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两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 1. 古诗文默写。
    (1)、曹操在《观沧海》中以 “” 的景象,展现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潮平两岸阔,”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尽显平野开阔之态;“” 更借昼夜交替传递乐观向上的力量。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杨花落尽子规啼” 一句,以 “杨花”“子规” 等意象渲染了的气氛。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 ” 呈现清雅安适之景,与游子悲愁形成鲜明对比。
    (5)、孔子立于川上,发出 “” 的感慨,劝人珍惜时光。
  •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中华民族在建设家园过程中的精神活动,反应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生生不息的重要滋养。

    (1)、句子中有一处用词错误,请改正:把 “” 改为 “”。
    (2)、画波浪线部分有一处语序不当,请修改:
  • 3.  班级开展 “有朋自远方来”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1)、【解字义】“友” 的甲骨文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由此推测其本义是:
    (2)、【悟之道】从下列名言中概括交友之道。

    ①子曰:“无友不如己者。”(如:似、像)——

    ②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3)、【讲故事】请列举一个著名的交友典故(如 “知音之交”“管鲍之交”),并简要说明故事核心内容。
    (4)、【谈看法】有同学认为 “网上交友方便快捷,能交到更多朋友,不必谨慎”。请你反驳这一观点,写出两点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

  • 4.  记叙文阅读

    父亲的敲雪

    ①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父亲看着窗外的雪,眉头紧锁:“这雪再不停,杏树、李树可要遭殃了。” 那些树是家里的希望,每年结的果子能换些钱,供我们兄弟上学。

    ②夜里,雪越下越紧。父亲几次披衣起身,走到院子里张望。凌晨时分,父亲终于拿起竹竿,走进了果园。我悄悄跟在后面,只见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③父亲对这些树向来上心。春天施肥,夏天捉虫,秋天摘果,冬天防冻,从未懈怠。他常说:“这些树是你们的书费,一棵都不能伤。” 有一次我摘了个未熟的桃子,被父亲狠狠训斥了一顿。

    ④雪敲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父亲终于停了手,可他的棉袄早已湿透,手脚冻得通红。第二天,父亲就病倒了,发着高烧。母亲心疼地埋怨:“为了几棵树,不要命了?” 父亲却笑着说:“树没事就好,孩子们的书费有指望了。”

    ⑤多年后,我们兄弟都考上了大学。回家时,看着枝繁叶茂的果树,我总会想起那个雪夜,父亲在灯下搓着冻红的手,嘴角却带着笑意。那些被敲落的雪花,仿佛变成了我们书桌上的笔墨,书写着父亲的爱。

    (1)、文章围绕 “父亲与果树” 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第③段属于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赏析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结合全文,分析 “父亲” 的性格特点。

  • 5.  说明文阅读

    礼物的力量

    ①礼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温暖符号。它或许是一份精心挑选的物件,或许是一次用心的陪伴,却总能在不经意间传递深意。

    ②礼物可以传达情感。生日时的一本书,藏着朋友的牵挂;节日里的一束花,载着家人的关爱。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因为附着了心意,便有了超越本身的价值。就像古人常以 “鸿雁传书” 寄托思念,礼物便是无声的信使,让相隔千里的情感得以相连。

    ③礼物可以纪念时光。毕业时的合影、旅行中的明信片、长辈留下的旧物,这些礼物记录着重要的瞬间。多年后再翻阅,当时的场景、心情便会清晰浮现,成为珍贵的记忆载体。

    ④礼物更能给予力量。困境中的一句鼓励卡片,成功时的一份祝贺礼品,能让人感受到被认可、被支持。有位学子在备考时收到老师送的 “坚持” 书签,这份礼物成为他克服疲惫的动力,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⑤真正的礼物,无关价格贵贱,关键在于其中的真诚。它像一缕阳光,能照亮平淡的日子,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其作用?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 “真正的礼物,无关价格贵贱,关键在于其中的真诚” 这句话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 6.  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不亦          
    ②不

    ③好之者不如之者  
    ④择其者而从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 / 知者不如好之者 B、人不知不愠 / 学不思则罔 C、可以师矣 / 人谋而不忠乎 D、吾十有五而志学 / 我如浮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结合选文,谈谈《论语》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发。

四、作文(30 分)

  • 7.  礼物是情感的载体,是记忆的凭证,是力量的源泉。我们都曾收到或送出过礼物,在这份礼物的背后,或许藏着一段故事,一种情感,一份感悟。

    请以 “那份礼物,温暖了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名;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