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精编)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判断题

  • 1. 孟斐斯和哈拉帕是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遗址。
  • 2. 在古代印度,国王和武士在同一个等级,都属于刹帝利。
  • 3. 0到 9 的计数法、60 进制与《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分别代表了古代印度在数学和文学方面的成就。

二、选择题

  • 4.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下列对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哈拉帕文明和雅利安文明一脉相承 ②摩亨佐·达罗是孔雀王朝的首都

    ③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④因多次受到外族侵扰而逐渐衰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婆罗门神话:诸神分割了“原人”的身体,用他身体的部位创造出了四个不同的种姓,他的口变为婆罗门,手变成了刹帝利,腿变成了吠舍,脚变成了首陀罗(如右图)。回答问题。
    (1)、古代印度,一位50岁的国王看到了一个10岁的孩子,却要像儿子对待父亲那样毕恭毕敬地向这个孩子行礼。这个孩子属于图中的(   )
    A、 B、 C、 D、
    (2)、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位男子: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这位男子(   )
    A、处于印度社会的最底层 B、其子可以加入武士集团 C、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吠舍 D、可以娶刹帝利女子为妻
  • 6.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公元前 3 世纪,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宣布佛教为国教。以上材料说明了(   )
    A、佛教教义的矛盾 B、宗教具有政治的属性 C、佛教外传的过程 D、宗教只属于底层民众
  • 7. 某同学在学习笔记上画了一幅示意图(如图)。该示意图描述的是…(   )

    A、佛教传播的路线 B、种姓制度的传播路线 C、亚非文明交流的路线 D、孔雀王朝疆域扩张的路线

三、综合题

  • 8. 某校九年级(3)班的同学们研究了玄奘西行的相关史料,开展了玄奘西行见闻的情景剧表演,请你一起参与。

    第一幕:西行途中见闻

    第二幕:求学那烂陀寺

    史料一:“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舍,商贾也……四曰首陀罗,农人也……自余杂姓,实繁种族,各随类聚。”

    ————摘编自《大唐西域记》

    史料二:贞观三年(629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抵达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在那里接受了“众生平等”“忍耐服从”等教义,并带回了很多经书。

    ————摘编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1)、根据史料一确定第一幕中应出现的角色。这体现了当时天竺实行的哪一制度?
    (2)、第二幕中玄奘能否聆听乔达摩·悉达多讲经?为什么?
    (3)、联系第一幕描述的制度,说说第二幕描述的宗教能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