记了单位。关于所用电源的电压和电阻R1的阻值,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4V、2 Ω B、5V、1 Ω C、4V、1Ω D、2V、2 Ω
  • 15. 如图所示为利用数字化电压—电流传感器测量电阻后绘出的不同电阻的U-I图像。由图可知,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R1<R2<R3 B、R1>R2>R3 C、R1=R2=R3 D、无法比较R1、R2、R3大小
  • 16.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已知. R1=3R2, , 当开关S和 S1 闭合、S2 断开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1和I1;当开关S和S2闭合、S1断开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2和I2 , 则U1:U2、I1:I2分别是        (   )

    A、1:1、4:3 B、1:2、1:3 C、1:1、1:4 D、1:4、1:1

二、填空题(共8题,共40分)

  • 17. 由于云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空气对流等原因,使云带电荷,其实质是(填“产生了新电荷”或“电荷发生了转移”)。通常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当两个云层靠近且达到一定条件时,上层云底部的负电荷向下运动从而产生放电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填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18. 如图所示,将一块透明有机玻璃板架在两本书之间,在下方撒上小纸屑,用干燥的丝绸在有机玻璃板上摩擦,会观察到下方的小纸屑上下飞舞,跳跃不停,这是因为有机玻璃板被丝绸摩擦后带上了电,因此能够小纸屑,小纸屑接触有机玻璃板后迅速被弹开,这是因为它们

  • 19. 如图甲所示,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同一带正电小球先后挂在A、B、C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受到带电体Q 的作用力大小。

    (1)、图甲中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通过显示出来的。
    (2)、根据图甲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3)、接着用另一个带电小球靠近物体Q时,情景如图乙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 20. 实验室有3个未知阻值的电阻a、b、c,小明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比较它们的阻值大小。

    (1)、如图甲所示为小明设计的测量电阻R 阻值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2)、若采用正确方法后,小明对这3个电阻分别进行了测量,并把结果标在图乙中,则其中电阻阻值最大的是(填字母)。
  • 21.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 V,R1为10 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则通过R1 的电流为A,R2的阻值为Ω,干路中的电流为A。

  • 22. 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 V,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标有“20Ω 1 A”的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0.6 A,电压表量程为0~15 V。请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出现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2)、若. R1=6Ω,为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
  • 23. 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当导体的电阻为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A;当电流分别为0.25 A和0.5 A 时,接入电路的导体的电阻之比为;实验过程中,小明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V。

  • 24. 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从2转到1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在U-I坐标图中描绘出相应的点,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V,电阻R1 的阻值为Ω,电阻R2 的阻值为Ω。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6题,共46分)

  • 25.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

     UAB/V

    2.5

     UBC/V

    1.8

     UAC/V

    4.3

    (1)、检查电压表时,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2)、小明根据图乙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他应该
    (3)、小明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记录在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同组的小红认为他的实验存在缺陷,改进方法是
  • 26. 据史料记载,欧姆曾用图甲电路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该电路中温差电源的电压与温差成正比。当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偏转,转动手柄,使小磁针回到原位置,记录手柄转过的角度。改变电源温差,利用同一铁丝多次实验得出表1数据;控制电源温差不变,用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铁丝多次实验得出表2;(已知手柄转过角度与电流大小成正比,粗细相同的铁丝电阻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

    表1

    实验组别

    1

    2

    3

    4

    电源温差/℃

    20

    40

    60

    80

    手柄转过角度/°

    50

    100

    150

    200

    表2

    实验组别

    1

    2

    3

    4

    铁丝长度/cm

    2

    4

    6

    10

    手柄转过角度/°

    305

    281.5

    259

    224

    (1)、分析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2)、对表2 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无法得出通过铁丝的电流与铁丝电阻成反比的结论;于是在铁丝两端连接一个电压表,重复实验,发现当铁丝长度改变时,电压表示数也发生改变,据此分析电流与铁丝电阻不成反比的原因:;为了解决上述原因,请提出改进的方法:
  • 27. 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电源(两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开关,阻值分别为5 Ω、10 Ω、25 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分别为“10 Ω 2 A”的滑动变阻器. R1和“20Ω 1.5 A”的滑动变阻器 R2 , 导线若干。

    实验次序

    1

    2

    3

    电阻R/Ω

    5

    10

    25

    电流I/A

    0.4

    0.2

    0.08

    (1)、实验中电压表示数保持V不变。
    (2)、断开开关,拆下5 Ω的电阻,改接10 Ω的电阻。继续操作有以下几步:①闭合开关;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移到阻值最大位置;③记录电流表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移到适当位置。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3)、换用25Ω的电阻重复操作,要顺利完成本实验,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填“R1”或“R2”)。
    (4)、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28.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的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2)、某同学连接电路时,误将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如果闭合开关,那么电路中将出现的情况。
    (3)、纠正错误后,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的位置,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根据图乙可得到的结论是
    (4)、某小组的同学们在处理数据时发现,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恰好等于 R 的阻值,这是一种巧合吗?于是同学们想利用其他小组的实验数据来进一步论证,并提出了以下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案:

    方案一:收集阻值均为10 Ω的几个小组的数据。

    方案二:收集阻值不同的几个小组的数据。你认为方案更合理。

  • 29. 实验室里可以用欧姆表来直接测量电阻。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是欧姆表的简化结构图,它由灵敏电流表、电源、变阻器等组成。在ab间接入一个电阻R,电路中就有一个对应电流Ⅰ,即电阻R与电流表的读数I有一一对应关系。所以,由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可以知道电阻R的大小。为了方便,事先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标出了电阻的欧姆值。欧姆表在测量电阻前都需要调零,即把a、b两接线柱短接,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电流表满偏(指在最大刻度处)。

    (1)、普通电流表示数标识情况为左小右大,那么改装后的欧姆表示数的标识情况为 。
    (2)、欧姆表示数标识是不均匀的,示数分布特点是
    (3)、如果某欧姆表的刻度值是按电源电压为1. 5V来标识的,满偏电流为10 mA,那么5 mA位置处对应的电阻值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电源电压降为1. 2 V,用这个欧姆表测得某电阻为350 Ω,则这个电阻的实际值为(不考虑电源本身的电阻)Ω
  • 30. 小华想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阻值约为150Ω的电阻Rₓ的阻值,实验室中可用的器材有2节新的干电池、滑动变阻器 R120Ω  1A"滑动变阻器R2(“100Ω  0.5 A”)、电阻箱R(0~9999 Ω)、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开关及导线若干。

    (1)、根据测量原理,小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电流表时,通过估算确定电流表的量程,电路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约为A。
    (2)、计算完电流后,小华发现原电路无法较准确地测量出Rₓ的阻值,原因是
    (3)、小华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 S0 , 将开关S拨至 1,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U1;再将开关 S 拨至 2,调节 , 使电压表的示数恰好为U1 , 记下电阻箱的示数R0 , 则未知电阻Rx的测量值为
    (4)、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填“R1”或“R2”)。

四、综合题(共3题,共26分)

  • 31. 如图甲所示为潜水员潜水时会佩戴的水压表和深度表,如图乙所示为某深度表的工作原理简化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U=6V且恒定不变,定值电阻 R0=10Ω,电压表量程选择的是0~3 V,Rp是阻值随水深度变化的电阻,其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

    (1)、当电流为0.1 A时, R0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2)、未下潜时,深度表显示示数为0,此刻度对应电压表的读数是多少?
    (3)、在不损坏电表的前提下,潜水员佩戴该深度表能到达的最大深度是多少?
  • 32. 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有害尾气排放检测原理图。已知电源电压恒为12 V,R。为定值电阻,R为气敏电阻,气敏电阻的阻值随有害尾气浓度变化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有害尾气的浓度(体积分数)/%

    5

    7.5

    10

    12.5

    15

    R/Ω

    5.2

    4

    3

    2.5

    2

    (1)、有害尾气的浓度越大,电压表的示数越(填“大”或“小”)。
    (2)、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6 V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5A,则电阻R。的阻值为多大?
    (3)、当这种有害尾气的浓度(体积分数)增大到15%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大?
  • 33.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 V 并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 A的示数为1.2 A。求:

    (1)、电流表A1 的示数I1
    (2)、电阻R2的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