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民族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3分)
-
1. 请修改、完善同学提供的“艾青诗歌研读活动”开场语中的文字。
一位作家这样评价艾青: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A)是在(fēng huǒ)连天的战乱岁月,(B)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取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
同学们,这样一个(zīzībùjuàn)的人,写出了怎样的诗呢?《艾青诗选》中,有对苦难的悲悯,有对光明的向往,有对生命的思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艾青的诗歌世界,去聆听他的诗歌,去领悟艺术的魅力,去汲取营养吧。
(1)、为了朗读流畅,请给加点的字注拼音。①聆听
②汲取
(2)、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词语①fēng huǒ
②zīzībù juàn
(3)、根据语意,请在A、B处填入一组关联词语。AB
2. 下面文字中划横线局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众多高校学子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他们当中,有人积极开展智力扶贫,为孩子们架起知识。有人将人才培训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致力于为当地打造一支优质人才队伍。他们用实际行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淬炼青春、茁壮成长。
修改意见:
3. 学校利用校园角落设置了一些课间活动区域,向同学们征集区域命名。请你参考示例,根据项目拟写区域名称。项目
区域名称
花样跳绳、跳格子等跳跃项目
示例:“跳”出快乐
拔河、同心击鼓等团体项目
①
围棋、跳棋、五子棋等棋类项目
②
4.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上联: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先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下联:揽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喜 八百里大湖 B、乐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二、阅读理解(57分)
-
5. 默写;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大美中国,风景独好;少年君子,晓雾将行。独行于湖心亭,张岱痴迷于“雾凇沆砀,① , 上下一白”的西湖雪景(《湖心亭看雪》);畅行在琅琊山中,欧阳修盛赞“日出而林霖开,②”的朝暮美景(《醉翁亭记》)。大美中国,景美情更美。描绘岳阳楼之大观,范仲淹表达自己“③ , ④”的豁达胸襟(《岳阳楼记》);历数岁月的长河,面对时代的挑战,我们斗志昂扬,也难免会遇到波折,那就让我们像李白那样,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⑤”还可像刘禹锡那样,“今日听君歌一曲,⑥”乐观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也可自信放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6. 古诗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黄子陂荷花
[唐]唐彦谦
十顷狂风撼曲尘① , 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愁绝,恰是莲香更恼②人。
【注】①曲尘:借指柳树、柳条。②恼:撩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万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联系已学课文学习新诗词,开展以下三项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朗读诗歌朗读,重读某些字词可以更好地传情达意。比如杨诗第三句“无穷”一词重读,可以强化开阔感和纵深感,令人心生喜爱。朗读唐诗第四句,你认为哪个字词应重读?请说明理由。
(2)、活动二:比较两首诗均描写荷花,但侧重点不同,请分别简要概括。
唐诗侧重写 , 杨诗侧重写。
(3)、活动三:描写“露红新”是夏日风荷图的点晴之笔,请展开想象,对唐诗划线句加以描述。
7.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问题。【甲】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①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②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节选自《贞观政要》)
【乙〗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③曰:“经师④易遇,人师⑤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太子:李承乾。李纲:太子李承乾的老师。②三卫:唐禁卫军的合称。③泰:郭泰,东汉时期名士。④经师:讲授经书的讲师。⑤人师:德行、学问等各方面可以为人表率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①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 尝:
②理顺辞直 辞:
③泰许之 许:
④昭更为粥重进 更:
(2)、用“/”给甲文划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
②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经师易遇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B、托六尺之孤|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C、以杯掷地/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遂友而善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5)、【甲】文中的太子和〖乙〗文中的魏昭具有什么共同的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8.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当代人连续专注时长仅8秒
①《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数据也显示,一个人每天面对屏幕至少150次,平均每6.5分钟看一次手机。
②必须承认的现实是,在网络时代,专注力越来越像一种“稀缺品”。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不断地切割,保持长久的专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
③但细细想来,这又并不是那么奇怪。打开电脑和手机,微博、微信、短视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太多东西可以夺走我们的注意力,光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就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
④浮光掠影的浏览和专心致志的阅读、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正因为我们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页面上停留的时间都比较短,所以我们往往还来不及建构起真正重要的意义,就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这也就是我们每天似乎看了很多东西,但回想起来却没有多少感悟的重要原因。
⑤同样是观看,同样是经由双眼,但看的对象和方法不同,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不管是微信、微博还是网络上的短视频,抓住人们的往往不是内容和思想,而是从中体现出来的感官刺激和娱乐价值。人们看到的画面快速切换,思考留白却所剩无几。“掩卷长思”这种传统的思考方式,在视觉化阅读的语境里不太容易实现。
⑥更重要的是,不管我们怎么看,从大小屏幕里传递出来的东西只能让我们被动接受。我们每天都沉浸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却缺少主动的取舍和过滤。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自由、自主的,我们可以对接收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如此才能建立有质地的对话关系。
⑦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因为我们总是忙不迭地被各类信息牵着鼻子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我们接触了很多信息,却并不感到充实。这更像信息的冲刷,而非咀嚼。
⑧因此,我们更要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集中精力,也就有了自我关照的可能,有了自我提升的途径。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建立在自主、有意识、沉下心的基础上,这种能力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给予的。它只存在于我们专注的灵魂和思想之中,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去寻找、探索。
(选文有删改)
(1)、网络阅读时代 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2)、第④~⑥段,作者把真正的阅读学习与网络阅读进行对比论证,请概括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学习”?(3)、下列更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B、陶行知说:“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C、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D、闻一多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9.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铁砧上的岁月
王祖胜
①暮春的风掠过村头,晨光未及推开窗户,村口老榆树下的铁匠铺已升起袅袅青烟,风箱呼哧呼哧吞吐着岁月。三块青石板垒成的炉灶里,橘红的火焰,将铁块烧得通体透亮。铁砧上火星四溅,“叮当”脆响,惊落了露水,惊飞了檐下打盹的麻雀,也惊醒了一个村庄的农事记忆。
②那个年代的村庄像块温润的璞玉,铁匠铺便是璞玉上最灵动的纹路。
③老周头的铁匠铺设在村口的老榆树下。那时的老周头,总爱把蓝布衫的袖子卷得老高,露出古铜色的手臂,肌肉随着铁锤的起落如老树根般虬结。他握锤的手布满老茧,指节处的疤痕如凝固的岩浆。每当铁块烧至金黄,他便操起小锤,与徒弟小六的八磅大锤“一唱一和”,重锤落下时,铁砧发出闷雷般的轰鸣,惊起树上的灰雀,在霞光里扑棱棱飞向远方。
④老周头的打铁手艺是祖传的,他打造的铁器,坚韧耐用。那时的铁匠是个好行当,农忙时节,铁匠铺更是热闹非凡。农户们扛着磨损的农具,带着焦急和期待,纷至沓来。
⑤张木匠的刨刀卷丁刃,李瓦匠的瓦刀豁了口,都要找老周头拾掇。“周大伯,给我家锄头开个口!”“周大哥,我家铁锹啥时能拿,等着用呢。”老周头总能让废旧或损坏的铁器焕发新生,如同妙手回春的郎中。
⑥就这样,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总爱扛着缺角的锄头,揣着豁口的菜刀来找他。他总是不慌不忙接过农具,眯起眼睛细细端详,瞬间洞悉它们的“病痛”。老周头从不急着收钱,总是说:“先用着,秋后收了粮再说。”
⑦“打铁讲究火候,就像做人要拿捏分寸。”烧红的铁块浸入水桶,“磁啦”一声,白色的水雾升腾而起,缭绕的水雾里,老周头时常说这样的话。他传授技艺从不吝啬,随时教徒弟小六观察铁块的颜色变化。他说,从暗红到金黄,再到淬火时的银白,每种色泽都暗藏玄机。
⑧老周头的工具箱里藏着个铁皮匣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他打的铁钉,每枚铁钉都刻着年份。有时他小心翼翼从匣子里取出一枚枚铁钉,自豪地向人展示:“七七年发大水,这钉子钉过王家的救命木筏;八二年包干到户,这钉子固定过村里仓库的门锁······”老周头如数家珍。有次暴雨冲坏了村小学的门槛,老周头连夜赶制了八颗铁楔子固定门槛,还用红漆在每颗楔子上画了笑脸。
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年老体衰的老周头已鬓染霜白。年轻人纷纷扔下锄头,涌进不同的城市,徒弟小六也奔自己的前程去了。老周头的铁匠铺门可罗雀,只有几位老人偶尔来修修旧农具。他依然每天清晨生起火炉,把铁块烧得通红,静静地望着袅袅青烟飘散天际。那珍藏多年的铁皮匣子里的铁钉,在阳光下泛着暗红的光,纹路里还嵌着细碎的火星。老周头颤抖着抚摸那一枚枚铁钉,老泪纵横地叹息:“这些铁钉呀,都是会呼吸的啊!”
⑩老榆树下,那弥漫着烟火气的“"可听当当”的打铁声,混着新麦的香气;混着老铁匠掌心的温度,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轻轻叩响那在岁月深处沉睡的铁砧。
⑪老周头和他的铁匠铺,已成为中华农耕文明里的一抹记忆,在岁月的流转中沉淀发酵······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注]铁砧(zhēn):打铁时垫在底下的铁墩。
(1)、阅读选文②~⑨段,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时间
铁匠铺的生意状况
老周头的身体状态
第一个时间段:那个年代
②
③
第二个时间段:①
门可罗雀
年老体衰
(2)、请赏析选文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铁砧上火星四溅,“叮当”脆响,惊落了露水,惊飞了檐下打盹的麻雀,也惊醒了一个村庄的农事记忆。
(3)、选文中老周头具有哪些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4)、选文第⑧段和第⑨段都写到铁皮匣子里的“铁钉”,对表现老周头的情感有何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5)、有人认为,在时代大潮中,像“老周头和他的铁匠铺”这类曾经的人事和传统的行当,大多会被遗忘和取代,不值得留恋。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10. 整本书阅读;班级围绕整本书阅读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阅读下面《水浒传》的节选内容,完成小题。【回目节选】
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史太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赵员外重参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片段节选】
话说当时住持真人对洪太尉说道:“太尉不知,此殿中当初是祖老天师洞玄真人传下法符,嘱付道:“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有诗为证: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
当时洪太尉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从人,下山回京,真人并道众送官已罢,自回宫内,修整殿宇,起竖石碑,不在话下。
再说洪太尉在途中分付从人,教把走妖魔一节,休说与外人知道,恐天子知而见贵。于路无话,星夜回至京师,进得汴梁城,闻人所说:“天师在东京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箓,禳救灾病,瘟疫尽消,军民安泰。天师辞朝,乘鹤驾云,自回龙虎山去了。”洪太尉次日早朝,见了天子,奏说“天师乘鹤驾云,先到京师,臣等驿站而来,才得到此。”仁宗准奏,赏赐洪信,复还旧职,亦不在话下。
(选自《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1)、下面是对《水浒传》内容的理解或分析,其中小恰当的一项是( )A、回目是章回体小说一大特点。回目语言工整,句式相同。读者通常可以通过回目了解本回关键人物和发生的主要事件。 B、“话说”二字,体现了话本小说中“说书人”的语言特点。早期长篇白话小说都是在宋元以来民间故事和说书底本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 C、“有诗为证”,这种表达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或概述前文,或引出下文,或暗示人物命运,有明显的文人雅士加工的特点。 D、《水浒传》中人物众多,“一百单八个魔君”衍化成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他们的故事在全书一百二十回中全都有体现,高俅和洪信是贯穿全书的关键人物。(2)、阅读完《水浒传》后,班级开展“重设人物结局,升华小说主题”的读书研讨活动,要求大家为人物重设一个能突破作者认知局限,体现人物性格发展的结局。请你以“林冲”为例,参考小说原著中的结局,为他重新设计一个结局,并具体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小说原著中的结局:林冲随宋江接受招安后,参与征讨方腊,战后因风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料。半年后病逝,被追封“忠武郎”。)
三、习作(50分)
-
11.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
风用它的力量让星星之火成就燎原之势,雨用它的力量让孱弱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流水用它的力量让船只扬帆远航......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神奇的力量,社会生活中也一样。那么,这些力量带给了我们怎样神奇的改变呢?
请以“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