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六校联考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科学(1-2章)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温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和,温州人喜食鱼虾,烹饪时轻油腻轻调料,色香味俱全。人们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与色、香、味对应的感觉分别是 ( )A、视觉、嗅觉、味觉 B、听觉、嗅觉、冷觉 C、热觉、味觉、视觉 D、触觉、听觉、味觉2. 小科住进新家,当他走进新装修的房间,起初能闻到明显的甲醛气味,一段时间后气味变淡,这是因为 ( )A、嗅觉中枢停止工作 B、嗅觉中枢疲劳坏死 C、嗅觉中枢对气味产生适应 D、甲醛分子停止运动3. 2025年4月30日, “神舟19”搭载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正式踏上归途,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进入新阶段。观察图中返回舱返回过程,其重力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
A、G1 B、G2 C、G3 D、G44. 手机工具箱中有一款显示声音波形的工具。当手机接收到一个40分贝的声音时,其波形如右图所示。现在把该声音的音量调到60分贝,则波形应为 ( )
A、
B、
C、
D、
5. 一只白鹭在水中觅食 (如图所示),小科同学看到了白鹭在水中的倒影和影子同框的美丽景象,下列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甲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乙与白鹭大小不相等 D、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6. 在平直的路面上,一个人沿水平方向用 100N的力推一辆重为150N 的小车匀速向西运动,则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100N, 向东 B、100N, 向西 C、150N, 向西 D、150N, 向东7. 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情况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A、轮胎表面的花纹
B、刹车时捏紧刹车闸
C、行李箱底部装轮子
D、涂防滑粉的手
8.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科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他要研究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左右位置的关系,最好选用下列哪个物体( )
A、
B、
C、
D、
9. 夜间,当汽车车灯照在自行车的红色尾灯上时,从汽车驾驶员的角度看尾灯会显得格外明亮甚至耀眼。然而红色自行车车身虽然也能被看见,却不会产生同样耀眼的效果。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车身发生漫反射;尾灯也发生漫反射,但反射效率比较高。 B、车身主要发生漫反射;尾特殊设计使其发生镜面反射,将大部分光线反射回光源方向。 C、车身表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尾灯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 D、尾灯本身能发出红光,而车身只能反射光,所以尾灯更亮。10. 人形机器人因其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被评为“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机器人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加速奔跑时,速度越大,它的惯性也越大 B、机器人停止动力后,由于受到惯性力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 C、机器人携带重物运动时,由于惯性变大,很难立即停止运动 D、若机器人不慎摔倒,应立即停止所有关节运动,等待惯性消失11. 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
手拉开弓
B、
运动员罚点球
C、
小明压弯跳板
D、
熊猫拉弯竹子
12. 小江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器材及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先探究了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的情形,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入射角i
0°
15°
30°
45°
60°
75°
90°
折射角r
0°
9.8°
19.7°
28.3°
。
35.3'
40.6°
41.8°

然后调整玻璃砖与激光笔的位置,使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当入射角为38°时,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分析可知此时折射角γ的大小大致在 ( )
A、15°与30°之间 B、45°与60°之间 C、30°与45°之间 D、60°与75°之间13. 如图所示是一种叫“平衡鸟”的玩具,它是利用鸟嘴停在手指上的,当平衡鸟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鸟嘴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手指对鸟嘴的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C、平衡鸟对手指的压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平衡鸟所受的重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14. 应用各种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中有关科学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模型法 B、乙图:借助水波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类比法 C、丙图: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B 蜡烛代替A蜡烛的像---转换法 D、丁图: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的实验中---推理法15. 人类的科学是一个不断接力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在探索“力与运动”关系的道路上,两位科学巨匠完成了关键的交接。【伽利略的观点】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牛顿的观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观点完全不同,牛顿推翻了伽利略的结论 B、牛顿的观点源于伽利略的思想,并将其发展和完善为一个普适的定律 C、伽利略研究了天体运动,牛顿研究了地面物体 D、两者的观点都正确,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并不矛盾二、非选择题(本题有8小题,其中第18 (3),23 (3)各3分,其余每空2分,共70分.)
-
16. 在智能社区,小智为家中的“灵犀”声纹锁注册声纹。他清晰地说出密语“芝麻开门”,门锁成功记录了他声音的某一特征。有一次小智在远处车内喊出密语,门却未打开;靠近后用正常音量发声,门锁顺利开启。
(1)、门锁记录的小智的声音的某一特征是指(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这如同声音的“指纹”能够识别小智的声音,其他人喊密语也无法打开。(2)、小智远处呼喊时,由于(填“音调”或“响度”)较小,门锁没有反应。(3)、门锁的麦克风能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它相当于人耳的(填“耳廓”或“鼓膜”)。(4)、门锁的智能芯片负责处理麦克风传来的电信号,并控制门锁动作,它相当于人体的(填“听小骨”或“大脑听觉中枢”)。17. 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其原理如下: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有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膜,经过凸透镜照射下面的硅片,会使硅片上出现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电路图案。
(1)、紫外线属于(选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2)、下列关于光刻机工作过程中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A、在硅片上成的像是虚像 B、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C、硅片到透镜的距离相当于物距 D、将镂空掩膜向上移动,硅片也需向上移动,才仍能呈清晰的像18. 【项目:解密校园“滑倒事件”——场基于证据的科学调查】校园内“滑倒事件”频发,研究小组决定成立调查组,对校园地面的防滑性能展开科学调查。同学们用弹簧测力计将同一木块放在不同材质的地面上水平匀速拉动,探究影响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数据如表格所示:
组别
地面材质
压力情况
摩擦力(N)
1
抛光瓷砖
木块
1.2
2
塑胶
木块
3.5
3
人造草皮
木块
4.2
4
抛光瓷砖
木块+1个砝码
2.4
5
抛光瓷砖
木块+2个砝码
3.6
(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比较组别,是为了探究压力大小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2)、实验中,判断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摩擦力大小相等的科学原理是:当物体做运动时,受力平衡。(3)、小组对“实验过程中,若加速拉动木块,测得摩擦力大小如何变化?”的问题进行讨论,请你说说你的判断及理由。(4)、基于以上研究,请对学校易滑倒的地面提供防滑建议:.19.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金进行了一个创新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可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个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 O 点,此时红色光的位置显示的就是法线的位置。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也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光路。
入射角
反射角
15°
15°
30°
30°
45°
45°
请回答:
(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目的是。(2)、水平方向缓缓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入射绿光、入射红光和反射绿光重合时,可判断。(3)、此时入射角为0°。然后改变入射角,多次测量反射角,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光反射时,.20. 科技小组制作一个简易测力计来测量拉力大小.
【项目背景】科技小组需要精确测量拉力大小,想利用弹簧或橡皮筋的弹力来制作测力计
【项目准备】提供材料如图甲,弹簧和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受到拉力的关系如图乙;
【评价标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制定了以下评价量规 (部分):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刻度特点
刻度均匀
刻度不均匀
刻度不准确
精确度
达到0.1牛
达到0.2牛
大于0.2牛
(1)、【标定与测量】若采用图乙中b弹簧制作测力计,不挂物体时确定“0”刻度线,挂4个50克的钩码应标记“牛”刻度,再将两者之间分成10等份。则该测力计的精确度等级为.
(2)、【产品的迭代与优化】在初步测试后,小组决定制作更大量程测力计,应选用(请填写a 或者c).
21.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甲所示,一条光线以45°角斜射入平面镜,请完成平面镜反射和凸透镜折射的光路图。(2)、小南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容器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①现往池内注入密度均匀的水,水面升至图中的a位置时,请画出光的折射的光路图;
(3)、水面从a位置升至b位置的过程中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距S点的距离(选填“变大”或变小”)。22.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低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在学校的“健康用眼”科学探究活动中,小瑞同学对眼睛如何看清远近物体产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成立了研究小组展开了下列探究.(1)、项目化探究一:构建模型——人眼如何成像视觉的形成相当于一套精密的折光系统,在“模拟人眼视觉原理”的项目学习中,研究小组构建了如图甲所示的物理模型。

①从成像原理看,正常眼能看清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经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后,在上形成清晰的像。
②小组准备用图乙所示的“F”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来模拟人眼的成像过程,为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他们需要进行的首要操作是.
③实验时,若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接着将“F”光源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吗?请你做出判断并运用光学知识解释。
(2)、项目化探究二:数据分析————人眼如何变焦在成功构建人眼模型后,研究小组开始设计实验探究人眼为何既能看清远处,又能看清近处?他们查阅资料得知,人眼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是基本不变的。于是他们猜测:人眼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实现这一功能的。为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实验并记录了数据。(物体高度H=5.0cm)
实验次数
像距/ cm
焦距/ cm
物距/ cm
像的高度/cm
1
15.0
8.0
17.1
4.4
2
15.0
10.0
30.0
2.5
3
15.0
12.0
60.0
1.3
①该实验为了模拟人眼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在实验中保持相等的量是.
②结合表中的数据,研究小组总结了晶状体焦距的变化规律:.
③知识应用:摄像师用照相机依次拍摄由远及近的花朵 (如右图所示),为了使照片更清晰.在拍摄近处的花朵时,他应该把照相机的焦距(选填“调大”或“调小”).
(3)、项目化探究三:迁移应用——如何矫正视力缺陷在项目的拓展学习阶段,小组关注到视力矫正技术,目前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和OK镜 (又称角膜塑形镜)是两种常见的矫正方法.

①他们了解到,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选填“前”或“后”)方。
②如图丙所示,全飞秒近视手术的原理是在角膜内部切削出一个微型透镜,然后将这个透镜取出,这相当于使角膜中央相对于边缘变得更薄,从而形成了一个(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利用其对光线的(填“会聚”或“发散”)作用,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折射后能会聚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③OK 镜是通过夜间佩戴,暂时性改变角膜的几何形态,关于OK 镜与全飞秒近视手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K 镜的原理与全飞秒近视手术完全相同,且效果都是永久性的。
B.激光手术永久性地改变了角膜形态,而OK 镜是暂时性地改变。
C.两者塑造的角膜形态相同,都是为了增强对光线的会聚能力。
D. OK 镜和全飞秒手术都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来矫正近视。
23. 如图甲所示为小柯制作的水火箭设计图。他在可乐瓶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带有打气管的瓶塞将瓶口塞住,最后配置上火箭顶端的整流罩。他将水火箭竖立于地面,利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脱落,瓶内的水向下喷出,对水火箭产生向上的推力,水火箭竖直向上飞起。
(1)、水火箭向下喷水却向上升空说明了。(2)、水火箭在t2时刻若一切外力都消失,将(填保持静止、向上运动或者向下运动).(3)、科学小组在制作水火箭时发现,飞行高度并不稳定。他们推测这与瓶内水量有关,于是决定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找到能让水火箭飞得最高的“最佳水量”.水火箭的编号
A
B
C
D
E
研究变量(mL)
100
200
300
400
500
平均飞行高度(m)
10
15
20
18
12
【研究实施】
①小组选取了五个相同型号的水火箭,编号为 A 至 E.他们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即在表格中的研究变量是 , 而水火箭本身、打气次数、发射角度等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他们测量了不同水量下水火箭的飞行高度,记录如表:
(4)、【数据分析】
②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水火箭的飞行高度并不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一直升高。当水量超过300mL后,飞行高度反而开始下降。请从“力与运动”的角度,思考水量增加是如何影响水火箭的受力情况的变化,从而解释为什么水量过大反而飞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