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第一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16分)班级开展制作“古代山水诗文手册”活动,特邀你参加。

  • 1. 【撰写宣传语】

    宣传组编写了本次活动的宣传语,请根据拼音补全汉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均显造化之妙,游山逛水可自我wèi①勉,排贬谪之悲、迁客之愁,抒骚人之绪、青云之志。文人常赋诗写文以juān②刻山水, zhāng ③显雅士风骨。

  • 2. 【设计扉页】

    设计组打算选用“山”与“水”的小篆字卡来制作扉页,凸显古人在山水间的理想追求。请依据“水”的说文解字,仿照“山”字的解说,补全字卡。

    山:宣也。宣气,生万物,有石而高。解说:“山”字如石崖高耸之形,它崇高敦厚,乃君子大德的化身。

    水:准也。准,平也。象众水并流。

    解说:

  • 3. 【制作内页】

    诗词组要在内页制作“写景抒情诗词集锦”板块,请协助帮他补全表格。(8分)

    山川风物

    诗词佳句

    景物特点

    诗人之情

    烟波暮霭

    “树树皆秋色, ①。”(王绩《野望》)。“②?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无处归依之愁

    苍松怪柏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李白《南轩松》)

    “③ ,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峥嵘挺拔

    坚韧不拔之志

    灵鸟飞禽

    “几处早莺争暖树,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好鸟相鸣,⑤”(吴均《与朱元思书》)

    清新灵动

    长河落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夕日欲颓,⑥”(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壮美山河之思

  •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经注》详细记载了1000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D、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5个字或7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即四联。

二、阅读理解(44分)

  • 5. 名著阅读

    班级准备开展“我向革命先辈致敬”的读书会,共读《红星照耀中国》,传递时代精神。

    (1)、《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性很强的传记作品,让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作者斯诺是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的?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2)、小语即将代表班级参与主题演讲活动,致敬革命先辈。请你为小语选择一个人物,参考示例,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示例:毛泽东。他童年时曾跟父亲进行“斗争”,上学时也曾因不满国文教员的粗暴而逃学罢课,这些可以突出他的反抗精神;他退学后到省立图书馆坚持执行“自修计划”,研读群书,长见识,开眼界,这一内容可以体现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和求知欲。
    A.周恩来   B.彭德怀   C.朱德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我的南山

    普溪钓叟

    ①陶渊明的南山是庐山,王维的南山是终南山……我的南山是干山。

    ②乡下房子朝南,山在吾乡之南,照理是时时处处可以望见南山的,正所谓“开门见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山,是静默的存在,人的心灵若不能与之相契相应,便不能觉着它的有无。

    ③祖母六十六那年,姑姑捎来一块肉。好大一块肉,它雍容端方地坐在大罗碗里,还高出一截来。上面的肉皮和肥肉被精心地切成方块状,整整六十六块。这肉名义上是给祖母吃的,但很大程度上饱了她孙子孙女的口福。到最后只剩汤了,我拿筷子往汤底探寻,终于攥到极小的一块。放进嘴里一咬,才知只是块骨头,但绝不是普通的骨头,它圆融融,滑塌塌,坚硬如铁。吐到桌面上,却是一块石头。这是怎么回事呢?母亲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风俗里也包括肉碗里放块小石头,以石头代山,取“寿比南山”之意,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经了这事,我看南山时,心底里每每会生出一份温情,当然还有一份亲近南山的期盼。

    ④后来在梦里无端地出现这样的情形:港面开阔,河水清澈,菱蔓挨挨挤挤,密密的枝叶间有白色菱花绽放,星星点点。祖母把舵,我扳桨,我们一路往南山。

    ⑤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得见南山的情形。夏夜,闷热难耐,便起身走出门去,仰面躺在篱笆边的水泥洗衣板上数星星,不觉恍然入眠。醒来天已大亮,世界清凉可爱。站起身来,不意间就望见那南山,心中便涌起难以言表的大欢喜。

    ⑥从此,南山便融入我的世界,眼中有山,心中亦有山。每至雷雨过后,碧空如洗,便会欣然南望。南山静默如太初,但颜色分外凝重清晰,面目可亲。南山是三座玲珑小山的组合:东山长,西山高,中间矮又小。在我的想象里,那是两个大人护着小孩玩咧。从祖母的口里,我知道了那三座山在德清界里,东面的叫龙山,西面的叫凤山,中间的叫干山。

    ⑦上学时的春游干山,终于让我得偿所愿。春游队伍开出学校大门,前面红旗引路,浩浩荡荡,蜿蜒前行。山越来越近,两个多小时后,那一抹黛色终于变成具体可辨的乌青山石和青葱草木。然而一条大河横在了面前,让我们不能进前。于是只得就地休息,隔岸观山。

    ⑧终于眼见得载了一年级同学的水泥船就在干山溪对面了。小同学登上南岸后,船便回来渡我们过去。过了干山溪,旋即登山。大多数人选择登龙山或凤山,我不假思索上干山。干山海拔只有六七十米,比凤山低了一半。从没登过山的我,虽也很快登顶了,却已是腿酸脚软、气喘吁吁了。我坐在山石上歇力,发现山下的世界一下微缩了。河道纵横交织,村坊星罗棋布。干山溪贴山而流,蜿蜒西去。水面的船小似蚌壳,溪畔的塔细若笔杆。我极目北望,努力寻找韩家湾的所在,但终究徒劳无果。我想此刻祖母也许正抬头远望,但也定然看不见她坐在山巅的孙子。我大失所望,两只清明粽子落肚后,便歪在石头上恹恹欲睡了。不一会,哨声响起,便下山集结,渡河北归了。

    ⑨以后,亲近干山的机会就很多了。暑假跟着大人们到德清斫草,每次往南进入干山溪,然后往西、过东或上南。德清所多的是圩田,上得岸去,遍地是草,圩埂、田埂、水渠,蹲下来一路斫去,身后便留下一堆堆的草。不多时便一担一担地装进船里。

    ⑩然而,我不见南山久矣。外出读书,继而工作,终年为俗务所绊,不复有闲散从容之心。即便回家,也多半没有了悠然望南山的情致。年过半百之后,却时时忆起往事来,嘘唏不已。去年赴德清开会,回浔时特意取道干山,竟发现已然面目全非。龙山、凤山均已挖去大半,大片黄色土石裸露,令我触目惊心。应该不会再挖下去了吧,因为道旁已赫然竖树起广告宣传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⑪唉,不知何时我能重归旧居,闲望南山?

    ⑫恍惚中,又是“丛丛菱叶随波起,朵朵菱花背日开”的水面,我们的小船在水面滑行。祖母把舵,我扳桨,我们一路往南山……

    (有删改)

    (1)、阅读散文,完成思维导图。

    (2)、本文语言精妙,从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好大一块肉,它雍容端方地坐在大罗碗里,还高出一截来。

    ②水面的船小似蚌壳,溪畔的塔细若笔杆。

    (3)、联系上下文,仔细品读第⑫段,分析本文结尾的妙处。
    (4)、根据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点,分析南山于我而言的特殊意义,请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与生活体验进行探究。

    知识卡片:回忆性散文通常具有双重视角:一是过去的“我”(体验主体);二是现在的“我”(回忆主体)。

  • 7. 阅读以下三则新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标题:____

    人民网南宁9月12日电  9月 12 日,记者从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突破新闻发布会获悉,桂林市与人民网合作开发、旨在推动文旅产业智能化变革的“AI桂林”文旅大模型即将在第 22 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正式亮相。当前,桂林积极赋予千行百业“科技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人才等比较优势,主动融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加快建设“科创桂林”,打造科创广西先行试验区。

    材料二:

    桂林“魅力之城”亮相东博会:以AI 技术赋能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9月 18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魅力之城”桂林展区内,数智人“桂灵儿”正用东盟语言为观众指引路线——这个全国首个16K超写实文旅数智人,既能切换东盟十国特色服饰,还能精准推荐桂林旅游攻略。而不远处,一场更吸睛的“人机共演”正在上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恭城油茶”传承人周黎维手持茶杵,与机器人“阿宝”默契配合,前者把控火候与风味,后者精准完成捶打茶叶、添水等标准化动作,油茶的清香与科技的新鲜感交织,让展台前挤满了驻足观众。

    “老手艺遇上机器人,不是取代,而是让非遗更易被年轻人接受。”周黎维一边翻动茶锅,一边向观众解释,“机器人的动作稳定规范,能把打油茶的基础流程清晰呈现,我们传承人则负责传递技艺里的‘门道’,比如什么时候添水、火候怎么调,这种搭配能让更多人看懂油茶文化。”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工作推进中心副主任廖国新补充道,机器人“阿宝”搭载了 AR 技术,是专门为非遗展示研发的辅助设备, “这是桂林用 AI 赋能文化传承的尝试,希望通过科技打破传统非遗的传播边界。”

    (记者梁瑜琳见习记者滕艳娇)

    材料三:

    “AI 桂林”惊艳亮相,数智赋能文旅新体验。以下是相关采访记录。

    记者提问:   A____.

    媒体记者唐雨薇:我感觉这个AI 智能非常的完善,想要问她关于桂林的问题基本上都能答出来。不但答的非常详细,而且还非常口语化,生活化。如果是我们老百姓去跟这个AI交流,我们可以更快更方便的去便利我们的生活,(因为)现在AI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里了。

    记者提问: B____

    桂林市政府副秘书长、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促进局局长潘玲:今年,桂林作为中国唯一城市代表亮相东博会魅力之城,今天,我们的新成果AI桂林文旅大模型上线首发,标志着桂林文旅迈向AI 赋能新阶段,向世界展示一个更智慧的山水之城。

    (1)、【新闻·体裁】

    请根据文章,完成下面的新闻素材整理。

    角度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标题

    桂林“魅力之城”亮相东博会:以AI 技术赋能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AI 赋能桂林文旅新篇章

    事件

    “AI 桂林”文旅大模型即将

    在第 22 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正式亮相

      

    体裁

    访谈

    特点

    简明、扼要

    详细、丰富

    /

    (2)、【新闻·语言】

    请赏析文中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油茶的清香与科技的新鲜感交织,让展台前挤满了驻足观众。

    (3)、【新闻·标题】

    在“新闻阅读研讨会”上,有同学认为“新闻只是客观事实”。请任选一则材料,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其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情感,回应此观点。

    (4)、【新闻·采访】

    材料三是采访片段,请你根据两位受访者不同的身份与回答内容,补全记者在 A、B两处提出的问题。

  • 8. 古诗文阅读

    同学们搜集了几篇浙东诗文,请你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甲】

    【材料一】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材料二】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换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 列坐其次。虽无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曰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矣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节选

    【乙】

    南湖

    【唐】温庭筠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蓬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南山

    【'唐】贺朝

    湖北雨初晴,湖南山尽见。

    岩岩石帆影,如得海风便。

    仙穴茅山峰,彩云时一见。

    邀君共探此,异箓残几卷。

    【注释】①顾长康,即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②流觞曲水:殇读shāng,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③信:实在。④南湖,即绍兴鉴湖;南山,即绍兴会稽山。⑤潇湘,指湘江。

    (1)、参考方法,解释句中加点词。

    字词

    方法

    解释

    ①千岩竞秀

    参考成语法:物竞天择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课内联系法:无丝竹之乱耳

    ③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查阅字典法:①恰逢;②会议;③相会,聚会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  (限断2处)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南山》中的景物描写,均展现修辞之美 , 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句赏析。
    A.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B.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4)、追寻文化情思。 

    ①诗中寓情。温庭筠与贺朝在《南湖》《南山》中各自寄寓了怎样的情思?结合诗文内容回答。
    ②文中寓意。“会稽”有着丰厚的文化意象和情感寄托,请结合【甲】文二则材料中提到的“会稽”,谈谈古人追寻的情思有何不同。

三、 写作(40分)

  • 9. 写作

    “风土”,主要是说山川河流、草木景色、地理风貌与天气特征等自然状况;“人情”,则指各地人们的生活习俗、饮食风味以及情感方式之类。风土人情不同于那些抽象的理论注解,它们大多既实际又平凡,可以耳闻目睹。感受真实生动、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总有一处让你沉醉,总有一些日子令你难忘。

    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触动和思考?请以“让我沉醉”为题,结合写作提示,完成一篇习作。

    主题类别

    内容提示

    文体选择(选择一项)

    新闻热点

    捕捉新闻瞬间,发表新闻评论

    A.散文

    B.人物小传

    C.新闻特写、通讯

    人物小传

    叙凡人小事,发掘闪光之处

    名胜风景

    描绘山川之美,寄托情思志趣

    【要求】①自选以上一种类别和文体; ②不少于 6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 ④不得透露个人姓名、学校等真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