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前言

  • 1. 阅读前言,按要求完成任务。

    前言

        语文的芬芳,源自天地万物,也流淌于笔墨之间。
       于是,我们看见白居易漫步钱塘湖,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春色酿成诗行;感受王维置身大漠,把“长河落日圆”的孤寂绘成画卷。面对自然,人们总是不禁由zhōng①____地发出赞叹。而当我们翻开课本,便开启了一场与伟大灵魂的对话。这里,情节跌宕的故事令人不禁沉醉,朝气péng②____勃的生命令人心向往之。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像是黑暗中的光亮,我将采撷收藏;吕伟姑娘轻盈的跳水,似敦煌壁画中líng③____空翔舞的“飞天”,我将采撷收藏;④____,我将采撷收藏。

        让我们走进语文,共同采撷这跨越时空的芬芳。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由zhōng    ②朝气péng劲    ③líng空翔舞

    (2)、下图是“盈”字的意义演变,请给文中“轻盈”的“盈”选择意思最符合的一项(   )

    (3)、请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补填横线④的内容。

二、凝神山水,感悟自然之韵(19分)

  • 2. 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与顾章书

    【南北朝】吴均

    仆去月谢病 , 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瓠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释】①去月:上月。②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③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④幽岫(xiù):幽深的山穴。⑤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⑥菊花、竹实,是隐士的食物。

    (1)、运用下列技巧,理解字词含义。

    文言词句

    方法

    含义

    遂葺其上

    联系课内:狐兔翔我

    语哉

    查阅字典:①门徒,弟子,学生;②空,光;③只,仅仅

    (2)、文中有许多成对出现的词语,音韵和谐,如“高峰”对“清流”。请给下列词语选出能够成对的一项。

    “晓雾”对“”   (选项:A. 猿鸟  B. 夕日  C. 沉鳞)

    “含云”对“”   (选项:A. 争峰  B. 菊花  C. 蓄翠)

    (3)、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勃勃,请任选一句进行品析。
    (4)、面对山水,陶弘景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而惋惜。你认为与他同一时期的吴均是否属于“能与其奇者”?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 3. 跟着课文寻风景,学描写,完成下面表格。

    写景方法

    景物

    来源

    定点观察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运用修辞

    ,  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联想想象

    庭下如积水空明, ,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化静为动

     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托物言志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请从上述写景方法中任选一种,再补充描写景物的连续两句古诗文。

    写景方法: ; 景物(诗句):  ,  

三、追随足迹,点燃开拓之光(22分)

  • 4. 阅读

    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这是《感动中国》授予彭士禄的颁奖词,精准概括了他为国奉献的一生。

    (一)____

    1925年11月18日,彭士禄生于广东海丰,父亲彭湃和母亲蔡素屏皆为革命先驱。1928年,母亲蔡素屏被国民党杀害;1929年,父亲彭湃因叛徒出卖在上海牺牲。年仅4岁的彭士禄沦为孤儿,幸得潮州百姓冒死相护——他们感念彭湃烧毁田契、还地于民的恩情,接力守护小士禄。1940年,经周恩来安排,彭士禄赴延安,先后就读青年干部学院、延安中学和延安大学。他勤学苦干,1945年因表现优异破格成为中共正式党员。

    彭士禄童年两次被捕入狱,虽颠沛流离、困苦艰难,但党和人民养育培养、无私佑护的经历,在彭士禄年幼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经历成为铸就彭士禄一生挚爱祖国、拳拳为民的初心之源。彭士禄曾说:“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炼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几十位‘母亲’的爱抚教会我热爱百姓,父母的无私奉献给予我报国热血,延安圣地培育我自力更生、艰苦拼搏、直率坦诚的习性。总之,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

    (二)矢志改行,投身核动力事业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成绩赴苏留学,在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废寝忘食,最终以全优的成绩在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获得了“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的荣誉。

    1956年,即将以全优成绩毕业回国的彭士禄,受到了彼时正在苏联访问的陈赓大将的接见。在大使馆,陈赓大将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优秀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毫不犹豫地说:“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从此,彭士禄便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开始孜孜不怠地学习核动力专业。为了不辜负党和国家的辛勤裁培和殷切期望,在苏联学习期间,彭士禄和其他留学生勤勉刻苦,奋勇拼搏,每天争分夺秒地汲取知识。彭士禄曾经感慨良深道:留苏期间,我们从未在晚上12点以前就寝过,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头扎进去,就像是沙漠中的行人看见了湖泊那样。当时,那种奋进不息,为祖国夺取知识制高点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三)____

    1958年归国,彭士禄投身核动力事业。1965年核潜艇项目重启,他扎根四川深山冷僻荒凉之地。面对新中国核潜艇事业一片空白的现状,他夜以继日,带领团队在无人山坳中耕耘不辍,历经一个又一个暗礁险滩,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试验设计工作。1970年,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遇险,彭士禄凭借深厚功底与对核心参数的精准把握,力排众议提出增加功率方案,成功化解危机。因在研制中屡次勇于担当、科学拍板,他赢得了“彭大胆”“彭拍板”的美誉。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成功下水,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实现了新中国核潜艇事业从无到有的突破,创造了中国核潜艇事业从1965年重新上马到1970年首航诞生的奇迹,实现了毛泽东“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宏伟誓言。奇迹的背后依靠的是什么?彭士禄曾感慨道:除了中央的决心和领导的支持外,靠的是共产主义的爱国之心、群体的智慧和合力、一股牮劲精神。

    (四)永恒心愿,生命熔铸强国梦

    长年超负荷工作严重损害了彭士禄的健康:49岁胃部切除四分之三,术后不久便马不停蹄地投身于祖国的核动力事业。晚年基本丧失胃功能,即使重病缠身,但他念念不忘的仍是祖国核动力事业。他在自述中写道:“老朽虽木讷,犹存三愿:一愿祖国核潜艇力量更强大;二愿祖国早日成核电强国;三愿祖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他将毕生热血熔铸于祖国核动力事业,“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的誓言,点燃了核潜艇与核电之光,无愧于“中国核动力事业拓荒牛”的称号。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走完96载辉煌人生。他的骨灰撒入祖国大海,澎湃不息、波澜壮阔的海浪,永恒见证了他辗转沉浮、勇担重任、赤诚报国的丹心。

    (1)、本文选取了彭士禄先生的几个片段,请你补全小标题。

    语 段

    标 题

    语段(一)

    语段(二)

    矢志改行,投身核动力事业

    语段 (三)

    语段(四)

    永恒心愿,生命熔铸强国梦

    (2)、结合上下文,赏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面对新中国核潜艇事业一片空白 , 他夜以继日,带领团队在无人山坳中耕耘不辍,历经一个又一个暗礁险滩 , 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试验设计工作。

    (3)、请结合文本分析传记的特点。

    小贴士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

    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

    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往往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

    (节选自统编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学写传记》)

  • 5. 班级准备以《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和《红星照耀中国》为依托,参加“跨越时空的‘初心对话’”为主题的短视频制作大赛,下文是小张设计的脚本,请帮忙完善。
    (1)、 开场

    画面设计

    画外音设计

    漫天风雪——泛黄的《红星照耀中国》书页——鱼雷攻击型核潜艇,镜头缓缓推进定格。

       爷爷:90年前,他们用脚步丈量信仰;60年前,他用“深潜”续写初心:“初心”能照亮百年长夜……

       少年:爷爷,初心是什么?

    三重时空呈现:

    1935年雪原(近景) : ①(任选朱德、毛泽东一情节)

    1970年船坞(中景):彭士禄抚摸核潜艇冰冷壳体,工装溅满焊花。

    2025年操场(远景):少年冲刺撞线,运动鞋扬起跑道的红屑。

       爷爷(沧桑):
       初心,是草鞋踏破冰霜时的星火,是深潜铸剑者淬炼的国盾,更是少年奔向星海的引擎。

    (2)、 中场

    关键镜头

    画外音设计

    少年指尖划过书中彭德怀的照片,雪地行军队列幻化而出:② , 缴获的降落伞背心在寒风中翻飞,每一步都在冻土中烙下“铁打的军队”之印。(任选彭德怀一情节)

    历史原声 (彭德怀台词):

    莫问前程几难,但求此心滚烫!

    书页翻动至彭士禄章节,公式稿纸飘散着核潜艇龙骨:

    特写转场:冻裂的手/黑板粉痕/键盘敲击的指节交替闪现

    ③请设计一道纪实访谈

    访谈主题:隐姓埋名的“核潜艇密码”——彭士禄谈三十年无名岁月

    记者问: 

    彭士禄答(微笑,轻敲潜艇模型):

    (3)、 尾声 

    视觉画面交替

    画外音设计

       从彭士禄的“深潜”到今天的“深蓝梦”,初心始终是照亮前路的红星,少年的运动鞋跑过操场红线,身影与飘扬的五星红旗、闪耀的红星、深海的潜艇形成一幅和谐壮丽的画面。

    ④少年:爷爷,现在我懂了,初心是

    (要求:结合彭士禄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事件归纳出共性特征,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解。)

四、穿越尘烟,解读一骑红尘(18分)

  • 6. 阅读

    (一)一骑红尘妃子笑, “有”人知是荔枝来

    材料一:故事简介

    《长安的荔枝》讲述了大唐年间,籍籍无名的长安小吏李善德被人设计,无奈中接下送荔枝的高难度差事,从岭南到长安跨越千里,在极限时间和匮乏条件下完成任务的故事。

    材料二:作家访谈

    记者:为何选择“荔枝运输”作为故事主线?

    马伯庸:社牧有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背后是庞大的物流系统和官僚运作。我想写一个“古代社畜”的故事,主角李善德就像今天的职场人,被迫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记者:书中对盛唐的描写有大量考据,您如何平衡历史与虚构?

    马伯庸:我查阅了《唐六典》《酉阳杂俎》等资料,甚至研究了唐代的驿传制度。但历史小说需要艺术加工,比如荔枝保鲜技术,史书未详载。我借助宋代《荔枝谱》等零星记载,通过合理想象重构唐代技术场景,虚构了“分枝植究法”“盐洗隔水法”等复合保鲜术。

      材料三:小说微评

    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再次证明,优秀的历史小说不必拘泥于宏大叙事。书中主角李善德——一个九品小吏为运送鲜荔枝绞尽脑汁,折射的是权力体系下个体的挣扎。这种“小人物+大历史”的写法,恰恰契合了当代读者对“职场压力”“系统困境”的共鸣。

    近年来,《长安十二时辰》《显微镜下的大明》等作品的成功,标志着读者对历史认知的需求从“帝王将相”转向“烟火人间”。马伯庸用一颗荔枝撬动盛唐的官僚机器,正是微观叙事的胜利。

    材料四:数据分析

    《长安的荔枝》票房数据表

    电影《长安的荔枝》受众群体关注点分析表

    维度

    职场白领

    历史迷

    Z世代

    银发族

    考据细节

    65%

    90%

    40%

    78%

    职场共鸣

    95%

    70%

    82%

    88%

    二刷率

    23%

    35%

    15%

    8%

    周边消费

    80%

    45%

    70%

    20%

    梗创作

    30%

    10%

    75%

    5%

    材料五:各方声音

    导演大鹏:《长安的荔枝》有《杜拉拉升职记》般的职场张力,也有《长安十二时辰》的历史质感。它像一场“古代项目管理危机”,李善德要解决时间、资金、人力、官僚层层阻挠……这和现代人职场困境异曲同工。我想用《生死时速》的紧张感拍盛唐。影片中的历史细节要兼顾戏剧性,比如“荔枝保鲜”,史书只有“以蜡封蒂”四字,我们在小说的基础上,设计了“砍枝整树法”“冰盐分层运输”等视觉奇观————考据是骨架,戏剧是血肉。

    制片人侯鸿亮:剧组复原了唐代驿道、冰窖等场景,并邀请历史顾问团队还原“荔枝保鲜”技术细节。

    影评人周黎明:当多数古装片沉迷于长安的繁华,《长安的荔枝》却将镜头对准驿站里馊掉的饭菜、官吏手上的算盘和荔枝腐烂时的霉斑。影片采用“反宏大叙事”,用近乎残酷的写实手法,颠覆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浪漫想象———那些鲜荔枝背后,是无数个“李善德”被碾碎的尊严。

    演员张若昀:“盛唐小吏的脊椎是弯的。”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大鹏不仅减重,还设计了标志性的驼背姿态,以贴近卑微的小吏形象。他观察快递分拣员长期弯腰的姿态,设计了三层体态:初期微驼(焦虑),中期佝偻(崩溃),结局反倒挺直了 (看透后皈解脱)。

    (1)、下列对于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伯庸写《长安的荔枝》,既考据了历史资料,又进行了合理的虚构。 B、影片《长安的荔枝》第二周的票房皆低于第一周,但它具有周末韧性,即周末的票房呈上升趋势。 C、影片《长安的荔枝》采用“宏大叙事”,用非常残酷的写实手法,颠覆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浪漫想象。 D、影片《长安的荔枝》受众中职场白领二剧《长安的荔枝》的比例最高,而Z世代进行梗创作的比例最高。
    (2)、影视《长安的荔枝》火爆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
    (3)、不同的媒介会对细节进行不同的处理。请从材料中概括史书、小说、电影对于“荔枝保鲜”这一细节处理的差异及其原因。
    (4)、请结合材料,谈谈《长安的荔枝》的海报(见图)有哪些亮点。(提示:可从内容和形式等角度思考。)

  • 7. 古诗联读

    【甲】荔枝叹①

    宋·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乙】惠州一绝②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注释】①绍圣二年(1095)苏轼贬惠州时作。②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

    两首古诗皆写荔枝,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五、点亮心灯,共筑成长星河(5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不相信,生活是沼泽;我不相信,生命旅途不能一路高歌;

    我不相信,成长是怯弱;我不相信,双手握不住执着的绳索。

    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    ——北岛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方,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