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河北外国语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nòng)  粗(kuàng)  落(zhuó) B、(yùn)   托(hōng)   静(mì) C、(zhān)  安(shì)    酿(yùn) D、(hè)    干(sè)     蓄(chǔ)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朗润  肌肤  衣裳 B、伦敦  窠巢  风筝 C、响晴  棱镜  莅临 D、高邈  抖擞  化装
  •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是增长知识和阅历、缓解焦虑迷茫最便捷的____,然而,普遍的现状是人们的深度阅读、经典阅读比较____。经典作品是人类文化集大成的展现和表达,深度阅读会让年轻人的生命更有宽度和厚度,对人格的____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A、路径  匮乏  造就 B、途径  匮乏  塑造 C、途径  困乏  造就 D、路径  困乏  塑造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第27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全球总决赛上,22岁的山西小伙张国栋与全球269位记忆高手同台竞技,最终获得“世界记忆大师”。 B、北斗工程诞生之前,我国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C、阿里巴巴发布的《2018中国人读书报告》显示,杭州图书成交人数排名全国第七,然而也是全国二手书流出量排名第五的城市。 D、设计标准达到多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通车,最直接的改变就是大大降低了粤港澳三地的通勤时间。
  •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不知道他收到你情真意切的信后会作何感想?会不会像我一样感动得热泪盈眶? B、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C、疼痛发作,他就采用“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书本、牙刷等……顶住疼痛的部位。 D、“不和你说着玩儿,”他一本正经地说,“如果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 6.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B、《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C、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人誉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这首曲的题目,“秋思”是曲牌名。 D、《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它是由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 7. 下面对《观沧海》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本诗的线索。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诗人观海的近景,着力渲染了大海苍茫浑然的气势。 C、“树木丛生”四句既描绘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又表现了大海涌起波澜的惊人力量。 D、本诗以宏观视角观看天地大海,描写场面宏大,气象壮阔宏伟,感情壮美豪迈。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回答小题。(共8分)

  • 8.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回答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中  期:约定 B、太丘去  舍:舍弃 C、委而去  相:互相 D、元方入门不  顾:回头看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B、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友人惭,下车引之。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本文中的“家君”与“尊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C、面对父亲友人的责难,元方据理抗辩,强调了“信”和“礼”的重要性,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重礼。

三、古诗默写(共16分)

  • 9. 按照古诗原文及相关提示填空
    (1)、 ,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4)、 ,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一年之计在于春,“”(《次北固山下》) ,新旧交替之际,早春的江南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四、现代文阅读(共33分)

  • 10.  阅读《春》的片段,回答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②……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④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⑤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在第①段中,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展现春风的特点的?用自己的话,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2)、在第③-⑤段中,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任选其中一处说说你对其中含义的理解。
  • 11.  阅读《开在心里的橘子花》,完成小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 , 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E.文章最后一段,先是想知道“不知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又认定“它们一定开了”,意味着“我”确实看到老屋后的橘子花开放了。

    (4)、文章第⑧自然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具体分析。

五、综合性学习(共9分)

  • 12.  2015年以来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某班将开展以“津城换新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让津城的夜晚更加明亮、美丽,天津市把深入推进“城市亮化工程”作为市容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街区、道路增设了功能性照明设施,优化了广场、桥梁、临街建筑的景观性照明。

    【材料二】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洁净、卫生,天津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生活垃圾的清运管理工作,对城区老旧公厕集中进行了改造提升,还加大了封闭市场建设、道路保洁维护、排水系统修缮等工作的落实力度,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净化进程。

    【材料三】2018年,天津市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加大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体系、创建“明厨亮灶”餐饮示范单位等措施,保证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

    【材料四】

    天津城市绿化情况统计表

    时间

    绿地率(百分比)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2015年

    33

    10

    2016年

    35

    12.2

    2017年

    39

    15.6

    (1)、上面四则材料中与“津城换新颜”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
    (2)、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往年市容建设过程中,做了哪些方向的工作。

六、名著阅读:结合你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完成小题。

  • 13.  名著阅读:结合你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完成小题
    (1)、下列事迹不属于藤野先生的一项是
    A、让我在父亲临终时大声呼喊 B、纠正解剖图 C、了解中国女人缠足 D、临别赠我照相
    (2)、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内容。

    《朝花夕拾》,原名又叫《》,共计篇回忆性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那里有鲁迅儿时的保姆 , 后来为鲁迅买来了有画的 , 三味书屋中那位严而不厉的私塾老师老先生,以及在故乡重逢日本留学时遇到的爱国知识分子 等等,都为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经典将作者所欲表达的自由、洒脱、随性,成功的蕴含在了文章中的每一个角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