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观成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学校九年级开展“自强不息·踔厉奋进”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
1. 下面是小语同学在“自强不息·青春有梦”写作活动中的初稿片段,请帮忙完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出自《周易》的zhēn言理至易明 , 使我们受益匪浅。它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才能取得成功。自强,燃起心中希望;奋斗,点亮人生华章;自强和奋斗相得益彰。然而,现实中总有些人,一遇挫折就畏缩不前;稍遇挑战便只会躲在舒适圈中抱怨,一遇风雨便凋零腐朽。相反,面对困境,我们不妨自吹自擂 , 唯有从失败中jí取力量,砥砺前行,才能达到看似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
(1)、根据拼音写汉字。zhēn言
jí取
(2)、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理至易明 B、相得益彰 C、自吹自擂 D、可望而不可即(3)、上面语段中画横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 小文同学在“自强不息·经典诗文”诗文活动中整理了一些名句,请你补充完整。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自强不息是欧阳修被贬谪至滁州时仍然追求“① ,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的精神愉悦;是苏轼面对兄弟别离时仍能给出“② , ③”(《水调歌头》)的美好祝福;是刘禹锡贬谪二十三年后仍发出“今日听君歌一曲,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豪迈宣言;是李白面对歧路时“长风破浪会有时,⑤”(《行路难》)的执着奋进;韩愈面对“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贬谪仍发出“⑥ , 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报国之志。
3. 你所在班级准备举行“自强不息·青春有为”演讲活动,请你一起准备。(1)、活动一:【拟写标题】下面是同学拟写的演讲题目,不合适的一项是( )A、千磨万击还坚劲 B、不怨天,不尤人 C、习惯决定未来 D、自胜者强(2)、活动二:【补充论据】小语给你看他的演讲提纲,请你帮忙为分论点二补充一则事实论据。题目:青少年当自强不息
中心论点:面对逆境,青少年应当自强不息。
分论点一:自强不息是一种刚毅、坚韧、奋进的精神。
分论点二:自强不息能够帮助青少年扭转逆境,走向成功。
分论点三:坚定的目标、乐观的心态是青少年做到自强不息的必要条件。
4. 你的班级正在排练戏曲《林冲夜奔》,请你与同学们共同研读唱词,完成任务。【林冲唱词】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烦。望家乡去路远,别妻千里音书断,关山阻隔两心悬。……叹英雄生死离别遭危难,满怀激愤问苍天。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返?问苍天缺月儿何时再团圆?问苍天何日里重挥三尺剑?诛尽奸贼庙堂宽!壮怀得舒展,贼头祭龙泉。却为何天颜遍堆愁和怨……天啊,天!莫非你也怕权奸,有口难言?
(1)、林冲在什么情况下唱出这段唱词?请选择并根据《水浒传》的情节和唱词内容说明理由。A、林冲雪夜露宿山神庙 B、林冲复仇后雪夜上梁山(2)、《水浒传》中这段情节为什么安排在雪夜,请你结合名著内容阐述理由。二、阅读 (46分)
-
5. 文学作品阅读
山谷微风
余华
①二月下旬,我和家人离开寒冷的北京,来到气候宜人的三亚,住在朋友提供的阿那亚公寓里。
②阿那亚在吉阳区的山谷里,地势狭长,绵延而上。傍晚时分,我们坐在公寓的阳台上,沐浴微风,眺望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势,辽阔壮观,心旷神怡。
③心旷神怡不只是视觉的向往,还有微风徐徐吹来的惬意悠然。
④七年前的冬季我们在三亚海棠湾住过一些日子,领略了什么是风急浪高。我们每天在海边的木栈道上行走,蠺张的海风吹得我一阵一阵的头痛,所以这次来三亚带上三顶帽子,心想当三顶帽子都被风吹走后,差不多是我们回北京的时候了。
⑤我的想法当然错了,这里的微风彬彬有礼 , 会让我把三顶帽子安然带回北京。
⑥山谷微风柔和清新,亲切友好,来到身上仿佛是不间断的问候。
⑦初来这里时,我常去下沉式的Y酒店,要一杯咖啡,坐在西班牙餐厅的长桌旁,感受微风吹拂。我感受到了与公寓阳台上不一样的微风,阳台上的微风坦率直白,方向一致,扑面而来时毫不犹豫,西班牙餐厅里微风的方向并不总是一致,有些迟疑,有些暗示,有时候迎面而来,有时候在背后提醒,似乎要表达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
⑧这是什么样的微风,我找不到准确的表述语句,只找到一连串的不是,不是杜甫“细草微风岸”的风,不是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的风,冯延已的“吹皱一池春水”是因为“风乍起”,过于突然,也不是,更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里的风,山谷微风不是壮志凌云之风,不会去送别荆轲,它知道自己普通微小,所以低调,其低调有点像我童年时期在炎热夏天里寻找的穿堂风。
⑨卷起来扛在肩上的草席,这是我童年时有关夏天的意象。
⑩那时候我们家搬到了海盐中学后面,当时教学楼一层走廊的两端没有门,我中学四年只见过门框没见过门,这应该是穿堂风乐意光顾的原因。
⑪暑假的时候,我经常在午饭后光着上身,穿着拖鞋,卷起自己床上的草席,扛在肩上,走过池塘,走进海盐中学那幢教学楼的走廊,探寻究堂风,从这头走到那头,既感受风向,也感受风力,然后选定一个和风习习的位置,铺开草席,席地而睡。
⑫可是穿堂风是自由主义的风,一会儿从这边过来,一会儿从那边过来,有时候风吹不断,有时候突然没风,像是风扇遭遇停电。
⑬我童年时期夏天的午睡因此充满了缺陷,经常是躺下后还没睡着就没风了,就得起身卷起草席去找下一个风点,确定那里的风还会吹一会儿,再躺下去,可是马上又没风了。
⑭躺下,起身,再躺下,再起身,如此反复,睡意全无,这是穿堂风留给我的清晰记忆,在此后的日子里时常出现一下。
⑮如今的穿堂风只剩下名字,它在炎热夏天里已经不受重视。
⑯凉风习习不再是从自然界长途跋涉而来,而是人工凉风了,从私人和公共建筑里的制冷空调里出来,在房间里在大厅里在建筑里旋转扩散。
⑰我童年时享受过人工凉风,准确的说法是手工凉风,那时候人们的家里没有电风扇,空调是闻所未闻,人们习惯在夏天的晚上坐在户外乘凉,人手一把蒲扇,一边给自己扇风一边与邻居聊天。
⑯童年的我假装认真听他们说话,站在扇过来的风这边,搭上一阵子顺风。这个大人手累了放下蒲扇,我就走到另一个仍在扇风的大人旁边,继续假装听他们说话,继续搭顺风,他们笑的时候我也跟着笑,其实我根本听不懂他们说的话。
⑲这里的山谷微风不是当年海盐中学教学楼里的穿堂风,这里白天的上坡风和晚上的下坡风持续不断,这是山谷狭长地势给予的礼物,因此我坐在Y酒店负层的西班牙餐厅长桌旁时,感受的不是微风的离去和到来,而是微风的细致和变化,还有微风的不可知,我开始了无边的遐想。
⑳多少豪杰壮举,不论是壮士一去不复还,还是壮士凯旋归来,只要进入历史的长河就会无足轻重,维吉尔说:“一丝微风勉强把他们的名字吹入我们耳中。”
(节选自《山谷微风》,有删改)
(1)、文章在写“山谷微风”时,还写到了其他时空的风,请补全以下内容。风
三亚海棠湾的风
①
公寓的阳台上的风
②
人工凉风
机器制冷,旋转扩散
特点
③
柔和清新,亲切友好
④
自由主义,时有时无
机器制冷,旋转扩散
蒲扇扇风,童年趣味
(2)、分析下列划线短语的表达效果。这里的微风彬彬有礼 , 会让我把三顶帽子安然带回北京。
(3)、作者花了不少笔墨写记忆里童年时代的风,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中蕴藏着怎样的情感?(4)、文章结尾引用维吉尔的话“一丝微风勉强把他们的名字吹入我们耳中”,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非文学作品阅读“一生择一事”足矣
①2016年4月,《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去世,引发了全社会对这位秉持“一生择一事”严肃创作态度的作家的追忆。他的创作生涯长达50余年,一生只为文学而努力。写这部小说,他打了无数遍腹稿,阅读了大量经典名著和非文学书籍;而整个创作过程,又花了陈忠实整整6年时间。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了写作这一件事情上,《白鹿原》几乎耗尽了陈忠实的全部气力,却也最终让他抵达了自己的人生之巅。在多元化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责年人应该像陈忠实一样,“一生择一事”,即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②诚然,青年人寻求个性独立、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 , 那些“一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的成功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时代精神的视角。
③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则新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车洪才36 年编250 万字《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我国掌握这门语言的不到百人。编纂这本字典,最初是完成国家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的任务。后来有关部门把这件事都忘记了,车教授却在没有一分钱稿费的情况下自己垫钱坚持把字典编完。如今,《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车洪才用自己的坚守实现了年轻时的自勉:奋少壮之勇力,攫智库之珍奇,建丰伟之功,立不灭之绩,完终身之夙愿,尽人世之大义。
④任正非和华公司,是另一个“一生择一事”成就的传奇。当问及任正非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不上市,28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2025年,在无线产品线奋斗大会上,任正非曾说:“我们已经用十几年时间,走了一条成功的路。……(这)使我们的生命放射光芒,让我们的青春永远无愧无悔。”
⑤世易时移,青年群体始终是推动国家创新和进步,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虽然今天的青年不同以往,个性要加独立,思想更趋多元,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凵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
⑥正可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陈忠实的“一生一部作品”、车洪才教授的“一生一本词典”、任正非的“一生攻陷一道‘城墙口’”,他们的成功,正是充满理想,并为之倾尽全力不懈奋斗的结果。这种“一生择一事”的坚守,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我们拥有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出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第①段写《白鹿原》作者去世,用陈忠实的事例引出本文论点“青年应该一生择一事”,同时起到激发阅读兴趣的效果。 B、第②段加点的关联词“诚然”对上文进行总结,“然而”将文章的论述点转到个人选择和国家需求相呼应上。 C、采用任正非28年坚持做通信的事例,典型生动地证明了对“一生择一事”的坚守,会让我们拥有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 D、虽然今天的青年个性更加独立,但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2)、第③段写车洪才教授编《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作用是什么?(3)、小语想为本文补充论据并搜集了以下材料,但他不知哪则材料放在选文第⑤段最合适,请你帮他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链接材料一】崔道虎18岁入伍,从此“与大山为伍、与岩石为伴”,在火箭军的国防工程一线坚守了30年。这些年,他创新发明的“多功能自动除锈机”和“钢板自动冲孔机”,把战友从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后者甚至将工作效率提升了二十倍。崔道虎用他的坚守和创新打破了人们对“工程兵”的固有印象。他证明了新时代“小兵也能搞大发明”。
【链接材料二】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一个有能力的人,只要他有周密的计划,不浪费时间,集中精力在所研究的事业上,他一定能够建功立业。”就像米开朗琪罗,从14岁开始学习雕刻,一生都在创作艺术作品。他在临终前说:“我还想学习更多。”
(4)、读完本文,小组围绕“如何践行坚持做好一件事”展开讨论。小语首先发言:“我的同桌小文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他的做法是第一时间搜集了市面上所有流行的单词APP、语法书,收藏了无数个‘30天速成’地道表达的学习视频和帖子,然而他每日的英语单词听写却总是不能及格。”请你结合本文观点对这种现象进行评析,80字左右。7. 古诗文鉴赏【甲】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①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绿②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 , 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节选)
【乙】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④。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⑤京师。又十一年,还与其季德孺⑤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⑥丈而显,其文亦不待⑦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北宋苏轼《范文正公集叙》节选)
【丙】江上渔者⑧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②缣:细绢。③令:善良。④尧夫:范饨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⑤彝叟:范炖礼,字彝叟,范仲淹第三子。⑥德孺:范纯粹,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⑦待:依靠。⑧此诗是范仲淹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主政苏州时,为治理水患,在苏州一带察看水情时所作。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于 姑 苏 近 郭 买良 田 数 千亩!为义 庄 以 养 群 从 之 贫 者
(2)、下面是关于文言词学习方法的梳理。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文言字词
方法
关联点
解释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勾连成语
相见恨晚
⑴
且以公遣稿见属为叙
课内迁移
属于作文以记之
⑵
聚族人仅百口
结合语境
“仅”有以下义项:①只,不过;②几乎,将近
⑶(填序号)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4)、蒙曼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说,“渔夫”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赋予隐士的形象,但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渔夫”却另有内涵。请根据提示,补充下列表格。诗句
创作背景
渔夫形象
探究结果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驾舟访友即兴唱和
从容自适悠然脱俗
不同的内涵源于不同的关注点。张志和、柳宗元笔下的“渔夫”都是隐者的形象;而从范仲淹对渔夫的关注点来看,范仲淹具有④的政治家胸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谪居永州寄情山水
①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②
③
(5)、乙文中“岂非命也欤?”“岂非畴昔之愿也哉!”都用到了“岂非……欤/哉”的句式,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一句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苏轼在乙文中评价范仲淹“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表达与交流(50分)
-
8. 表达与交流
镜子(节选)
艾青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有人喜欢它,
有人躲避它,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以上诗歌,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⑵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⑶文章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⑷字迹工整,书写清楚。