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自治州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含义也很复杂。“道”的一个基本含义是“规律”“事理”。作为“规律”“事理”的“道”与技艺的关系首先是“技合于道”。“技合于道”就是“技术的应用要合于自然物性、人类生存之道”,“就是使人为规定的程序合于自然的程序的过程”。任何技术活动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任何器物制作要符合自然规律。《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第一本技术汇编名著,总结了器物制作要符合自然规律的许多例子,如弓的制作:“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潺。冬析干则易,春液角则合,夏治筋则不烦,秋合三材则合。寒莫体则张不流,冰析灂则审环……”。《庄子·养生主》中描绘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高超技艺,庖丁的高超技艺不仅是熟能生巧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知晓“解牛”的规律,了解对象的内在结构与特征。

    优秀的工匠往往不会满足于“技合于道”,而是更进一步通过“技”实现对“道”的领悟,即“由技进道”。技术活动合乎操作者、工具、对象的自然本性,也就达到了“道”的境界,正如王夫之所指出的,“尽器,则道在其中矣”。“由技进道”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道”的体悟与把握;二是在审美的意义上,“技”与“道”是相通的。这就是说,“由技进道”不仅关乎技艺主体对规律把握的深度,而且关乎技艺主体的心灵境界。

    达到“道”的境界的工匠在劳作时常常会处于一种“忘我”的状态,表现为人与物的和谐通达,包括人与工具、人与产品、人与自然、身与心的和谐通达,从而实现“道技合一”。“‘道技合一’是一种身心不受束缚,超脱世俗牵绊,沉浸于自我追求和自我创造的理想境界。”庖丁解牛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骕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主体、工具、对象浑然一体,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身与心的对立已然消除,这是一种忘适之适、天人合一的状态,也是一种艺术的境界。

    (摘编自梅其君、韩赫明《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基本内涵、文化特征与本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企业需要工匠精神,要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追求产品的高精尖、炫彩酷,产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用户的认可。 B、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就是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这导致了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 C、我国古代第一本技术汇编名著《考工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弓的制作”技艺,体现了器物制作要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D、庖丁解牛之所以如此顺利,不只是庖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知晓“解牛”的规律,了解牛的内在结构与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职业不分贵贱,但是每个人的工匠精神存在差别,同一职业中的劳动者是不平等的。 B、不是每一个人都一定能成为技艺精湛的工匠,但是我们每个人必定都可以追求工匠精神。 C、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只靠蛮干,任何技术活动、任何器物制作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D、“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说明庖丁解牛已经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3)、下列表述无法体现“道技合一”境界的一项是(   )
    A、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长期连续工作,经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三次晕倒在卫星发射现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技术突破并生产出中国自己的星载铷原子钟。 B、1930年到1932年,闻一多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个又一个大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C、彩民钱先生用家人的生日和幸运数字作为号码坚持长期买彩票,已经抱守了二十年了,几乎每期都会买上一张,终于在春节前夕的某一期中得了1注一等奖和4注二等奖。 D、黄岳渊本是宣统元年一名朝廷命官,年将三十时辞官隐退,购买田地十余亩从事园艺,废寝忘食,甘为花木之保姆;其花园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最终著成园艺百科全书《花经》。
    (4)、 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
    (5)、“技”与“道”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连长

    朱定

    “第三连关连长是个优秀的战士,”团政委对我说,“也是个优秀的党员!就是文化程度低一点, 这一次你去当文书,要好好学学他的榜样,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同时在文化方面要帮他克服困难。”

    第二天我就来到连部,三连刚解放杭州回来,暂时驻在公路旁的一个庙里待命。我找到一个通讯员,他把我带到最后一间房里。这房间,大概是用来堆破东西的,到处歪歪斜斜地放着一些破破烂烂的桌子凳子经台等。在这些破东西中间,硬挤出一丈多地方,地上铺了点稻草当床,把一个三只腿的破桌子用木条支起来放在前面,就当办公桌;桌上放着一只电话机,铺着一张地图。这大概就是连长办公室了。“连长在看病号,我去叫他。”通讯员说。

    等了差不多一小时,才听见院子里有人声,接着通讯员就和一个三十多岁,中等身材,很瘦的人进来。我第一眼注意的是他两条浓眉毛和眼边的一长条伤疤,我知道这就是关连长,赶紧站起来。他已经抢步过来,双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讲一口陕西音很重的官方话:

    “朱同志,你来了!”

    “王同志,”他又回头向通讯员说,“快去搞点稻草来!”说着就蹲下去解我的行李卷。

    “不、不,我自己来。”我不好意思地挡住他。

    “嗳嗳,不要客气,都是革命同志么!”他和气地笑着,颊上的肌肉把那条伤疤直挤到耳后去。

    我们合作解开了行李卷,里面带了几本书。他翻了翻那本厚厚的《联共党史》,羡慕地向我笑笑:“以后得多多帮我认字呀!”

    通讯员扛进两大捆稻草,他们两个就帮着我铺在地上,关连长拍拍那垫得厚厚的床说:

    “就睡在我的旁边,朱同志,咱们今晚好好谈谈。”

    那晚上我们真的谈开了。

    “我入党入得迟了!”他叹息着说,“吃亏就吃在文化程度不高,道理都是人家给讲的,自己如果能捧本书本子来念,”他羡慕地望了望垫在我头底下的书,“脑筋也就不会这样糊涂,以后得好好地帮我多认字啊!”他又重复一遍。

    我答应了他。

    连指导员姓马,年纪很轻,一见面也像亲兄弟一样。那时候第三连一休息就搞“识字运动”,我和他计划把许多有用的字写在方块纸上,再贴在这些东西上。给关连长,我设计了一个“认字串”:把几个方块字用纸条连起来,叠起来是一个总方块,拉开来就成了一个句子。第一句是“我是关连长”。他一天就把它念熟了。后来就写较长些的句子给他,他用心地念着,每天总能至少识五个字,乐得他嘴也合不拢,一天到晚就问我要串串。

    晚上我们同睡在一间房里,大家无所不谈。谈到家庭,老关就把他的伤疤一直笑到耳朵后去,谨慎小心地从贴肉袋里摸出一个纸包,一层一层地剥开,最后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他的老婆,两手拉着两个孩子,后面歪歪斜斜地写着“爸爸收”。

    “我的婆姨跟两个娃儿,”老关说,一面斜着头看着这照片,一面孔爸爸的神气说,“前年寄来的。”

    他把照片上的儿子看了又看。我们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充满了希望幸福。

    不久,部队奉令向上海开拔。沿路很平静,反动派的抵抗非常薄弱,但老关却发了一次脾气。

    “你们闭着眼乱闯,人家的菜畦子是一锄一锄开出来的,费了好多劲才长了这么几畦,你们可把他们一下子就踩垮了!你自己种的菜是不是这样踩呢?没有办法也得从缝里过去啊!就闭着眼乱闯?!这样不爱惜人民的劳动,还能算得人民的军队?!”他讲话的声音很高,脸涨得通红,伤疤发紫。

    晚上有四个弟兄跑来向老关坦白认错。老关这时又笑得合不拢嘴,把自己的一包烟都分光了。

    到了上海近郊,第二天天没亮就接着命令:向右翼移动去接替二连,开始向敌人攻击。老关这时更加沉静了,分配了各排的具体任务,自己带领第一排先走。这时离敌人的阵地很近了,天空中满是炮弹呼呼的声音。我们阵地前有一所红洋房,那是敌人的据点。

    “用迫击炮先把这些机枪阵地打垮!”指导员提高喉咙来压服不断的枪声;老关却把脸绷得像石板:“不要打!”脸上的紫疤像要裂开似的,默默地把望远镜递给了马指导员。老马看着看着就破口大骂起来,骂着又把望远镜递给了我,我校正了一看,就呆了。这洋房是两层,后墙上望过去,刚看见后面一间的玻璃窗,从窗中望过去,挤满了很多孩子,有几个小的正把脸贴在玻璃窗上,把鼻子压扁了,天真地向我们这边看着。

    “我们炸倒了一段墙,”三排长报告说,“敌人的机枪就在楼底下,正对那个缺口。中间又有一段刈平的草地,啥子东西也没有,进了墙也不济事,怎么办呢?”

    老关向三排长说,“集中火力射击那个缺口,把敌人的火力引过来,我从后面搞他的屁股!”

    过了十来分钟,机枪得得地响起来,直扫在红砖上,把那些红砖都打得一片片飞开来,我紧张地望着那些一起一伏的人影,向围墙逼近过去。

    突然,对方的枪声也响起来。接着一阵爆炸声,敌人的一架机枪喑哑了。

    “炸得好!”通讯员抓住望远镜高兴地大叫起来,“炸他个精光!连长炸的,连长爬在前头。”

    就在这时,几声可怕的爆炸声又传过来。在墙外逼近的人影中升起了几股灰沙。

    “连长!”通讯员突然惊吓地叫起来,抛掉了望远镜,捞起马枪,就疯狂地冲了出去。一阵寒冷通过了我的全身,跳起来跟了上去。这时前面的弟兄都站起来,大喊着冲了上去,第二排已爬到墙上,冲锋枪嘶叫起来。

    “完了!”通讯员的声音深得像山谷里的回声。

    “老关炸死了!……”我茫然地望着老关伏卧的身体,好像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同志们!连长光荣牺牲了!”老马停了一停来控制他的感情,“为别人,为下一代牺牲了自己……”

    老马和我走上楼去,推开了中间那个房间的门,满房子挤满了小孩子,惊惶地向我们呆呆地看了一分钟,最后坐在角落里的女教师先叫起来:

    “解放军!解放军来了!”

    那些小孩子,一瞬间都拥过来,牵住我们的手,天真地叫着,笑着,跳着,老马无限亲热地俯身抱起了一个有着大眼睛的孩子,紧紧地偎住他那苹果似的面庞,两行眼泪流了下来……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插叙了关连长看妻儿合照的情节,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为下文做铺垫。 B、小说运用“歪歪斜斜”等词语,表现关连长办公环境的破旧不堪、简易清贫。 C、普通的方块纸和“认字串”表现了“我”对工作的认真投入与对承诺的重视。 D、长条伤疤是关连长鲜明的标记,它的变化彰显了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憎情仇。
    (2)、关于文中三连跟敌人交锋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指导员提议用迫击炮攻打敌方阵地,而关连长细心观察到红洋房二楼有孩子的存在,这也给三连攻下敌人阵地带来了新的挑战。 B、关连长冷静地安排任务,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用机关枪吸引火力,自己带队从后突击,顺利炸掉敌方机枪,可见连队配合默契。 C、当通讯员发现关连长可能出事了,他的一声惊叫引得几乎所有人往前冲锋,表达出弟兄们对连长的爱戴之情,使小说主题更多元。 D、交锋后,“我”与老马成功救下孩子跟老师,“叫着,笑着,跳着”传递出孩子们被救后的欣喜,但其实这快乐中也隐含着悲伤。
    (3)、本文的关连长形象真实可亲,充满血肉,摆脱了平面化、脸谱化的倾向。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关连长》讲述的是解放军战士的故事,试从叙述视角与语言风格两个角度简析故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1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 , 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糸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 , 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B、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C、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D、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限,文中指屏障、险阻;与“严限追比”“越长城之限”中的“限”均不相同。 B、文章,文中指国家的法令、礼乐制度;今通称独立成篇、有组织的文字为文章。 C、溢,通“镒”,与“锱”“铢”“寻”等均为古代重量单位,只是所指重量不等。 D、《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全书计三十三卷,十二国“策”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不仅面见,而且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最终失意而归,潜心研读,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好学的精神值得赞扬。 B、苏秦远赴秦国游说秦王连横而受挫,最主要的原因是苏秦此时还没有掌握《太公阴符》,使秦王觉得他只会夸夸其谈。 C、苏秦精研《太公阴符》一整年,得其精要,这大大增强了他游说诸侯的信心;他成功游说赵王而为赵相,合纵而抗秦。 D、苏秦游说秦王高谈阔论,颇显辩士口若悬河之才;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纵横家形象跃然纸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②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5)、本文评说苏秦“约从散横”的效果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 , 不惯起来听。

    【注】①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的样子。②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③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叠句,不但从音韵上起到连绵悠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氛围。 B、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将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2)、 有人评论:“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笔,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诗句“”运用多个动词写出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手法,从正面体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从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回忆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文章的诗句是:“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行当曾是众多手艺人的生计所系、谋生之道,也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服务。物质匮乏年代的货郎担、卖布头,社会转型期的看相算命、江湖跌打师,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甚至难免   ①   

    老行当,扎根生活,一招一式,总能给人以启迪。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记载了经过两个打箱人6~8小时约3万多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 , 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无论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哲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蕴含在老行当中的工匠精神、生活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职业因时而变。随着电影的普及,拉洋片的趋于绝迹;随着网络资源愈发   ②    , 播放露天电影的放映员越来越少:这正是新陈代谢的规律。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些手艺人索性将“摊位”从街头巷尾搬到线上云端,提供定制化服务。互联网为老行当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   ③    , 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

    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香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字。

    近来,一些“吃播”通过展示惊人的食量从而引发围观,以博取很高的点击量,不少“吃播”为此不惜采取造假手段,不仅是对受众的欺骗,也带来了大量食物的浪费,甚至有主播互相攀比食量,为此付出了身体健康受损乃至生命的代价,给个人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当然,对于“吃播”不能一概而论,还是有不少精心制作、强调口味、营养、卫生等各方面均衡的优质“吃播”作品,让受众感受到中华饮食的博大精深。那么,各地视频直播平台所需要做的,就是肩负起应有的平台责任,做好价值引导,推动“吃播”的优胜劣汰。如此方能让“吃播”成为中华优良饮食文化传统宣传载体。

四、作文(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让人生在建功立业中绽放光彩;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让人生在纯朴的田园生活中回归本真;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让人生在自由与抗争中表现出别样的光彩……这些都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选择。

    作为高一学生的你,对此有何思考和感悟呢?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为我校文学社组织的以“人生的选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