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古城乡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4分)学校举办“笃学静思·青春向党”校园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
1. 【治学有道】下面是某位同学给校广播站的投稿,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清代的经学家戴震有言:“学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这句箴言放在现代更显宝贵。现代社会的每个人每天都会接受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里有很多虚假的、偏激的、片面的内容。如何从这些庞杂的信息中jí取能够rú养我们精神世界的养分,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就得学会“识断”,否则任何理想终成可望不可即的梦幻泡影。
(1)、请写出稿件中加点字的读音。箴言 可望不可即
(2)、请写出稿件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jí 取 rú 养
2. 【诗词寻趣】小文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请把下面空缺处的诗文原句补写在横线上。《沁园春·雪》中毛泽东用“ , ”两句词赋予静态的景物以动感,为苍凉壮阔的景象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同样是写雪景,张岱则以“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描画出了大雪后西湖冰天雪地,既浑然一体又层次隐约的画面;不同于毛泽东和张岱所写的雪景,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所写的“?”则充满被贬后的悲慨。运用典故是古代诗词常见的表现方法。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 , ”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的“ , 怜君何事到天涯”在怜惜贾谊命运的同时,也哀叹了自己两遭贬谪的命运。
3. 【强国之路】下面是你们小组在爱国教育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请解决其中的问题。①从____到____,80年来,一个又一个事实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汇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之力,我们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夺取新的更大胜利、制造新的更大辉煌!
(1)、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入第①句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A.复兴征程 B.烽火岁月(2)、请你再写一句和第②句类型相同的复句。(3)、第③句画线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 【经典共读】班级开展《艾青诗选》阅读活动,小文借助这本书的序言,大致梳理了艾青不同创作阶段的特点。请你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创作阶段
代表诗作
主要意象
情感
30年代
成名期
①
大堰河
怀念与感激
第二次高峰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②
悲悯与忧伤
70年代
新的创作井喷期
《光的赞歌》
光
③
二、综合阅读·提升思维品质(46分)
-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自省自警,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时时“向内看”,把“探照灯”对准自己,经常拿“显微镜”检视自身,能发现问题和短板,有利于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总想着“别人看不到就没关系”,把“影响不大”当借口,在小毛病上放任自流,便容易在作风上出大问题。心惊胆战的“首次破例”、装腔作势的“下不为例”、肆无忌惮的“形成惯例”,最终可能演变成警示教育的“典型案例”。
(摘编自《“探照灯”对准自己》,2025.9.24《人民日报》)
【材料二】“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翻开《象山语录》,来自800年前的“剥落”之说,仍予今人以启迪。所谓“剥落”,置于当代语境中,便是自省。
鲁迅在《写在〈坟〉后面》一文中写道:“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无情面”已经非常之难了,还要加一个“更”字,这个“更”字一加,分量就大不一样。可贵之处,便在于敢于刀刃向内的勇气。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是难堪的。”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解剖”别人比较容易,而“解剖”自己就不那么容易做到。有些人对待别人的缺点错误“铁面无私”,但对自己身上的缺点错误却总是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种“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做派,说到底,就是怕“痛”,没有勇气“解剖我自己”,所以找出千万理由。
“解剖自己”光有勇气还不够,还需学会方法,既不能乱来一气,也不可敷衍了事。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不断科学、辩证地“解剖自己”,剔除心田里的“稗谷”,对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善莫大焉。
(摘编自《自省:剔除心灵的“稗谷”》,2025.9.23《新华日报》)
【材料三】孔子将自省意识贯穿于自我评价的始终,力图为学生和世人树立典范。
孔子的自省意识主要体现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和自己建构的一套治理国家、完善社会的“仁道”思想体系,在当时的“霸道”时代很难为当政者所用。即便如此,孔子在感叹“莫我知也夫”的同时,还是以“不怨天,不尤人”而“君子求诸己”的心态,尽量从自己身上寻找不被任用的原因。他先后省察出自己的六点不足:一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认为自己可能对时局理解不够。二是以“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条君子标准自我对照,认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自己君子人格修养不足。三是“患其不能也”,“病无能焉”,反思自己可能任职本领不够。四是“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承认自己书本知识和道理掌握得好,但社会实践经验欠缺。五是惭愧对底层民生了解太少,并为面对农夫关于民生问题的提问自己竟“空空如也”而深表自责。六是对文化知识学习与传授,有时也扪心自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认为自己这方面做得未必足够好。
(摘编自《自省与自信:〈论语〉所记孔子的自我评价》,2025.10.11《光明日报》)
【材料四】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周处射虎杀蛟三日不见,乡人以为周处死了互相庆贺,周处回来后听到乡邻相庆,才知被乡邻憎恶,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摘编自《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2024.10.22“民生周刊”)
(1)、践行自省,要做到哪些方面?请结合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2)、议论要言之有据,综合运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更能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请以【材料四】第一段为例,具体分析。(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自省自警只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对人格修养影响并不大,可以放任一些小毛病。 B、自我反省做起来很难,就连鲁迅也更善于“解剖别人”,而没有勇气“解剖自己”。 C、孔子自省意识很强,但其建构的“仁道”思想体系仍不为当政者所用,可见自省无用。 D、自省不仅有助于个人立身处世,也能促进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形成,提升社会文明。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食茶
陈崇正
①23岁那年,我离开潮州外出谋生,只有过年才回家几天。回家却像度假,拉杆箱进家门、出家门,一年就过去了。只有在老家,离别变得如此具体,不是隔空无声地挥手,而是拉杆箱轮子碾地而过的声音。
②父母在慢慢变老,他们热爱家乡,却被动跟随我们兄弟姐妹迁徙。春节假期结束,他们会以元宵祭祖的理由,多停留一个星期。这时他们无比珍惜与这片土地相处的时间,然后在离开之前,浇花打扫,把房子还原。
③我们明白迁徙的代价,很多东西就如同断线的风筝再也回不来了。直到某个早晨,我在广州的高楼上醒来。窗外暖阳初升,我坐在沙发上开始烧水泡茶,一个人慢悠悠喝了起来。三杯过后,精神大好。放下茶杯的刹那,我心中大惊,一个熟悉的身影浮现在脑海——晨起早餐之前,喝一杯工夫茶,这个习惯理当是白毛公的,何时悄然转移到我身上来的?
④白毛公是我外公。满头白发是他的独特标识,于是被我们喊作白毛公。12岁之前,我跟着这个古板的老人生活,他给我取名,对我严格管教。他写字板板正正,衣服也板板正正。他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摆弄工夫茶具,慢悠悠冲茶。茶盘很小,茶杯也不大,每杯一口刚刚好。他端起茶杯,放在鼻子下面,停住闻一闻香气,然后才开始喝茶。
⑤人到中年,属于我的潮汕基因才重新觉醒,我开始在清晨冲茶。在潮汕方言里,喝茶要说食茶,茶叶被称作茶米。在这里,茶不是饮料,而是一种食物,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必须是工夫茶。若用大茶杯,直接开水泡茶叶,是会被大家看不起的。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多有工夫茶具。
⑥在我的记忆中,就连乞丐也有工夫茶具。小时候每次跟着白毛公去买菜,都要经过一段比较平缓的台阶。在台阶拐角处,有一个乞丐不分寒暑窝在那里。白毛公路过时,有时会给他一点零钱,有时会给一点食物。于是乞丐远远见到白毛公,便热情打招呼。乞丐有一套工夫茶具,缺角破损不说,也不干净,全是茶垢。他还有一只炭炉,水烧开后溅落在炉子上,嗤嗤作响。乞丐用他被寒风冻裂的手开始泡茶,招呼白毛公喝茶。我拽了几次白毛公的手,暗示他别喝。但白毛公还是伸手去端起茶杯,喝完再小心放回去。乞丐十分感激,弯腰还礼。回家路上我抱怨白毛公不注意卫生,喝了那杯茶会拉肚子。白毛公却笑着说:“人家相敬,拉肚子也得喝,不过确实无茶味。”第二天他给乞丐带去了半包茶米。乞丐见到茶叶如获至宝,却没有弯腰行礼。多年之后,我回忆这个情景,才懂得白毛公去喝那杯茶,是比送一包茶叶更大的尊重。
⑦这些年,很多人通过视频里的英歌舞和营老爷知道潮汕,然后来到潮州古城旅游。逢年过节,潮州古城更是人山人海。许多人对潮州的印象是热热闹闹,活力无限。但其实,潮文化有动的一面,更有静的一面。热闹是潮州的表象,真正的潮州其实非常安静,这里的时间千百年凝固不动,就如茶炉水沸,看起来烟雾缭绕,待到水在杯中,一切又澄澈如镜。
⑧懂得工夫茶,才懂得潮州人的灵魂。我父亲是个农民,不识字,他的农民朋友也会到家里来。两个人静静在沙发上对坐,抽烟喝茶,半晌才喊了一声:“食。”弟弟总结过,他们整个下午唯一有效的信息交流是豆角一斤比昨天涨了两毛钱。更神奇的是,这样的情景在几天后还会重新出现,区别仅是窗外的四时变化,是蛙声一片,还是雨打芭蕉。
⑨“有闲来食茶”在这里不是一句套话,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以前我和弟弟会将父亲喝茶的情景当作笑话。弟弟说在深圳时间是按15分钟为单位划分板块的,时间就是金钱。而今弟弟已过而立之年,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其实老爸这样喝茶也挺好的。”我明白他的意思。当在办公室的格子间忙起来常常忘记喝水时,一个人总会怀疑幸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⑩在我的小说里,潮州曾被虚构成一座叫“退城”的城市。之所以叫“退城”,是因为它在时代滚滚浪涛之中坚守传统,留出余地,留出空白。潮州为什么会成为重要的文化标本,也正是因为某个后仰的姿态让人感觉到很酷很潮,是后撤的坚持让这里依然保持天人沟通的自然形态。有一次老家的朋友送我一只雅致的盖碗,我用不顺手,总觉得还是手拉壶更适合我。直到她看见我笨拙的冲茶技术以后,才对我说:“盖碗没问题,是你这个假潮州人心太急了,开水不该冲满,只倒八分,出水要慢,控制速度,不然必定烫到手。”
⑪我闻言恍然大悟,果真如此。世界教会我做事,但老家潮州一直在教会我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3月3日,有删改)
(1)、请阅读全文,梳理文章脉络,并根据提示填空。人物
与“食茶”相关的场景
“我”的情感(态度)
白毛公
晨起摆弄茶具,慢悠悠冲茶
不解
①
父亲
在家中与朋友静坐“食茶”
②
中年的“我”
清晨冲茶
觉醒
③
④
(2)、本文语言既有口语化的特点,也有文学性的特点,请你结合文章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3)、回家却像度假,拉杆箱进家门、出家门,一年就过去了。(这句话口语色彩明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这里的时间千百年凝固不动,就如茶炉水沸,看起来烟雾缭绕,待到水在杯中,一切又澄澈如镜。(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5)、本文详写白毛公食茶相关场景有何作用?(6)、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老家潮州又教会了“我”该怎样生活?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太湖,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① , 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森澒洞② , 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惟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仲山王先生③居之。先生蚤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家庭间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④ , 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选自归有光《宝界山居记》,有改动)
【注释】①孤孑(jié)卑稚:孤零矮小。②漭淼澒(hòng)洞(tóng):水势广阔浩荡,相连不断。③仲山王先生:王问,号仲山,人称“仲山先生”,江苏无锡人。④长洲陆君:长洲县的陆姓人士。
(1)、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百废具兴
文言现象法:通假字
南极潇湘
语境分析法:结合上文对洞庭一湖大观胜览的描述分析
意惟海外绝岛胜是
成语推断法:古今绝唱
自锡山过五里湖
课内迁移法:及鲁肃过寻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重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然则北通巫峡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C、得水而悦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D、家庭间日以诗画自娱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4)、【甲】【乙】同属“记”文,作者作记的缘由分别是什么?8.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本词的上阕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起伏变化,小语根据诗词内容,做了批注,请你帮他把空白处补充完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情感:①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情感:②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蕴含了什么哲理?三、审美表达·展现多彩生活(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相机或手机在旅途中的地位已经不可或缺,“出片”似乎逐渐成为衡量一次出游是否足够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有人认为,“出片式旅行”改变了旅行的意义;但也有人认为,那些承载着山川风景与人物身影的照片、视频是珍贵的记忆,对“出片”的向往给予了我们向世界出发的勇气和动力。
亲爱的同学,你如何看待“出片式旅行”?关于“出片”,你有着怎样的经历?请以“出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