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在相同的时刻,太阳光下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如果高为1.5米的人的影长为2.5米,那么影长为30米的旗杆的高是( ).A、18米 B、16米 C、20米 D、15米2. 如图,在同一时刻,身高1.6米的小丽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5米,一棵大树的影长为5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 )
A、7.8米 B、3.2米 C、2.30米 D、1.5米3. 图1是装了液体的高脚杯示意图(数据如图),用去一部分液体后如图2所示,此时液面( )
A、 B、 C、 D、4. 大约在两千四五百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1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并在《墨经》中有这样的精彩记录:“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中,若物距为10cm,像距为15cm,蜡烛火焰倒立的像的高度是8cm,则蜡烛火焰的高度是( )cm
A、 B、 C、6 D、85. 图 1 是捣谷物的"碓",图 2 是其示意图,为转动支点, 于点 与水平线 夹角 , .当点 绕点 旋转下落到 上时,点 上升( )
A、
B、 C、
D、
6. 天坛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建筑就是祈年殿.老师希望同学们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测量祈年殿的高度,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测量图形,并测出竹竿长2米,在太阳光下,它的影长为米,同一时刻,祈年殿的影长约为米.请你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祈年殿的高度约( )米.
A、20 B、15 C、28 D、387. 如图1是《九章算术》中记载的“测井深”示意图,译文指出:“如图2,今有井直径为5尺,不知其深 , 立5尺长的木于井上,从木的末端E点观察井水水岸A处,测得“入径”为4寸,问井深是多少?(其中1尺寸)”根据译文信息,则井深为( )
A、500寸 B、525寸 C、50寸 D、575寸8. 如图,一块材料的形状是锐角三角形 , 边长边上的高为 , 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上,其余两个顶点E、F分别在上,则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 )
A、 B、 C、 D、二、填空题
-
9. 如图,某小区地下车库入口栏杆短臂 , 长臂 , 当短臂端点A下降时,长臂端点B升高 m.
10. 四分仪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测量仪器.其出现可追溯到数学家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图1是描述古代测量员用四分仪测量一方井的深度,将四分仪置于方井上的边沿,通过观衡杆测望井底点、窥衡杆与四分仪的一边交于点 . 如图2,四分仪为正方形 . 方井为矩形 . 若测量员从四分仪中读得为为0.4实地测得为2,则井深为 .
11. 如图,小明同学用木棍制成的测量旗杆的高度 . 他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斜边保持与地面平行,直角边与点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米,米,斜边离地面的高度米,米,则旗杆的高度米.
12.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 “今有井径尺,不知其深,立五尺木于井上,从木末 望水岸,入径四寸.问井深几何?”意思是:如图, 井径尺,立木高尺,寸尺,则井深为尺.
13. 如图,在某小区内拐角处的一段道路上,有一儿童在C处玩耍,一辆汽车从被楼房遮挡的拐角另一侧的A处驶来( , , 与相交于点O),已知米,米,米,米,则汽车从A处前行的距离米时,才能发现C处的儿童.
三、解答题
-
14. 如图,在中,点在边上,点在边上,且 , 若 , , , 求的长.
15. 如图,路灯(P点)距地面8米,小明在距路灯的底部(O点)20米的A点时,测得此时他的影长为5米.
(1)、求小明的身高;(2)、小明沿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B点时,身影的长度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变长或变短了多少米?16. 如图,河的两岸是平行的,两岸边各有一排树,每排树相邻两棵的间距是10m,在距离岸边16m的A处看对岸,可以看到对岸的两棵树的树干恰好被这岸的两棵树的树干遮住,又知这岸的两棵树之间有一棵树,对岸的两棵树之间有四棵树,请你根据这些条件求出河宽.
17. 如图所示,某测量工作人员头顶A与标杆顶点F、电视塔顶端E在同一直线上,已知此测量人员的头顶距地面的高为1.4m,标杆的长为2.8m,且测量人员与标杆的距离为3.5m,标杆与电视塔的距离为6.5m, , , , 求电视塔的高 .
18. 为了加快城市发展,保障市民出行方便,在流经该市的河流上架起一座桥,连通南北,铺就城市繁荣之路.小明和小颖想通过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该桥AF的长.如图,该桥两侧河岸平行他们在河的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再在河岸的这一边选出点B和点C,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取点D,E,使得 DE∥BC .经测量BC=80米,DE=140米,且点E到河岸BC的距离为90米,已知AF⊥BC于点F,请你根据提供的数据,帮助他们计算桥AF的长度
19. 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的一条直角边为1.5米,面积为1.5平方米,要把它加工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桌面,小明打算按图1的方式进行加工,小华准备按图2的方式进行加工,加工损耗忽略不计,请用学过的知识说明谁的加工方案符合要求?
20. 小玲和晓静很想知道某塔的高度PQ,于是,他们带着标杆和皮尺进行测量,测量方案如下:如图所示,首先,小玲在处放置一平面镜,她从点沿QC后退,当退行到处时,恰好在镜子中看到塔顶的像,此时测得小玲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B为;然后,晓静在处竖立了一根高的标杆EF,发现地面上的点、标杆顶点和塔顶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测得FM为为 , 已知 , 点Q,C,B,F,M在一条直线上,请根据以上所测数据,计算该塔的高度PQ.
21. 为了测量一条两岸平行的河流的宽度,三个数学活动小组设计了不同的方案,他们在河南岸的点处测得河北岸的树恰好在的正北方向,测量方案如下表:课题
测量河流宽度
工具
测量角度的仪器,标杆,皮尺等
小组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测量方案
观测者从点向东走到点,此时测得点恰好在东南方向上.
观测者从点出发,沿着南偏西的方向走到点 , 此时恰好测得 .
观测者从点向东走到点,在点插上一面标杆,继续向东走一定的路程到达点后,一直向南走到点 , 使得树、标杆、人在同一直线上.
测量示意图


(1)、第一小组认为要知道河宽 , 只需要知道线段______的长度.(2)、第二小组测得米,则______米.(3)、第三小组认为只要测得就能得到河宽 , 你认为第三小组的方案可行吗?如果可行,请给出证明;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22. 综合与实践:某数学兴趣小组测量一座塔的高度 , 有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如图1,在距离塔底B点远的D处竖立一根高的标杆 , 小明在F处蹲下,他的眼睛所在位置E、标杆的顶端C和塔顶点A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已知小明的眼睛到地面的距离 , , , , , 点B,D,F,M在同一直线上.
方案二:如图2,小华拿着一把长为的直尺站在离塔距离的地方(即点E到的距离为).他把手臂向前伸,尺子竖直, , 尺子两端恰好遮住塔(即A,C,E在一条直线上,B,D,E在一条直线上),已知点E到直尺的距离为 .
请你结合上述两个方案,选择其中的一个方案求塔的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