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武强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课内知识(本题共5小题,18分)
-
1. 下列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携(xié)带 峥嵘(zhēng) 挥斥方遒(qiú) B、上阕(juè)阻遏(è) 百舸(gě)争流 C、惆怅(chàng)寥廓(guò) 慷慨(kǎi)激昂 D、百侣(lǔ)橘(jú)子洲 沁(qìng)园春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表程度,极) B、峥嵘岁月稠(高峻)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 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表鄙视)3. 下列各项对诗歌《红烛》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B、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 C、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 D、这首诗有明了的现实主义色彩。作者重个人情绪的宣泄,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4. 下面对小说《百合花》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B、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文中的“百合花被”是全文的情节线索。 C、小说的开头写部队决定晚上总攻,结尾写小通讯员赶回团部准备参加战斗,较详细地以某战斗连为焦点记叙了军队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不紊的备战全过程。 D、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见解诠释了战争、人性,虽然是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但作者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作为背景,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激烈场面。从人物的选择上,所选的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与通常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5. 《归园田居》诗歌从题材上看属于田园诗,请分析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2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
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
“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注]”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
“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
“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
“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大家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这像制好了结婚前的陪送。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
“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1949年12月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文本二:
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忍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犁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与“善”的化身。
作为晚辈,我受到过孙犁先生的恩泽。1982年夏,我发表了短篇小说《哦,香雪》,并未引起太大反响。我将载有这篇小说的《青年文学》杂志寄给孙犁先生,先生回信中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哪里有你写得好!”那是1982年冬,及至1983年春,《哦,香雪》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
【注】踢倒山:旧时山区农村常穿的老式布鞋。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围绕一双袜子展开故事,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织布机子等生活片段,再现地方风俗之美,表现抗战军民鱼水之情。 B、“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既有对他穿着土气粗陋的不忍,同时也包含了对他们一家当年给予自己慷慨帮助的感激。 C、“我”到河边砸冰洗脸,遭到女孩子的训斥,一番争吵之后,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表达歉意,让“我”感动。 D、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当早饭,房子被日本鬼子烧过两三回,反映了抗战时期的人民生活的苦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的背景。(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这种笔法不仅使小说具有真实感,还能让读者更好地体会“我”的情感。 B、小说以小见大,把送袜子、做国旗等生活琐事与国家、民族情怀紧密联系起来,在细微之处中凸显时代特点。 C、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叙述故事,由阜平乡下来的一位农民代表的穿着引发回忆,回忆结束后又回到故事的起点接着叙述,结构完整。 D、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女孩妞儿是本文的主人公,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3)、铁凝说“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试结合文本一,请概括分析女孩子身上体现出的“美好的东西”。(4)、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和铁凝的《哦,香雪》,因其独特的风格,被归为“诗化小说”。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文体特征的理解。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仿佛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专心走路的黑弄得挺惊愕。黑停下来,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而孕妇早已走到它前头去了。黑直着脖子笨拙而又急忙地往前赶,却发现孕妇又落在了它的身后。平原顿时热闹起来。孕妇给自己造出来一点儿热闹,觉得太阳底下就不仅是她和黑闲散地走,还有她的叫嚷,她的肚子响亮的蠕动,还有黑的笨手笨脚。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海碗大的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住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挪这一挪,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没想过是否坐在了字上。那么,缘故还是出自胸膛下面的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那些放学的孩子。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她的孩子无疑要识很多字,她的孩子无疑要问她许多问题,她的孩子无疑也要看见这石碑的,她的孩子也会问起这碑上的字,就像从前她问她的丈夫。她不能够对孩子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她的孩子。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开始了她的劳作。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孕妇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于是她把眼睛挪开,去看远处的天空和大山,去看辽阔的平原上偶尔的一棵小树,去看奔腾在空中的云彩,去看围绕着牌楼盘旋的寒鸦。她终于收回眼光,定住了神。她再次端详碑上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在白纸上落下了第一笔。有了这第一笔,就什么都不能阻挡孕妇的书写和描画了。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代表着什么意思。虽然她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但这些字又叫她由不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呵。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她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那是她提前的准备,她要给她的孩子一个满意的回答。她的孩子必将在与俊秀的字们打交道中成长,她的孩子对她也必有许多的愿望,她也要像孩子愿望的那样,美好地成长。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地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孕妇和牛在平原上结伴而行,互相检阅着,检阅着平原、星空,检阅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树,还有嘈杂的集市,怀孕的母牛,陌生而俊秀的大字,她未来的婴儿,那婴儿的未来……
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只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倒了,村民们拿它做歇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B、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她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她写的。 C、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 D、孕妇在黑暗中小声的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贴合乡村语境,无华丽辞藻,多使用朴素的日常表达,还原乡土生活的真实质感,让读者有强烈代入感。 B、本文第二段的环境描写,具有宁静、恬淡的特点,为全文营造了温暖、祥和的氛围。 C、文中的物象“石碑”与《哦,香雪》一文中的“铅笔盒”一样,都象征着文明和知识。 D、文中“她描画着它们,……但这些字又叫她由不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呵”,反映孕妇仅因“字”的外形而盲目赞叹,体现她缺乏思考、见识浅薄。(3)、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汪曾祺认为铁凝在《孕妇和牛》中写出来的是“向往”,是“希冀”。因此,评论家将《孕妇和牛》视为《哦,香雪》在主旨上的回归。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三、诗歌鉴赏(18分)
-
8.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更老狂。
【注】上元元年(760)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一间草堂,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相对应,描写了当时的居住环境,为后文写“狂夫”的精神境界作铺垫。 B、颔联“含”“浥”两个动词精妙传神,“含”字写出风的轻柔,“浥”字体现雨的细密,生动描绘出微风细雨中的自然美景。 C、颈联“厚禄故人书断绝”直接点明诗人失去经济依靠,“恒饥稚子色凄凉”侧面反映全家的艰难处境,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 D、尾联“欲填沟壑”表明诗人濒临绝境,唯有以“疏放”“自笑”回应,体现出他因年老体弱而对现实无奈妥协,情感沉郁。(2)、写完《狂夫》六年后,杜甫又写下了《登高》,虽然两首诗都创作于战乱时候,但是意象、意境和情感均有不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范寺丞仲淹①
林 逋
林中萧寂款吾庐,亹亹②犹欣接绪馀。
去棹看当辨江树,离尊聊为摘园蔬。
马卿③才大常能赋,梅福④官卑数上书。
黼座⑤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
【注】①范寺丞仲淹:范仲淹时为大理寺丞,此时刚写成针对宋朝积贫积弱状况的策论《上执政书》,就来到西湖孤山拜访隐士林逋。②亹亹(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③马卿: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④梅福:西汉人,成帝、哀帝时曾屡次上书言事。⑤黼(fǔ)座:帝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林中萧寂”表明林逋的隐居地远离尘俗,“亹亹犹欣”表明两人交谈得兴致勃勃。 B、颔联“去棹”“离尊”点出了送别之意,“摘园蔬”表明了食物简朴,也体现出真挚的友情。 C、颈联用了司马相如和梅福的典故,既称赞了范仲淹的文学才华,也肯定了他的思想品格。 D、诗中的“官卑”“何时”两个词,表达出林逋对范仲淹仕途不顺的深深同情,令人深感悲凉。(2)、林逋虽然是一位隐士,但他依然关注现实社会。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在诗中有哪些表现?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
10.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 , ”,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自己渴慕贤才之意。(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和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4)、杜甫《登高》中表明诗人心中郁积的凄苦之情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5)、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写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的两句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语和一般词语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它们都是造句的单位,在句子当中充当一定的成分,这是二者相同的地方。但是,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而一般的词组是词和词临时性的组合。成语不同,它的意义不是各个词的词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由各个词所融合成的一个含意丰富深刻的整体。成语的整个结构是定型凝固的,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的位置,更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这是成语和一般词语不同的地方。所以,成语的修辞作用和一般词语既有一致之处,又不完全一致。概括来说,主要有:
一是意蕴深厚。如前所说,成语是一个含意丰富深刻的整体,许多又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以及表现了人民群众实践智慧结晶的俗语,所以文化含量高,意蕴深厚。
① 。一般词组常常包含许多多音节词,尤其是双音节词;而成语则多由单音节词构成,而且很少运用表示结构关系的虚词,因而显得十分精练。由于成语言简意赅,所以新闻标题也经常引用。
三是生动具体。 ② , 往往依赖于特定语境的配合;成语不尽相同,它是由几个词组成的一个整体,带有描写性,自身能给人以生动具体的感受。
四是风趣诙谐。有的成语不仅文字精练,而且风趣诙谐。例如: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人声鼎沸”指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文中用这一成语形容孩子们在老师严厉督促下“放开喉咙”的读书声,语言幽默。
五是新鲜别致。成语当中有许多其意义不是字面的语意,而是一种比喻义。但是人们在运用时, ③ , 因而显得新鲜别致,引人入胜。
(1)、成语当中有许多其意义不是字面的语意而是比喻义的现象,下列选项不符合该特点的一项是( )A、落叶归根 B、劳燕分飞 C、哗众取宠 D、风雨同舟(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下列句子中的“一般”与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般而言吃这种药是很有效果的。 B、一般的家庭都会在春节期间团聚。 C、面对离别大家心中别有一般滋味。 D、火车飞奔一般向目的地飞驰而去。六、写作(60分)
-
1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天边的虹,转瞬即逝,却又柔美异常;青春是清晨的雾,朦胧含蓄,却又适合徜徉;青春是山涧的溪,清丽柔和,却又时常飘荡。”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正值青春年华的你,对自己的青春又有怎样的认识、想象或期待?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