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30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24分。

  • 1. 1973年考古人员在浙江东部地区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人类活动遗址,其发现包括:干栏式建筑遗迹、碳化稻粒、石磨盘、炊器、渔猎工具、象牙雕刻器等。说明该遗址(     )

    ①已经采取定居的生活方式   ②居民掌握了雕刻等技术

    ③进入到国家的社会形态       ④印证我国出现了原始农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某同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部分史实通过“归类”方式进行整理,如表中①②③处应依次填写(  )


    史实

    政治

    北魏时期的①____,促进了民族交融

    经济

    魏晋时期南方地区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提升,缫丝、造纸等方面显著发展,南朝时的建康成为商业活跃大都市。体现了②____

    科技文化

    祖冲之的圆周率数值;贾思勰的③____;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

    A、商鞅变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本草纲目》
    B、孝文帝改革、江南地区的开发、《齐民要术》
    C、“贞观之治”、政权分立、《资治通鉴》
    D、王安石变法、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天工开物》
  • 3. 我国古代兴修了诸多工程。长城与大运河这两项工程的建设都(  )
    A、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C、奠定了隋唐时期的繁荣 D、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 4. 某同学在阅读元朝王祯的《农书》时看到如下描述:“造板木作印盔,雕板木为字……然后排字作行……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这段文字记录了我国一项重大发明的改进,该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 5. 如图是现藏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碑上刻有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三种文字,碑文如图所示(部分)。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部分碑文: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时永乐七年岁次己丑二月甲戌朔日谨施。

    A、明朝皇权的不断强化 B、明朝民族交融的加强
    C、明朝对外关系的成就 D、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
  • 6. 2024年7月,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9项。结合“明清北京城平面图”找出下列属于“北京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的建筑(  )
    ①永定门         ②西直门         ③故宫         ④钟鼓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某班同学要制作中国人民近代反侵略斗争主题展板,已经收集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台湾军民抗日武装斗争等内容,在这个展板中还可以使用的内容有(  )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邓世昌英勇抗敌
    ④“黄花岗起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有学者说:“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在民国初期,体现出“唤醒国家及人民”的是(  )
    ①新文化运动
    ②五四运动
    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④东北易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 如图版画体现了历史上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张,在这一主张下(  )
    A、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开展了大革命 B、召开了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
    C、抗日战争已经成为了全民族抗战 D、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争取和平建国
  • 10. 如图中展示了众多北京老字号招牌。其中“北京同仁堂、全聚德、张一元”等老字号,均在某一历史时期由私营企业转变为国营企业。这是因为(  )

    A、土地改革的顺利推进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推动工业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11. 如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情况》数据图可以用来研究(  )


    ①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
    ②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
    ③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发展
    ④市场经济推动国力增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2. 拜占庭帝国在翻译和注释欧洲古典作品过程中,保护了大量的古典希腊罗马著作并形成规范的译本体系。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A、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B、推动了西方法律体系的建设
    C、直接促进西欧各地城市发展 D、成为联系东西方经济的桥梁
  • 13. “从前,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彼此间没有任何联系。每一种活动仅引起当地人的注意。但自那以后,一切重大事件都开始联结为一个整体”。与上述“自那以后”对应的事件是(     )
    A、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B、新航路的开辟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早期殖民掠夺
  • 14. 君主立宪制是世界近代以来重要的政治体制之一。如图是有同学对某一国家政体设计的结构图示。该国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 15.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包括(  )
    ①奠基近代科学   ②人口增长迅速   ③推广大众教育   ④贫富分化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 有学者提及一位近现代历史人物时说:他的哲学观是以关爱、真理、非暴力为主;政治观以争取国家独立为主;社会观以主张民族团结,各阶层平等为主。这位历史人物是(  )
    A、玻利瓦尔 B、甘地 C、扎格鲁尔 D、卡德纳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 17. 民族文化宫正在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程。
    【探究一:大一统秩序的奠基】
    材料一

    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③半两钱(秦朝)

    ④迁陵县户籍登记:黔首(百姓)毋(无)分秦楚,皆以秦律治之。——里耶秦简J1(16)5号

     
    ⑤滇王之印(西汉)

     
    ⑥胡汉共耕图(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探究二:共享经济之利】
    材料二:宋辽澶渊之盟后,交界地区设榷场,宋朝用茶、丝换辽马匹,西夏用青盐换宋粮布,官府设置官员稽查征税,以“平等交易”互通有无。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北方移民南迁推广曲辕犁和占城稻种植技术,江南“稻麦复种”技术北传到金朝统治区,汉、女真、契丹人民共同改进农具。纺织领域,宋人改良海南黎族的“吉贝”为江南“赶弹工艺”:元初黄道婆结合黎族、汉族的技术革新棉纺工艺,推动棉花种植向北方扩展,引发全国棉纺织工艺革新。

    【探究三: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
    材料三: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掌吐蕃军民之政,置十三万户,设驿站通中原。

    ——《元史•释老传》

    明廷设乌思藏都司,敕封噶举派大宝法王,茶马互市“汉藏共市,民不知兵”。

    ——《明史•西域传》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共治,金瓶掣签以定活佛转世,满蒙联姻固边疆,汉军屯藏促农垦。
    ——《清高宗实录》

    (1)、 材料一中属于实物史料的两则是 , 属于文献史料的两则是。(填序号)请选择其中任意一则,结合所学,围绕“秦汉时期奠基大一统的秩序”这一主题进行介绍。(要求:史论结合)
    (2)、 依据材料二,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共享经济之利”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3)、 依据材料三,说出元明清时期边疆治理的共同点。  将表格中①②③补充完整。

    朝代

    治理机构/官职

    典型措施

    民族交融表现

    ① 

    设置驿站

    广设驿站,促进各民族商贸交流

    乌思藏都司

    敕封法王

    ② 

    ③ 

    册封达赖与班禅金瓶掣签

    满蒙联姻,巩固边疆;汉军屯藏,促农垦

  • 18. 【中国现代化探索】
    (1)、材料一:某同学阅读近代专著,摘抄如下内容

    章节名称

    相关探索

    历史事件

    近代化一小步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19世纪60年代筹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后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① ____

    变与不变的哲学

    “变”与“新”相连。公车上书一强学会—康有为历次上皇帝书一保国会等。

    ② ____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③ ____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序号,写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从进步性及局限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2)、材料二

    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的组织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壮大,原因就在于湘赣边界的共产党的政策是正确的……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在四围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割据,利用山险是必要的。
    ——毛泽东

    接到敌情后,党组织群众削竹钉、用竹钉阵让敌人无法通过,壮年到儿童都行动起来在通向哨口的山路上连夜修筑了滚木擂石、壕沟、射击掩体等五重防线。
    ——黄洋界保卫战后通讯稿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井冈山道路取得成功的原因。
    (3)、 材料三

    时期

    1949-1978

    1978-2012

    2012至今

    探索成就

    1953年起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重点布局钢铁、机械、能源等基础产业,逐步建立起自主的工业体系,打破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2012年通过建档立卡识别9899万贫困人口。2020年,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2588元,较2013年增长2.8倍。

    史事

    将下列史事填入相应位置。(填序号)
    ①打赢脱贫攻坚战   ②改革开放的启动与探索   ③第一个五年计划

    (4)、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 19. 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材料一:

     
    《它究竟能跑多快?》
    作者:W.Thomphausen
    时期:19世纪初

    工业革命时期,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人们对新生事物的价值和作用经历了一个认识的过程。
    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正式营运通车。开业典礼当天,人们欢呼雀跃,也有人对这个庞然大物投去怀疑的目光。漫画中,头戴礼帽、斜侧身体的人面带嘲弄地问另外两个人:“你们能告诉我,那个吐白烟的机器,所谓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靠什么行走的吗?”两人答道:“我们也不知道,车里头也许藏着一匹匹马。”
    但事实是,铁路运输的优越性很快显现。至1835年,英国议会批准修筑54条铁路,两年后又批准了44条。到19世纪中叶,铁路已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材料二:

    《活力少年》
    作者:Davidlow
    日期:1941年12月29日

    1941年12月,美英两国首脑及军方高级将领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双方就成立大联盟,通力合作达成一致。很快这一提议得到多国认可,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对抗法西斯国家,绝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漫画发表于宣言签字前夕。画中,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庆祝一个1942年即将诞生的被称为“联合”(unity)的新生儿。墙上挂着斯大林等领导人的画像,画像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出漫画题目中的“它”的名称。分析当时人们对“它”态度的不同及原因。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出本幅漫画的创作背景。并分析该新生儿诞生的作用。
    (3)、 借助AI创作一幅漫画。从二战后的如下主题中,“世界格局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任选一个,进行前期信息输入,内容包含漫画名称及内涵要素(如时间、人物或事件、创作意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